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看多、盲目乐观、价值投资会纷纷败北,真正的“行家”会以做空思维应对。
在创下6124点新高后,中国股市一路飞流直下,成为举世瞩目的重灾区。
全球金融危机,大陆资本市场表现得比“灾难深重”的欧美弱;北朝鲜开炮,上海跌得比首尔急;日本地震,我们比东京的投资者更惊慌。
CPI高企要跌,担心加息;CPI回落更要跌,流动性“拐”了;发电量富余要跌,认为企业开工不足,GDP增速不真实;电荒还得跌,担心减缓经济增长……连击毙拉登也要跌!国际板进入倒计时,引发资金分流、拉低估值水平的恐慌,上证指数更下一层楼,轻松跌破2700点。
估值高不可怕。心态乐观、对宏观经济有信心、认可上市公司质地。即使估值偏高,只要企业利润增速超过股价,泡沫会被逐步吸收、估值会日趋合理。反之,估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市盈率可以在6倍与120倍之间变化,没有哪个数值是“不可能”或“不合理的”。
首先,主导市场的思维模式已变,理性看多、盲目乐观、价值投资会纷纷败北,“无知无畏”的游资拉高若干倍出货的现象也越来越少。真正的“行家”会以做空思维应对一切消息,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先砸下20%,再“吃回来”。每年来这么几次,一样可以赚到翻倍的利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抄底儿者一次次失望、有利好就急急跟进者一次次被套、价值投资的拥趸只能一次次“坐电梯”。乐观情绪与信心会变得稀缺,估值水平终将“与国际接轨”,完全有可能跌到个位数。
其次,改革开放梦幻般飞速发展的三十年过去了,受资源及国际国内客观条件的限制,未来的增长空间是未知数。表面上看商品房限购、限贷是为了平抑房价,汽车限行、限购是为了缓解拥堵,实际上是碰到不可逾越的资源瓶颈。欧美国家不到十亿人口消耗着全球半数以上的资源,地球不可能再支撑十三亿中国人也过上那样的生活。迫于就业压力大,美国将重拾制造业,而印度越南等国也对中国制造的份额虎视眈眈。“四万亿”式的投资推高CPI与拉动经济的效果也需反思。总之,未来中国内需、外贸与投资的增长空间都不乐观。如果宏观经济疲弱,企业利润整体下滑,股市必然成为财富“绞肉机”。另外,中产阶层是A股投资的主体,种种因素使社会结构有向“哑铃”型发展的趋势。中产阶层式微,财富缩水对股市来讲是釜底抽薪。
另外,是对上市公司质地及回报投资人意愿的不认可。市值占有巨大权重的能源、电力、钢铁行业的央企何时“为国聚敛”何时“为国分忧”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的;电信、高速公路利润过高反而引发诟病,不如搞好干部职工福利;银行仍然通过“利差”而非服务获利;数量上占多数的其他上市公司也多半不靠谱,主营业务不过成为炒概念圈钱、大股东套现的“道具”,销售额、利润、高科技证书、专利……什么都可能造假。
最后,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以融资为政绩。不能为国企及钦定的民企融资,股市还不如关闭。2009年,上证指数刚刚重返3000点一线,融资立马重启又迅速推出了创业板。2010年,上证指数下跌14%两市融资金额突破万亿元。预计2011年,从股市抽血仍在万亿元之上。中小板、创业板接踵而来,银行跃跃欲试,房地产也要松动,又盛情邀请跨国公司来华“赴宴”。莫看近年A股半死不活,融资方面却冠绝全球。不给投资者回报的资本市场,意义何在?
总之,造成A股局面的原因是深层的、多重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即使出现重大利好,投资者没有信心“登高”甚至轮不到他们“登高”,IPO及再融资就会蜂拥而至。考虑通胀因素,到2018年物价大约会是2008年的三倍。如果那时上证指数是18000点,投资者也只是保本而已,他们会失去整整十年。■
[编辑 陈建光]
E-mail:[email protected]
在创下6124点新高后,中国股市一路飞流直下,成为举世瞩目的重灾区。
全球金融危机,大陆资本市场表现得比“灾难深重”的欧美弱;北朝鲜开炮,上海跌得比首尔急;日本地震,我们比东京的投资者更惊慌。
CPI高企要跌,担心加息;CPI回落更要跌,流动性“拐”了;发电量富余要跌,认为企业开工不足,GDP增速不真实;电荒还得跌,担心减缓经济增长……连击毙拉登也要跌!国际板进入倒计时,引发资金分流、拉低估值水平的恐慌,上证指数更下一层楼,轻松跌破2700点。
估值高不可怕。心态乐观、对宏观经济有信心、认可上市公司质地。即使估值偏高,只要企业利润增速超过股价,泡沫会被逐步吸收、估值会日趋合理。反之,估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市盈率可以在6倍与120倍之间变化,没有哪个数值是“不可能”或“不合理的”。
首先,主导市场的思维模式已变,理性看多、盲目乐观、价值投资会纷纷败北,“无知无畏”的游资拉高若干倍出货的现象也越来越少。真正的“行家”会以做空思维应对一切消息,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先砸下20%,再“吃回来”。每年来这么几次,一样可以赚到翻倍的利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抄底儿者一次次失望、有利好就急急跟进者一次次被套、价值投资的拥趸只能一次次“坐电梯”。乐观情绪与信心会变得稀缺,估值水平终将“与国际接轨”,完全有可能跌到个位数。
其次,改革开放梦幻般飞速发展的三十年过去了,受资源及国际国内客观条件的限制,未来的增长空间是未知数。表面上看商品房限购、限贷是为了平抑房价,汽车限行、限购是为了缓解拥堵,实际上是碰到不可逾越的资源瓶颈。欧美国家不到十亿人口消耗着全球半数以上的资源,地球不可能再支撑十三亿中国人也过上那样的生活。迫于就业压力大,美国将重拾制造业,而印度越南等国也对中国制造的份额虎视眈眈。“四万亿”式的投资推高CPI与拉动经济的效果也需反思。总之,未来中国内需、外贸与投资的增长空间都不乐观。如果宏观经济疲弱,企业利润整体下滑,股市必然成为财富“绞肉机”。另外,中产阶层是A股投资的主体,种种因素使社会结构有向“哑铃”型发展的趋势。中产阶层式微,财富缩水对股市来讲是釜底抽薪。
另外,是对上市公司质地及回报投资人意愿的不认可。市值占有巨大权重的能源、电力、钢铁行业的央企何时“为国聚敛”何时“为国分忧”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的;电信、高速公路利润过高反而引发诟病,不如搞好干部职工福利;银行仍然通过“利差”而非服务获利;数量上占多数的其他上市公司也多半不靠谱,主营业务不过成为炒概念圈钱、大股东套现的“道具”,销售额、利润、高科技证书、专利……什么都可能造假。
最后,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以融资为政绩。不能为国企及钦定的民企融资,股市还不如关闭。2009年,上证指数刚刚重返3000点一线,融资立马重启又迅速推出了创业板。2010年,上证指数下跌14%两市融资金额突破万亿元。预计2011年,从股市抽血仍在万亿元之上。中小板、创业板接踵而来,银行跃跃欲试,房地产也要松动,又盛情邀请跨国公司来华“赴宴”。莫看近年A股半死不活,融资方面却冠绝全球。不给投资者回报的资本市场,意义何在?
总之,造成A股局面的原因是深层的、多重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即使出现重大利好,投资者没有信心“登高”甚至轮不到他们“登高”,IPO及再融资就会蜂拥而至。考虑通胀因素,到2018年物价大约会是2008年的三倍。如果那时上证指数是18000点,投资者也只是保本而已,他们会失去整整十年。■
[编辑 陈建光]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