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9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均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7-0108-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呼吸疾病,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同时有效合理的通气策略可以较好的保护肺,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会相机对患者肺的损伤,有效降低病死率。所以,及时有效的纠正缺氧、改善低氧血症是决定ARDS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仰卧位通气方法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可以增加背侧肺组织通气,从而改善肺泡通气比,从而实现良好的通气效果。本文作者结合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9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具体研究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9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l例;年龄24-68岁,平均(36.19±3.05)岁;其中重症肺炎15例,腹腔感染10例,重症胰腺炎12例,创伤8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3-68岁,平均(35.88±2.70)岁;其中重症肺炎14例,腹腔感染11例,重症胰腺炎15例,创伤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采用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遵医嘱设置通气模式、参数。同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体位变换:在变化体位前,进行吸痰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同时常规使用异丙酚等药物镇痛,患者基础情况稳定10min后将仰卧位改为俯卧位。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肘部弯曲放在头部两侧,胸部、腿部用软垫支撑。
1.2.2管线护理:因为管线较多,例如监护仪导线、气管插管、静脉置管、导尿管等,在变化体位时,应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胃管、尿管等防止反流,并暂停肠内营养。注意对管线的保护,避免管线牵拉、扭曲、移位等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各管线的稳妥固定。
1.2.3呼吸道和气管插管护理:在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优于特殊体位的要求,可能造成患者不适,比较躁动。气管插管容易发生脱出、移位,故应采用胶布等固定气管插管。同时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便于分泌物排出,确保呼吸道通畅。通气治疗后气道湿化和吸痰难度较大,临床应加强药物湿化,合理调节加热湿化器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定时叩击患者背部,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1.2.4密切观察病情:在整个通气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指标变化,如果出现气道痰量增多,患者多表现出躁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应及时变化体位。
1.2.5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尤其是对皮肤粘膜、各插管、导管的观察,避免各管路的压迫、移位等。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PaO2/FiO2(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疗效评定指标: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表评定,90分以上满意,80分以上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分为100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x 100%。
1.5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兩组治疗前后PaCO2、PaO2、PaO2/FiO2水平对比:两组PaCO2、PaO2、PaO2/FiO2水平均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25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5.55%;对照组护理满意20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86.67%,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俯卧位通气治疗时,由于身体重力的作用,对背侧肺组织的压迫明显减轻,心脏对于肺组织的压迫也明显减小。同时,随着胸膜腔压力梯度的减少,背侧萎陷的肺组织重新复张,使肺组织气体分布更加均匀,可一定程度上纠正通气。同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7-0108-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呼吸疾病,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同时有效合理的通气策略可以较好的保护肺,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会相机对患者肺的损伤,有效降低病死率。所以,及时有效的纠正缺氧、改善低氧血症是决定ARDS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仰卧位通气方法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可以增加背侧肺组织通气,从而改善肺泡通气比,从而实现良好的通气效果。本文作者结合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9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具体研究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9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l例;年龄24-68岁,平均(36.19±3.05)岁;其中重症肺炎15例,腹腔感染10例,重症胰腺炎12例,创伤8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3-68岁,平均(35.88±2.70)岁;其中重症肺炎14例,腹腔感染11例,重症胰腺炎15例,创伤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采用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遵医嘱设置通气模式、参数。同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体位变换:在变化体位前,进行吸痰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同时常规使用异丙酚等药物镇痛,患者基础情况稳定10min后将仰卧位改为俯卧位。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肘部弯曲放在头部两侧,胸部、腿部用软垫支撑。
1.2.2管线护理:因为管线较多,例如监护仪导线、气管插管、静脉置管、导尿管等,在变化体位时,应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胃管、尿管等防止反流,并暂停肠内营养。注意对管线的保护,避免管线牵拉、扭曲、移位等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各管线的稳妥固定。
1.2.3呼吸道和气管插管护理:在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优于特殊体位的要求,可能造成患者不适,比较躁动。气管插管容易发生脱出、移位,故应采用胶布等固定气管插管。同时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便于分泌物排出,确保呼吸道通畅。通气治疗后气道湿化和吸痰难度较大,临床应加强药物湿化,合理调节加热湿化器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定时叩击患者背部,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1.2.4密切观察病情:在整个通气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指标变化,如果出现气道痰量增多,患者多表现出躁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应及时变化体位。
1.2.5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尤其是对皮肤粘膜、各插管、导管的观察,避免各管路的压迫、移位等。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PaO2/FiO2(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疗效评定指标: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表评定,90分以上满意,80分以上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分为100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x 100%。
1.5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兩组治疗前后PaCO2、PaO2、PaO2/FiO2水平对比:两组PaCO2、PaO2、PaO2/FiO2水平均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25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5.55%;对照组护理满意20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86.67%,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俯卧位通气治疗时,由于身体重力的作用,对背侧肺组织的压迫明显减轻,心脏对于肺组织的压迫也明显减小。同时,随着胸膜腔压力梯度的减少,背侧萎陷的肺组织重新复张,使肺组织气体分布更加均匀,可一定程度上纠正通气。同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