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撞父母的孩子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play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一例因青春期亲子冲突而来访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之后,通过认知领悟使来访者能够接纳自己的某些看似特别实则正常的青春期心理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和空椅子练习改善亲子关系,并通过亲子盟约使亲子双方明确、调整各自的心理界限,收到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亲子冲突;高中生;认知领悟技术;空椅子技术;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8-0043-03
  一、案例简介
  小邓是我校高二重点班的一名男生,小伙子长得高高大大,白白净净,看起来帅气又安静,如果不是他妈妈的诉说,我怎么也无法将“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事件与坐在咨询室内安静又乖巧的他相联系。
  邓妈妈说,小邓上高中之前一直很乖,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老师,都很礼貌温和。自己曾经担心步入青春期的小邓会像邻居、同事家的孩子一样叛逆、冲动、不听管教,但小邓并没有出现这样的行为问题。当她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小邓却因为一件小事跟家人发生了激烈冲突,和父母争吵之后便摔门出去。父母原本以为小邓会像从前一样天黑就回家,但是这次小邓却不打招呼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位同学家。不声不响地在同学家待了两天之后,小邓若无其事地来到学校准备继续学业,不曾想却被班主任和校长因为私自逃学旷课约谈,邓妈妈再三保证,班主任和校长才同意邓同学继续回校读书,但条件是要去咨询室和心理老师面谈,邓同学这才来到咨询室。
  二、案例问题分析
  小邓跟在妈妈身后,一言不发地来到咨询室。我微笑着问他们母子:“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我会尽力。”
  小邓冷着脸看了妈妈一眼,没好气地说:“还是你跟老师说吧!”
  然后邓妈妈开始话不停歇:说小邓每天不能按时起床,在卫生间洗漱时间太长,跟爸妈说话口气不好,自己窝在卧室总关门,跟弟弟玩耍发脾气等等,各种琐碎小事不一而论。在妈妈不停诉说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小邓是一副毫不在意、不以为然的样子,他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玩弄手指,我问他:“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他说:“话都让她说完了,我还要说什么?说了有什么用?”听他这么说,我隐约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于是打住了滔滔不绝的邓妈妈,告诉她我想跟小邓单独谈谈。
  因为之前担任过小邓所在班级的心理课老师,他对我似乎没那么多的戒心。简单聊天之后,我问他:“妈妈说的那些都是事实吗?”
  他不吭声,点点头。
  “既然是事实为什么会那么委屈生气?”
  听到这句话,小邓坐不住了:“老师,你不知道,我妈事事管时时问,连我理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吃多少饭都要过问,跟同学通过电话要过问,跟同学出去玩要过问,就连我换衣服写作业关门都要盘问半天,我在她跟前一点隐私都没有,一点自由一點自信都没有……”
  “那么你的这些感受有没有给妈妈讲过呢?”
  “说了又不改反而说我事情多,再说我爸爸工作忙,家里的事都是妈妈操持,我不想惹她伤心生气。”
  跟他聊了很多,也都是些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作为心理辅导老师,我逐步理清了他们母子之间冲突的原因所在。
  步入高二后半学期的小邓,学习强度和任务量加大,这种变化总需要时间来逐步习惯、适应,如果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学习上应对不力,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波动。与此同时,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成人感增强的心理发展特点,势必会对家长已有的教养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而家长并未及时察觉,从而造成了独处、尊重、同龄社交等心理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虽然小邓已经尽力克制自己,但尽力克制只是将自己的一些合理而必然的心理需要暂时压抑,并不意味着这些需要消失了、不存在了。需要与满足不对等的现状持续存在,才是造成亲子冲突的根本原因[1]。至于小邓“摔门而出”,到底因何而起其实并不重要,只是一个偶发事件,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便是一种必然。因此,邓妈妈眼里的乖,只是小邓在忍耐在克制,只是表象,小邓的爆发,才是亲子相处的必然。虽然这种强烈冲突的形式会让亲子双方都觉得难以接受,但却是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契机所在。
  三、辅导方案与实施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观察小邓在咨询室的表现,让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坏脾气的孩子”。当邓妈妈走出咨询室,我告诉了他我的心理感受,他先是一愣,然后便不好意思地笑笑,接着便竹筒倒豆子一样将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又说了一遍,当然,他是站在他的角度来说明的。他一口气说了那么多,跟之前蔫蔫的一声不吭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看着滔滔不绝的小邓,我忽然意识到,他是有多久没有这么痛快地表达过自己了?即便是他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也并没有急于纠正他,我只是耐心地倾听,让他有话要说、有话能说出来,这既是沟通的开始,又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前提。
  2.运用认知领悟技术,接纳自己的需要和情绪
  我曾经在小邓所在的班级担任一学年的心理课老师,跟孩子们比较熟,所以小邓跟我聊天很放松,而我也能因此了解到了他内心深处许多的真实想法。当他讲到让他“暴怒摔门而出”的那件小事时,我特意看了看他的表情——他的表情很凝重,似乎也觉得自己不应该,但是眼神中却有一种小小的狡黠和得意,跟妈妈说起时那种震惊而又不知所措的表情完全不同,于是我问他:“你摔门而出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先前还滔滔不绝的小邓,忽然沉默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其实,我也知道我做得不对,但是在那一瞬间甚至是跟爸妈大吵之后,我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愤怒和自责,压抑和爆发,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说不出的快感只是被压抑的愤怒爆发之后的轻松。
  在利用同理技术表达了对小邓行为和心理感受的理解之后,我觉得有必要使小邓先觉察并接纳自己在青春期产生的某些特定的心理需要,尤其是要接纳自己愤怒、不满、厌恶等负性情绪,即便这类情绪是在与父母相处时产生的,也是正常情绪。因此我决定首先利用认知领悟技术,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接纳自己处于青春期而产生的某些特定需要,而不急于将情绪和需要作出“应不应该”的事先判断。
其他文献
门阀大族是中古史研究历久弥新的经典话题,个案研究(casestudy)则是学人研究大族的重要手段,甚至具有“方法论”的典范意义。作为方法论的个案研究,其发生和成熟并不在中古史领域,也不在历史学领域。一般来说,学人通常将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KasparMalinowski)的名著《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视作个案研究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他在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数次到
年龄:1000岁  收藏地:苏州博物馆  秘色瓷是指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又称秘瓷、秘色越器,是用配方保密的釉料涂抹器物表面而烧制成的瓷器。秘色瓷外表如冰似玉,透着碧绿色,早在唐代,诗人陆龟蒙就曾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秘色瓷之美。秘色瓷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因其制作工艺秘而不宣得名。  秘色瓷始燒于唐、五代和北宋初期,五代时吴越王钱氏建国,在浙江上林湖置官监窑烧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是科学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实践中,本文作者力求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参与探究的过程,享受自己探究的成果与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学习中获得终身的快乐,让快乐在科学课堂上升华。  关键词:科学;兴趣;直观;快乐;情境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在消费社会之“世界末日”前夕,北京音乐节的主办方很应景地挑选了诺亚方舟故事改编的歌剧,演了一天。这《诺亚的洪水》(Noye,s Fludde)是英国音乐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的独幕歌剧,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据说他写的时候,特意考虑到了旋律跟配器要照顾音乐业余爱好者的演奏水平。  歌剧这一门西方的艺术来到中国,原本只在国家大剧院那样高规格的场所演出。而
毕业了,你想去哪里工作?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与Universum公司共同实施的“2008中国大学生职业倾向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倾向去国企的人明显增多。  这项实施于2008年1-4月的调查显示,在70所高校16 815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42.4%的人想毕业后去外资企业工作,而在2007年的调查中,这个数字是50.2%,一年之间下降了8.2个百分点。与之相对比的是,想去国企的学生由去年的14
〔关键词〕梦想;考前辅导;目标;心态  【活动理念】  在高考备考的最后阶段,一些学生出现目标迷茫、信心不足、行动不够坚定、徘徊不前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来缓解及解决。  【活动目标】  通过辅导让学生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坚定目标、强化信心、优化情绪、平和心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活动准备】音乐、白纸、彩笔等  【活动对象】高三学生  【活动过程】  导语:  伴着时光飞
〔摘要〕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有机会通过互联网改善学习环境、开阔视野和思维、拓展社交空间,这既是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也是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类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分别是能力需要、关系需要和自主需要。网络成瘾是青少年基本心理需要受挫而从网络空间中寻找补偿的替代品,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越低,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就越大。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提升学生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提高学生的
陈寅恪曾言:“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段名言演化出的一个概括版就是今日为人所乐道的“同情之理解”。但陈寅恪又特别提醒,“同情之态度最易流于穿凿附会之恶习”,因此“同情之态度”不应该是单向度的,一个人的,有强烈倾向性的。据杨奎松指教,所谓“同情之理解历史”应该是“同情地理解
亞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文学界》杂志的百年尴尬  一九三一年 “九一八事变 ”爆发,日本当局对内加紧镇压,无产阶级文学巨大的政治鼓动性,令试图加强思想控制的当局欲除之而后快。一些右翼作家不失时机地与军部勾结,宣扬 “日本主义 ”和“日本精神 ”的法西斯主义文学作品盛行一时,左翼作家的文学创作屡遭禁止,文学失去自由的现象十分显著。面对这样的政治局面和文坛形式,众多知识分子感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舍斯托夫的 “不安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