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本文系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编号:Cqk13104):《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成果摘要:艺术设计学科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实践性与实用性特征,它是融汇科学、艺术学、市场学、生态学、应用技术等领域横向交叉联系的综合性、知识密集型学科。本文探讨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目的在于研究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根据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学院定位为关键的原则,制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在塑造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本文针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目的在于研究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方法,探索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观念和实践能力,探索艺术设计教学、实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的教与学只注重知识的定式思维,并没有提高到对知识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基本上沿用工艺美术教育的范式,教学模式采用“三段式”,即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三大块。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严重脱节,而且教学故步自封,脱离市场、脱离社会,学生获取的知识相对零散、不成体系,很难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综合性、系统化地设计。
针对艺术设计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我们探索教学、实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实践走进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另一方面,要求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实验走出去,走进市场和社会,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1)实践走进课堂教学和实验。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首先,精讲演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应在精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和视频演示,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创意物化时遇到的困难,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设计案例的课堂讨论。在艺术设计基本理论讲授完毕,学生学会基本的绘图设计操作后,教师在提出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市场调查或设计选题,学生在完成后要提交调查报告或设计稿。最后,强调合作学习与合作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根据合作学习的理论,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设计”。在合作设计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这样的教学效果远优于传统的课堂讲授。
(2)教学、实验走进市场和社会。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为教学与市场实践接轨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另外,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进行调研,掌握市场需求与艺术设计的发展走向。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了解企业设计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通过企业化运作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设置的不完善,注重课程设置的交叉和整合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方向,构建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塑造创新型人才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了适应学科日益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建立综合、系统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许多院校已经意识到将设计与其他学科整合、交叉学习的重要价值,打破过去专业方向各自为阵的条块计划,共享课程资源,既为通识教育提供丰富的横向资源,也为专业方向的深化教学创造纵向发展的空间,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建立特色鲜明系统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形成较宽的课程平台。艺术课程、人文课程、工科课程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能够在较宽的课程面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是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系统性、互通性,强调专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便于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邻专业知识。
(2)增强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实践性。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我们在课程教学目标上实行低年级课程以开发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开放活跃、跳跃度大,重在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知识能力;高年级课程则以科学性和市场结合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以课题为主的设计教学模块,低年级设置小而多的课题,重在思维的训练与创新;高年级则可设置较大课题,重在挖掘设计的宽度和深度。
3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
独立学院如果想培养具有创意意识的人才,就要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团队,创新團队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我国独立学院的艺术教师,虽然理论基础比较雄厚,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非常的扎实,但是在具体的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的欠缺。因此,改革教师职能,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资源配置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改革教师传统职能,实现教与学的双重身份。在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改革中,推进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鼓励和表扬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培训、参与社会项目的投标而获得实践经验。
(2)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学校可以把企业先进的设备、实践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师、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又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学校教师与企业高级设计师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双向的沟通,以弥补教师教学环境相对封闭、与社会脱节的局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3)搭建与国外先进艺术设计院校的合作桥梁,提高教师的整体国际化视野。欧美一些先进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较早,现在已进入一种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通过与这些院校的合作,可以借鉴、采纳其具有先进性、实验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离不开创造,它是由设计的宗旨所决定的,艺术设计教育不仅要详尽地讲解艺术设计的原则、设计理论,更要将创造性的思维训练贯穿于设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艺术设计教学如何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是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尊重艺术设计学科的规律,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以负责任的态度不停探索,“教”与“学”不断地互相促进,才能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新路子。参考文献:
[1] 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510.
[2]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吕娟霞(1973—),女,陕西周至人,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的研究和艺术理论教学。
张林(1964—),男,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和教学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根据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学院定位为关键的原则,制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在塑造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本文针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目的在于研究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方法,探索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观念和实践能力,探索艺术设计教学、实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的教与学只注重知识的定式思维,并没有提高到对知识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基本上沿用工艺美术教育的范式,教学模式采用“三段式”,即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三大块。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严重脱节,而且教学故步自封,脱离市场、脱离社会,学生获取的知识相对零散、不成体系,很难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综合性、系统化地设计。
针对艺术设计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我们探索教学、实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实践走进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另一方面,要求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实验走出去,走进市场和社会,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1)实践走进课堂教学和实验。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首先,精讲演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应在精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和视频演示,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创意物化时遇到的困难,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设计案例的课堂讨论。在艺术设计基本理论讲授完毕,学生学会基本的绘图设计操作后,教师在提出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市场调查或设计选题,学生在完成后要提交调查报告或设计稿。最后,强调合作学习与合作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根据合作学习的理论,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设计”。在合作设计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这样的教学效果远优于传统的课堂讲授。
(2)教学、实验走进市场和社会。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为教学与市场实践接轨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另外,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进行调研,掌握市场需求与艺术设计的发展走向。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了解企业设计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通过企业化运作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设置的不完善,注重课程设置的交叉和整合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方向,构建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塑造创新型人才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了适应学科日益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建立综合、系统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许多院校已经意识到将设计与其他学科整合、交叉学习的重要价值,打破过去专业方向各自为阵的条块计划,共享课程资源,既为通识教育提供丰富的横向资源,也为专业方向的深化教学创造纵向发展的空间,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建立特色鲜明系统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形成较宽的课程平台。艺术课程、人文课程、工科课程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能够在较宽的课程面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是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系统性、互通性,强调专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便于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邻专业知识。
(2)增强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实践性。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我们在课程教学目标上实行低年级课程以开发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开放活跃、跳跃度大,重在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知识能力;高年级课程则以科学性和市场结合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以课题为主的设计教学模块,低年级设置小而多的课题,重在思维的训练与创新;高年级则可设置较大课题,重在挖掘设计的宽度和深度。
3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
独立学院如果想培养具有创意意识的人才,就要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团队,创新團队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我国独立学院的艺术教师,虽然理论基础比较雄厚,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非常的扎实,但是在具体的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的欠缺。因此,改革教师职能,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资源配置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改革教师传统职能,实现教与学的双重身份。在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改革中,推进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鼓励和表扬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培训、参与社会项目的投标而获得实践经验。
(2)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学校可以把企业先进的设备、实践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师、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又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学校教师与企业高级设计师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双向的沟通,以弥补教师教学环境相对封闭、与社会脱节的局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3)搭建与国外先进艺术设计院校的合作桥梁,提高教师的整体国际化视野。欧美一些先进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较早,现在已进入一种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通过与这些院校的合作,可以借鉴、采纳其具有先进性、实验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离不开创造,它是由设计的宗旨所决定的,艺术设计教育不仅要详尽地讲解艺术设计的原则、设计理论,更要将创造性的思维训练贯穿于设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艺术设计教学如何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是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尊重艺术设计学科的规律,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以负责任的态度不停探索,“教”与“学”不断地互相促进,才能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新路子。参考文献:
[1] 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510.
[2]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吕娟霞(1973—),女,陕西周至人,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的研究和艺术理论教学。
张林(1964—),男,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