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题,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文章主要从实践出发,对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分析,讨论金控公司如何建立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外部风险;内部风险;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制度建设
一、风险特性分析
金控公司下属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典当公司,在金融服务链条中属于末端,最贴近实体经济,其面对的客户群绝大多数为中小微民营企业;由于其客户群体的特点,导致其面临的风险处于较高水平。
金控板块的风险从来源划分为两类: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行业监管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内控风险和道德风险。
客户信用风险是金融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最终也是通过客户信用风险体现出来的。客户信用风险是指客户不能按时还款导致逾期或代偿,形成风险资产。信用风险客观存在,需要我们识别、规避和控制。信用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通過完善的流程及执行到位,使之处于可控状态。
行业监管风险就是合规风险,国家加强了对金融持牌机构的行业监管,金控要依法合规经营,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业务经营和管理。依法合规经营就可以有效降低监管风险,需要根据监管要求确定经营范围、业务品种、业务流程,通过审慎经营达到各项监管指标要求。
内控风险是指在整个业务操作流程中,由于公司在业务操作层面、内控制度设计层面带来的风险,根源于: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全面,在主要风险节点上存在漏洞;或者内控制度、业务流程执行不力,产生的操作风险;在评审项目时,对企业的资信、还款能力、还款来源、反担保措施、担保方案设计未审议落实,导致决策风险;从业人员的能力不匹配或者经验不足,在工作中产生失误而导致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人员主观恶意,串通舞弊,导致业务失败的风险,或者态度不端正,工作敷衍了事,不能够尽职尽责。从业人员除了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外,更要具备职业道德和操守。
二、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顶层的战略规划确定、组织架构搭建,到中层的内控制度建设、业务流程制定,到末端的具体业务操作;从无形的企业风险文化建立,到员工的执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到具体的业务项目判断,构成了风险防范的一张立体网。
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通过前面对风险类型划分及分析,提出具体举措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一)建立制度体系
业务流程、内控制度是业务操作的准绳,是风险控制的基础。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需要根据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修订,根据业务操作中发现的问题,找到制度漏洞,及时补充调整,针对风险节点细化操作流程,针对薄弱环节提高执业质量,使制度体系在实践中越来越完善,在风险节点和关键控制环节上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业务流程体系、风险管理体系)
业务信息系统的搭建。随着业务规模以及人员不断增加,原有的线下流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风险控制的要求,对金融板块的业务流程统一管理、风险把控和数据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业务流程、内控制度镶嵌在系统中,通过系统来控制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操作失误,为业务风险控制保驾护航,同时为管理决策层提供各种决策参考数据,从而提升金控整体业务质量与效率。
(二)建立组织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应该有四道防线:业务部——风控法务部——评审会——内审稽核。这四道防线构成了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组织保障。
内审稽核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包括对制度体系建设的监督与改进,对业务操作及制度执行的监督与改进。通过独立的内审稽核,可以对前三道防线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将内审稽核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对日常业务的抽查,对风险业务的详查,对内控制度的梳理,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及整改意见;对发现的违规违纪情况上报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
补充专职评审委员,加强评审力量,提高评审效率,夯实评审质量。补充建立由金融行业、相关行业专家、投资机构专家组成的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评委,或者根据项目所属行业指定专家评委,加入到评审会中,提高项目把控质量。
(三)机制设计
金融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高风险行业,对员工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所有制度和流程都是靠人去制定和执行的,工作质量高低、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防范效果的优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执业能力和素质,扎紧风险防范意识,是风险防范的根本。建立科学的员工考核晋升机制、薪酬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是从正向激励和问责约束两个方面来形成“动力源”。
道德风险是金融行业最大的风险,必须牢牢守住道德红线,通过内审稽核的监督约束、纪检监察的责任追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范结合起来,惩戒违纪违规行为,让员工严格遵守执业操守,通过把好用人关最大限度的降低道德风险发生。
尽职免责是责任追究机制的重要一面。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要让员工敢于担当,尽职免责机制必不可少。与之配套的是明晰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和问责标准。同时要有容错纠错机制。
员工考核晋升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可以从正向引导激励员工提高执业素质,提升担当能力,增强担当勇气,科学的用人机制可以给“能担当、敢作为”的员工提供良好的成长土壤,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权责利对等统一,是机制设计的核心,组织架构、岗位设置、适当授权都要围绕权责利的统一去考虑,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压实责任承担。
(四)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对于金融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其岗位职责要相匹配,人员的适配性要通过招聘、后续培训教育、考核晋升去把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套科学体系,要和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目标相适应,需要一整套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有专业的团队去实施落地。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执业素质,把好人员入职关,提高人员适配性。
(五)风险文化
风险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良好的风险文化是金融企业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核心。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风险文化,全员、全流程、全业务,每一位高管、每一位员工都要身体力行推动风险文化的不断丰富完善,合规、审慎是风险文化的内核。良好的风险文化不是只谈风险控制而不管业务发展,使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达到最佳平衡。
(六)战略规划
金融企业由于其自身产品的特性,容易受到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波动的影响,因此管理层、决策层在制定战略规划以及年度经营计划时,要充分研判及考虑宏观经济波动趋势及政策取向,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敏感度,要有审慎经营思维,清楚把握自身的资源、优势,了解自身的短板,要扬长避短,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合理确定经营目标,同时确定风险容忍度,把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进一步完善金控公司治理机制,明确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对企业战略制定的职责,科学确定战略规划及与之相适的风险容量。
(作者单位:青岛华通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外部风险;内部风险;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制度建设
一、风险特性分析
金控公司下属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典当公司,在金融服务链条中属于末端,最贴近实体经济,其面对的客户群绝大多数为中小微民营企业;由于其客户群体的特点,导致其面临的风险处于较高水平。
金控板块的风险从来源划分为两类: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行业监管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内控风险和道德风险。
客户信用风险是金融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最终也是通过客户信用风险体现出来的。客户信用风险是指客户不能按时还款导致逾期或代偿,形成风险资产。信用风险客观存在,需要我们识别、规避和控制。信用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通過完善的流程及执行到位,使之处于可控状态。
行业监管风险就是合规风险,国家加强了对金融持牌机构的行业监管,金控要依法合规经营,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业务经营和管理。依法合规经营就可以有效降低监管风险,需要根据监管要求确定经营范围、业务品种、业务流程,通过审慎经营达到各项监管指标要求。
内控风险是指在整个业务操作流程中,由于公司在业务操作层面、内控制度设计层面带来的风险,根源于: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全面,在主要风险节点上存在漏洞;或者内控制度、业务流程执行不力,产生的操作风险;在评审项目时,对企业的资信、还款能力、还款来源、反担保措施、担保方案设计未审议落实,导致决策风险;从业人员的能力不匹配或者经验不足,在工作中产生失误而导致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人员主观恶意,串通舞弊,导致业务失败的风险,或者态度不端正,工作敷衍了事,不能够尽职尽责。从业人员除了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外,更要具备职业道德和操守。
二、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顶层的战略规划确定、组织架构搭建,到中层的内控制度建设、业务流程制定,到末端的具体业务操作;从无形的企业风险文化建立,到员工的执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到具体的业务项目判断,构成了风险防范的一张立体网。
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通过前面对风险类型划分及分析,提出具体举措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一)建立制度体系
业务流程、内控制度是业务操作的准绳,是风险控制的基础。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需要根据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修订,根据业务操作中发现的问题,找到制度漏洞,及时补充调整,针对风险节点细化操作流程,针对薄弱环节提高执业质量,使制度体系在实践中越来越完善,在风险节点和关键控制环节上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业务流程体系、风险管理体系)
业务信息系统的搭建。随着业务规模以及人员不断增加,原有的线下流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风险控制的要求,对金融板块的业务流程统一管理、风险把控和数据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业务流程、内控制度镶嵌在系统中,通过系统来控制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操作失误,为业务风险控制保驾护航,同时为管理决策层提供各种决策参考数据,从而提升金控整体业务质量与效率。
(二)建立组织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应该有四道防线:业务部——风控法务部——评审会——内审稽核。这四道防线构成了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组织保障。
内审稽核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包括对制度体系建设的监督与改进,对业务操作及制度执行的监督与改进。通过独立的内审稽核,可以对前三道防线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将内审稽核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对日常业务的抽查,对风险业务的详查,对内控制度的梳理,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及整改意见;对发现的违规违纪情况上报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
补充专职评审委员,加强评审力量,提高评审效率,夯实评审质量。补充建立由金融行业、相关行业专家、投资机构专家组成的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评委,或者根据项目所属行业指定专家评委,加入到评审会中,提高项目把控质量。
(三)机制设计
金融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高风险行业,对员工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所有制度和流程都是靠人去制定和执行的,工作质量高低、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防范效果的优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执业能力和素质,扎紧风险防范意识,是风险防范的根本。建立科学的员工考核晋升机制、薪酬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是从正向激励和问责约束两个方面来形成“动力源”。
道德风险是金融行业最大的风险,必须牢牢守住道德红线,通过内审稽核的监督约束、纪检监察的责任追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范结合起来,惩戒违纪违规行为,让员工严格遵守执业操守,通过把好用人关最大限度的降低道德风险发生。
尽职免责是责任追究机制的重要一面。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要让员工敢于担当,尽职免责机制必不可少。与之配套的是明晰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和问责标准。同时要有容错纠错机制。
员工考核晋升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可以从正向引导激励员工提高执业素质,提升担当能力,增强担当勇气,科学的用人机制可以给“能担当、敢作为”的员工提供良好的成长土壤,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权责利对等统一,是机制设计的核心,组织架构、岗位设置、适当授权都要围绕权责利的统一去考虑,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压实责任承担。
(四)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对于金融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其岗位职责要相匹配,人员的适配性要通过招聘、后续培训教育、考核晋升去把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套科学体系,要和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目标相适应,需要一整套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有专业的团队去实施落地。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执业素质,把好人员入职关,提高人员适配性。
(五)风险文化
风险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良好的风险文化是金融企业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核心。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风险文化,全员、全流程、全业务,每一位高管、每一位员工都要身体力行推动风险文化的不断丰富完善,合规、审慎是风险文化的内核。良好的风险文化不是只谈风险控制而不管业务发展,使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达到最佳平衡。
(六)战略规划
金融企业由于其自身产品的特性,容易受到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波动的影响,因此管理层、决策层在制定战略规划以及年度经营计划时,要充分研判及考虑宏观经济波动趋势及政策取向,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敏感度,要有审慎经营思维,清楚把握自身的资源、优势,了解自身的短板,要扬长避短,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合理确定经营目标,同时确定风险容忍度,把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进一步完善金控公司治理机制,明确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对企业战略制定的职责,科学确定战略规划及与之相适的风险容量。
(作者单位:青岛华通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