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渐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 10-19 岁。这一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教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就可以使他们顺利渡过“危险期”。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许多家庭,父母越来越忙,教育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很难顾上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表现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缺失。
一、教育内容不全面。
当今的孩子独生子女多,他们享受到了富足的物质生活, 独享了父母的爱,外表上任性霸道,但心理上脆弱孤僻,耐挫力极差。在由家庭走向社会的青春期,急需独立健全的人格教育。而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起居和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意志、情感、人格、价值观、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很多家长与孩子沟通少,管教多。听孩子反映情况少,向孩子发号施令多。他们最希望孩子听话,以后能考上大学就行。但是,孩子就是不听话,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抗父母,他们对此感到无能为力。
二、教育方法不妥当。
不同方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不同的作用。过去提出“不打不成才”、“严师出高徒”,但是,年轻的父母们刚从“棍棒教育”的酷刑下解放出来,又将“溺爱教育”实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在孩子小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一律满足,甚至把孩子的错误也看成是优点。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意志品质在发展,心理上迫切希望独立,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做事不考虑后果,好干错事和傻事;情感方面自我调控能力低下,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对家长表现出逆反心理和行为。对此有的家长对孩子张嘴就骂、抬手就打;有的家长实行一言堂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百依百顺,很少让孩子自省。这些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了粗暴、任性、自私、孤僻的性格。
据此,我们倡导在孩子处于青春期时父母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育。
三、要营造和谐平等宽严适度的家庭氛围。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要求父母给予独立、自主、平等、民主的地位。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是他们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父母要及早认识到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营造和谐平等宽严适度的家庭氛围,以友善的态度与子女交往。比如,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不要审问和训斥,而应理解他,体谅他、耐心倾听他的述说,然后同他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严格要求孩子,批评孩子,但也要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权利,孩子也可以向父母提意见。在无法解决的矛盾面前父母要主动让孩子一步,不要非要孩子听自己的不可。
四、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全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培养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了解异性、接触异性并寻求有关两性方面的知识,已成为孩子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男女之间公开的、自然的、大方的、健康的正常交往,有助于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破除神秘感,疏导性能量,满足情感需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公开、大方、自然地与异性交往,这是防止孩子隐秘、不正常、单独地和异性陷入感情漩涡而不能自拔的有效策略。指导孩子正确理解性知识,男孩要正确对待遗精,女孩要正确对待月经和乳房发育,不必为此恐惧和担心。其次,要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青春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人生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这些特点为他们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认知易于“扭曲”,内心常存冲突,思想易于消沉等人格弱点。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情绪管理、意志品质养成、个性培养、理想教育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妥当,不要求全责备。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不断发展,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教育为平等的探讨式教育。要学会悦纳自己的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但父母也不要溺爱孩子,溺爱的结果使孩子不理解父母为生活付出的艰辛,培养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思想和贪得无厌,好逸恶劳的恶劣品质。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画脚,要把握问题的重点,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孩子。也不要总把孩子与他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否则容易让孩子“自我”困惑,看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尽量腾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并对孩子的表达认真倾听冷静思考,多向孩子介绍自己的一些情况,以便起到“抛砖引玉”“平等互惠”的效果。要对孩子所说的东西充满兴趣。即使孩子说自己做错的事情,父母也要认真倾听,积极帮助解决,而不是急于召开“现场批判会”。敢和父母说自己做错的事,说明他们信任父母。所以父母切不可一听到孩子的错事就勃然大怒,相反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契机。
六、言传身教,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发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特别是青春期父母的脾气性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心理状态等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孩子身上总会找到其影子。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子女尊重老人、孝敬父母、按时回家、友善待人,积极向上,那么,父母首先应该尊重老人,孝敬自己的父母,下班后按时回家,不在家中吵吵嚷嚷,不说脏话,也不设赌场。老少皆宜,和谐相处。在工作中,思想上积极进取,作风上光明正派,事务处理中是非分明,以理服人。在单位上有个好印象,社会上有个好口碑。真正用自己的好的言行来影响、感化、感动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树起标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走有方向,学有榜样,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总之,教育孩子是家长神圣的职责,青春期的教育更为重要。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教育好子女,这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青春期是孩子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在青春期这个人生极其重要的成长阶段,如果家长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用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长。
一、教育内容不全面。
当今的孩子独生子女多,他们享受到了富足的物质生活, 独享了父母的爱,外表上任性霸道,但心理上脆弱孤僻,耐挫力极差。在由家庭走向社会的青春期,急需独立健全的人格教育。而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起居和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意志、情感、人格、价值观、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很多家长与孩子沟通少,管教多。听孩子反映情况少,向孩子发号施令多。他们最希望孩子听话,以后能考上大学就行。但是,孩子就是不听话,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抗父母,他们对此感到无能为力。
二、教育方法不妥当。
不同方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不同的作用。过去提出“不打不成才”、“严师出高徒”,但是,年轻的父母们刚从“棍棒教育”的酷刑下解放出来,又将“溺爱教育”实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在孩子小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一律满足,甚至把孩子的错误也看成是优点。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意志品质在发展,心理上迫切希望独立,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做事不考虑后果,好干错事和傻事;情感方面自我调控能力低下,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对家长表现出逆反心理和行为。对此有的家长对孩子张嘴就骂、抬手就打;有的家长实行一言堂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百依百顺,很少让孩子自省。这些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了粗暴、任性、自私、孤僻的性格。
据此,我们倡导在孩子处于青春期时父母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育。
三、要营造和谐平等宽严适度的家庭氛围。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要求父母给予独立、自主、平等、民主的地位。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是他们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父母要及早认识到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营造和谐平等宽严适度的家庭氛围,以友善的态度与子女交往。比如,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不要审问和训斥,而应理解他,体谅他、耐心倾听他的述说,然后同他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严格要求孩子,批评孩子,但也要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权利,孩子也可以向父母提意见。在无法解决的矛盾面前父母要主动让孩子一步,不要非要孩子听自己的不可。
四、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全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培养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了解异性、接触异性并寻求有关两性方面的知识,已成为孩子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男女之间公开的、自然的、大方的、健康的正常交往,有助于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破除神秘感,疏导性能量,满足情感需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公开、大方、自然地与异性交往,这是防止孩子隐秘、不正常、单独地和异性陷入感情漩涡而不能自拔的有效策略。指导孩子正确理解性知识,男孩要正确对待遗精,女孩要正确对待月经和乳房发育,不必为此恐惧和担心。其次,要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青春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人生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这些特点为他们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认知易于“扭曲”,内心常存冲突,思想易于消沉等人格弱点。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情绪管理、意志品质养成、个性培养、理想教育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妥当,不要求全责备。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不断发展,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教育为平等的探讨式教育。要学会悦纳自己的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但父母也不要溺爱孩子,溺爱的结果使孩子不理解父母为生活付出的艰辛,培养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思想和贪得无厌,好逸恶劳的恶劣品质。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画脚,要把握问题的重点,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孩子。也不要总把孩子与他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否则容易让孩子“自我”困惑,看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尽量腾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并对孩子的表达认真倾听冷静思考,多向孩子介绍自己的一些情况,以便起到“抛砖引玉”“平等互惠”的效果。要对孩子所说的东西充满兴趣。即使孩子说自己做错的事情,父母也要认真倾听,积极帮助解决,而不是急于召开“现场批判会”。敢和父母说自己做错的事,说明他们信任父母。所以父母切不可一听到孩子的错事就勃然大怒,相反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契机。
六、言传身教,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发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特别是青春期父母的脾气性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心理状态等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孩子身上总会找到其影子。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子女尊重老人、孝敬父母、按时回家、友善待人,积极向上,那么,父母首先应该尊重老人,孝敬自己的父母,下班后按时回家,不在家中吵吵嚷嚷,不说脏话,也不设赌场。老少皆宜,和谐相处。在工作中,思想上积极进取,作风上光明正派,事务处理中是非分明,以理服人。在单位上有个好印象,社会上有个好口碑。真正用自己的好的言行来影响、感化、感动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树起标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走有方向,学有榜样,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总之,教育孩子是家长神圣的职责,青春期的教育更为重要。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教育好子女,这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青春期是孩子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在青春期这个人生极其重要的成长阶段,如果家长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用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