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百万富姐今日街头擦鞋

来源 :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穷——富裕——贫穷。
  人生道路上。张小琴绕了一大圈后,又戏剧性回归到起点。
  她从小就穷怕了。发誓要成为富人。人到中年,她终于靠自己的双手实现梦想。拥有上百万家产。成为一时轰动四方的创业女英雄。然而。谁又料到。红极一时的她又沦落到街头擦皮鞋的境地。
  大起大落后。张小琴终于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勇敢面对现实,知足常乐。(本故事根据真人真事采写,人物系化名)
  
  擦鞋女
  
  天阴沉沉的,眼看就要下雨。重庆某县城人民医院门口,几个擦鞋的妇女一字排开,等候生意。其中一人特别显眼,因为她不像其他人那样,穿着粗糙的布衣和解放鞋,她穿得非常体面。
  如果不是擦鞋的小木箱,谁都无法将她与擦鞋的职业联系起来——纹得很精致的眉毛和眼线、染成金黄色的头发、“梦特娇”的短袖毛衣、浅蓝色的“森达”皮鞋。但替人擦起皮鞋来,她一点不含糊,动作麻利熟练。
  40岁的张小琴早晨7点就到这里来抢位置了,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天气不好,擦鞋的人一般不多,但她想到马上要过节了,也许会有不错的生意。她一直等到快8点,才等来一个顾客。整整一上午。她擦了5双鞋。挣了5块钱。
  没生意时,张小琴就拿出一个鞋垫,一针一针地在上面绣着各种漂亮的图案。这种精致的高档鞋垫。她一周能绣出一双。50元一双。每月的房租和水电费就靠它了。
  “她以前很有钱,在我这里擦鞋时还常拿钱给人家的娃儿买零食。现在却和我一样坐在这里给别人擦鞋。”旁边另一擦鞋女赵素珍看在眼里,摇头感叹着。赵索珍是城郊农民,在这里擦鞋多年。她说。张小琴以前当老板时,每次过路都要照顾她的生意,还常常多给钱。
  如今,张小琴在这里已擦鞋半年,但赵素珍还习惯性地称她为“张老 板”。
  
  住出租屋
  
  县城环城北路49号,是一幢破旧的小楼。3层高的楼房被改装成十多个单间,专门用于出租,上楼时必须弯着腰,否则头就会碰到上面狭窄的楼梯。
  2006年年初,张小琴以每年1000元的价格租下了顶楼的一个小单间,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墙皮脱落。两幅蓝布随意挂在铁丝上算是窗帘。一个炉子上放着一个被熏得黑黑的水壶,一张看不出本色的桌子摇摇晃晃,上面放着一个老式的铁架子圆镜和一瓶花8元钱买的润肤霜。张小琴说,要是在一年前,这种润肤霜她根本看都不会看一眼。
   屋里放着一套红木加小牛皮的沙发,豪华沙发和整个房间破败的风格显得太格格不入,这是张小琴3年前花近万元钱买的。
  屋里堆满了各种箱子,有“皮尔卡丹”的手推箱,也有装卫生纸的大纸箱,一共6个。里面是张小琴的衣服,全是名牌,有的连标签都没撕,最贵的是一件皮衣,4000元。因为没有钱,张小琴已一年没买过衣服了。她说,即使再过10年不买衣服,也有名牌衣服穿。说这话时。她嘴角带着一丝苦笑。
   门后面钉了5排钉子,挂满了各式女鞋,有“红蜻蜒”、“百丽”、“森达”、“耐克”、“阿迪达斯”……光皮鞋就有十多双。
  一切都显示出这个陋室的主人曾经的风光。
  “从小我家就穷,现在我依旧很穷,甚至还倒欠银行3万元贷款。就像做了个发财梦,梦醒了还是老样子。只有这些东西在提醒我,我真的曾经富过。”说起辉煌的过去,张小琴眼里既有悲伤。也有感慨。
  
  90元起家
  
  做个有钱人,是张小琴从小的梦想。因为,她小时候,家里实在太穷了。“常常吃不饱,从来没穿过新衣服。”张小琴10岁那年,爸爸为让一对儿女吃顿白米饭,晚上出门加班当搬运,不慎受伤落下残疾,至今离不开拐杖。当时,看到爸爸被人抬回家,她想,要是家里有钱多好,爸爸就不会出事。初中毕业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缴学费,成绩优异的她将读书机会让给了弟弟。这时,她再次体会到钱的重要。
  “我从小穷怕了。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有;我们什么都没有。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挣好多钱,让一家人吃饱穿暖,不再受苦。”结果,张小琴做到了。
  张小琴最终实现了童年梦想,靠的是90元钱起家。
  18岁那年,张小琴说服父母,要跟一个表哥到广州打工。母亲翻遍口袋找出90元钱给女儿做路费。后来表哥承担了张小琴赴广州的路费。张小琴想了很久怎么利用这90元钱。她冒险托人以10元的单价在秀山收了9枚当时流行的“袁大头”,到了广州,一天时间就以每枚30元的价格全部转手,净赚180元。这是她生平做成的第一笔生意。
  张小琴又拿出200元,买了一批边角布料(整匹布料她买不起)和10块手表。回到秀山(重庆下面的县城),这200元变成了900多元。
  通过数次往返于秀山和广州,张小琴已经积累了上万的资金。在20年前,这可是一笔不小款子。
  1985年,张小琴认识了与秀山相邻的贵阳沿河市人崔兴国(化名),次年结婚。婚后,张小琴结束了“倒爷”生活,和丈夫在秀山县城做起了木材生意。“当时,秀山县城就只有我们做木材生意,在秀山县,这一行几乎被我们垄断,经常发货到长寿、贵阳等地。一米木材可净赚50元,一年纯利润就有两万多元,但很辛苦。”
  慢慢地,同行越来越多,木材生意不再好做。1994年,夫妻俩将儿子留在秀山让外公外婆照顾,他们到崔兴国老家,开了一家娱乐城,占地300多平方米。至此,张小琴的事业达到顶峰。
  “那时的生活简直可以用奢侈来形容。看上什么东西,再贵我也不会犹豫。各种首饰装了几大盒,黄金的、钻石的、珍珠的……还买了两个出租车请人搞营运。那时手机开始出现。我和老公以每部15000元的价格,一口气买了两部大哥大。我喜欢买东西,常常是叫一辆车到贵阳或者重庆疯狂采购,直到车子装不下为止,有好多至今用都没用过。最奢侈的一次,我一天就买了3万多块钱的东西。”
  张小琴坐在出租屋那张破床上。捧着一个裂了口的玻璃杯,一边喝水一边向笔者历数自己以前的辉煌。
  
  突然穷了
  
  1998年,张小琴夫妻花30多万元在沿河盖起一幢别墅,又花20万元豪华装修。但这幢别墅成为张小琴后来最后悔的一笔支出。这年,她发现丈夫开始吸毒并有了外遇。
  2000年,崔兴国因贩毒被判刑5年。张小琴一个人无心打理生意。后来,她与丈夫离婚,将豪华别墅和娱乐城留给了崔兴国,儿子也跟着崔兴国,她自己则带着分得的30万元现金独自回到秀山。“早知道有这一天,我就不会花那么多钱在沿河修房子。我应该在秀山为自己和家人购置房产。”
  
  休息一段时间后,张小琴慢慢从婚姻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从小梦想当有钱人的她不甘心就守着30万元过一辈子。   2003年,她看中了秀山丰富的锰矿资源,投资近50万元搞了3个小锰矿。张小琴的妈妈李朝琪哭着说:“她当时没那么多钱,我就拿出了积攒的10多万元帮助她,其实这些钱都是她以前有钱时给我的,我都替她存着没用。又用这老房子作抵押向银行贷了3万元。没想到。仅3个月时间,50万全打了水漂。”
  张小琴承认此次生意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对锰行业市场分析不到位,了解太少,产出的锰矿含量达不到标准。
  3个锰矿全部停产后,张小琴身上剩下不到100元钱,她不得不住在秀山县城环城北路79号父母的老房子里。两年来。张小琴变卖了所有能卖出去的首饰、服装,以此为生,那段时间。她几乎每晚都失眠,半夜被恶梦惊醒后就再睡不着,然后坐在床上,在冷汗中等天亮。
  2005年初,张小琴搬出了父母家,住进了出租屋。“因为上了年纪的父母成天在我面前说以前我多么有钱,现在多么可怜。我听着就难受。而且,我也不想老让他们养着。”张小琴说,才搬来那阵。是她最困难的时期,因为她身上只有7块钱。“我天天吃咸菜,有时饿了就只喝水,结果,7块钱维持了一周。一番贫穷与富裕的轮回后,我又戏剧性回到了吃不饱肚子的起点。”说到这里。张小琴握着水杯的手微微颤抖,眼睛红红的。
  
  说起张小琴,出租屋老板吴正平直摇头:“世事难料啊!以前她因为有钱,整个秀山城好多人都知道她,现在她因为突然破产,变得更有名了。”
  “太突然了。”张小琴的好友李世菊称,她并不知道张小琴到底多有钱,但她曾去沿河看过张小琴的“开心”娱乐城,“好气派。当年那别墅里一个吃饭的桌子就是好几千,家具全是去重庆买的。可现在竟是这步田地。”
  
  为了生存,街头坦然擦鞋
  
  擦皮鞋的想法是在饿了一周肚子后猛然产生的,张小琴的话很实在——“为了生存”。
  
  “第一次擦鞋,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因为街上好多人我都认识,还有好多我不认识的人。他们却认得我。每个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甚至走老远了还回头指指点点。”
  第一个顾客是以前锰矿生意上的熟人。看张小琴笨拙地擦完鞋后,他什么也没说,给了10元钱说不用找了。“我知道他不是嘲笑,而是同情我,但这10元钱让我觉得更无地自容。”
  由百万富翁到擦鞋女,张小琴一开始怎么也无法接受。和她一起擦鞋的赵素珍说,她总是低着头坐在那里等生意,也不会主动招呼客人。半个月后才慢慢适应,变得不再难为情。
  “其实这很正常,人生大起大落,变数太多。谁也无法预料将来。”说起张小琴,常常在她这里擦皮鞋的秀山体校魏老师很能理解。
  
  “都是为了生活!我以前挣钱多,靠的是一双手,现在擦皮鞋,也是靠一双手,这样想就没啥不好意思了。况且,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至少没有以前生意场上的复杂,没有那种随时都绷紧了弦的感觉。”张小琴如今很坦然。碰到熟人,她也会主动招呼,有时还要聊上几句,只是当别人提到她的过去时,她的眼神才闪过一丝伤感,但不会逃避这些话题。
  张小琴说,因为熟人多,她的生意比同伴都好,“运气好时,一天能挣50多块钱。平日一般都能挣20多块钱。”
  现在,张小琴每天6点过就得起床,7点准时到街头占位置,中午,妈妈会做好饭在家等她,天黑收工后还有属于自己的一间小屋,她可以在那里整理自己的心情,或者纳鞋垫。
  “我从来没这么平静过,20年辛苦闯荡后,擦皮鞋让我学会了勇敢面对现实、么。但在没彻底理清自己思路之前,这皮鞋,她还将一赢擦下去。
  网友评论
  忍者: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追风的人:人生的意又在于奋斗,即便失败一无所有也无怨无悔,起码曾经拥有。
  十三妹:事事难料。有钱的时候要给自己留点后路。
  
  庐山客: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霸王猴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坦然面对人生、高人!
  
  网虫:你虽然在金钱上失败,但是你在精神上成功了,我很佩服你从容淡定的心态:我要向你学习,你有着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
  一只鱼:昔日风光时穿金带银,今日沦落街头擦鞋,这种人生体验,原以为只有电影里才有,没想到这种故事就在身边,人生无常啊!
  隐者:命里有的,终需有;命里无的,莫强求!
  
  (责任编辑 倚 天)
其他文献
案例回放    如意批发是某小区附近的一家小型副食批发部,批发部位于武钢住宅区外,有三间门面,主要是业务是以批零兼营的形式供应周边消费终端。近年来,随着区域内人口急剧增加,1000米远的地方又新开了一家批发部,周边还新增了两家平价连锁超市。也就是说,市场蛋糕在增大。竞争压力也在增大。  如意批发至今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一直都是采用个体店小件送货。酒店大件记账的传统模式,现有员工五人,实行对外配送。由
期刊
我们每个人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个精明能干的商界人士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失去了热情,或者某人丢下已经干了20年的工作转而去做某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我做的工作对我来说合适吗?我是否应该换个方向?”这已经成了如今处于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经理人们最感迫切的问题。在过去10年中,职业生涯发生过重大转变的人显著增加,而且这个势头现在有增无减。   但是,转换职业方向这种事,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轻巧。很多
期刊
我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一直生活在人民群众中。眼睛瞅着群众的脸色,耳朵听着群众的呼声,心里装着群众的愿望要求。如今的农民在想什么?“近山知鸟音,涉水识鱼性。”农民的想法很难说全、写尽。千想法万想法,只能说普通老百姓的以下几个热切的普遍想法。我认为,在广大农村,农民的生产热情正在进发奔涌,这是主流方向;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广大农民的心里有隐忧、有困惑。    最盼的是增收    当前,90%多的
期刊
在听到可怕或者亲自参与了一次失败的合伙创业之后,许多人对商业合伙抱着一种冷嘲热讽的观念。就像虽然离婚率在美国超过了50%,但大多数人仍然选择结婚。对于商业合伙虽然有各种担忧,每年仍然有几百万人冒险进入这种商业模式,对于许多小企业主来说。合伙创业依旧是实现他们商业目标唯一的或者最好的办法。  在美国职业演说家和资深媒体作者阿兹里娜·杰夫看来,商业合伙是视为一种亲密的关系,如果你不能像对待你的婚姻那样
期刊
“榴花”牌柴草气化炉,自07年元月份招商和技术推广以来,公司培训学员一百多人,产品很快被用户接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代理商和技术培训学员已经走向致富之路,月收入几万元。产品深受百姓喜爱,被用户誉为“老百姓不花钱的液化气”。  榴花牌气化炉五大核心技术:  (1)旋流供风技术:使秸杆逐层脱落坍塌,消除空洞、搭桥现象产生。燃烧更彻底、火力更旺、更持久。  (2)高温催化裂解技术:把秸杆燃气中的焦油
期刊
真正的功夫在民间。为弘扬国粹,使这一灿烂的明珠得以复兴,汪新年先生已于2004年9月正式出山授徒。汪先生自幼跟随隐世高人依石老人深居黄山古林,学武行医采药20余载,练就一身非凡的功夫。成年后他随师悬壶济世,为成千上万患者解除病痛之苦,并携技独闯江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名山大川,寻师访友,切磋技艺,取百家之长,自成一派,威服群雄。此次他出山的目的是:为拯救濒于失传的秘法绝技,让更多的患者摆脱病痛的折
期刊
引子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  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  分析:看到这里,你肯定认为小孩子真聪明。不可否认,小孩子是很聪明,能
期刊
不要告诉人家你更聪明    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  你的上述提醒或者指正方式会得到认同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人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人的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人的感情。人家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即使你的指出是对的人家也不会认同。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
期刊
2006年6月10号,我揣上做生意失败剩下的700块钱,在惶惶不安中来到了北京。第一次坐在高层大巴上,看着北京数不尽的高楼大厦,我心里一阵阵悲哀,这里有我的立足之地吗?  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人才市场去了好几次,可每次去都比前一次更失望。有一次我买了本《创富指南》,上面登载一个商人卖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毛巾。说这条毛巾可以把头发上的水吸干,不用电吹风了。还不伤头发!我当时感觉太神奇了。立即往这家杂志
期刊
我在武汉已经生活多年了,小日子虽然平淡,但我总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人生有意义的况味。我不害怕别人说我老是跳槽,我也不担心别人指责我,更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我。我已经换了好几份工作,许多工作还不到一年就辞职了。  现在年仅三十的我,又不甘心于当一个全职家庭主妇,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我决定寻找致富项目。打理好自己的致富人生。这难得说是什么创业,什么致富,但我做得开心,做得舒心!  我已经过惯了上班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