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深度思考 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综合素养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j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推动江浙沪三地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交流与合作,延续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的良好学习研讨氛围,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南通市崇川区教育体育局承办的2019年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于2019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南通崇川学校举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强,南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毅浩,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春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孟文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艳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体育教研员王立新、李芳芳,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余立峰,南京体育学院教授张蕴琨,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周兵等领导专家出席活动,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辽宁、新疆等地的专家学者、体育教研员、骨干教师近千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届活动以“健康第一:基于深度思维的体育学习”为研讨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基于体育学科特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
  崇川学校的师生为参会人员带来了十分精彩的特色展示,该展示分为人文崇川、特色崇川、冠军崇川、逐梦崇川4个部分,崇川学校的师生通过太极、武术、跳绳、空竹、篮球、排球等形式的表演,展示了南通体育教育的百年历程以及南通体育精神。
  针对本次研讨话题,王国强院长认为应从以下3个方面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及其教研工作中加以落实:一是以深度思维教学为手段提高体育学习品质。深度思维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在合作、探究、体验中建构知识体系,并能把知识运用到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去;二是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体育课程教学。这些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培养能力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方式;三是在积极改革体育教学方式的同时,要以“健康第一”思想为宗旨来评价体育教学效果。“本次活动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通过以特级教师为主体的体育骨干教师的交往与互动,促进地区间体育教学研究的协作与联动,推动三省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三地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整个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王国强同时表示。
  南京体育学院教授张蕴琨围绕健康素养进行了专题讲座,她认为健康素养是健康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同时她还阐明了健康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并呼吁参会的所有教师要帮助学生普及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提升健康素养、达到终身发展。
  本次展示课由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分别派出2位教師呈现1节小学体育课和1节初中体育课,共涉及篮球、排球、武术以及体操等教学项目,6位教师的课展示了不同地区教师的教学特点,也体现了不同教师的教学智慧,每节课结束后都由2名特级教师进行现场点评。总体上,这6节课都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基于各水平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情进行有效教学,运动强度合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整体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如何通过学习技术发展体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参会教师在现场看课的同时积极研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为了让参会教师进一步理解深度思维,促进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江苏省特级教师倪晨瑾作了题为《思维活力促进深度思维》的专题讲座。倪晨瑾老师的讲座从“研究背景”“思维能力与思维训练”“思维能力与深度学习”“思维能力培养途径”4个部分进行阐述,介绍了思维训练、深度思维等的概念,提出思维训练的目的是通过锻炼学生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好奇心的激发、质疑能力的培养、能力表达的训练、阅读习惯的养成、反思习惯的形成5个方面进行思维训练,并结合自己的小学课堂举例说明思维能力培养的6个途径:思维导图、翻转课堂、乐高玩具、生活联想、创意设计、反思随笔。上海市特级教师俞定智作了《面向新时代教育的体育教师准备》的专题讲座,介绍了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核心团队的经验与做法。
  专题讲座结束后,各参会教师针对讲座内容、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展开讨论并向现场的专家教授提问,现场研讨热烈,周兵基于倪晨瑾的讲座和现场教师的讨论发表了总结点评:深度思维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不断发展新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终身学习的能力,这需要体育教师有思想、有思考才可以通过课堂落实到学生上,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基于体育课的特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此次专题讲座和头脑风暴般的研讨,相信教师们对“健康第一:基于深度思维的体育学习”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本次活动是以“交流、合作、研究、发展”为宗旨的“长三角教研发展共同体”运行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活动,活动围绕专家引领、现场展示、交流研讨,帮助体育教师进一步把握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趋势,聚焦体育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要领,引领三地中小学体育教学进入新的境地。让我们一同期待下一届活动的举办!
其他文献
2018年5月5日,我带着美好的向往,带着各级领导以及家人的希望与嘱托,带着体育教师的激情与责任,踏上了前往内蒙古巴林右旗公益支教之路。临行前,我了解到此次支教時间较短、任务重,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下与学生相处,对我的能力是一次考验与挑战。单位领导特意嘱咐我多带去些竹节绳、小口袋等体育器材,我也热切地希望见到那里的孩子,给他们上课,和他们一起玩耍,争取给孩子们呈现出最好的自己。  你好,查干沐沦  我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为了更好地健全学生人格,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例,根据我校七年级女生普遍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即集体观念薄弱、不善于容忍别人、缺少对他人的理解、直面困难与失败时心理承受力弱等,結合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特点和要求,以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设计了一堂课,在提升和巩固学生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达到了培养和塑造学生健
拜读了贺中彬老师的案例《废墟上的“特殊课堂”》,一下子就打动了我,文中故事情节的描述生动且有感染力,仿佛这场相遇就是一场等待,正是文中的“等”感动了我。  一、等你——终于等到你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拉路村因地震成为一片废墟。正值学习好时光的孩子们却只能满山乱跑,也许那时他们的心里就一直在等待着有位教师的出现,幸运的是他们真的等来了一位教师——贺老师。他率先力行,开动自己的智慧,当天就
主持团队:山东省泰安市王安名师工作室  主持人:王 安  成 员:董富秋 梁洪璠 胡阔成 李宁宁 韩晓妹   王 燕 宋晓露  研讨话题:体育教学中如何组织展示  研讨网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d
在2020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初中体育与健康)中,笔者作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深切体会到比赛方案的全面合理、各环节的缜密衔接,被选手的精神面貌、精彩表现感染,更被新时代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感动。  教育者应给予学生适切、有温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向好发展,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体育教师首先要塑造更好的自己,才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
笔者有幸随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研修团队赴英国考察访问,本次研修活动的主旨是通过了解英国的学校体育文化,学习借鉴其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务实的做法,力求实现“取其精华,洋为中用”。虽是短暂的10余天,但英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与各位同行一起分享其中的点滴,以期产生共鸣。  一、提倡体验式学练方式  现象:英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倡体验式学练,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高级讲师杰德带给同
2019年5月30日,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苏州外国语学校承办的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暨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在苏州外国语学校拉开帷幕。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强,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顾问潘绍伟,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孟文砚,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周兵,苏州
一篇优秀的教学案例包含以下5方面:标题、背景(直接、间接背景)、问题(问题出现、问题产生原因、问题解决方案设想)、问题解决(详尽过程、初步效果)、讨论与反思(发现新问题、后续解决问题的打算、其他感受、体会、启示)。吴杰老师的案例《广播体操教学感悟》从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3个方面进行描述,符合案例书写的基本要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楚。本案例反映了广播体操教学时的尴尬境地,这不是一所或几所学校面
中小学校园体育节比赛倡导“强者竞技,人人参与”,体育节的游戏比赛能凸显体育精神,除了力量、速度、耐力的竞技比拼,更关注学生之间的协同动作能力的锻炼、灵敏素质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养成和团队精神的锤炼等。这类游戏的设置更注重团队的参与,让学生通过比赛学会交往、锻炼协作、团结互助、凝聚智慧。在安全和操作简便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体魄、享受快乐、收获成长。  一、“奋力向前”(图1)  目标:发
体育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体育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体育学业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优劣的真实反映,是學生体育学习结果的具体呈现。对学生体育学业质量的评价固然要集中在学生的体育成就上,从一体化的角度谈体育学业质量评价,评价的内容要更全面系统,评价的形式要更丰富多元,评价的结果更要客观公平,因为体育学业质量评价不仅是对育人效果的检验,而且对某一学段的体育学业质量评价及升学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