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多数高等院校基本都设置了计算机系或者开始计算机课程,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教学和实践的环节,高校计算机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91-01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课程和模式,自90年代以后,各大高校先后建立了计算机系,培养了一大批高尖端人才,为我国的计算机和网络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专门的学科教育,即以计算机技术为专业的教学;另一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一般院校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及其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提高本专业之外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哪种形式,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更加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更加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1 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获取信息到参与社会性事物,从平时的工作到休闲娱乐,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之后,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就如火如荼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意识到人才的高信息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是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的任务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大学生进行学科渗透,通过计算机搜索、搜集、查找等功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多种学科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让视线更远、视角更广,从容应对不同层面的障碍。
在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先导的信息社会里,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贮、再生和施用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标志。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一定要牢牢掌握好这项技术,才能更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在面对全球性的人才竞争时,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学生才能够站在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引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计算机创新教育将在个性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发挥重要作用。
2 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是全球发展、变化、更新最快的行业之一,今天与昨天不一样,明天比今天更进步了一点,甚至有言论称“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在24小时之后就落伍了。”而高校无论是从教材还是案例的获得上,都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无法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于是造成知识与实际运用的脱节。高校计算机应用教育相对滞后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就课程本身而言,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纯理论教学上,这点在计算机专业学科上尤其明显。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讲讲原理,学生随便听听,考试划划重点,反正及格就行。这样的教育有什么意义呢?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了吗?教师在教学过程为了维护课堂秩序,甚至减少进入机房实际操作的次数,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的。
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的,他们的计算机课程缺乏实际应用,学习计算机也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很难真正地落实到应用的目的。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编程显然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学习起来也困难,倒是一些常用软件和计算机基本维护常识的掌握更能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竞争力。
3 如何培养更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
3.1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强化技能训练
我们要准确把握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时应当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参考指标,结合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形势和任务开展教学。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基础知识就可以忽略不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是稳定的,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派生知识才是我们倡导的,若是根基不稳,任何创新都会失去理论根基,一定走不长久。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是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一学期,这是很不够的,如果用二个学期把C语言、C++或C#连贯来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算机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又要夯实基础知识。
3.2 以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目前计算机教学大多数已经实行了文理分科,理工科偏重于程序的编写而文科偏重于实际运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计算机教学区别对待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目前的分化还存在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计划,更加细致。例如,有些文科如艺术类的学生就没有必要学习编程了和数据库方面的内容,而应该针对学科特点开展他们本专业常用软件,如Photoshop等教学。同时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必修课,有条件的还可以开一些选修课,如一些计算机的等级考试的课程,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多拿几个证书,提高其就业时的竞争力,结合就业的前景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来教学,这样比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效果要好的多。
3.3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标,运用多种方式教学
计算机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若学生对于课程没有兴趣,懒得动手去做,自然不会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目前有很多高校都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了计算机学的网站,很多教授老师在闲暇之余开发出了很多小软件会及时更新上去供学生使用,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使更多的学生成为了铁杆的计算机爱好者。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求能够促使他们对相关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教师应该让他们多接触一些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激发并引导学生探索的热情,吸引他们学习。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利用好学生的求知心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计算机是典型的“站在前任肩膀上”的学科,任何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的,教师应围绕新知识的增长点,利用设疑、创设悬念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渴求心理,然后通过学生看书自学,质疑讨论,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异同点。教师在难点的地方加以分析和点拨,重点知识给予强化。
参考文献
[1] 赵书莲.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 [M].理论研究,2010(8).
[2] 李莹,刘艳华,吕亚娟.浅析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2009(6).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91-01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课程和模式,自90年代以后,各大高校先后建立了计算机系,培养了一大批高尖端人才,为我国的计算机和网络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专门的学科教育,即以计算机技术为专业的教学;另一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一般院校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及其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提高本专业之外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哪种形式,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更加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更加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1 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获取信息到参与社会性事物,从平时的工作到休闲娱乐,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之后,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就如火如荼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意识到人才的高信息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是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的任务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大学生进行学科渗透,通过计算机搜索、搜集、查找等功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多种学科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让视线更远、视角更广,从容应对不同层面的障碍。
在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先导的信息社会里,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贮、再生和施用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标志。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一定要牢牢掌握好这项技术,才能更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在面对全球性的人才竞争时,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学生才能够站在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引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计算机创新教育将在个性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发挥重要作用。
2 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是全球发展、变化、更新最快的行业之一,今天与昨天不一样,明天比今天更进步了一点,甚至有言论称“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在24小时之后就落伍了。”而高校无论是从教材还是案例的获得上,都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无法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于是造成知识与实际运用的脱节。高校计算机应用教育相对滞后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就课程本身而言,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纯理论教学上,这点在计算机专业学科上尤其明显。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讲讲原理,学生随便听听,考试划划重点,反正及格就行。这样的教育有什么意义呢?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了吗?教师在教学过程为了维护课堂秩序,甚至减少进入机房实际操作的次数,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的。
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的,他们的计算机课程缺乏实际应用,学习计算机也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很难真正地落实到应用的目的。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编程显然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学习起来也困难,倒是一些常用软件和计算机基本维护常识的掌握更能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竞争力。
3 如何培养更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
3.1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强化技能训练
我们要准确把握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时应当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参考指标,结合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形势和任务开展教学。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基础知识就可以忽略不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是稳定的,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派生知识才是我们倡导的,若是根基不稳,任何创新都会失去理论根基,一定走不长久。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是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一学期,这是很不够的,如果用二个学期把C语言、C++或C#连贯来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算机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又要夯实基础知识。
3.2 以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目前计算机教学大多数已经实行了文理分科,理工科偏重于程序的编写而文科偏重于实际运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计算机教学区别对待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目前的分化还存在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计划,更加细致。例如,有些文科如艺术类的学生就没有必要学习编程了和数据库方面的内容,而应该针对学科特点开展他们本专业常用软件,如Photoshop等教学。同时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必修课,有条件的还可以开一些选修课,如一些计算机的等级考试的课程,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多拿几个证书,提高其就业时的竞争力,结合就业的前景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来教学,这样比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效果要好的多。
3.3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标,运用多种方式教学
计算机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若学生对于课程没有兴趣,懒得动手去做,自然不会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目前有很多高校都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了计算机学的网站,很多教授老师在闲暇之余开发出了很多小软件会及时更新上去供学生使用,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使更多的学生成为了铁杆的计算机爱好者。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求能够促使他们对相关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教师应该让他们多接触一些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激发并引导学生探索的热情,吸引他们学习。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利用好学生的求知心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计算机是典型的“站在前任肩膀上”的学科,任何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的,教师应围绕新知识的增长点,利用设疑、创设悬念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渴求心理,然后通过学生看书自学,质疑讨论,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异同点。教师在难点的地方加以分析和点拨,重点知识给予强化。
参考文献
[1] 赵书莲.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 [M].理论研究,2010(8).
[2] 李莹,刘艳华,吕亚娟.浅析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