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请从质疑开始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249879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谈亲身体会的一种教学笔记,它能及时把上过的课成功与不足记录并分析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从我教学多年的经验来看,教学反思的切入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质疑。

一、眼中有学生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歌。教学时,我分析文字,指导朗读,引领学生体会情感,自然觉得效果不错。岂料在让学生质疑时,一位学生立刻站起来:“老师,请问‘荡’是什么意思?”我不禁一怔:这简单的问题竟然不知道?事后我才了解,对于刚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问题比较难。教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之上。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哪些是學生已知的,哪些是学生未知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消除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其次还须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或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搞好培优补差工作。

二、认真解读文本


  在学习《草原》一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时,我让学生先理解“翠色欲流”和“流入云际”的意思,再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感受草原的无边绿意。有学生质疑说“欲流”和“流入”岂不矛盾?这时,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一次阅读课文,体悟作者的描写顺序。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前一句是特写镜头,写的是碧草绿得浓;后一句是全景镜头,写的是辽阔的草原茫茫无际。
  要想上好课,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研究教法,而应是如何去解读文本。因为巧妙的教法本身就是建立在对文本准确解读的基础上的。

三、审视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中,词语的理解是一项基础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把词语理解带到课文语境中,注重学生的活学活用,那才是高效理解词语的办法。我是这样教学“若有所悟”这个词语的。
  师:同学们先读一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到底是什么使彼得若有所悟?假如你就是小彼得,看着这倾盆大雨,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生:他想道:这里找不到金子了,不能再继续淘金了。
  生:他想道:土地很肥,可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自己的客厅。用不了几年他就能成功的。
  师:没有了?彼得想到的仅此而已吗?
  生:他还想道:自己获得成功的话,那就没有白到萨文河畔来一趟,这就等于找到了金子。
  这样来解决一个词语,学生不仅理解课文水到渠成,而且积累、内化了“若有所悟”这个词语,并会熟练地运用。我们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开发课程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什么称郑和为三保太监?”“司马迁遭受了怎样的酷刑?”……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品德的理解,所以教师千万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去生成问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让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料等课外资源的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且培养他们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出发点,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与课堂活动密切相连,与学生实践密不可分。
其他文献
我想成为一名像母亲那样的人。  母亲的脊背永远笔直,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我,曾盯着她的坚毅愣怔,想着自己可以永远不必忧虑风雨,再猛烈的风暴都在她的身前重归静谧,这不是一方的小天地,是一方净土。她是山一样的人,与我,巍峨而伟大。  记得有几次回到家里,总一眼看到一些“古怪”的东西,我好笑地问她为什么要买那些我不太喜欢,她也不愿尝试的东西,她说:“这不是你上周回来说想吃的吗?”我不由微微怔住,似乎也想到了
期刊
从你造化成人的那一刻起,你,就成了欲望的集结,欲望的洪流。就逃避责任,抵触担当。我们在人群里行走寻找自己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自己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自己的利润;在人群里,寻找呼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兀自清高,勇于承担责任,有一颗敢于担当的剔透的心,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时时令人恐惧,令人窒息。但我们终不能转身彻底离开这欲望的集结,利益的洪流,我们需要做这个时代的弄潮儿,这个
期刊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主阵地,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将文本中静态的语言文字运用到生生的互动中,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分享、相互启发,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学生在讨论中互相表达、相互倾听,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但在应试背景下,教师采用“一言堂”的形式上课,忽视了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懒于讨论。即便有一些课堂讨论,也多是成绩好的学生把控教学过程,其他学生也不敢表达、不
期刊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文科课程,不单单有历史知识的传授,也夹杂着地理、政治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帮助学生把握時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契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由历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充分掌握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史学价值观,我们称之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
期刊
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观、学生观都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合作者、引领者,而学生则更应该被当作独立的人来对待。课堂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呼声居高不下。   但问题仍然存在:教师仍然是“灌输者”,而非“引领者”。兴趣是思考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肯做个激发学生兴趣、高明提问激趣、高效评价激励的“引路人”,学生的智慧定能给我们惊喜。 一、高明提问激趣   “温故
期刊
著名作家孙晶岩的散文集《蓝色畅想》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亲自为封面题写书名。  作为大学教师、国家一级作家,孙晶岩曾经采访过西气东输全线工地的石油工人、辽宁舰官兵、海军舰载直升机部队、南海守岛部队、昆仑山戍边军人、中国院士、奥运冠军、汶川抗震英雄、北京援疆干部、公安民警、海关关员、监管民警、边境线的国门守卫者等各行各业人士,内容丰富多彩。她尤其关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曾经到延安、井冈山、西柏坡、赣
期刊
在当前写作教学中,多由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写作,学生对写作缺少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教师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也要引领学生体验生活,形成丰富的思想情感,产生倾听表达的欲望。戏剧小品是生活的一种资源,它具有语言幽默、针砭时弊、反映现实的特点,能反映群众的心声。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戏剧小品指导学生的写作,让学生学得有趣,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也要写好下水文,抓住戏剧小
期刊
金秋时节,我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看到大片的胡杨林傲然挺立。胡杨叶子像金黄的火焰,胡杨树干像戟顽强地刺向蓝天,向昆仑山发出了灵魂的傲啸。秋风拂面而来,胡杨树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仿佛在弹奏生命交响乐。  不到大漠不知天地之广阔,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胡杨在秋天是最美的,金黄的色彩为硕大的塔克拉玛干画板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姿的油画。这是一片浑黄的风景,浅黄的沙漠和金黄的胡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我欣赏着胡
期刊
大家也许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时候孩子学习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不用督促自己就去学了,情绪不好的时候,在家长的督促下也是磨磨蹭蹭,作業马虎了事;有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每次写完作业以后都要父母检查;有的孩子十分活泼好动,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东西;有的孩子性子急,做作业时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业,但字迹潦草,错误率较高……这些类型的孩子,由于
期刊
在这个提倡学习的时代,为什么教育的主力军——教师却对学习有些丧失了兴趣呢?原因大致如下。一、教师的自我满足感  人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有太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常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可以作为成长的阶梯,助你走得更远,或者更高。而教育这个行业,因为和思想关联,所以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己的思考能与时代同步,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有面向未来的视野和气魄。但有些教师在站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