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唤醒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学生的交往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注学生的进步状况,打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情境 探究 实践 评价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及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作为教师,课堂上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设置情境调胃口,使学生动情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学生学习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有吸引力的学习环节能紧紧系住学生的思想,学习效果明显增强。教师新课导入时应设置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
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后运用多媒体放映海边日出的场景,然后由学生描述日出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再从景象中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在美丽的情境中认识和把握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多研究教学素材,多积累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中设计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道理。值得注意的是,情境设置要贴近生活,有真实感,不能让人觉得虚无缥缈;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不会使学生漠然置之;要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使学生动情。
二、合作探究多思考,引学生动脑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创共生、动态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当前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的培养,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以活动为模块,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合作研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和自主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要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交往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解决了“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构成几组对顶角?”这个问题后,教师接着问学生:四条直线、五条直线、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有几组对顶角?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画图、观察、讨论,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图形猜想结论,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寻规律,然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导学”、学生“活动”的特点,注重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三、应用实践求创新,促学生动手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倡导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学完“对顶角相等”后,教师设计这道题:西湖边有一古塔,有位游客想知道古塔墙角的角度,同学们能设计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动手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少学生的方案新颖独特,操作性强,突显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素质。
四、评价交流勤反思,让学生动口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课堂上我们不仅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新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梳理,分析“得”和“疑”,然后进行互评互议,使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教师围绕学生的疑点提问,追问,反问,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应建立激励的评价机制,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鼓励学生多反思,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他们共同提高。评价中多一点人情关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体验收获的快乐,使课堂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学生动情、动脑、动手、动口不是孤立存在于某一教学环节中,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点拨者,教师要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创造探索交流的机会,打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
关键词:情境 探究 实践 评价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及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作为教师,课堂上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设置情境调胃口,使学生动情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学生学习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有吸引力的学习环节能紧紧系住学生的思想,学习效果明显增强。教师新课导入时应设置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
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后运用多媒体放映海边日出的场景,然后由学生描述日出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再从景象中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在美丽的情境中认识和把握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多研究教学素材,多积累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中设计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道理。值得注意的是,情境设置要贴近生活,有真实感,不能让人觉得虚无缥缈;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不会使学生漠然置之;要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使学生动情。
二、合作探究多思考,引学生动脑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创共生、动态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当前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的培养,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以活动为模块,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合作研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和自主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要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交往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解决了“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构成几组对顶角?”这个问题后,教师接着问学生:四条直线、五条直线、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有几组对顶角?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画图、观察、讨论,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图形猜想结论,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寻规律,然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导学”、学生“活动”的特点,注重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三、应用实践求创新,促学生动手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倡导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学完“对顶角相等”后,教师设计这道题:西湖边有一古塔,有位游客想知道古塔墙角的角度,同学们能设计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动手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少学生的方案新颖独特,操作性强,突显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素质。
四、评价交流勤反思,让学生动口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课堂上我们不仅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新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梳理,分析“得”和“疑”,然后进行互评互议,使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教师围绕学生的疑点提问,追问,反问,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应建立激励的评价机制,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鼓励学生多反思,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他们共同提高。评价中多一点人情关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体验收获的快乐,使课堂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学生动情、动脑、动手、动口不是孤立存在于某一教学环节中,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点拨者,教师要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创造探索交流的机会,打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