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作为符号,在不同文化里,其意义会产生差异。其中动物比喻词,是我们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人们所生活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汉英语动物比喻词又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运用语言符号理论浅试着对比了汉英中动物比喻词汇的对等与非对等关系,目的在于,以此为例,强调在外语学习中,文化背景对语言符号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符号;文化;动物比喻;语用意义
一、前言
根据符号学家的观点,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的符号系统。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质的区别之一在于人类对符号的使用。动物的通讯联络是以某种特殊的声音或动作来直接传递的,而人类的信息是以“符号”作为中介来传递的,这一符号系统就是“语言文字系统”(顾嘉祖,2000:135)。作为一门学科,符号学包罗万象,其中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不同文化的语言,都存在大量的动物比喻。由于人们所生活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汉英语动物比喻词又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在学习语言时,我们应注重平日积累,多了解词语背后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二、符号学的意义和实质
“符号”(sign)一词渊源已久,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Augustine)给了符号一个一般性的解释:“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我们想到在这个东西加诸感觉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意思是说,符号是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它既是物质对象,也是心理效果。现代语言学之父F. de Saussure首先从符号学的角度来阐释语言的性质,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惯例,但不,同于其他社会惯例,是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即语言具有社会符号的性质,具体表现为语言具有符号性、社会性和规约性。这些符号的语言信息与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以便促进人类的认识发展和思想交流。Saussure还指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这也是语言符号区别于所有其他社会符号系统的根本特征。语言的任意性是指构成语言符号的两个成分——所指(signification)和能指(signal)之间的结合是任意的。人们约定用什么符号去指称什么对象,实际上也是一种选择活动,即选择(包括创造)一种客 体去代表另一种客体。在种这选择中,人们有可能找到某种自然联系的能指,从而使某些符号 似乎表现出非任意性或自然性来。符号作为对象的指称物,与对象之间只是一种外在的关系。例如,同样一种嗅觉和听觉很灵敏,有时可以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的哺乳动物,中国人称之为“狗”,英美人称之为“dog”。语言的社会规约性是指语言符号和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即对某种语言社团来说,一种语言符号不能随便被另一种符号来代替。美国哲学家和行为语义学家查理斯·莫尔斯将符号的表意机制分为三个方面:即语义(semantic),语用(pragmatic)和符号关系(syntactic)。其中语义指符号与符号所指的外在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指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符号关系指指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与这三种关系相对应的是三类符号学意义,即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根据莫尔斯的符号分类,语言这个一维的自然线性序列能表现三位的语言信息。
三、汉英动物比喻中的对等
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动物或物体联系起来。这些品质或特性又往往能使人产生某种反应或情绪,联想到的特性和所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异。在汉语和英语的动物比喻,有些动物的比喻在两种文化里有会出现外延和内涵意义重合即对等的情况,如:
He’s as sly as a fox. He’s foxy. You’ve got to watch him.(他滑得象个狐狸。他很狡猾。对他你可要当心点儿。)He doesn’t have an idea of his own. He just parrots what other people say.(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鹦鹉学舌.)The Children were as busy as bees,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festival.(孩子们准备过节忙得象蜜蜂一样。)
“fox”, “parrot”, “bee”在英语中的比喻,译为汉语时,它们的指称意义没有发生变化。两种文化都用这样的比喻来修饰某种类型的人。在汉语中就有:鹦鹉学舌,狐狸一样狡猾等这样比喻。在这两种文化中,动物比喻所产生的意义相对等的情况还有:鹿是胆小温顺的,小羊是讨人喜欢的,猪是肮脏贪吃的,猴子是顽皮淘气的,豺是贪婪卑鄙的,粮是凶残好杀的。
四、结语
语言作为符号,在不同文化里,其意义会产生差异。其中动物比喻词,是我们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人们所生活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汉英语动物比喻词又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运用语言符号理论浅试着对比了汉英中动物比喻词汇的对应与非对应关系,目的在于,以此为例,强调在外语学习中,文化背景对语言符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Deely J. Basics of Semiotics[M]. Indiana UniversityPress,1990.
[2]E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 M]. London: EdwarArnold, 1978.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1999.
[5]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6]杨自俭等.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7]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6).
[8]王得杏.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
[9]吴国华,杨喜昌.文化语义学[M].北京:军事谊文出社,2000.
[10]朱永生.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1),2002.
作者简介:
马魁,兰州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关键词:语言符号;文化;动物比喻;语用意义
一、前言
根据符号学家的观点,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的符号系统。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质的区别之一在于人类对符号的使用。动物的通讯联络是以某种特殊的声音或动作来直接传递的,而人类的信息是以“符号”作为中介来传递的,这一符号系统就是“语言文字系统”(顾嘉祖,2000:135)。作为一门学科,符号学包罗万象,其中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不同文化的语言,都存在大量的动物比喻。由于人们所生活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汉英语动物比喻词又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在学习语言时,我们应注重平日积累,多了解词语背后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二、符号学的意义和实质
“符号”(sign)一词渊源已久,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Augustine)给了符号一个一般性的解释:“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我们想到在这个东西加诸感觉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意思是说,符号是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它既是物质对象,也是心理效果。现代语言学之父F. de Saussure首先从符号学的角度来阐释语言的性质,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惯例,但不,同于其他社会惯例,是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即语言具有社会符号的性质,具体表现为语言具有符号性、社会性和规约性。这些符号的语言信息与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以便促进人类的认识发展和思想交流。Saussure还指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这也是语言符号区别于所有其他社会符号系统的根本特征。语言的任意性是指构成语言符号的两个成分——所指(signification)和能指(signal)之间的结合是任意的。人们约定用什么符号去指称什么对象,实际上也是一种选择活动,即选择(包括创造)一种客 体去代表另一种客体。在种这选择中,人们有可能找到某种自然联系的能指,从而使某些符号 似乎表现出非任意性或自然性来。符号作为对象的指称物,与对象之间只是一种外在的关系。例如,同样一种嗅觉和听觉很灵敏,有时可以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的哺乳动物,中国人称之为“狗”,英美人称之为“dog”。语言的社会规约性是指语言符号和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即对某种语言社团来说,一种语言符号不能随便被另一种符号来代替。美国哲学家和行为语义学家查理斯·莫尔斯将符号的表意机制分为三个方面:即语义(semantic),语用(pragmatic)和符号关系(syntactic)。其中语义指符号与符号所指的外在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指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符号关系指指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与这三种关系相对应的是三类符号学意义,即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根据莫尔斯的符号分类,语言这个一维的自然线性序列能表现三位的语言信息。
三、汉英动物比喻中的对等
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动物或物体联系起来。这些品质或特性又往往能使人产生某种反应或情绪,联想到的特性和所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异。在汉语和英语的动物比喻,有些动物的比喻在两种文化里有会出现外延和内涵意义重合即对等的情况,如:
He’s as sly as a fox. He’s foxy. You’ve got to watch him.(他滑得象个狐狸。他很狡猾。对他你可要当心点儿。)He doesn’t have an idea of his own. He just parrots what other people say.(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鹦鹉学舌.)The Children were as busy as bees,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festival.(孩子们准备过节忙得象蜜蜂一样。)
“fox”, “parrot”, “bee”在英语中的比喻,译为汉语时,它们的指称意义没有发生变化。两种文化都用这样的比喻来修饰某种类型的人。在汉语中就有:鹦鹉学舌,狐狸一样狡猾等这样比喻。在这两种文化中,动物比喻所产生的意义相对等的情况还有:鹿是胆小温顺的,小羊是讨人喜欢的,猪是肮脏贪吃的,猴子是顽皮淘气的,豺是贪婪卑鄙的,粮是凶残好杀的。
四、结语
语言作为符号,在不同文化里,其意义会产生差异。其中动物比喻词,是我们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人们所生活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汉英语动物比喻词又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运用语言符号理论浅试着对比了汉英中动物比喻词汇的对应与非对应关系,目的在于,以此为例,强调在外语学习中,文化背景对语言符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Deely J. Basics of Semiotics[M]. Indiana UniversityPress,1990.
[2]E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 M]. London: EdwarArnold, 1978.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1999.
[5]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6]杨自俭等.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7]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6).
[8]王得杏.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
[9]吴国华,杨喜昌.文化语义学[M].北京:军事谊文出社,2000.
[10]朱永生.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1),2002.
作者简介:
马魁,兰州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