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现代跳远技术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力量型”和“速度型”两个不同类型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以苏联及东欧为代表的“力量型”技术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注重和强调对运动员进行最大力量训练。在完成起跳技术时,以“打击式”技术着地,从而产生较大的制动力量,这种起跳技术虽然能够获得较大的垂直速度,但水平速度损失较多。60年代后期,跳远的速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速度型”为主的现代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90年代,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尤其是最后几步(10m左右)则表现不断加速,至起跳前达到最高速度进入起跳。我们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当然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么高的要求来训练我们的学生,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发展中学生跳远运动员的速度素质的。
一、提高运动员的奔跑能力
(一)提高运动员奔跑能力的几种训练方法
提高运动员奔跑的能力是发展速度的基础,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奔跑能力才能谈到发展跳远专项速度素质的问题,在实际训练中通常可采用下列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奔跑能力:
1.60米、80米、120米加速跑
2.60米、80米、120米重复跑
3.100米、120米、200米间歇跑
4.100米、150米、200米变速跑
5.参加校级的100米、200米及其他形式的短跑比赛
(二)在对运动 员进行奔跑能力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控制练习的间歇时间,时间过短,运动员恢复不过来,时间过长,则达不到训练效果。
2.安排适宜的练习强度,保证运动员每次的练习的平均强度应在80%左右。
3.变换练习方式和训练环境,如在训练过程中可让运动员穿胶底鞋或钉鞋,在普通跑道、平整草坪上、室外或室内等不同环境下交替练习,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运动员受伤,而且可增加运动员练习的兴趣,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二、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
随着跳远技术的发展,一些短跑型跳远运动员开始出现,对绝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一流水平的跳远运动员都具备很高的水平速度。绝对速度对于跳远(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发展中学生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
(一)发展绝对速度的方法
1.50~60米蹲踞式起跑,50~60米站立式起跑
2.行进间跑(可采用最快步频,或最大的步长跑完该段距离,也可以用最快速度来跑)
3.在斜坡跑道上进行各种跑的练习(即:上坡跑、下坡跑)
4.顺风跑、牵引跑
5.拖重物跑、追逐跑、50~60米单足跳
(二)在发展绝对速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最佳的速度训练距离
发展速度的距离一定要适宜,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如果距离太短只能提高加速度,不能解决保持最高速度的问题,距离太长就会成为发展速度耐力了,对发展速度不会产生最佳影响。有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一般在起跑后5~6秒,也就是50米左右距离时才能达到最高速度,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在途中跑能够保持最高速度的距离也只有5~10米,因此发展绝对速度的最佳距离应在60米左右。
2.避免产生速度障碍
在进行速度训练时最忌讳的就是产生速度障碍,速度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方法的单调,训练强度长期恒定,运动员长期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步频、步幅、节奏状态下进行训练,使神经--肌肉系统的发展受到限制,以致出现速度发展暂时停止。
三、提高运动员在完成完整跳远技术时的助跑速度
(一)培养运动员放松自然快速跑的能力
跳远运动员助跑时要求步幅开阔、快速流畅、连贯协调而富有节奏,有的运动员在助跑时由于动作太紧张,往往达不到上述要求。下列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运动员放松自然快速跑的能力:
1.150米~200米放松大步跑。采用中等以上速度自然放松大步跑,注意跑的正确技术,尽量加大动作幅度。一般每次训练课跑4~8次。
2.100米可控速度跑。采用最大速度的80~90%强度跑,一般每次训练课跑4~8次。
3.60米平均强度跑。采用最大速度的90~95%的强度跑,让运动员在相对放松的前提下,达到尽可能快的速度,一般每次训练课跑6~8次。
(二)提高运动员最后几步的助跑速度
有些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几步由于过分地强调起跳而使动作紧张,从而导致最后几步的助跑速度明显减慢,影响了运动员的成绩。下面我就介绍如何让运动员消除由于起跳而产生的紧张,让其更好发挥助跑速度的几种练习手段。
1.在普通跑道上进行全程助跑练习。将全程助跑距离丈量出来,按助跑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由于没有起跳板的限制,容易使运动员发挥最大的水平速度。(要求运动员跑过最后一个标记时还应向前再冲几步,以免形成其提前减速的习惯)
2.将全程助跑距离丈量出来,然后在助跑最后6步的每两步之间放置标记,让运动员反复练习。这样,会使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6步,必须按照一定的节奏跑,从而巩固了运动员最后几步助跑的节奏感,有助于完成完整技术时最后获得更大的助跑速度。
总结: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训练,我校跳远运动员在跳远的专项速度和跳远专项成绩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们要注意跳远的专项速度训练和跳远完整技术训练必须同步进行,切不可只重视跳远运动员的完整技术而忽视了同步的专项助跑速度训练。对中学生跳远运动员进行同步的专项速度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跳远的专项成绩,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更深远的意义!
一、提高运动员的奔跑能力
(一)提高运动员奔跑能力的几种训练方法
提高运动员奔跑的能力是发展速度的基础,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奔跑能力才能谈到发展跳远专项速度素质的问题,在实际训练中通常可采用下列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奔跑能力:
1.60米、80米、120米加速跑
2.60米、80米、120米重复跑
3.100米、120米、200米间歇跑
4.100米、150米、200米变速跑
5.参加校级的100米、200米及其他形式的短跑比赛
(二)在对运动 员进行奔跑能力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控制练习的间歇时间,时间过短,运动员恢复不过来,时间过长,则达不到训练效果。
2.安排适宜的练习强度,保证运动员每次的练习的平均强度应在80%左右。
3.变换练习方式和训练环境,如在训练过程中可让运动员穿胶底鞋或钉鞋,在普通跑道、平整草坪上、室外或室内等不同环境下交替练习,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运动员受伤,而且可增加运动员练习的兴趣,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二、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
随着跳远技术的发展,一些短跑型跳远运动员开始出现,对绝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一流水平的跳远运动员都具备很高的水平速度。绝对速度对于跳远(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发展中学生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
(一)发展绝对速度的方法
1.50~60米蹲踞式起跑,50~60米站立式起跑
2.行进间跑(可采用最快步频,或最大的步长跑完该段距离,也可以用最快速度来跑)
3.在斜坡跑道上进行各种跑的练习(即:上坡跑、下坡跑)
4.顺风跑、牵引跑
5.拖重物跑、追逐跑、50~60米单足跳
(二)在发展绝对速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最佳的速度训练距离
发展速度的距离一定要适宜,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如果距离太短只能提高加速度,不能解决保持最高速度的问题,距离太长就会成为发展速度耐力了,对发展速度不会产生最佳影响。有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一般在起跑后5~6秒,也就是50米左右距离时才能达到最高速度,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在途中跑能够保持最高速度的距离也只有5~10米,因此发展绝对速度的最佳距离应在60米左右。
2.避免产生速度障碍
在进行速度训练时最忌讳的就是产生速度障碍,速度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方法的单调,训练强度长期恒定,运动员长期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步频、步幅、节奏状态下进行训练,使神经--肌肉系统的发展受到限制,以致出现速度发展暂时停止。
三、提高运动员在完成完整跳远技术时的助跑速度
(一)培养运动员放松自然快速跑的能力
跳远运动员助跑时要求步幅开阔、快速流畅、连贯协调而富有节奏,有的运动员在助跑时由于动作太紧张,往往达不到上述要求。下列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运动员放松自然快速跑的能力:
1.150米~200米放松大步跑。采用中等以上速度自然放松大步跑,注意跑的正确技术,尽量加大动作幅度。一般每次训练课跑4~8次。
2.100米可控速度跑。采用最大速度的80~90%强度跑,一般每次训练课跑4~8次。
3.60米平均强度跑。采用最大速度的90~95%的强度跑,让运动员在相对放松的前提下,达到尽可能快的速度,一般每次训练课跑6~8次。
(二)提高运动员最后几步的助跑速度
有些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几步由于过分地强调起跳而使动作紧张,从而导致最后几步的助跑速度明显减慢,影响了运动员的成绩。下面我就介绍如何让运动员消除由于起跳而产生的紧张,让其更好发挥助跑速度的几种练习手段。
1.在普通跑道上进行全程助跑练习。将全程助跑距离丈量出来,按助跑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由于没有起跳板的限制,容易使运动员发挥最大的水平速度。(要求运动员跑过最后一个标记时还应向前再冲几步,以免形成其提前减速的习惯)
2.将全程助跑距离丈量出来,然后在助跑最后6步的每两步之间放置标记,让运动员反复练习。这样,会使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6步,必须按照一定的节奏跑,从而巩固了运动员最后几步助跑的节奏感,有助于完成完整技术时最后获得更大的助跑速度。
总结: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训练,我校跳远运动员在跳远的专项速度和跳远专项成绩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们要注意跳远的专项速度训练和跳远完整技术训练必须同步进行,切不可只重视跳远运动员的完整技术而忽视了同步的专项助跑速度训练。对中学生跳远运动员进行同步的专项速度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跳远的专项成绩,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