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历史大变革,其显著特点就是从以地理应试教育的学科性评估转变为以地理素质教育的综合性评价。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和开展实践活动课。而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并且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几年来通过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自己有不少的感想和体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要来自学生的周边活动,要充分挖掘学生家庭所处社区的教育资源
因为学生熟悉所在社区,能激发兴趣,并能做到学以致用。更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自主选题。因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他们创新精神和挖掘潜能的前提。如:一开始我要求学生选“我国的季风”这一课题,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搜集,更为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季风的分布、成因以及给我国带来的好处。但是几天后,有几个学生要求以“学校周围的环境污染”为课题,理由是对此感兴趣并资料易搜集。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因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体验,重在应用。这几个学生就组成一组,对学校所在地进行了调查。学生们通过这次活动初步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自己想探究的知识,同时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写出了较好的调查报告。所以选题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后进生,能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关注实际,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品格
中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维能力,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尽量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确定主题,并给予正确引导,出点子、想办法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课题选定后,同学们带着问题走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在老师、家长或有关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查、访问、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然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过程,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如课题“葛兰镇城镇的规划”在我的指导和相关人员的帮助下,学生分别对该镇的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建筑业进行了实地考查。对农业,指导学生从土地资源数量和种类,农业人口数量以及现在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对工业,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来进行了调查,特别是生态效益;对商业,从商业的现在布局情况,以及街道的布局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这些都要求学生分别到有关部门搜集相关资料。结果同学们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水泥厂的环境污染问题;(2)大量的垃圾倒入城中河的问题;(3)乱摆摊设点的问题;(4)无执照驾驶摩托车问题特别严重。接着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方案:(1)水泥厂必须搬迁。(2)提高居民环保意识。(3)树立良好的城镇面貌。(4)加强城镇管理力度。(5)对城中河的治理,如在河的两岸植树种草,使清水长流。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在实践中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解决问题。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自主、合作、开放、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自评、互评中得到了提高。这一切正是活动课目的所在——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塑造同
学们的良好品格。
三、要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的,并且是强调实践的。知识扎根于实践,才更具有生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中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具有普通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特殊效应。通过对高二年级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十个学生对“本校商店区位的选择”“葛兰镇城镇的规划”“农村能源的利用情况”的调查和调查后的思索和调查,使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再从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巩固和形成的知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更有用,更有生命力。而研究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通过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例如陶云同学在“葛兰镇城镇的规划”调查中,首先绘制了城镇地图,为做出合理规划提供了平台。提出哪些该布局商业区,哪些该布局工业区;对农贸市场的位置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一些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动手实践,初步掌握了观察调查分析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逐步形成了社会的责任感。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困难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使我感到,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出这么久,但要能真正实现,还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首先是现在许多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不出事故,不许教师带领学生出校集体活动。给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制造了障碍,所以教师只能本着自愿的原则,并同时取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带领少数同学进行。其次是学校教学设施还相当不完善,有些活动开展起来难度大,所以就只能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选题收效较好。比如我最开始选择的“我国的季风”这一选题,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同学只有从课本上,近期的报纸、电视上,以及当地的气象站等获取资料。而本身这个问题都比较抽象,既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收效不理想。由此,我认为要推进素质教育,不但对教师的要求要提高,学校也要尽可能提供相应的平台。比如像我们这一学科,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是拥有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演示和网络相结合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可以上网收集、加工、运用信息。在学校应要求根据所有学科的特点实施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益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使学生的自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而且我们教师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综合实践活动课虽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但离不开老师的调控和指导。它是师生了解社会、走进社会的又一途径,使师生的能力得到了更快的提高。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思想的能力及交流成果的能力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学会了分享与合作。我深刻领会到:如果没有课题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合作,没有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很难完成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意识到我们教师还应加强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态度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平时应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参与、合作、协调等方面的素养等。
总而言之,在中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课题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并尊重学生的兴趣。其次要把握一个宗旨: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少一点资料整理;多动手活动,少一点理论研究;注重过程,而不偏结果。即多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要来自学生的周边活动,要充分挖掘学生家庭所处社区的教育资源
因为学生熟悉所在社区,能激发兴趣,并能做到学以致用。更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自主选题。因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他们创新精神和挖掘潜能的前提。如:一开始我要求学生选“我国的季风”这一课题,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搜集,更为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季风的分布、成因以及给我国带来的好处。但是几天后,有几个学生要求以“学校周围的环境污染”为课题,理由是对此感兴趣并资料易搜集。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因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体验,重在应用。这几个学生就组成一组,对学校所在地进行了调查。学生们通过这次活动初步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自己想探究的知识,同时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写出了较好的调查报告。所以选题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后进生,能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关注实际,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品格
中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维能力,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尽量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确定主题,并给予正确引导,出点子、想办法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课题选定后,同学们带着问题走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在老师、家长或有关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查、访问、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然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过程,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如课题“葛兰镇城镇的规划”在我的指导和相关人员的帮助下,学生分别对该镇的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建筑业进行了实地考查。对农业,指导学生从土地资源数量和种类,农业人口数量以及现在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对工业,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来进行了调查,特别是生态效益;对商业,从商业的现在布局情况,以及街道的布局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这些都要求学生分别到有关部门搜集相关资料。结果同学们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水泥厂的环境污染问题;(2)大量的垃圾倒入城中河的问题;(3)乱摆摊设点的问题;(4)无执照驾驶摩托车问题特别严重。接着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方案:(1)水泥厂必须搬迁。(2)提高居民环保意识。(3)树立良好的城镇面貌。(4)加强城镇管理力度。(5)对城中河的治理,如在河的两岸植树种草,使清水长流。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在实践中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解决问题。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自主、合作、开放、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自评、互评中得到了提高。这一切正是活动课目的所在——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塑造同
学们的良好品格。
三、要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的,并且是强调实践的。知识扎根于实践,才更具有生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中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具有普通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特殊效应。通过对高二年级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十个学生对“本校商店区位的选择”“葛兰镇城镇的规划”“农村能源的利用情况”的调查和调查后的思索和调查,使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再从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巩固和形成的知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更有用,更有生命力。而研究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通过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例如陶云同学在“葛兰镇城镇的规划”调查中,首先绘制了城镇地图,为做出合理规划提供了平台。提出哪些该布局商业区,哪些该布局工业区;对农贸市场的位置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一些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动手实践,初步掌握了观察调查分析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逐步形成了社会的责任感。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困难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使我感到,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出这么久,但要能真正实现,还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首先是现在许多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不出事故,不许教师带领学生出校集体活动。给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制造了障碍,所以教师只能本着自愿的原则,并同时取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带领少数同学进行。其次是学校教学设施还相当不完善,有些活动开展起来难度大,所以就只能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选题收效较好。比如我最开始选择的“我国的季风”这一选题,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同学只有从课本上,近期的报纸、电视上,以及当地的气象站等获取资料。而本身这个问题都比较抽象,既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收效不理想。由此,我认为要推进素质教育,不但对教师的要求要提高,学校也要尽可能提供相应的平台。比如像我们这一学科,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是拥有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演示和网络相结合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可以上网收集、加工、运用信息。在学校应要求根据所有学科的特点实施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益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使学生的自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而且我们教师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综合实践活动课虽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但离不开老师的调控和指导。它是师生了解社会、走进社会的又一途径,使师生的能力得到了更快的提高。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思想的能力及交流成果的能力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学会了分享与合作。我深刻领会到:如果没有课题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合作,没有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很难完成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意识到我们教师还应加强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态度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平时应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参与、合作、协调等方面的素养等。
总而言之,在中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课题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并尊重学生的兴趣。其次要把握一个宗旨: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少一点资料整理;多动手活动,少一点理论研究;注重过程,而不偏结果。即多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