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而作文评改,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作文教学,除了重视训练外,还要把重点和切入点放在作文的讲评上。评得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评改呢?
一、粗批与精批相结合
传统的作文评改基本是以教师批改为主,教师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想状态,便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考虑到教师批改的工作和效率,教师应将粗批与精批相结合。
学生作文交上来,教师要先快速整体浏览,对全部学生的作文有大体印象:哪些作文写得很成功,亮点是什么;哪些作文有缺陷,缺点是什么;学生作文在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等。就如同对待考场作文,在浏览的过程中,及时打好等第或成绩,并尽可能同时写上简要的批语。
通过粗批,教师对学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印象。然后,教师把有代表性的习作选出来详加批改,有的甚至还要当面详细批改。好的作文,要精心写好眉批、旁批、总批等,对优点加以具体的解说;较差的作文,教师要善意地指出毛病之所在,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每次作文,除部分的需要详批外,其余的都不需要面面俱到。过详过细的批改,一来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二来也没有什么必要。教师要做的是举一反三,以点代面,详批与略批相结合。评改过多、过详、过滥,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限制学生的写作个性,最终导致学生写不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学生作文的每次评改,精批要有一定的比例。同时,精批对象在考虑作文的典型性、代表性时,还要兼顾所有的学生。
二、背批与面批相结合
作文教学中,教学常用的是背批。即把学生的作文收上来,然后由教师直接批阅,在作文本上写上该篇作文的优缺点——评语,并打上等第或成绩。但背批一般拖的时间长,等到教师改完全班作文要来讲评时,很多学生已经忘了当初是怎么构思文章的,因此作文讲评课效率不高,学生受益不大。背批要写大量的评语,会占去教师大量的时间,而且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面批就是当着学生的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批改的方法。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实施面批法,通常有两种做法:1.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等,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结果表明,面批法能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评判。2.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对学生习作适当进行面批,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学生听起来“入耳”,看起来“入门”,学生容易学会自改作文。这样有利于克服教者代劳、无效劳动偏多的弊端,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三、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相结合
家长、学生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目标中对学生作文评改有这样的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批改要与学生批改相结合,应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这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又能体现作文教学的创新精神。
学生批改的方式是多样的,可分自改、互改和集体评改:1.学生自改,让学生自己对照作文要求,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认真修改。2.学生互改,包括同桌互改、小组交换互改、班级交换批改等。3.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评改,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欣赏、品味好作文的长处并修改短处,共同提高。
一、粗批与精批相结合
传统的作文评改基本是以教师批改为主,教师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想状态,便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考虑到教师批改的工作和效率,教师应将粗批与精批相结合。
学生作文交上来,教师要先快速整体浏览,对全部学生的作文有大体印象:哪些作文写得很成功,亮点是什么;哪些作文有缺陷,缺点是什么;学生作文在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等。就如同对待考场作文,在浏览的过程中,及时打好等第或成绩,并尽可能同时写上简要的批语。
通过粗批,教师对学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印象。然后,教师把有代表性的习作选出来详加批改,有的甚至还要当面详细批改。好的作文,要精心写好眉批、旁批、总批等,对优点加以具体的解说;较差的作文,教师要善意地指出毛病之所在,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每次作文,除部分的需要详批外,其余的都不需要面面俱到。过详过细的批改,一来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二来也没有什么必要。教师要做的是举一反三,以点代面,详批与略批相结合。评改过多、过详、过滥,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限制学生的写作个性,最终导致学生写不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学生作文的每次评改,精批要有一定的比例。同时,精批对象在考虑作文的典型性、代表性时,还要兼顾所有的学生。
二、背批与面批相结合
作文教学中,教学常用的是背批。即把学生的作文收上来,然后由教师直接批阅,在作文本上写上该篇作文的优缺点——评语,并打上等第或成绩。但背批一般拖的时间长,等到教师改完全班作文要来讲评时,很多学生已经忘了当初是怎么构思文章的,因此作文讲评课效率不高,学生受益不大。背批要写大量的评语,会占去教师大量的时间,而且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面批就是当着学生的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批改的方法。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实施面批法,通常有两种做法:1.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等,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结果表明,面批法能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评判。2.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对学生习作适当进行面批,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学生听起来“入耳”,看起来“入门”,学生容易学会自改作文。这样有利于克服教者代劳、无效劳动偏多的弊端,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三、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相结合
家长、学生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目标中对学生作文评改有这样的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批改要与学生批改相结合,应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这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又能体现作文教学的创新精神。
学生批改的方式是多样的,可分自改、互改和集体评改:1.学生自改,让学生自己对照作文要求,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认真修改。2.学生互改,包括同桌互改、小组交换互改、班级交换批改等。3.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评改,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欣赏、品味好作文的长处并修改短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