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发现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出现了僵化现象,源于一堂新授课上出现的一个问题: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一组句型“Can I help you ”“ I’d like a toy”。这是用于购物场景的一组句子,而很多学生把这组句型与第三单元的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noodles”弄混淆了。因为其中都有“I’d like…”。在跟学生交流之后,笔者明白了原因:他们认为,课本里学到的问答句是固定模式,不能更改。
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一位留学生在大學校园里骑车,不小心撞倒了一位中国学生。留学生边扶边问:“ How are you?(你怎么样?) ”中国学生疼得龇牙咧嘴,便回答:“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我很好,谢谢。你呢?) ”留学生顿时惊讶万分。其原因是,中国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完全不管说话的场合。听了这个笑话,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立即明白了笔者的用意。
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以往的教学大都是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学生把每个单元的句型都掌握得很好,但单元之间、话题之间缺乏联系。一遇到相近的话题,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开展“生活化情景剧表演”的路子,通过模拟表演,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综合起来灵活运用。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购物”小对话里,笔者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在不同的购物场所,服务员和顾客的对话会有哪些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量真实地还原生活。然后,再将这些丰富的生活场景在情景剧表演的过程中复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就会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对话呈现完整性与真实性,而不仅仅简单地操练课本句型。这样一来,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当英语对话更为真实和丰满时,学生在表演时也就能够做到绘声绘色、形神兼备。
有些学生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情景剧变得更精彩,跳出课本,开始从网上或英语读物里汲取新知识。比如,学生赵一瑾将所学的知识写成了一部五幕的小短剧,场景由家庭到商场,购物内容也很丰富。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这说明,课文小短剧表演有很大的吸引力,给学生带来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一位留学生在大學校园里骑车,不小心撞倒了一位中国学生。留学生边扶边问:“ How are you?(你怎么样?) ”中国学生疼得龇牙咧嘴,便回答:“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我很好,谢谢。你呢?) ”留学生顿时惊讶万分。其原因是,中国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完全不管说话的场合。听了这个笑话,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立即明白了笔者的用意。
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以往的教学大都是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学生把每个单元的句型都掌握得很好,但单元之间、话题之间缺乏联系。一遇到相近的话题,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开展“生活化情景剧表演”的路子,通过模拟表演,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综合起来灵活运用。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购物”小对话里,笔者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在不同的购物场所,服务员和顾客的对话会有哪些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量真实地还原生活。然后,再将这些丰富的生活场景在情景剧表演的过程中复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就会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对话呈现完整性与真实性,而不仅仅简单地操练课本句型。这样一来,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当英语对话更为真实和丰满时,学生在表演时也就能够做到绘声绘色、形神兼备。
有些学生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情景剧变得更精彩,跳出课本,开始从网上或英语读物里汲取新知识。比如,学生赵一瑾将所学的知识写成了一部五幕的小短剧,场景由家庭到商场,购物内容也很丰富。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这说明,课文小短剧表演有很大的吸引力,给学生带来了自主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