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等教育发展与“四化两型”建设对接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3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与社会产业建设对接,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职能,根据政府及社会的需求,通过培养技能人才,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增强高校办学魅力,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个亟待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四化两型”
  一、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了解(截止至2012年)
  全省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119所(不含国防科技大学、独立学院),其中普通高校105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31所,高职(专科)院校74所。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6个,其中普通高校12所(不含国防科大),科研机构4 个。全省共招收研究生1.89万人,比上年增加672人,增长3.68%。有在学研究生6.01万人,比上年增加3876人,增长6.89%。另有在职研究生招生3432人,在校16308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学758人。全省共招收普通、成人本科、高职(专科)学生41.79万人,其中普通本、专(高职)科招生31.02万人,比上年减少0.03万人,减少0.1%。其中地方普通本科招生14.47万人,比上年增加0.49万人,增长3.51%;高职专科共招生14.91万人,比上年减少0.54万人,减少3.47%,其中五年制转入0.72万人。全省普通、成人本专科在校生128.96万人,比上年增加3.19万人,增长2.54%,其中普通本专科(高职)在校生106.79万人,比上年增加2.06万人,增长1.97%,其中地方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0.5万人(本科53.93万人,专科46.56万),比上年增加2.02万人,增长2.06%。另外有自考助学班在校学生0.97万人;普通预科生注册人数为942人。全省普通高校有专任教师6.12万人,比上年增加1599人,增长2.68%;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3.28万人,占专任教师的53.68%,比上年提高2.19个百分点。全省普通高校共有占地面积10.56万亩;校舍建筑面积3167.4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87.58亿元,比上年增加6.89亿元,增长8.47%;纸质图书8950.58万册,比上年增加336万册,增长3.9%。
  二、对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过程来看,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还没有完全摆脱对国家政府的行政依附状态,高等院校的辦学自主权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缺乏自我调整、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供给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高等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高等教育与社会产业服务脱节,产学研一体化趋势尚不明显。
  (1)本科教学竞争力欠缺,部分专业就业困难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一个学科的竞争力不强,优势不突出,学生就很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很难获得企业、机关等用人单位的青睐。例如,在调研的高校中,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外贸、教师、翻译等行业。其中,外贸和翻译都需要一定的行业知识,需要精通某一行业或多个行业的专业术语而不光是英语一个专业的。再如,机械、电子等专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上岗。
  (2)学术性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比例不平衡
  我国目前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学术理论研究)或专业型学位(注重操作实际能力)两种教育并轨,但一直以来,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大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以很多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毕业后,虽在理论能研究方面擅长,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大大制约了科技转换生产力的进程。高校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按照企业用人的需求调整教学重点,培养实战人才上还欠缺,重点学科建设的关注度不高,实用效率较低。在重点学科的科研创新项目,在政策、经费、配置上的支持力度仍不够。
  (3)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性不强
  虽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但大部分学生仍缺乏专业就业指导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养学生的模式陈旧、人才培养方案不够与时俱进,学校教育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改进。
  (4)学校教育偏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只有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交流,才能在人才培养上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学校教育、企业用人和社会就业的多赢。从而节约教育资源,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从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加强学校教育创新、理论创新。让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以理想为动力,把改变当做一种乐于接受的过程,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为“四化两型”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三、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的目标与原则
  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改革,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共识。但是,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新模式,什么样的模式才最适合当今的发展潮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的目标与原则不仅要立足于当下,更要在结合实际的前提下放眼未来。
  首先,要明确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着力构建适应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很大程度上还未摆脱对国家政府的行政依附状态,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缺乏自我调整、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中国高教的行政化严重制约了知识的创新。反观国外,美国教育改革后,很多把学校治理得很好的领导者并非是在专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人。中国高教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行政化体制”的固有模式,寻求我们真正需要的懂教育的政治家、企业家来治理学校,他们或许会比教授更出色。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讨论教育改革时有借鉴西方的划分方式,提出把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教育型大学的设想,但是后来实行的教改却与此背道相驰。在高校合并的过程中,很多教育型大学被强行合并为研究型大学,这就产生出很多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正视这些问题,设立真正合理可行的目标与相应的原则。   其次,高等教育供给严重短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问题也应得到重视,高等教育新型模式的目标应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浪费,实现供求方双赢,使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模式与生产紧密相连,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高等教育的科研经费是国家提升知识附加值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科研经费的分配却成为各种既得利益的较量场所,假如不积极解决科研经费分配制度的问题,那么国家的对科技的投入很大程度是一种浪费,更谈不上有任何知识创新。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集中在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这就要求高校主动走出去,与市场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社会实践项目,避免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脱节,培养社会需要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建立高等教育新模式需要立足于当下,放眼于未来,以互赢为主要目标,培养适应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双赢新模式。
  四、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对接“四化两型”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學校的步伐要紧跟时代,瞄准“市场”
  市场是高等院校的实践平台,学校是市场的人才基地,两者相互依存。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目前市场上需要大量人才,但其获得人力资源的渠道主要来源于人才市场,学校也拥有这份资源,但是学校的这份资源却不能很好的利用。这样是对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适应“两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将这份人力资源利用起来,首先需要市场与学校的双向沟通,剪除人力资源市场环节,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企业与学校直接建立合作,由企业和用人单位出资,在学校中设立符合自己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实习模式,让学生在学校中可以直接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进行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直接提供给企业。
  (2)校企要实现“无缝对接”
  这种“无缝对接”可以为企业节省招聘、培训等人力资源。“无缝对接”的形成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方面需要有长期的政策指导以及相关的教育投入,政府支持下的高等教育才能有稳健发展的局面。此外,企业方面要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高等院校提供这样的实践平台,与自身相关的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高等院校方面要主动走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课题在调研长沙某高校期间,该校每年分两期将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也能充分了解企业运作情况,为更有实践意义的教育活动打下基础。再之,高校要为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这样培养的才是直接对接的人力资源。从学生主体来说,培养学生注重实践的意识,学生在校期间应参与社会实践,在校学生应有2/3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把握当下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四化”社会(新型工业会、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切勿好高骛远。
  高等教育在与“四化两型”建设对接中,应适当借鉴欧美等国的教育发展经验,以便跟好推动“四化两型”建设开展。欧美等国在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十分先进,这在于这些国家拥有一支十分强大的创新队伍,他们的高等教育便是这支队伍的提供者。欧美等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创新,尤其是理念的创新(如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比尔·盖茨的微软)使他们一直在领跑世界。在我省进行“四化两型”建设时,我们不仅需要拥有各类实践性人才,还要有在各领域深入研究的知识型、研究型人才。在理念上领跑,在实践中创新,这样的“四化两型”建设才是能长久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明星 地方高职学院社会服务模式建构.高教论坛 2012年2月.
  [2]韩永传 高等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煤炭高等教育1990年第一期.
  [3] 尹中,张宏东,田石榴,齐大鹏,符海菁 上海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模式和途径研究.2011年第4期.
  [4]彭剑 肖华茂 适应“四化两型”建设的湖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探讨 当代教育论坛 2012年第5期.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院2012年省情咨询课题“湖南高等教育发展与“四化两型”建设对接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编号:2012BZZ164)阶段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的形象怎样才算美,追求开朗蓬勃,富有青春活力,崇尚品德高洁,人格高尚,做一个真正美的现代人,以无愧于我们美丽的生命和美好的时代。  关键词:形象;塑造;大学生;品德  如果乘坐宇宙飞船飞上太空鸟瞰我们的地球,就会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在这里有波涛汹涌的大海、白雪皑皑的高山、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美不胜收的山水园林,我们生活在一个美的大干世界中。但在这一切美好的事物中,最最美好的却是人
期刊
学生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思维和心理不成熟,模仿能力强,自控能力差,是非辨别能力弱。因而,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循循善诱,千万不要一见他们出现错误就横加指责,粗暴对待。这种处理方式犹如庸医看病,只治表不治根。虽然短时间内扼制了病情,因为没有找出病灶,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慢慢复发,说不定还会使病情的恶化。这时候如果班主任在掌握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基本知识上,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实现学校发展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学校课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校;课程建设;建议  学校课程建设是一个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学校系统建设的过程,是将学校凝练的静态文化转化为动态文化的实施过程,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直面校园教育事件回溯和思考“育什么人”“怎么育人”等本源性问题的过程。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巢湖市黄山中学体育高考生训练队10名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抓举杠铃”和“负重半蹲杠铃”的相同的RM负重,相同组数、次数训练5周后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两组成绩都有显著提高,两组的提高率相比,“抓举杠铃”效果更好(P0.05  对照组19±1177.5±4.563±37.7±0.7  三、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有关立定三级跳远项目的技术特征,训练方法
期刊
摘 要: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普遍都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但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文探索了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职业道德;教学策略  目前,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开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取得的教育效果却不尽人意,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仍未有
期刊
作为老师要把握好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能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了教师尊严,亦不能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值得我们探讨。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老师深入细致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和文明底蕴的历史积淀,它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追求。党的十八大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检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检察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更是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升队伍素质、推进检察中心工作、塑造检察形象的有效载体。本文就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
期刊
摘 要: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有“双元制”模式、企业大学模式、系统型模式、过渡型模式和咨询型模式,这五种继续教育模式各有优势、也有不足,我们可以从这些模式中受到启发,为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关键词:继续教育;模式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了继续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再次对国际上主流的继续教育模式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出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人们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我们应认清当前形势,组织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积极向上;活动开展;新途径  在基层工作中,群众文化活动是衡量一个乡镇(街道)基层工
期刊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高屋建瓴,对于改革开放中如何解决问题的原则发表了许多深刻高明的见解,学习与理解这些“原则”思想,是开拓我们的眼界,增强我们改革开放信心的重要途径。  从全局着眼,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社会条件。安定团结与稳定。邓小平说:“只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善于学习,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的事业就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他还说:“在政治体制发展方面,最大的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