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海淀区组织开展了中小学“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研讨会围绕“如何借助传统文化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展开。校长们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分享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关注的问题以及开展的举措。
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深挖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育什么人”“借助什么育人”“怎么育人”,即目标、途径、方法是校长们首先应该思考清楚的问题。“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固有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是怎样的联系,是校长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该厘清的关系。正如红山小学姜文杰校长所说,如果校长没有思考清楚这些关系,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容易与学校教育成为“两张皮”。核心价值观为学校育人明确了方向,结合核心价值观,学校进一步开展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徽等文化意蕴的阐述。翠微小学以“明德至翠,笃行于微”为校训,“翠”取翡翠美玉之意,“微”取精微细腻之意;“明德”选自《大学》,意为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笃行”选自《中庸》,反映了注重实践和体验,倡导创新精神的中国哲学思想。玉渊潭中学的校训为“敦品为翠玉,砺学成渊潭”,寓意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潭中宝玉”,把教育看作是因势利导“琢玉”的过程。学校借此引导全校师生把玉——高洁、儒雅、博爱、大智的品质,作为自己做人的追求。
与教师、学生生活相结合,细化核心价值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指明了追求怎样的“德”以及精神信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继承基础上的升华,24个字通俗易懂却饱含丰富的意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让教师和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让教师和学生深切认识到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此,诸多学校引导全校师生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核心价值观反映在师生行为上的具体表现。比如:红山小学把正气、和气、底气、雅气作为教师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把每天多一份自信、每天多一份微笑、每天多一份责任、每天多一份帮助、每天多一份包容作为学生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海淀实验中学把“爱国”层面对师生行为的引导确立为:懂得历史,立足当下,看到未来;树立信心,立志报国。把“敬业”层面对师生行为的引导确立为:诚敬对事,认真做事,踏实勤奋;付出辛劳,创造实绩。把“诚信”层面对师生行为的引导确立为:诚意待人,言而有信,严于律己;尽心守诺,坚持原则。把“友善”层面对师生行为的引导确立为:与人为善,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课程为载体,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为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应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出了学段统筹、学科统筹、环节统筹、人力统筹、阵地统筹。学校也深刻认识到了课程在培育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但在研讨过程中,校长们也普遍认同:不能泛滥使用课程,而要坚持“找到一英寸,深挖一英里,做好小教育、汇成大教育”的原则。上庄中心小学编写了《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通过节气,让学生了解节气与农谚、节日、生活之间的关系,感知华夏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的思想,从小渗透给学生要关注、喜爱、关心、保护自然,能够与自然成为彼此尊重、相互信赖的朋友。学校还编写《家训家风》,把中国传统优良的家训家风以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从小接受好的熏陶。海淀实验小学根据学段特点开设不同的传统文化课程:一年级开设《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中年级开设文学、中庸、儒家等经典著作,用各个朝代的经典作品来阐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研发《小小紫禁城》校本课程。课程以紫禁城为主要载体,以生活在皇城根下的学生为起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紫禁城包含的建筑、礼仪、景观等文化元素,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成长。玉渊潭中学面向全体同学开设了《中华红扇操》《大合唱》课程;为初一、初二、高一各班开设了《国学经典与书法》《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编写了《玉渊雅颂》古诗文诵读教材;开设了《北京历史文化》《中国文物鉴赏》《剪纸》《游览博物馆》《书法》等校本课程,为学生打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
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在践行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核心价值观是对各种“德”的阐述,有效的“德”是在人身上知与行的统一。知为行指明方向,行会进一步强化对知的体验和理解。主题活动,以一个鲜明的主题为线索,由多样的活动组成。主题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生活,活动设计内容以及活动环节由学生自主设计,既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又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真正让学生乐在活动中,同时受教育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进而促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区委教工委的指导下,学校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开展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比如学校借助端午节,让学生了解屈原,了解爱国精神;让学生通过了解挂香囊的习俗、香囊的中医讲究,了解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海淀上庄中心小学借助重阳节,由学生评选出33个健康的爷爷奶奶,33个孝敬父母的好家长,33个夏令营爸爸妈妈的好孩子,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理解百善孝为先,从小让学生知道孝是美德。有的学校利用晨读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有的学校每年毕业节开展汉字听写大赛,借此弘扬中国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翠微小学围绕“友善”“互助”“节约”等思想,开展“大爱在我心”活动,组织学生捐献、义卖等活动,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中,践行和感悟对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关心。学校通过开学典礼、尊师尚礼十日行、弯弯腰等活动,开展中小学生文明礼貌、勤勉诚信的教育。以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的形式,树立和学习身边的模范榜样,崇尚孝老爱心,形成优良的传统美德。同时开展以爱心、勤奋、勇气、责任、尊重、诚信为主题的翠微“六德”行动,征集典型价值观转化实例,收集可行性案例3000余例,用于指导学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于行动。校长们认为,践行核心价值观应该外化为实际行动,真正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之中,坚持知行合一,在“细”“小”“实”上下功夫。
国学书院,独树一帜
当前,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但国家文化软实力、国人的民族自信还需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我们需要努力展示、弘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书院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载体。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为古代教育发展与中华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淀区历来非常重视教育,海淀中小学也有很好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在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多种条件下,海淀区在2014年9月28日成立了海淀敬德书院。海淀敬德书院作为海淀教师进修的基地,通过提升教师传统文化修养,进而培养中小学生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品格志向,借助敬德书院,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除了区域书院外,海淀区很多中小学也建有书院。石油附小的兰竹书院、羊坊店第四小学的国学书院、育英学校的西翠国学书院等,都成为了学校传播中华国学经典、师生修炼国学才艺的场所。羊坊店第四小学借助国学书院,把学校课程进行了整合。学校把国学课程分为三类,第一是经典诵读,借助校本教材,纳入课时,对学生系统开展教育;第二是国学才艺课,为小学生开设琴棋书画四类课程;第三是国学体验课,这是学校的创意课程,它不是独立的课程,而是在非国学课程中融入国学内容的体验课,比如语文课、数学课皆可以有这种体验课,让学生在学科课程中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育英学校借助书院,以授课、讲座、游学等多种方式,为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立足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将会为中小学生的精神发展注入新能量,将会很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编辑
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深挖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育什么人”“借助什么育人”“怎么育人”,即目标、途径、方法是校长们首先应该思考清楚的问题。“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固有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是怎样的联系,是校长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该厘清的关系。正如红山小学姜文杰校长所说,如果校长没有思考清楚这些关系,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容易与学校教育成为“两张皮”。核心价值观为学校育人明确了方向,结合核心价值观,学校进一步开展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徽等文化意蕴的阐述。翠微小学以“明德至翠,笃行于微”为校训,“翠”取翡翠美玉之意,“微”取精微细腻之意;“明德”选自《大学》,意为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笃行”选自《中庸》,反映了注重实践和体验,倡导创新精神的中国哲学思想。玉渊潭中学的校训为“敦品为翠玉,砺学成渊潭”,寓意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潭中宝玉”,把教育看作是因势利导“琢玉”的过程。学校借此引导全校师生把玉——高洁、儒雅、博爱、大智的品质,作为自己做人的追求。
与教师、学生生活相结合,细化核心价值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指明了追求怎样的“德”以及精神信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继承基础上的升华,24个字通俗易懂却饱含丰富的意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让教师和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让教师和学生深切认识到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此,诸多学校引导全校师生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核心价值观反映在师生行为上的具体表现。比如:红山小学把正气、和气、底气、雅气作为教师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把每天多一份自信、每天多一份微笑、每天多一份责任、每天多一份帮助、每天多一份包容作为学生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海淀实验中学把“爱国”层面对师生行为的引导确立为:懂得历史,立足当下,看到未来;树立信心,立志报国。把“敬业”层面对师生行为的引导确立为:诚敬对事,认真做事,踏实勤奋;付出辛劳,创造实绩。把“诚信”层面对师生行为的引导确立为:诚意待人,言而有信,严于律己;尽心守诺,坚持原则。把“友善”层面对师生行为的引导确立为:与人为善,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课程为载体,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为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应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出了学段统筹、学科统筹、环节统筹、人力统筹、阵地统筹。学校也深刻认识到了课程在培育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但在研讨过程中,校长们也普遍认同:不能泛滥使用课程,而要坚持“找到一英寸,深挖一英里,做好小教育、汇成大教育”的原则。上庄中心小学编写了《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通过节气,让学生了解节气与农谚、节日、生活之间的关系,感知华夏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的思想,从小渗透给学生要关注、喜爱、关心、保护自然,能够与自然成为彼此尊重、相互信赖的朋友。学校还编写《家训家风》,把中国传统优良的家训家风以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从小接受好的熏陶。海淀实验小学根据学段特点开设不同的传统文化课程:一年级开设《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中年级开设文学、中庸、儒家等经典著作,用各个朝代的经典作品来阐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研发《小小紫禁城》校本课程。课程以紫禁城为主要载体,以生活在皇城根下的学生为起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紫禁城包含的建筑、礼仪、景观等文化元素,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成长。玉渊潭中学面向全体同学开设了《中华红扇操》《大合唱》课程;为初一、初二、高一各班开设了《国学经典与书法》《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编写了《玉渊雅颂》古诗文诵读教材;开设了《北京历史文化》《中国文物鉴赏》《剪纸》《游览博物馆》《书法》等校本课程,为学生打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
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在践行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核心价值观是对各种“德”的阐述,有效的“德”是在人身上知与行的统一。知为行指明方向,行会进一步强化对知的体验和理解。主题活动,以一个鲜明的主题为线索,由多样的活动组成。主题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生活,活动设计内容以及活动环节由学生自主设计,既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又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真正让学生乐在活动中,同时受教育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进而促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区委教工委的指导下,学校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开展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比如学校借助端午节,让学生了解屈原,了解爱国精神;让学生通过了解挂香囊的习俗、香囊的中医讲究,了解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海淀上庄中心小学借助重阳节,由学生评选出33个健康的爷爷奶奶,33个孝敬父母的好家长,33个夏令营爸爸妈妈的好孩子,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理解百善孝为先,从小让学生知道孝是美德。有的学校利用晨读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有的学校每年毕业节开展汉字听写大赛,借此弘扬中国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翠微小学围绕“友善”“互助”“节约”等思想,开展“大爱在我心”活动,组织学生捐献、义卖等活动,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中,践行和感悟对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关心。学校通过开学典礼、尊师尚礼十日行、弯弯腰等活动,开展中小学生文明礼貌、勤勉诚信的教育。以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的形式,树立和学习身边的模范榜样,崇尚孝老爱心,形成优良的传统美德。同时开展以爱心、勤奋、勇气、责任、尊重、诚信为主题的翠微“六德”行动,征集典型价值观转化实例,收集可行性案例3000余例,用于指导学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于行动。校长们认为,践行核心价值观应该外化为实际行动,真正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之中,坚持知行合一,在“细”“小”“实”上下功夫。
国学书院,独树一帜
当前,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但国家文化软实力、国人的民族自信还需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我们需要努力展示、弘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书院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载体。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为古代教育发展与中华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淀区历来非常重视教育,海淀中小学也有很好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在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多种条件下,海淀区在2014年9月28日成立了海淀敬德书院。海淀敬德书院作为海淀教师进修的基地,通过提升教师传统文化修养,进而培养中小学生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品格志向,借助敬德书院,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除了区域书院外,海淀区很多中小学也建有书院。石油附小的兰竹书院、羊坊店第四小学的国学书院、育英学校的西翠国学书院等,都成为了学校传播中华国学经典、师生修炼国学才艺的场所。羊坊店第四小学借助国学书院,把学校课程进行了整合。学校把国学课程分为三类,第一是经典诵读,借助校本教材,纳入课时,对学生系统开展教育;第二是国学才艺课,为小学生开设琴棋书画四类课程;第三是国学体验课,这是学校的创意课程,它不是独立的课程,而是在非国学课程中融入国学内容的体验课,比如语文课、数学课皆可以有这种体验课,让学生在学科课程中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育英学校借助书院,以授课、讲座、游学等多种方式,为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立足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将会为中小学生的精神发展注入新能量,将会很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