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婚圈研究综述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ytl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通婚圈研究的学科视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则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因此,对婚姻家庭关系研究历来在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中备受关注,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支。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从古至今,人的社会首先是根据人与人之间的两性关系和血缘、地缘关系的远近来构成的。这样,血亲-姻亲和地缘关系起着组织社会的重要作用,把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勾连起来构成一种系统的、整体的社会关系存在的生活实体。作为生活实体,这个实体又牵连着社会系统,人们总是按自己的意愿,力图把个人、家庭、社会以婚姻关系的形式融汇进这样一个“圈子”中去,在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中,人们的择偶意向、择偶范围也会不同。这就形成了促使生活实体具有多样存在形态的动力。这样,通婚圈被作为描述婚姻关系、婚姻现象的基本手段之一,受到颇多学者的的关注,尤其是人类学及社会学等学者的关注。唐利平对人类学和社会学有关通婚圈的研究总结认为,在社会学学科研究中,通婚圈是婚姻家庭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者主要是从社会结构、社会流动以及社会变迁角度对其进行探讨,而更多的是关注通婚圈的变迁,并总结了社会学在改革开放以来对通婚圈研究的相关成果,特别是农村社会通婚圈研究的三种观点:通婚圈缩小,呈内卷化;通婚圈变化不大;通婚圈呈扩大趋势。
  
  二、通婚圈研究的两个视角与主要内容
  
  (一)社会变迁及其原因的视角
  变迁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在研究与认识的事物上,亦不能忽略这一事理。社会变迁也必然会带来其它社会方面的变化,通婚圈在随社会变迁所带来自身变迁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为唐利平总结认为的:通婚圈缩小,呈内卷化;通婚圈变化不大;通婚圈呈扩大趋势。韦美神把外出务工前后对通婚圈的变迁与影响,对广西一民族村落进行了研究,得出外出务工扩大交往范围,促成通婚圈扩大;外出务工缩小了传统的交往范围,促成通婚圈内卷化
  
  (二)族内族际的视角
  通婚既是考察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又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考察民族关系时,族内族际间的通婚范围考察是体现民族间关系的重要尺度。李晓霞利用五普的人口数据资料,对我国56个民族族际通婚圈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结果认为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中心,包括各民族的大的族际通婚圈;同时还有东北、西北、南方三个地方族际通婚圈及次一级的地方民族通婚圈。这样一种从族内族际的通婚圈视角,补充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以及各民族间团结友好的关系理论。周建新对回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族内通婚研究结论,回族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最初是通过族际通婚实现的,然后再由族际通婚转向族内通婚,最后又形成了族际族内通婚并存的格局。石林、罗康隆对居住在湘黔桂三省交界山地上的苗族支系中的草苗的通婚圈研究,得出草苗存在着严格的通婚圈,仅限于族内通婚和支系通婚以及严厉的阶层婚。马戎分析了族际通婚的条件,得出族际通婚是族群关系融洽和谐所带来的结果,同时,族际通婚又通过结婚之后,双方家庭之间的相互交往,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和友谊。在对有关族群的通婚圈研究的有:孙兆霞等对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研究,认为屯堡有严格的通婚圈,实行族群内通婚,因而长期以来,由婚姻关系构成了屯堡村寨之间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血缘关系”;并且其形成的通婚圈是屯堡族群生存与繁衍的平台,同时也为屯堡社区公共空间提供更为广泛的同质性社会基础。
  
  三、通婚圈研究视角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向
  
  (一)以往研究的基本特征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通婚圈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概括而言,社会学通过其学科性质的综合性、全面性、宏观性,探讨了阶层、地域、变迁、教育、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来划定通婚的范围。人类学则主要以“以小见大”的视角,探讨了与通婚圈所勾连的祭祀圈、社交圈、市场圈等村落内部结构性的关系,对不同类型地域的通婚圈的同与不同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通婚圈研究存在的不足也是较明显的,在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具体表现在:1.研究大多是在对通婚圈在变迁、族际间以及影响它的因素等方面;2.对通婚圈的研究没有更多的理论探讨,而更多是以实地(田野)调查中来支撑出它的研究取向与观点;3.在动态与静态方面,基本都只从一个方面来认识,没有把动态与静态统一起来进行研究;4.缺乏对某一族群通婚圈作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对人类社会通婚范围考察来说,族群的通婚圈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通婚圈研究的发展趋向
  以往的研究大多都是对通婚地域、距离等范围来进行探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侧重某一单方面展开研究,没有深入展开较全面的研究,这与研究视野的局限有关。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对通婚圈问题的专门性研究不多见,却在婚姻问题的研究中随带有对通婚圈现象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展开,以及资料的收集不断挖掘与利用,通婚圈研究的资料大为丰富。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通婚圈研究应该重视对族群、对通婚圈的结构与功能的考察上,把通婚圈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研讨,既要从历史的、微观的的角度研究通婚圈的形成机理,又要探索通婚圈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手段。
其他文献
摘 要:语音学习是中职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音知识其实并不复杂,也不是变幻莫测的,为什么却能成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态度方法。语音知识的单一性特征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教师教学也带有一定惯性,方程式的语音学习环境自然不利于有效教学。因此,本文在分析中职生英语语音学习的现状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借助英文歌曲来讲授英语语音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
摘要准毕业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劳动权益如何维护迟迟未能得到解决,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也并未给准毕业生带来福音。本文肯定了准毕业生的劳动者主体资格,并通过对兼职、就业、实习的比较,初步探讨了准毕业生的法律地位和兼职的法律性质,为完善保护该群体的劳动权益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准毕业生劳动者兼职  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
摘要对法律与爱相互关系的探讨,可以说,自法律诞生以来,从未间断过。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话题将见证法律的成长至消亡的整个过程。随着社会的复杂化程度日益加深与学术研究的不断成熟,学者已从多个视角、多层次剖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但所有的资料都无法穷尽法律与爱的关系,令人遗憾的同时,也给了学者不断前进的动力。在本文中,笔者并不试图彻底分析法律与爱的关系,只是基于对《当法律遇见爱—解读》的思考,提出自
一、问题的提出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该部法律的颁布以及实践中的适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劳动者的热烈拥护。因为《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最明显的是《劳动合同法》分别于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二条、第九十四条规定了连带责任。连带责任对每个具体债务人来说,意味着责任的加重,它促使债务人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力量,并促使债
摘要自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概念以来,公共领域成为当今传播界重要的讨论议题,哈氏认为,公共领域应该是一个公共空间,拥有脱离国家控制与市场操纵的相对自主性,市民在此空间里可以自由表达意见,沟通意见,能形成民意或共识的社会生活领域,亦可以针对公共事务进行批评。当媒介技术发展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公共领域有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扩大和延伸,它使哈氏的公共领域设想得以传承和实现。  关键语公共领域网络舆论  中图分类
摘要近日就“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各大媒体热议纷纷,其中一个焦点就是明星代言问题。由该问题引发的争论由来已久,就我国现行的各类法规来看,该问题尚属“真空地带”,许多规则亟待制定。本文就明星代言问题的定性以及其在我国目前广告立法的现状、其他国家关于该问题的相关规定等若干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应对措施以及相关规则的制定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明星代言系统论边限性民法人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
摘要置于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调整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法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范式改革有其内生动力及外部诉求,建立在检视我国法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传统教学范式的基础上,研究何为适应时宜的现代教学范式,遵循解放教学创造力,进行教与学、学与思、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渐进式”范式改革是法科硕士研究生教学范式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范式改革 内生动力 外部诉求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
摘要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着重阐述了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基本要求。本文试从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视角,探索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本构架和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关键词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74-02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
摘要现代建筑愈来愈多地向区分所有式发展,某一住户将物品抛出砸中行人却无法查出真正行为人的案例屡见不鲜,然而《侵权责任法》出台以前法律并未对此明确加以规定,导致法官判案时标准不一,结果也大相径庭。《侵权责任法》起草过程中,对八十七条的规定褒贬不一,最终该条规定得以通过。  关键词高空抛物 侵权责任 社会政策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262
摘要本文分析了“三权分立”思想的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权力制衡制度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10-01    一、“三权分立”思想演变及美国的制度实践    权力制约的传统模式—立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