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像一根针一样戳在那里,孤立无援。更准确地说,他的身体是倾斜的,并且充满了紧张。他手里握着的是自行车的手把。那是一辆锈迹斑斑的不到五成新的自行车,车是城里人很少骑的28型老把式。自行车也是倾斜的,并且和他倾斜的身体构成了支撑。
自行车的后座上,一只塑料奶箱已经向车子的那一边倾斜。捆扎奶箱的弹力绳子形同虚设。奶箱里的奶瓶现在已经混乱不堪,有几支甚至就要掉出来,一副要死要活的挣扎的样子。地上是几支打碎的奶瓶—奶瓶是玻璃的,一地的玻璃渣子。他的周围全是水。地上是从破碎的奶瓶里流出的奶混着污水,形成了一副令人沮丧的图案。奶瓶上的标签,是本市的一个著名的牛奶品牌。
他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他根本腾不出手来整理那只箱子和那些瓶子。他在维持自行车、奶箱之间的平衡;或者说,他与生活之间在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这是一个大雨过后的早晨。那条路上的下水道设施不太好,雨水漫过了整个路面。他一脸的无助和坚忍,可是他快要支撑不住了,他自行车后座上的奶箱就像是立于悬崖上的危石,或是年久失修的危房,随时有坍塌的可能。而来来去去的人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帮助他。
从他的穿着和脸色来看,他可能从某个不景气的工厂下岗,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份送奶的工作。爱人可能也在哪里做着一份沉重而收入微薄的零时工,孩子正在上学,也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他太需要这份工作了!—或许,他是一个来城市不久的民工,靠着梦想在城市里挣扎。清晨给这个城市送牛奶的活儿,虽然辛苦,可总算因此在这座城市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却发生了这种事儿!
……我支起了车,帮他扶住了摇摇欲坠的奶箱。他的身体松懈了下来,脸上充满了感激。我和他把车推到了干爽地带,然后返回去捡掉在水里还没有破碎的奶瓶。—这些奶是没有办法送出去了。加上那些破碎的牛奶,他需要多少天的工资才能弥补这些损失?因为这次事故,有些用户今早就会喝不到牛奶了,他将怎样向这些用户和公司交代?
我的心情非常难受。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一个劲儿地说,不要紧,不要紧。—像是安慰我,也安慰自己。
他把奶箱重新捆绑好,对我道了谢,骑上那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飞奔而去。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溢出了眼眶……
我愿意祝福他,以及更多凭着劳动在城市的缝隙间艰难挣扎着生活的人。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喂养着自己的家庭,营养着社会。就像那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后座上,那只摇摇欲坠的奶箱里的那些玻璃奶瓶。
阅读提示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题材并不陌生,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喝过牛奶,都知道这一瓶瓶的牛奶是“送奶工”送来的。
但是,他们对“送奶工的早晨”并不熟悉,并不知道那些送奶工在早晨,在送奶的路上,还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也很简单,就是说在一个下雨的早晨,由于下水道堵塞,马路上积水了,一个倒霉的送奶工骑着车子经过这滩水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他的车子打滑了,车子上装牛奶的箱子倾斜了,有几支奶瓶掉到地下摔碎了—因为奶瓶子是玻璃做的。
由于箱子是倾斜的,奶箱子里那些没有掉下来的瓶子还想往下掉,送奶工就一手扶着车子,一手扶着奶箱子,尽量保持一种平衡,不让更多的奶瓶往下掉—“他一脸的无助和坚忍,可是他快要支撑不住了”,“而来来去去的人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帮助他”。
最后,是“我”帮了这个送奶工,帮他重新绑紧了奶箱子。送奶工一边向“我”表示感谢,一边骑上车子走了,他还要去送牛奶;而“我”却哭了—“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溢出了眼眶……”
同学们,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也许你们在上学的路上,就曾经见过这不幸的一幕。不过我想问的是,当你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被感动过?有没有上前帮过忙?有没有看到别人上前去帮忙?事后你们有没有把这件事写下来?
也许我问得太多了。
但是,像这样一件事,却是可以触动每一个善良的人的,可以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很多东西,可以引发他们很多思考。也许你们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事,却把它忽略了,虽然当时感动了一下,但过后还是把它遗忘了。而本文的作者—一个关注社会和人生、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有良知的人—却为我们写出了这么一篇美好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是一种思考的表白。文章感动的不仅仅是作者自己,也不仅仅是那位辛苦的送奶工,同时还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
小朋友们,你们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会不会感动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被深深地感动了—被那位送奶工的坚忍所感动,更为作者的善良所感动。
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也许能让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一篇文章要想感动读者,首先得感动作者自己—而感动的原因不光是叙述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一种氤氲弥漫在文章里的情绪,和一颗善良的心。
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编 者)
自行车的后座上,一只塑料奶箱已经向车子的那一边倾斜。捆扎奶箱的弹力绳子形同虚设。奶箱里的奶瓶现在已经混乱不堪,有几支甚至就要掉出来,一副要死要活的挣扎的样子。地上是几支打碎的奶瓶—奶瓶是玻璃的,一地的玻璃渣子。他的周围全是水。地上是从破碎的奶瓶里流出的奶混着污水,形成了一副令人沮丧的图案。奶瓶上的标签,是本市的一个著名的牛奶品牌。
他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他根本腾不出手来整理那只箱子和那些瓶子。他在维持自行车、奶箱之间的平衡;或者说,他与生活之间在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这是一个大雨过后的早晨。那条路上的下水道设施不太好,雨水漫过了整个路面。他一脸的无助和坚忍,可是他快要支撑不住了,他自行车后座上的奶箱就像是立于悬崖上的危石,或是年久失修的危房,随时有坍塌的可能。而来来去去的人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帮助他。
从他的穿着和脸色来看,他可能从某个不景气的工厂下岗,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份送奶的工作。爱人可能也在哪里做着一份沉重而收入微薄的零时工,孩子正在上学,也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他太需要这份工作了!—或许,他是一个来城市不久的民工,靠着梦想在城市里挣扎。清晨给这个城市送牛奶的活儿,虽然辛苦,可总算因此在这座城市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却发生了这种事儿!
……我支起了车,帮他扶住了摇摇欲坠的奶箱。他的身体松懈了下来,脸上充满了感激。我和他把车推到了干爽地带,然后返回去捡掉在水里还没有破碎的奶瓶。—这些奶是没有办法送出去了。加上那些破碎的牛奶,他需要多少天的工资才能弥补这些损失?因为这次事故,有些用户今早就会喝不到牛奶了,他将怎样向这些用户和公司交代?
我的心情非常难受。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一个劲儿地说,不要紧,不要紧。—像是安慰我,也安慰自己。
他把奶箱重新捆绑好,对我道了谢,骑上那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飞奔而去。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溢出了眼眶……
我愿意祝福他,以及更多凭着劳动在城市的缝隙间艰难挣扎着生活的人。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喂养着自己的家庭,营养着社会。就像那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后座上,那只摇摇欲坠的奶箱里的那些玻璃奶瓶。
阅读提示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题材并不陌生,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喝过牛奶,都知道这一瓶瓶的牛奶是“送奶工”送来的。
但是,他们对“送奶工的早晨”并不熟悉,并不知道那些送奶工在早晨,在送奶的路上,还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也很简单,就是说在一个下雨的早晨,由于下水道堵塞,马路上积水了,一个倒霉的送奶工骑着车子经过这滩水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他的车子打滑了,车子上装牛奶的箱子倾斜了,有几支奶瓶掉到地下摔碎了—因为奶瓶子是玻璃做的。
由于箱子是倾斜的,奶箱子里那些没有掉下来的瓶子还想往下掉,送奶工就一手扶着车子,一手扶着奶箱子,尽量保持一种平衡,不让更多的奶瓶往下掉—“他一脸的无助和坚忍,可是他快要支撑不住了”,“而来来去去的人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帮助他”。
最后,是“我”帮了这个送奶工,帮他重新绑紧了奶箱子。送奶工一边向“我”表示感谢,一边骑上车子走了,他还要去送牛奶;而“我”却哭了—“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溢出了眼眶……”
同学们,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也许你们在上学的路上,就曾经见过这不幸的一幕。不过我想问的是,当你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被感动过?有没有上前帮过忙?有没有看到别人上前去帮忙?事后你们有没有把这件事写下来?
也许我问得太多了。
但是,像这样一件事,却是可以触动每一个善良的人的,可以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很多东西,可以引发他们很多思考。也许你们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事,却把它忽略了,虽然当时感动了一下,但过后还是把它遗忘了。而本文的作者—一个关注社会和人生、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有良知的人—却为我们写出了这么一篇美好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是一种思考的表白。文章感动的不仅仅是作者自己,也不仅仅是那位辛苦的送奶工,同时还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
小朋友们,你们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会不会感动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被深深地感动了—被那位送奶工的坚忍所感动,更为作者的善良所感动。
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也许能让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一篇文章要想感动读者,首先得感动作者自己—而感动的原因不光是叙述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一种氤氲弥漫在文章里的情绪,和一颗善良的心。
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