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伴随着我校主题资源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以及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摸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农远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是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当中,农远教育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资源;远程教育;整合信息;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的创新,网络资源为知识的创新提供了宽广的平台。教学中,多媒体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的有机融合,学生可以从直观的视觉中感受抽象,理解复杂,开拓思路,激发想象,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授知识,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主要从课前预习和阅读教学两方面入手,利用农远资源,搭建自主互助语文教学的平台
一、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可以登陆农村远程教育网,查阅写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进行充分地预习,并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主动学习。在学习《邓稼先》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及为我国的国防科技所做出的贡献,我让他们利用农远资源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学生不仅查阅了资料,下载了图片,而且有的学生还在电脑上动手画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时的那朵“蘑菇云”。于是,课堂上的语文学习由教师传授知识变成了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成果的展示会、研讨会。课堂气氛活跃而愉快,课前准备得好的学生激动不已;没有准备好的在懊悔,为下次充分准备而下决心。这样,学生不仅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问题,还提高了学生利用网络筛选、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尝试进行了这几种方式的变革,收到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所在。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利用网络创设情境,尤其适用于写景散文的教学。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一开始就展示了从远程教育网上下载的一段视频资料,播放了一段有关春天的录像。生动的音响效果,精美的色彩画面,很快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也仿佛置身其间,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提问:同学们,面对这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天,你准备怎样去描绘它?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描绘起来,有些学生的语言相当精彩,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时我加以引导: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描绘春天的呢?很自然地导入了课文。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利用网络《中华在线词典》解决不懂的字词,扫除文字障碍。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语言文字,品味优美的文字,感悟课文的内涵。
2、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我在多媒体教室创设的网络环境下讲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在》这篇课文时,对于恐龙的灭绝没作一一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观看农远资源视频画面,边看边想,边动手动口。学生自己便很快地圈点出课文中关于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的词句,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这样做就使学生在交流探究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产生了更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恐龙灭绝的奥秘。网络资源的运用,强化了语文实践活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在网络环境里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发散思维是一种以某一问题为发散源,从横向和纵向多方位地进行辐射状态的积极思考和联想,广泛的搜集与发散源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升华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事物多种可能性答案。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构想,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利用某些课文意犹未尽的语言材料,提出疑问,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创造想象。如《丑小鸭》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网络视频的播放,好似投入学生想象的湖水中的石块,激起了阵阵涟漪,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讨论,充分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班里成绩拔尖的张培同学说:“丑小鸭自信地飞上了蓝天,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妈妈,和天鹅们幸福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她的合理想像可以说是她平时自信的反映。性格一向忧郁的王宗园同学说:“丑小鸭虽然变成了白天鹅,可是它没有找到同伴,又不愿意和鸭子们玩,它还是很孤独。”樊子琦同学说:“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后回到了鸭妈妈家,鸭哥哥鸭姐姐都认不出它了,又惊奇又羡慕,连养鸭的小姑娘也夸它漂亮,丑小鸭原谅了它们,和它们一起幸福地生活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思维着的精神”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学生在网络环境里畅所欲言,摩擦出了一朵朵思维的火花,进而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展示在电脑上,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构思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创意。
三、关注个体差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后练习
思维空间不随课堂教学的结束而封闭。教师可以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的做练习,这是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是课堂教学的“绕梁余音”。好的课后作业,可以使学生把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创新意识有效地延续到课外。我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创新欲望在课外利用网络资源去观察、去寻找、去体验、去思考,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实践能力也会得到长足发展,进而思维创新的火花便在生活中更加夺目的绽放。
学完了《恐龙无处不在》,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讯息,我给同学们提供几条线索:电脑大屏幕出示:1、恐龙网网址;2、《恐龙问答101》。接着我又提出要求:根据爱好,依据本文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自主选择作业,1、编一个关于恐龙的故事;2、画出你想象中的恐龙,并配上文字说明;3、学生合作办一张有关恐龙知识的手抄报。4、以“恐龙的灭绝”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这些可供选择性的弹性作业,引导和鼓励学生以“恐龙”为话题大量搜集、处理信息,广开学习渠道,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施展才华,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能力。培养这种能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以上就是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凭借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解决学习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朱自清散文》《安徒生童话》《一万个为什么》
作者简介:张万娟,中学一级教师,1971年3月出生,大学学历。临朐县优秀教师、临朐县语文教学能手、临朐县首届初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潍坊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骨干教师、临朐县“语文主题学习”优秀实验教师;多次荣获省市县优质课一等奖、多次提供语文公开课。论文《怎样写读后感》《初中教材整合的几点做法》《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策略研究》《腾飞的翅膀》等十余篇论文在《山东教育》《语文周报》等刊物上发表。
【关键词】网络资源;远程教育;整合信息;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的创新,网络资源为知识的创新提供了宽广的平台。教学中,多媒体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的有机融合,学生可以从直观的视觉中感受抽象,理解复杂,开拓思路,激发想象,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授知识,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主要从课前预习和阅读教学两方面入手,利用农远资源,搭建自主互助语文教学的平台
一、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可以登陆农村远程教育网,查阅写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进行充分地预习,并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主动学习。在学习《邓稼先》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及为我国的国防科技所做出的贡献,我让他们利用农远资源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学生不仅查阅了资料,下载了图片,而且有的学生还在电脑上动手画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时的那朵“蘑菇云”。于是,课堂上的语文学习由教师传授知识变成了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成果的展示会、研讨会。课堂气氛活跃而愉快,课前准备得好的学生激动不已;没有准备好的在懊悔,为下次充分准备而下决心。这样,学生不仅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问题,还提高了学生利用网络筛选、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尝试进行了这几种方式的变革,收到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所在。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利用网络创设情境,尤其适用于写景散文的教学。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一开始就展示了从远程教育网上下载的一段视频资料,播放了一段有关春天的录像。生动的音响效果,精美的色彩画面,很快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也仿佛置身其间,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提问:同学们,面对这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天,你准备怎样去描绘它?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描绘起来,有些学生的语言相当精彩,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时我加以引导: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描绘春天的呢?很自然地导入了课文。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利用网络《中华在线词典》解决不懂的字词,扫除文字障碍。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语言文字,品味优美的文字,感悟课文的内涵。
2、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我在多媒体教室创设的网络环境下讲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在》这篇课文时,对于恐龙的灭绝没作一一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观看农远资源视频画面,边看边想,边动手动口。学生自己便很快地圈点出课文中关于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的词句,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这样做就使学生在交流探究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产生了更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恐龙灭绝的奥秘。网络资源的运用,强化了语文实践活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在网络环境里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发散思维是一种以某一问题为发散源,从横向和纵向多方位地进行辐射状态的积极思考和联想,广泛的搜集与发散源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升华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事物多种可能性答案。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构想,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利用某些课文意犹未尽的语言材料,提出疑问,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创造想象。如《丑小鸭》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网络视频的播放,好似投入学生想象的湖水中的石块,激起了阵阵涟漪,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讨论,充分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班里成绩拔尖的张培同学说:“丑小鸭自信地飞上了蓝天,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妈妈,和天鹅们幸福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她的合理想像可以说是她平时自信的反映。性格一向忧郁的王宗园同学说:“丑小鸭虽然变成了白天鹅,可是它没有找到同伴,又不愿意和鸭子们玩,它还是很孤独。”樊子琦同学说:“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后回到了鸭妈妈家,鸭哥哥鸭姐姐都认不出它了,又惊奇又羡慕,连养鸭的小姑娘也夸它漂亮,丑小鸭原谅了它们,和它们一起幸福地生活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思维着的精神”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学生在网络环境里畅所欲言,摩擦出了一朵朵思维的火花,进而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展示在电脑上,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构思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创意。
三、关注个体差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后练习
思维空间不随课堂教学的结束而封闭。教师可以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的做练习,这是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是课堂教学的“绕梁余音”。好的课后作业,可以使学生把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创新意识有效地延续到课外。我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创新欲望在课外利用网络资源去观察、去寻找、去体验、去思考,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实践能力也会得到长足发展,进而思维创新的火花便在生活中更加夺目的绽放。
学完了《恐龙无处不在》,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讯息,我给同学们提供几条线索:电脑大屏幕出示:1、恐龙网网址;2、《恐龙问答101》。接着我又提出要求:根据爱好,依据本文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自主选择作业,1、编一个关于恐龙的故事;2、画出你想象中的恐龙,并配上文字说明;3、学生合作办一张有关恐龙知识的手抄报。4、以“恐龙的灭绝”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这些可供选择性的弹性作业,引导和鼓励学生以“恐龙”为话题大量搜集、处理信息,广开学习渠道,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施展才华,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能力。培养这种能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以上就是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凭借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解决学习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朱自清散文》《安徒生童话》《一万个为什么》
作者简介:张万娟,中学一级教师,1971年3月出生,大学学历。临朐县优秀教师、临朐县语文教学能手、临朐县首届初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潍坊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骨干教师、临朐县“语文主题学习”优秀实验教师;多次荣获省市县优质课一等奖、多次提供语文公开课。论文《怎样写读后感》《初中教材整合的几点做法》《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策略研究》《腾飞的翅膀》等十余篇论文在《山东教育》《语文周报》等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