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就是要处理好制度创新的问题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经过30余年接近10%的平均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目前正转向“结构性减速”时期。2014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将在较过去30年平均水平略低的7.5%左右的平台上运行。在此期间,改革红利如何释放,如何避免过度投资等刺激性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房地产拐点是否来临等问题引起各方关注。为此,本刊专访了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就步入中高速增长周期的中国经济面临哪些问题,改革如何破局进行解读。
  “向改革要红利,不能因为有反对的声音,就不改革了,这绝对不行。”
  中国新闻周刊:你最近谈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环境问题、地方债问题以及GDP依赖这三大挑战,这对目前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成思危:其实我已经在诺奖论坛演讲时把这个内容修改了一下。三大挑战,第一是环境,第二是政府债务,第三是GDP崇拜。
  环境问题不需多说,如果老百姓的健康都不能保证,发展经济有什么用?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最近有些不同看法,有些人说可控就不可怕。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原来说10.7万亿,最近摸底调查是将近20万亿,数量巨大,且还在继续增加。若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没有还债能力,再加上有还债能力的赖着不还,能拖就拖,债务风险就会上升。

  万一还不上,一些地方债会变成银行坏账,那就得中央财政来负担。我认为中央财政不应该去买单,不能鼓励赖账。
  银行坏账靠什么冲销,靠存贷款利率之差赚的钱去冲销,并不真正由银行来承担,说到底还是老百姓和企业去负担,这显然不合理。如果没有这些坏账,存款利率可以提高,贷款利率可以降低,流动性会更好。
  当然现在没有赖账,但借新债还旧债值得警惕。其结果是,钱根本没有进入经济发展当中,也未发挥作用。“借新还旧”实际上是不断地在延期、展期,展期的结果是本金不用还了,扔给下一届还,这怎么行呢。尽管说地方债可控,但它的消极的影响不可否认,所以我认为“可控就不可怕”的说法不对。
  解决地方债问题需要更高智慧,要区别对待,能发行债券的应该允许发债,但必须控制好用途,经评级机构做出信用评级后方可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自己想办法,提高地方的经济运行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逐步消化掉。不能依赖中央政府,更不能依赖银行来解决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制度创新是改革红利之源,李克强总理谈到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如何理解这里面的逻辑关系?
  成思危:去年3月我与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几个人写了一本书,其中第一篇就是我写的,叫做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之源。主要是讲究竟改革的红利从哪儿来,那篇文章很长,我只能简单地说改革红利最根本的是要从制度创新中来。
  我当时提了四大问题。第一是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第二是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第三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四是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现在有很多问题,很多经济上的浪费是由于法治不够,过多的人治因素造成的。比如说一个地方的规划,本来做好了,新的领导来了,说不行要改。有一个市就是这样,原来领导说发展城市的东面,动员外商投资,一窝蜂就上去了,最后这个书记走了,新来的书记又说要发展西面,东面就没有人去了,造成巨大的浪费。
  没有法治,只有人治,经济发展必然不健康不正常,那么很难取得改革红利。但现在政府任何一项改革,都有人反对,改革难度非常大。但只有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方能获取改革红利。
  对于公平效率关系,我认为,如果是没有效率的公平那是低水平的公平;没有公平的效率是不稳定的效率。只管效率将导致社会不稳定,效率也无从谈起,反过来说如果只讲公平,不讲效率,也只是低水平的公平。
  政府和市场关系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集权和分权是个问题,如果地方不听中央的,那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中央如果不考虑地方的具体情况,不考虑地区差别,一刀切地制定政策也不行,毕竟发达程度不一样。
  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改革红利的因素,所以我说把制度创新问题,把这四大关系解决好了,改革才能够更顺利的进行,才能够取得更多的红利。
  “经济总量的基数大了后,增速放缓并不可怕。”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谈中国经济周期律的有很多,按照你观察的中国经济周期律,你对中国可接受的经济增长作何解读?
  成思危:我们研究过,中国的经济周期文革以后大概十年一个周期。1984~1992年算一个周期,然后是1992~2002年算一个周期,2003~2012年这是一个周期。2003~2012年周期是高速发展期,平均来说大约10%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比较高的。
  但必须看清楚,在这期间,通货膨胀率最高到了5.4%,此外环境问题恶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的雾霾是上一个周期造成的。我们算过,2005年因为能效低、环境污染、加上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3.5%,2010年的数字是12.3%,都超过当年的GDP增速,因此环境恶化是必然的。
  目前我们已进入中高速发展周期,就是速度要降下来,把GDP水分挤掉,要把环境这些问题放在重要的地位来处理。在此周期,我对经济增长的估计是7%~8%之间。李克强总理讲的叫做增长保下限,通胀控上限,我认为增长的下限是7%,通胀的上限是4%,这是一个正常的较为合理的区间。
  当然周期是有增有减的,所以我考虑大概用五年时间贯彻三中全会的精神、调结构、转方式,到2019年的时候可能会高一点,会超过8%。由于我们基数大了,到下一个周期时,6%~7%的增长就足够了。所以我说这个周期在7时代,下个周期在6时代。这并不可怕,基数高了以后,像美国3%的增长,从绝对量来说,那就相当于我们6%~7%了。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想知道你所谈到的7%~8%的增长靠什么支撑?
  成思危:我讲了三点,第一就是城镇化。第二是靠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第三靠创新。
  城镇化现在每年是差不多增加一个百分点,仍有潜力可挖。其实农民现在的劳动生产率是很低的,大概每年每人真正农业生产创造的增加值是300~500美元,可是如果到城市来做工,他创造的增加值就是一万多美元,这就多创造多少社会财富。创造社会财富经济才能增长,当然前提是农民到城市来要能就业,只要能就业,他创造财富就比在农村高得多。
  第二,新的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跟国有土地一样进入市场,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合理分配,这一块给农民提供了一部分收入,加上承包权确权且长期不变,而承包权也能够转移,这使得进入城市的农民又多了一块收入。
  确权的问题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一块明确了,所以我觉得就是时间问题。
  第三,农村集体的事业,也是明确了农民的股份,也享受分红。最后是农民的宅基地,农民享有用益物权,这几块加起来,进入城市的农民就不是一无所有。留在农村的农民收入相应也提高了,只有收入提高,才能够去通过消费拉动经济,没有钱你怎么消费,怎么拉动经济。
  最关键的还是创新,所谓创新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并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是可以增加就业,可以增加GDP,但是要想增加人均创造的增加值,要靠技术进步,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靠管理的改善。
  所以要从这三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这三个方面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工培训,再加上加强管理,从这几个方面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调结构需要必要的周期,投资需持续。”
  中国新闻周刊:你呼吁投资应该适度增长,防止盲目或者过度的投资,是否意味着你对投资拉动经济带来的害处极为警惕?
  成思危:是,这个我讲了多次了。投资是必要的,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因素,但过度投资会带来几个问题。第一个是GDP的水分,因为过度投资,有一些项目可能就是豆腐渣项目;有一些项目建成了可能没有效益;还有一些项目建成了,但需要政府财政补贴,城市的地铁即如此,这样又造成和增加GDP水分。
  第二,过度投资容易造成一种投资饥渴症。因为只要投资,GDP增长最容易。地方总希望通过增加投资拉动GDP,比如说今年投资了1000亿,其中有100亿是水分,这一百亿明年不能产生GDP了。明年再想增长,投入的就不是1000亿了,得投1100亿,得把水分补偿后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这种投资饥渴症实际上掩盖了投资效率低下和GDP水分的问题。我希望的是,投资保持在适度范围,真正是通过创新,通过刚才说的提高综合要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投资的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合适的度如何来界定和把握?
  成思危:这个我曾经提过,就是投资的增长速度绝对不应该超过GDP的一倍,一般比较合理的是控制在1.4倍以下。当然现在控制可能有困难,但是超过一倍肯定是过度的,我是这个看法,可能别的经济学家不一定同意。
  中国新闻周刊:按照你刚才的观点,一些投资目前来看可能会增加GDP,但长远来看贻害无穷。对投资的领域这一块,你有何看法?
  成思危:投资的领域是这样,传统产业一定要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效率。所以对传统产业的投资,不应该再去追求扩大生产能力了,因为它已经产能过剩了,你再去扩大能力的结果不是更造成水分。对新兴产业要给予支持,新兴产业有一个成长周期,在初期是吃钱的,需要持续投入。
  中国新闻周刊:正如你所说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已经提了很多年,但老百姓依然不敢花钱,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
  成思危:增加收入,2006年就提出来要让经济和人民收入同步增长作为发展的首要条件,跟经济同步增长暗含的意思就是老百姓切的蛋糕不能再少了,比例不能再小了。再一个职工收入和CPI挂钩,最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职工的工资应该相应提高。
  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要靠劳动生产率来提高。我们现在人均工业增加值只有德国的五分之一,美国的八分之一,差远了。如果不提高劳动生产率,光想去提高购买力,怎么可能呢。
  老百姓不敢花钱的原因,一是社会保障,一个是子女上学,还有一个是住房。社会保障包括了失业、养老、医疗,如果保障程度不够,谁敢花钱。现在小孩上学收的择校费,包括幼儿园都收。这些问题使得人们不敢花钱,不敢花钱你怎么拉动消费。
  “房地产起码要20年的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两会,期待中的政府对房地产新的调控政策并没有出现。你如何解读中央对于房地产的意图或者说中央如何考虑这个问题?
  成思危:我没有办法解读,我只能谈我的观点。先谈住房,因为房地产还包括商业地产、商品房等。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它还是社会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
  老百姓总得有地方住,住房问题政府的责任是什么?是叫做住有所居,而不是居者有其屋,居者有其屋的提法是错误的,任何国家都做不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子。美国住房自有率最高的时候是70%,是在次贷危机前,现在是60%~65%,德国只有50%,中国是最高的,达到80%以上。
  保证住有所居,居者有其所是可以的,但是不可能做到居者有其屋,这一点应该看清楚。政府既然要保证居者有其所,住有所居,那么政府的责任在于对买不起房子的人提供保障房,而且保障房我认为应该是公租房。当你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低于房租的时候,政府给你补助,当你收入增加,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超过房租以后,政府就不补助了。
  如果买得起房子,对于买第一套房子的人,政府应该动员银行给予优惠,首付减少,优惠利率,加上递增式还款。递增式还款很重要,因为收入在不断增加,等额还款负担就重,要是采用递增式还款,永远保持他收入三分之一的水平就好办多了,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
  对于商品房应该市场去调节,而不是政府出政策去干涉,实际上也干涉不了,这些年出了多少政策,年年都说房价要掉,房地产到了拐点,商品房还是涨。商品房因为有刚性需求存在,且还有改善需求与之叠加。我曾经讲过中国房地产起码要20年的发展,道理很简单,每年一千万人进入城市,700万大学毕业生,还有已经有住房的人要改善。这三种需求支撑着住房的需求,这一点看不到是不对的。
  正因为如此,房地产在20年内还是一个支柱产业,因为它影响到60多个产业,比如说建筑材料、家具家电,甚至搬家公司等服务业,而这些又是吸纳就业的关键领域,所以房地产发展态势显而易见。
  我认为政府应该把保障房搞好,做到住有所居,居者有其所;商品房的事情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样,价格总是波动的,有升有降,我叫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总体来说是前进上升的,看不到这一点,只看短期的价格波动是没有意思的。所以我说,有条件又有需要,就买房。
其他文献
高尔夫在苏格兰一直是老百姓的娱乐。姑娘们在小溪旁洗衣、饮马,男人们在一旁的球场上轮流挥杆,曾经是小镇的寻常光景到圣安德鲁斯才发觉,一向着迷于中世纪小城的我是来对地方了。  相传,公元4世纪时,耶稣的第一个门徒圣安德鲁被处死在X形的十字架上。此后,他的几件骸骨——右手三指、一截手臂骨、一块膝盖骨与一颗牙齿,被信徒圣·雷古勒斯从希腊的佩特雷,经由英格兰海路,运送到位于苏格兰东海岸法夫地区的小镇Kinr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差距,尤其是养老金差距,一直备受争议。5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社保,再次释放“养老金并轨”即将启动的信号。  有分析指出,《条例》出台的意义,在于通过立法形式,再次确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参加社保这一方向性问题。  与此同时,这份即将于7月1日起执行的法规也被认为,将有利于建立一个权责清晰、监管有
今年夏天,腾讯财经开发了一款自动新闻写作软件Dreamwriter,它一露面就“镇住”了很多媒体人。据说,它能根据算法进行及时分析和研判,在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对信息的解读送达用户。  机器人毫无疑问地成为近期最热的话题之一,许多人被谆谆告诫,“如果你从事的是程式化的工作,你很可能就要被取代了。”这样的警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1年,国内机器人密度已达到每万人21台。它们能干什么呢?在汽车业
7月12日16时35分,中纪委官网发布消息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奚晓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对于奚晓明被查的原因,流传较广的一个版本是,奚干预了山西前首富张新明的一桩标的额达80多亿元的案子,并接受了对方的利益输送。媒体列举的证据有以下几条:一、该案的判决疑点甚多,2012年最高法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后,包括梁慧星在内的民法大家对其提出质疑,梁慧星称其为“糊涂的判决”
里昂,罗纳河畔。图/GETTY 图片编辑/董洁旭  依山傍水的城市格外迷人。有河就有迤逦的河岸和千姿百态的桥梁,有山就有了高低起伏和开阔的视野。  里昂就是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发源于法国东部孚日省的索恩河和来自瑞士圣哥达峰罗纳冰川的罗纳河在里昂南部交汇成V形,V字中间是半岛,天然的市中心。半岛北部有红十字山,索恩河西岸有富维耶山,山都不高,最高海拔318米,准确地说只是小山坡。  里昂始建于
《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  主编:张抒扬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35元  认识张抒扬,是在80年代初的北医。当时她二十岁,我二十六岁。虽然我是她们班的辅导员,但都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有着同样的简单与复杂,现实与梦想。  在班中,她在啃一本本城砖一样厚的医书之外,还偏爱阅读人文类书籍,修塑出个体对人类的关注和悲悯情怀,这是一名医生,一名好的医生所具备的人文素养。  如今,担任了协和医
作为达内兄弟的新作品,这部《两天一夜》在质量上是不用担心的,当然,在风格上也基本是可以想见的。他们仍然用最朴素的叙述手法白描了一个女人為了自己的工作权利进行游说的过程。和他们之前的作品一样,这部电影也有着平淡中见力道的功力。达内兄弟把之前拍摄纪录片的手法和思路毫无痕迹地搬运到故事片当中,全片手持摄影,跟踪视角,完全无配乐,就如同把观众真的扔到了那个生活现场。  某种程度上说,这部影片有关游说、权利
三亚一次性向62万本地市民派发超过2.2亿元的红包。这则消息立马引发热议。有人直言羡慕,应该全国推广,也有人觉得钱不应该这么发,该集中给有需要的人。  三亚这次发红包,无差别、无门槛,是实打实的全民红包。  香港、澳门发全民红包被热议已久。而三亚是公开资料中第一个这么做的内地城市。中国内地许多城市也在发放物价补贴,而三亚的红包虽然名义上也是“物价补贴”,不过有着本质区别——别的城市主要是在物价连续
中韩两国都人气极高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宁泽涛对韩国的泡菜和炒年糕情有独钟,“喜欢那种辣辣的味道”。  11月初,在首尔举行的2015年中韩青年领导者论坛期间,宁泽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主办方特意为他们安排品尝了韩国特色的“石锅拌饭”和“参鸡汤”。  “韩国泡菜”和“参鸡汤”是韩国饮食的骄傲,但多年来,由于卫生标准和检疫标准问题,一直苦于无法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这样看似市井的餐桌小事,也成为中国国务
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韩国并出席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李克强的到访以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在中断3年之后重启,被认为将极大促进中韩乃至东亚经贸合作的发展。  经过三年的谈判,中韩两国于2015年6月1日正式签署自贸协定,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