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新成功教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g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缺失
  
  我们常常为一些教学问题感到疑惑,例如:为什么学生喜欢听歌、能大段的背唱歌词却无法完成一首诗歌的背诵?为什么有的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习中,却能将班级卫生安排处理得井井有条?为什么学习成绩困难的学生能将一台元旦晚会办得有声有色?为什么在课堂上学习戏剧他们昏昏欲睡,而在排演戏剧时可以主动放弃午休时间?为什么有的教师认为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
  美国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个观点足以用来说明上述学生出现的问题。加德纳提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每种智能代表着一种区别于其他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而这些智能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是单纯依靠使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学生智力的高低,考查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加德纳指出,“这是很片面的。这样做实际上过分强调了“语言逻辑”和“逻辑一数学智能”,否定了其他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他们当中相当数量的人虽然考试成绩优异,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状况大都是由多元智能评价体系在中国现行教育中的缺失所造成的。
  
  二、学业不良生的“成功教育”实践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学校和机构一直在认真关注这一教育现象,并在“多元智能”评价体系上做着积极的实验和探索。
  黄石三中是较早开展学业不良生“成功教育”的国家研究课题的学校之一,心理咨询课程也一直在这样的成功班级中跟进。
  黄石三中在对学业不良学生开展成功教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探索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的“3356”操作实施模式,即合理调控“期望、机会和评价”三大影响源,综合运用心理干预、学科渗透和行为训练三重干预策略,围绕学生成就动机的激发、成功策略的传授、表现能力的提升、成功心态的调节及成功个性的塑造等五大成功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注重从隐性课程优化、学科课程渗透、成功心理素质训练、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渗透以及活动课程(特长培植)六条主要途径全方位落实干预举措。
  在这种“成功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学校首届“成功实验班”就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举打破了“差生”不能上本科的“魔咒”,而且创造了考上一类8人,本科26人的奇迹。
  无疑,黄石三中用鲜活的实例证明了“成功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不过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的“成功教育”只是针对学业不良生而设计的。这只是局部的教育现象而已!下面的一些数据将告诉我们,那些学业优良的学生更需要加强一些领域的“成功教育”!不然,未来的他们也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学困生”,而我们的“成功教育”就很难再冠以“成功”二字了……
  
  三、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下面我将所带两个班级的状况辅以一些我测量整理的数据,加以横向比较,希望能使各位明白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由表里的测定值可以看出,B班学生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和敢为性远远高于A班学生。而这四项因素的特征表现里频繁出现“合作与适应能力特别强”、“愿意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独立好强、活泼健谈、富有感情也易冲动”、“冒险敢为、少有顾忌”这些描述词,与所测数值十分切合。
  相反,A班学生通常表现为“对人冷漠、宁愿独自学习”、“谦虚顺从,多迎合别人的旨意”、“行动拘谨、内省而不轻易发言,有时可能过分深思熟虑或近乎自满”、“羞怯不自然、拙于发言,凡事采取观望态度”,这些与表中较低的百分比一一对应。
  如果将上述这些测定量值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相比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是有关联的。例如:A班学生的因素H(有恒性)就使得他们在学习效率和注意力上面优于B班学生,从而在每次学科测验中,A班的语言智能和逻辑一数学智能优于B班,尤其是逻辑-数学智能。而B班的因素F(兴奋性)和H(敢为性)的百分比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B班学生为什么能在“肢体-动觉智能”和“音乐智能”上远胜于A班学生。
  上面这些数据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发现:一般老师所认为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有些方面几乎是空白。例如:A班学生的敢为性和B班相差53%,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多元智能”里的“人际”和“肢体-动觉”两项里鲜有主动性表现,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反,有着很强敢为性的学困生会也因为缺乏聪慧性和稳定性,在未来的生存道路上难以避免的多走弯路。
  
  四、数据背后的“新成功教育”
  
  由此我们戏剧性的发现:将上述表格中他们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如何才能这么完美呢?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三好”、“五好”上来了!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国务院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继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废止了三好学生标准。在文化革命动乱结束后,学校共青团组织以“三好”为目标开展各种活动。“三好”被重新提出,并给予重申和肯定。
  1982年5月5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在后来的教育实践中,“三好”逐渐发展成了“德智体美劳”的“五好”,并为大家所认同。
  其实,先师孔子早已提出“因材施教”、“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多元化教育理论。“三好”、“五好”与其在本质上都是重视发展学生的多元潜力,也与西方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提出的“多元智能”或“三元理论”也是一致的,都是在强调个体智力差异现象的存在,我们应该允许其有存在的合理性!
  既然如此,我要强调的是与以往所说的“成功教育”不同的概念。以往的“成功教育”单单指文化课差的学困生。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生情况的复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配合“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解释,我们应该明确“文化课差的学困生”已然不是成功教育的唯一对象。新的成功教育的对象应该涉及所有学生,只是学困生、中间生和学优生的教育侧重点不同而已。
  那么,明确了对象是全体学生后,废止单一的学生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成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五好学生”的开路石!
  
  五、多元智能指导下的“新成功教育”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以调整教材内容、课程设置为主不同的是,此次高中新课改不仅将在“必修和选修”、“走班上 课”、“废除一考定终身”等形式方面作出调整,其最终的目标是要使高中教育超越教育工具化的倾向,有机整合高中教育为升学和就业作准备的双重任务,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生活作准备。
  新课改中还提到“学生评价机制趋于多元化”:评价学生的机制将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实行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由此不难看出在这种变化背景中,我们更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成功教育的实施。
  下面想以黄石三中为例,以“五好”中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做一些方法上的探讨。
  在德:
  在学校党、团组织的教育与引领下,学生党员的培养硕果累累。
  学生自主成立紫薇星爱心行动小组。该小组先后三次成功募集善款近四千元,帮助了十几位贫困同学。07年成功募集善款四万余元,帮助一位身患重病同学战胜病魔重回校园。08年汶川地震后,他们自发来到街头,精心编排节目,现场撰写书法、泼墨作画、举行义卖,为四川地震灾区募集善款。
  在智:
  在湖北省中学生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中,我校代表队从全省2008所学校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总决赛一等奖。
  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校学生获湖北赛区全国一等奖,并以全省高中组第二名的成绩代表湖北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三中校训》和《雏雁声声》双双被评为全国和湖北省最佳校内报刊一等奖,《雏雁声声》人选全国百佳中学生文学报刊。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由于我校学生的优异成绩,学校被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冰心文学大赛创作基地”称号。
  在体:
  多年前,篮球队的队员为三中捧回了全国中学生篮球比赛一等奖的殊荣,现在每学期的篮球比赛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精彩的球技,而赋予个性的球队名称已使篮球在三中成为一种文化。
  整个升旗的酬勤广场成了师生们的羽毛球训练场地,风雨无阻见证了三中人对体育的热情;文娱室里的乒乓球队伍更是络绎不绝,休息时间里忍不住去挥上几拍,在那里师生无界限,都是球友。
  三中年年为国家输送优秀的空飞人才也在验证这“空军飞行员培养基地”的荣誉名不虚传。
  在美:
  我校四位学生在湖北省第七届黄鹤美育节艺术比赛中以一首小提琴合奏荣获高中组一等奖。
  教职工书画摄影艺术展、新年圣诞音乐会、话剧之夜、英语角、音乐社、动漫社……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以锻炼。
  在劳:
  我校学生在第22届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九项,市级以上奖项四十余项,两名同学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学校荣获湖北省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上面不是学校招生宣传的广告,是最能说服我们的事实。著名的加拿大课程专家史密斯也说过,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为教而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教师要在充满兴趣与热爱的每一堂课里课外,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思维,积极动口动脑动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毫无疑问地感觉到自己是互动的主体与学习的中心,让每一位学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其他文献
在大纲指导下的文言文教学,总的情况是重“教”,而“教”的重点又是过细、过难地教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再对文章内容作面面俱到的分析。就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教学重点多、难,负担过重,学不懂,吃不透,教学重点多数“煮不熟”,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畏难厌学情绪,且多数学生掉队。例如《马说》结尾随:“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两个“其”字的用法定要让学生掌握,确有难度,如何处理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创新灵感的激发,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这种时代要求,积极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使学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要想有所建树,“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天下寒士们大多都必须走那条寒窗苦读,及第入仕艰辛多舛的路。及第者自是得意,但机率小之又小,多数文人穷其一生,寒窗苦读也未能将名字写在皇榜上,没有取得这张门票,谈何“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呢?所以,多数文人是“不得志”的。就是有了这张门票,也常常因种种原因被贬被流放,不被重用。所以在那个心怀天下为己任的价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度湖北省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大赛,大赛涌现出了如《沁园春·雪》等大批精品课例,这些课例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反映出湖北语文的教改成果。“一花一世界”,在这里,笔者撷取课堂大赛中的几个细节来谈谈自己观摩本次大赛的收获与思考。  之一:《沁园春·雪》教学片段  师:认读了生字和多音字,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要求流利、字音正确。  (生读)  师:这位同学不仅读得正
那一刻,我走过特拉法加广场  风很大,鸽子从云端冲向地面  喂它们的玉米,黄得像我的皮肤  异乡,在围剿我的孤独  我告诉鸽群,不要搅拌月光  打扰我迎风而落的泪  这一次,不是湘西的小米椒辣的  不是川东的红花椒呛的  是中秋,东伦敦的月亮照见了  洞庭湖那座名楼的影子  照见了,巴陵古城父母头顶的晚霜  我漂泊得太远了  只能从不露声色的梦境  打马回乡。只能把血缘的闸门拧开  顺着血流的方向
这是一部衡量人物心理记忆的作品。尽管小说叙事起步于一个青涩少年的懵懂内心,但随着故事进程的发展,少年对于哲学和生活关系的思考却开始悄然退隐,取而代之的,则是小说女主人公内心风景的不断绽放。几乎可以肯定,那些马基雅弗利式的哲学片段,不过是作家虚晃一枪的叙事伎俩。而小说真正的叙事方向,实与女主人公“她”复杂暧昧的内心之旅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讲述女主人公纠结缠绕的生命记忆时,作家并未执持于单刀直入式的
从字面上分析“语文”的“语”:左面一个“言”,右面一个“吾”,就是用口说话的意思,“文”就是作文。可见语文教学的两大功能——教会学生说话,教给学生写作文。说到这里,有人会感到好笑,说话我从小就会,还用学吗,其实,说话与会说话是两码事,“说话”说明你具有了这方面的功能,“会说话”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难怪有人说,说话需要你一辈子,并且是活到老学到老,到老还学不到呢。而作文呢?是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想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明确地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要求语文教师正确地处理好学生基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重视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也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沟通关系,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而学生恰恰在这个方面显示出来的情况令人
《收获》杂志2007年第2期刊载的晓苏小说《我们应该感谢谁》,是一篇不可多得反映当前中国社会底层有关伦理道德、传统文化、社会风尚的好作品。  作品通过我们常见的一件事、两组人,揭示了一种传统美德的延续,一种夹杂着私欲的和谐。晓苏在作品中用大众最常见的事情和最能接受的场景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赡养老人,感恩尽孝,是我们每个子女成人后思考最多的问题,谈论最多的话题,类似的场景睁眼就可以看到,张口就
新课程改革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早在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 “现代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今天我就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一.教师转变角色,培养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教育观把学生当成了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使学生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