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评改的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rgw9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而作文评改,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作文教学,除了重视训练外,还要把重点和切入点放在作文的讲评上。评得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评改呢?
  一、粗批与精批相结合
  传统的作文评改基本是以教师批改为主,教师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想状态,便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考虑到教师批改的工作和效率,教师应将粗批与精批相结合。
  学生作文交上来,教师要先快速整体浏览,对全部学生的作文有大体印象:哪些作文写得很成功,亮点是什么;哪些作文有缺陷,缺点是什么;学生作文在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等。就如同对待考场作文,在浏览的过程中,及时打好等第或成绩,并尽可能同时写上简要的批语。
  通过粗批,教师对学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印象。然后,教师把有代表性的习作选出来详加批改,有的甚至还要当面详细批改。好的作文,要精心写好眉批、旁批、总批等,对优点加以具体的解说;较差的作文,教师要善意地指出毛病之所在,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每次作文,除部分的需要详批外,其余的都不需要面面俱到。过详过细的批改,一来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二来也没有什么必要。教师要做的是举一反三,以点代面,详批与略批相结合。评改过多、过详、过滥,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限制学生的写作个性,最终导致学生写不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学生作文的每次评改,精批要有一定的比例。同时,精批对象在考虑作文的典型性、代表性时,还要兼顾所有的学生。
  二、背批与面批相结合
  作文教学中,教学常用的是背批。即把学生的作文收上来,然后由教师直接批阅,在作文本上写上该篇作文的优缺点——评语,并打上等第或成绩。但背批一般拖的时间长,等到教师改完全班作文要来讲评时,很多学生已经忘了当初是怎么构思文章的,因此作文讲评课效率不高,学生受益不大。背批要写大量的评语,会占去教师大量的时间,而且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面批就是当着学生的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批改的方法。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实施面批法,通常有两种做法:1.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等,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结果表明,面批法能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评判。2.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对学生习作适当进行面批,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学生听起来“入耳”,看起来“入门”,学生容易学会自改作文。这样有利于克服教者代劳、无效劳动偏多的弊端,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三、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相结合
  家长、学生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目标中对学生作文评改有这样的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批改要与学生批改相结合,应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这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又能体现作文教学的创新精神。
  学生批改的方式是多样的,可分自改、互改和集体评改:1.学生自改,让学生自己对照作文要求,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认真修改。2.学生互改,包括同桌互改、小组交换互改、班级交换批改等。3.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评改,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欣赏、品味好作文的长处并修改短处,共同提高。
其他文献
可以说,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要想取得高分,不仅要明白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还要了解哪些作文最容易取得高分。高三语文教师都有切身体,不能忽视考前的作文训练。高考作文在整个语文试卷中有很重的分量,所以写好高考作文是每一位高三学生所期待的事情。  一、了解网评,顺应时势,学会审题,准确立意  网上阅卷简便快捷,但阅卷教师的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那些“语言低幼化、构思平板
期刊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在江苏卷中,文言文的第一题就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查的形式也从前几年的选择错误的一项变成了直接解释三个实词的含义,这样无形之中对考生的要求就提高了。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常见实词的积累。可以以课本附
期刊
分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会在教学中发挥无法想象的作用,也会在班级管理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对评价的内容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从狭窄和片面走向全面和综合。而在
期刊
《包身工》一文在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双线结构和点面结合的写法。为了让学生感受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教师一般以分析包身工的吃穿住、工作环境、所获报酬和剥削者的行为为主,却很少关注人物的语言。虽然前者能够很直观地表现包身工的悲惨处境,但后者也是值得关注的一面,因为剥削者和包身工在语言上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剥削者在肆无忌惮地叫嚣,反映他们内心的残忍;包身工则噤若寒蝉地沉默,反映她们受压迫之深重。所以试图从
期刊
在各类测试中,文言文实词推断及句子翻译常常成为学生的短板,以下的方法可以使实词推断和句子翻译成为学生的增分点。  一、实词推断  1.从语境推断词义。  试题中实词考查的是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以把握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所在的语境。仔细分析上下文的内容或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就可以推断实词的意义。如,“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务”,推断“权”的意义:这一句话里“高祖张迪”是人名,“元帅右监
期刊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是一种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广泛,有一定的探讨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目的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
期刊
某房地产公司在饭店消费支付一张5万元支票,前台结账员收到后转财务交银行结算,银行因填写支票用字不规范,将支票退还饭店。饭店先后找该房地产公司十余次要求协助更换,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拒绝更换,最后只好通过法律手段寻求解决。  这则消息,充分说明了规范用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很多精力花在帮助大学生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上。”语言文字专
期刊
众所周知农村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对大部分的农村中学生来说堪比梦魇。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偏低,甚至有的学生一提笔写作就感到无从下笔,痛苦不堪。对这一现状,农村语文教师虽想方设法,但一直以来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使学生喜爱作文、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先入为主、强化心理  有研究表明,家长语言中有关“不、不要”的指令越多,孩子所说
期刊
《葡萄月令》这篇散文有汪曾祺代表性的散文语言风格,有着诗歌的纯粹,雅致的情趣,给我们爱与美的熏陶。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提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我们语文老师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一堂语文课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有一个课堂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抓关键词“月令”,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有的老师不想教,认为“结构简单随意,
期刊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朱熹的七言诗《观书有感》,传诵千年,历久弥新。究其原因在于其用巧妙贴切的比喻,道出了读书与获得新知两者的密切关系,甚有哲理。而张小兵老师的“活的”作文教学理念的提出,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是他在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总结,已经超出了所谓尝试的层次。总之,不难从中得到一个明确的启示:此诗适用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