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是美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引导学生关注、感知、认识生活中的美术要素,通过美术“双基”训练和初中美术四大学习领域学习欣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美、描绘美、讴歌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 生活 教学
生活是美术的源泉,初中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离不开其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会能动地反映在其美术作品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对美术的感知与欣赏。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指出,美术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所谓“天物”,是指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长的东西,引伸为生活真实,人世间的材料;“思理”是指构思设计。所以,初中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天物”,引导学生用生活中不同的媒材进行创意和设计,从而使其获得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初中学生美化生活能力的需求所在。
一、寻美——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美术要素
学生生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不同时期,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不同,对美术的认识也不同。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要素认识一般会经历三个过程:①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情景,认识、辨别其中的美术要素;②发现并感知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中的美,认识某些美术要素及其组合方式;③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中的美术要素和组织原理。即经历了从关注到发现感知再到认识的过程,围绕这三个过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引导组织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庭中整洁大方的家具布置、清新优雅的房屋装饰、绿意盎然的庭园花草可使学生发现认识和谐统一之美、简约大方之美、富丽华贵之美。学校生活中芳草遍地、柳绿花红、布局合理的校园,会使学生感到生机盎然之美;整齐清洁的教室、色调和谐的美术馆、富有节奏和韵律的体育馆等既能使学生舒畅,又能使学生感知发现整齐、均衡、协调之美。课堂教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校生活,课程设置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美术要素,引领学生发现领悟其中的美,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音乐、美术课程可引领学生寻找到音符、旋律、色彩、线条之美;文史类课程可引领学生寻找到人类长河中人性的善良、勤奋、劳动、奋斗之美以及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之美;理工类课程可引领学生认识到美丽的几何图形、变幻莫测的光学色彩。社会是美的源泉,大自然是美的宝库,生活中更不缺乏美,山泉、大海、森林、花海、梯田等美丽自然,亭院楼阁、摩天大楼、高桥大坝等古今建筑,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爱国爱家的劳动者等生活中的美是最好的美术素材。
二、创美——培养学生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
学生通过生活发现了美术要素,这只是为美术创造积累了素材,要把眼中、心中的美通过美术表达出来,就需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离不开其掌握的美术语言、设计意识和美术技能。学生对美术语言、美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的主阵地在课堂,主抓手在教材。教材是根据“课标”编写,是美术教师的“纲”,用好用活教材,方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用好美术教材,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初中美术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教师要将教材、学生研究透彻,教学设计过程中各领域学生需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结合,注意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和趣味性。教师要将每个学习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解到每一堂课中,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学生加以训练。如“设计·应用”领域中,标志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海报设计、生活记录册设计等都涉及有创意的图文,美术字、几何图形是基础,创意是灵魂,教师可将教材《有创意的字》《标志设计》中的三角形、正方形、圆等作为抓手,用一段较长时间训练学生美术字基本写法,并使学生基本做到对黑体、仿宋体等字体特点了解、书写自如,对几何图形可徒手画好;同样对自然山水的“欣赏·评述”,可将教材树石画法中的基本功,同样用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蟹爪技、鹿角技、点叶画法、夹叶画法、对勾、皴、擦、染、点等技巧,达到运笔自如。而手绘线条图像、色彩搭配,以及纸工艺制作等要持之以恒加强训练,使学生具有终身受益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
其次,用活教材,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欲望。《美术》教材中有大量的篇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标志设计、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创作、快餐盒和塑料瓶造型设计等,教师在驾驭这类教材时,要处理好两点:一是兴趣比技能更重要,二是设计的归宿是为了应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艺术节、校园、生活小区、街道、山水园林等的标志设计,指导学生收集各种会标、徽章、警示标志,收集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小摆件等,启发学生用生活中的各种媒材,制作创意作品,并展示交流欣赏各自作品,激发学生用美术的手法美化生活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奋点,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最后,延伸教材,启迪学生悟性。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用好用活教材是手段,目的是使教材中的美术知识内化成学生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能力,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教材的引领,更需要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领悟,这就需要教师拓展延伸教材,要在拓展内容和创作手法上下功夫。如教材“在校园中健康成长”“装点我的居室”“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等可以延伸到学生校园生活、家居生活中,“春天的畅想”“中国民间美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等可以延伸到学生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中。
三、颂美——提升学生讴歌美好生活的能力
用美术语言构成的艺术世界对学生充满着神奇的吸引力。美术作品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时,要尽可能剖析其文化内涵,既要欣赏美术语言,更要分析美术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鉴别真善美的能力。如通过“生动的小泥人”教学,使学生在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简练、夸张的同时,学习歌颂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设计吉祥物”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制喜欢的吉祥物的过程,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表达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健康情感;欣赏、讲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通过精选典型的中外劳动场景作品,如《拾禾穗》《在激流中前进》《劳动者》《清明上河图》等,欣赏作品的构图之美、力量之美、色彩之美等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使学生学会讴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最美的。健康的美术作品总会显露其美的魅力,它能启迪学生歌颂美好生活的情怀,引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安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关键词:美术 生活 教学
生活是美术的源泉,初中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离不开其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会能动地反映在其美术作品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对美术的感知与欣赏。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指出,美术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所谓“天物”,是指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长的东西,引伸为生活真实,人世间的材料;“思理”是指构思设计。所以,初中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天物”,引导学生用生活中不同的媒材进行创意和设计,从而使其获得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初中学生美化生活能力的需求所在。
一、寻美——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美术要素
学生生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不同时期,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不同,对美术的认识也不同。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要素认识一般会经历三个过程:①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情景,认识、辨别其中的美术要素;②发现并感知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中的美,认识某些美术要素及其组合方式;③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中的美术要素和组织原理。即经历了从关注到发现感知再到认识的过程,围绕这三个过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引导组织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庭中整洁大方的家具布置、清新优雅的房屋装饰、绿意盎然的庭园花草可使学生发现认识和谐统一之美、简约大方之美、富丽华贵之美。学校生活中芳草遍地、柳绿花红、布局合理的校园,会使学生感到生机盎然之美;整齐清洁的教室、色调和谐的美术馆、富有节奏和韵律的体育馆等既能使学生舒畅,又能使学生感知发现整齐、均衡、协调之美。课堂教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校生活,课程设置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美术要素,引领学生发现领悟其中的美,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音乐、美术课程可引领学生寻找到音符、旋律、色彩、线条之美;文史类课程可引领学生寻找到人类长河中人性的善良、勤奋、劳动、奋斗之美以及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之美;理工类课程可引领学生认识到美丽的几何图形、变幻莫测的光学色彩。社会是美的源泉,大自然是美的宝库,生活中更不缺乏美,山泉、大海、森林、花海、梯田等美丽自然,亭院楼阁、摩天大楼、高桥大坝等古今建筑,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爱国爱家的劳动者等生活中的美是最好的美术素材。
二、创美——培养学生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
学生通过生活发现了美术要素,这只是为美术创造积累了素材,要把眼中、心中的美通过美术表达出来,就需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离不开其掌握的美术语言、设计意识和美术技能。学生对美术语言、美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的主阵地在课堂,主抓手在教材。教材是根据“课标”编写,是美术教师的“纲”,用好用活教材,方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用好美术教材,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初中美术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教师要将教材、学生研究透彻,教学设计过程中各领域学生需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结合,注意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和趣味性。教师要将每个学习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解到每一堂课中,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学生加以训练。如“设计·应用”领域中,标志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海报设计、生活记录册设计等都涉及有创意的图文,美术字、几何图形是基础,创意是灵魂,教师可将教材《有创意的字》《标志设计》中的三角形、正方形、圆等作为抓手,用一段较长时间训练学生美术字基本写法,并使学生基本做到对黑体、仿宋体等字体特点了解、书写自如,对几何图形可徒手画好;同样对自然山水的“欣赏·评述”,可将教材树石画法中的基本功,同样用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蟹爪技、鹿角技、点叶画法、夹叶画法、对勾、皴、擦、染、点等技巧,达到运笔自如。而手绘线条图像、色彩搭配,以及纸工艺制作等要持之以恒加强训练,使学生具有终身受益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
其次,用活教材,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欲望。《美术》教材中有大量的篇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标志设计、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创作、快餐盒和塑料瓶造型设计等,教师在驾驭这类教材时,要处理好两点:一是兴趣比技能更重要,二是设计的归宿是为了应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艺术节、校园、生活小区、街道、山水园林等的标志设计,指导学生收集各种会标、徽章、警示标志,收集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小摆件等,启发学生用生活中的各种媒材,制作创意作品,并展示交流欣赏各自作品,激发学生用美术的手法美化生活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奋点,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最后,延伸教材,启迪学生悟性。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用好用活教材是手段,目的是使教材中的美术知识内化成学生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能力,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教材的引领,更需要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领悟,这就需要教师拓展延伸教材,要在拓展内容和创作手法上下功夫。如教材“在校园中健康成长”“装点我的居室”“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等可以延伸到学生校园生活、家居生活中,“春天的畅想”“中国民间美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等可以延伸到学生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中。
三、颂美——提升学生讴歌美好生活的能力
用美术语言构成的艺术世界对学生充满着神奇的吸引力。美术作品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时,要尽可能剖析其文化内涵,既要欣赏美术语言,更要分析美术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鉴别真善美的能力。如通过“生动的小泥人”教学,使学生在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简练、夸张的同时,学习歌颂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设计吉祥物”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制喜欢的吉祥物的过程,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表达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健康情感;欣赏、讲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通过精选典型的中外劳动场景作品,如《拾禾穗》《在激流中前进》《劳动者》《清明上河图》等,欣赏作品的构图之美、力量之美、色彩之美等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使学生学会讴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最美的。健康的美术作品总会显露其美的魅力,它能启迪学生歌颂美好生活的情怀,引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安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