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 生本意识 教学策略
学好水墨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更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然而,现阶段传统水墨画教学却过分依赖于摹本,以“像不像”为标准让学生被动学习。基于这样的现象,加强对学生水墨画教学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所以,本文以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水墨蔬菜》一课为例,从“及时引导,助你观察”“用心启发,由你总结”“动态呈现,请你比较”“大胆放手,邀你体验”“适时降难,让你获得”五个方面探究水墨画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由衷地爱上水墨画、传承水墨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及时引导,助你观察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因此,课堂中教师只是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帮助学生确定美术学习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指导他们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大胆地表现、执着地探索。
在教学《水墨蔬菜》一课引导学生赏析水墨画构图时,有如下教学片段:
师:左边石涛画的是长在菜地里的青菜,右边张大千、蒲华、齐白石画的都是采摘下来的青菜,但摆放位置不同,并且分别添加了不同数量的萝卜、辣椒来组合画面。这些蔬菜组合布局得当、物体间注意叠压、掩映,体现聚散、高低、前后、轻重的关系,有主有宾、有变化有统一,这就是巧妙的构图。你们发现了吗?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一起来找一找!
唯美的水墨画面和教师的指向性引导再加上小组比赛的竞争机制,让学生积极踊跃地睁开“火眼金睛”来寻找画面中构图的形式美。其实,寻找的过程就是先观察再大胆表述的过程,表述的过程就是自主审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用心启发。由你总结
学会用“浓破淡”“墨破色”的笔墨技巧来表现青菜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师示范生小结”的教学方式,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来演示齐白石菜叶的画法。这叶片使用的是什么墨色?画完后,老师用什么墨色来勾叶脉打破淡墨的平淡呢?你能为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如果我们把淡墨换成颜色,蒲华的菜叶又采用了什么墨色表现方法?
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共设置了四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此“浓破淡…‘墨破色”的教学重点在学生认真观察、大胆讨论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被适时小结出来。小结过程其实就是图像识读的过程。所谓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它是新时代学生应该拥有的美术五个核心素养之一。不仅如此,这种方式的小结让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由此,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油然而生,为下面的水墨画创作做了有力的铺垫。
三、动态呈现。请你比较
歌德曾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大师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围绕本课的重难点实现高效的审美判断,教师方向性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上,教师同时出示两位大师的作品图片。
师:赏析过齐白石和蒲华作品中墨色的运用,我们再来对比一下石涛和张大千两位大师的笔法。
接着教师播放演示视频,请学生根据视频里的动态呈现,进行比较。教师说的话此刻就是风向标,对比赏析的目标直指两位大师水墨青菜笔法的不同之处。学生眼里紧盯着视频里的用笔,脑袋里思考着两种青菜分别是什么用笔,心里比较着这两种用笔的不同之处。发现之人迅速举手,一瞬间审美判断立刻形成。
生:石涛的青菜是长在地里的,他是用双勾法空出青菜的叶脉,透亮的叶脉让人更觉菜园瓜地的滋润。张大千的画则是大笔泼墨,十分豪放,但墨色也十分滋润。
这种审美判断力的形成建立在教师的精准引导上,建立在学生主动比较上。从课堂上选择上等的作品,到教师的方向性引导赏析,再到动态呈现视频,最后到学生主动感知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整个环节层层深入,一气呵成。
四、大胆放手。邀你体验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第一次课堂作业时,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分两个步骤主动体验。
第一步,教师引导:我们都知道青菜是水分含量非常高的蔬菜,那怎样才能把这种质感表现得栩栩如生呢?首先,让我们来捏一捏叶柄,掐一掐菜叶。学生通过积极体验,发现青菜的水分确实很高。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脱口而出:“难怪我奶奶经常用青菜做汤给我喝!”短暂的课堂体验以及生活经验,为学生创作水墨青菜奠定了基础。第二步,教师引导: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在画面中表现出青菜水灵灵的质感呢?其实,齐白石、蒲华的作品中就有答案。下面先仔细看老师的演示,然后大家再来试一试。
为了突破本课“表现青菜水灵灵质感”的教学难点,教师示范了三片菜叶的画法。一片是淡墨画完后立即勾叶脉;第二片是淡墨画完,纸干透后勾叶脉;最后一片淡墨画完后半干半湿状态下再勾叶脉。虽然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主动比较、主动思考并小结出“勾叶脉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的心得,但是“学懂”并不等同于“会做”。因此,如何把握时机,在半干半湿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青菜的质感,必须邀请学生亲身体验,才能把握好那个“度”,真正有所收获。这个环节或许放慢了教学节奏,但是唯有让每个学生动起笔来,才是以生为本的真学习,才是基于兒童立场的水墨画真学习。而这种体验是不能代替的,这种体验后的收获进而带来的快感也只有学生自己才能享受得到。
五、适时降难,让你获得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是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本课教学的原主题是“水墨蔬菜”,教师在一个班级试教后,发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该教师向班主任打听后才知道,该班真正初步接触过水墨画的学生只有三个人,其他学生在水墨画方面都是零基础。以学生现有的水平无法在一节课内达到教师预设的“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水墨技法创作出各种各样的水墨蔬菜”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再上这节课时,将课题改成了“水墨青菜”,作业的要求也随之改变:(1)用合适的笔墨画出你心中可爱的青菜,可以写生你带来的青菜,也可以临摹或改画大师的作品。(2)抓住青菜的特征,注意浓破淡、墨破色的时机,画出青菜的滋润和新鲜。
改变课题,由“蔬菜”到“青菜”,缩小了表现的范围;布置作业,由“创作”到“可以写生,可以临摹,也可以改画”,降低了表现的难度。之所以这样调整,是要通过教学内容的改变,让全体学生达到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业展评环节,当黑板上贴满琳琅满目的作品时,一瞬间全班同学都信心满满,不同潜质的学生水墨画的素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一堂成功的传统水墨画教学,一定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牢固树立生本意识,才能拉近传统水墨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传统水墨画真正“接地气”,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其实,传统水墨画课堂的“生本”含义很丰富,它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尊重学生现阶段的学情……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传统水墨画,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传统水墨画,并在学习中传承水墨画文化,从而逐步提升其水墨画综合素养。当然,传统水墨画课堂中生本化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学好水墨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更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然而,现阶段传统水墨画教学却过分依赖于摹本,以“像不像”为标准让学生被动学习。基于这样的现象,加强对学生水墨画教学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所以,本文以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水墨蔬菜》一课为例,从“及时引导,助你观察”“用心启发,由你总结”“动态呈现,请你比较”“大胆放手,邀你体验”“适时降难,让你获得”五个方面探究水墨画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由衷地爱上水墨画、传承水墨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及时引导,助你观察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因此,课堂中教师只是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帮助学生确定美术学习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指导他们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大胆地表现、执着地探索。
在教学《水墨蔬菜》一课引导学生赏析水墨画构图时,有如下教学片段:
师:左边石涛画的是长在菜地里的青菜,右边张大千、蒲华、齐白石画的都是采摘下来的青菜,但摆放位置不同,并且分别添加了不同数量的萝卜、辣椒来组合画面。这些蔬菜组合布局得当、物体间注意叠压、掩映,体现聚散、高低、前后、轻重的关系,有主有宾、有变化有统一,这就是巧妙的构图。你们发现了吗?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一起来找一找!
唯美的水墨画面和教师的指向性引导再加上小组比赛的竞争机制,让学生积极踊跃地睁开“火眼金睛”来寻找画面中构图的形式美。其实,寻找的过程就是先观察再大胆表述的过程,表述的过程就是自主审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用心启发。由你总结
学会用“浓破淡”“墨破色”的笔墨技巧来表现青菜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师示范生小结”的教学方式,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来演示齐白石菜叶的画法。这叶片使用的是什么墨色?画完后,老师用什么墨色来勾叶脉打破淡墨的平淡呢?你能为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如果我们把淡墨换成颜色,蒲华的菜叶又采用了什么墨色表现方法?
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共设置了四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此“浓破淡…‘墨破色”的教学重点在学生认真观察、大胆讨论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被适时小结出来。小结过程其实就是图像识读的过程。所谓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它是新时代学生应该拥有的美术五个核心素养之一。不仅如此,这种方式的小结让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由此,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油然而生,为下面的水墨画创作做了有力的铺垫。
三、动态呈现。请你比较
歌德曾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大师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围绕本课的重难点实现高效的审美判断,教师方向性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上,教师同时出示两位大师的作品图片。
师:赏析过齐白石和蒲华作品中墨色的运用,我们再来对比一下石涛和张大千两位大师的笔法。
接着教师播放演示视频,请学生根据视频里的动态呈现,进行比较。教师说的话此刻就是风向标,对比赏析的目标直指两位大师水墨青菜笔法的不同之处。学生眼里紧盯着视频里的用笔,脑袋里思考着两种青菜分别是什么用笔,心里比较着这两种用笔的不同之处。发现之人迅速举手,一瞬间审美判断立刻形成。
生:石涛的青菜是长在地里的,他是用双勾法空出青菜的叶脉,透亮的叶脉让人更觉菜园瓜地的滋润。张大千的画则是大笔泼墨,十分豪放,但墨色也十分滋润。
这种审美判断力的形成建立在教师的精准引导上,建立在学生主动比较上。从课堂上选择上等的作品,到教师的方向性引导赏析,再到动态呈现视频,最后到学生主动感知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整个环节层层深入,一气呵成。
四、大胆放手。邀你体验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第一次课堂作业时,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分两个步骤主动体验。
第一步,教师引导:我们都知道青菜是水分含量非常高的蔬菜,那怎样才能把这种质感表现得栩栩如生呢?首先,让我们来捏一捏叶柄,掐一掐菜叶。学生通过积极体验,发现青菜的水分确实很高。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脱口而出:“难怪我奶奶经常用青菜做汤给我喝!”短暂的课堂体验以及生活经验,为学生创作水墨青菜奠定了基础。第二步,教师引导: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在画面中表现出青菜水灵灵的质感呢?其实,齐白石、蒲华的作品中就有答案。下面先仔细看老师的演示,然后大家再来试一试。
为了突破本课“表现青菜水灵灵质感”的教学难点,教师示范了三片菜叶的画法。一片是淡墨画完后立即勾叶脉;第二片是淡墨画完,纸干透后勾叶脉;最后一片淡墨画完后半干半湿状态下再勾叶脉。虽然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主动比较、主动思考并小结出“勾叶脉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的心得,但是“学懂”并不等同于“会做”。因此,如何把握时机,在半干半湿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青菜的质感,必须邀请学生亲身体验,才能把握好那个“度”,真正有所收获。这个环节或许放慢了教学节奏,但是唯有让每个学生动起笔来,才是以生为本的真学习,才是基于兒童立场的水墨画真学习。而这种体验是不能代替的,这种体验后的收获进而带来的快感也只有学生自己才能享受得到。
五、适时降难,让你获得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是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本课教学的原主题是“水墨蔬菜”,教师在一个班级试教后,发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该教师向班主任打听后才知道,该班真正初步接触过水墨画的学生只有三个人,其他学生在水墨画方面都是零基础。以学生现有的水平无法在一节课内达到教师预设的“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水墨技法创作出各种各样的水墨蔬菜”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再上这节课时,将课题改成了“水墨青菜”,作业的要求也随之改变:(1)用合适的笔墨画出你心中可爱的青菜,可以写生你带来的青菜,也可以临摹或改画大师的作品。(2)抓住青菜的特征,注意浓破淡、墨破色的时机,画出青菜的滋润和新鲜。
改变课题,由“蔬菜”到“青菜”,缩小了表现的范围;布置作业,由“创作”到“可以写生,可以临摹,也可以改画”,降低了表现的难度。之所以这样调整,是要通过教学内容的改变,让全体学生达到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业展评环节,当黑板上贴满琳琅满目的作品时,一瞬间全班同学都信心满满,不同潜质的学生水墨画的素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一堂成功的传统水墨画教学,一定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牢固树立生本意识,才能拉近传统水墨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传统水墨画真正“接地气”,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其实,传统水墨画课堂的“生本”含义很丰富,它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尊重学生现阶段的学情……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传统水墨画,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传统水墨画,并在学习中传承水墨画文化,从而逐步提升其水墨画综合素养。当然,传统水墨画课堂中生本化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