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工作室”助力智慧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chend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1年7月2日,北京市教委召开了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试点校总结暨培训全面启动会。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作為小学试点校的代表在会上做典型发言。学校构建了“骨干教师工作室”引领下的“一带一上多跟随”的同侪互助校本研修新模式,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系列研修成果,达到了整校推进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整校推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0-047-0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这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高标准、新要求。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始建于1991年,30年来一直秉承“创一流管理,育全面人才”的理念。在“而立之年”,学校抓住“互联网+基础教育”的机遇,努力开拓美育特色、体育特色、课程特色在后疫情时代中的新空间、新举措,不断推进学校的智慧发展与师生的智慧成长。
  智慧校园的硬件建设和信息化现状
  学校从2016年开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先后投入700余万元进行数字校园建设,班级录播设备、精品录课室、校园电视台、iPad互动教学、数字化音乐教室、体育组数字化建设、STEAM智慧教室等多个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2018年,24个教学班的多媒体设备全部更新为可交互式一体机;2020年底完成计算机教室的全面改造工作。
  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密云区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平板实验先进学校;2019年被北京市教委同时认定为“双百示范基地校”和“双百示范课题校”;2020年成为北京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试点校;2021年被认定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课题实验校。
  信息化工作始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坚持不独立不脱节的原则。学校于2016年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市级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室长,教学、体育、德育、班级管理全方位多维一体的“骨干教师工作室”。
  工作室主要由学校内市级骨干和区级学科带头人组成,形成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它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教师研修交流的平台,骨干教师自我成长的驿站和引领辐射的中心。以数字校园建设为依托,使学校从教学、体育、德育、班级管理等多方面融合发展,逐渐建立和完善学校的“教育大数据”,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稳步发展。
  “骨干教师工作室”引领下的智慧校本研修
  在“骨干教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将专任教师以学科为单位构建多个研修共同体,采用“一带一上多跟随”的同侪互助的形式,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分层培训,整体提升”的研修新模式。
  1.分层分类,实现精准化培训
  当前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普遍较高,采用“一刀切”式的培训方式显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学校将教师划分为新任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教师和示范型教师四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现状,精准安排培训课程,选取培训方式,制订评价标准,清晰地规划了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之路。
  2.同侪互助,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
  校本研修主要突出了实践导向,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强了实践与理论的联系,解决了培训内容单一的问题;同时以学科为单位形成多个研修共同体,采取课题研究、工作坊、沙龙、基于密云教育云平台和教师研修网等平台的网络研修,解决了培训形式单一的问题。12个学科研修共同体,主要采用了“一带一上多跟随”的同侪互助的研修模式,形成学科育人的能力。
  (1)提升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一带:即骨干教师带。骨干教师要自我学习提升;要带领大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要承担示范课的任务;要带领团队帮助新教师完成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相关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通过对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及实践应用,提高“一带”教师指导学科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发挥其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的指导和示范引领作用。
  (2)提升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上:即新教师上。这里的新教师指的是新到学校的、新参加工作的、新任教学科的,或者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较薄弱的教师。教师要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技能;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研磨,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编辑教学实录。通过专家入校和校级公开课等活动,上课教师展示自我,提升教学成就感。
  (3)提升其他教师的信息化研修能力。多跟随:即其他教师跟随。有经验的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帮助新教师完成培训课程。与此同时,他们也要完成共同备课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及解决课堂重难点的微课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其他教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方式,将校本研修与实践相结合。
  “一带一上多跟随”的同侪互助的校本研修模式,形成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整校推进”的新机制。
  3.严谨实施,实现研修过程的扎实推进
  试点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方案实施、总结展示。
  第一阶段的前期准备。(1)制订方案:信息化管理团队(即骨干教师工作室),依据市级及区级指导方案,研讨并制订基于本校的校本研修方案、考核应用方案、选取在线必修课程、确定种子教师。(2)专家指导方案:指导团队审阅并入校指导方案。(3)完善方案:完善方案提交终稿至师训办及培训平台。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1)全员培训启动会。邀请区级专家及师训办参与学校的全员培训启动会,并在线上学习校级培训方案。(2)“一带”教师学习培训方案。组织12个研修共同体中的“一带”教师学习校级培训方案,明确活动要求及办法。(3)全员技术培训。全体教师参与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希沃平板的技术提升培训。(4)骨干引领课:一位骨干教师上示范引领课。(5)各研修小组分头实施、按照安排完成三次专家入校听课。   专家团队由两位学科研修员和两位信息技术指导专家组成,每次入校听课,研修团队成员及学科负责人共同参与,“一带”教师介绍情况,“一上”教师说课,“跟随”教师评课,各位专家进行点评。活动结束后,上课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后,录制视频并编辑上传。
  第三阶段总结展示。(1)总结与推荐案例:信息化管理团队做好试点校工作的总结,并推荐优秀案例。(2)完善规划:指导团队审阅并指导。(3)成果提交:各项成果打包发送至师训办,总结经验,整理资料成册,成果展示。
  4.过程性与终结评价,实现评价的持续性与多元化
  考核工作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原则,以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点为考核重点,以研修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价。研修小组完成线上和线下的学习,“骨干教师工作室”分别对团队合作、“一带一上多跟随”教师的研修情况,及教师在真实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小组的分数即个人的得分。
  (1)考核内容:线下学习考核内容包括研修共同体在研修过程中,要通过密云教育云平台的协同备课功能,完成至少两次协调备课。最终研修共同体提交一节共同完成的作业上传到密云教育云平台,即骨干教师上传研修计划和总结,跟随教师提交一份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微课,上课教师提交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案;线上学习考核内容包括每位教师在中国教师研修网学习20学时的线上课程,内容分别为研修小组根据研修方向选定课+教师自主选择课程;每位教师要按照模板完成教学设计及反思,并提交到教师研修网。
  (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分别制订了过程性评价方案和案例评价方案。过程性评价不仅对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研修情况进行打分,还要对团队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案例评价方案采用北京市2.0实施方案下发的评价标准。
  校本研修下的智慧成果
  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过程中,从管理到实施,自上而下,精心设计,并最终形成了系列研修成果:提升了“骨干教师工作室”的信息化领导力;培养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校级骨干培训团队;以校为本,构建了“骨干教师工作室”引领下的“一带一上多跟随”的同侪互助校本研修新模式,达到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全员参与、整校推进的目的;積累了一批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资源,并生成一本优秀案例集锦;坚持以评促用,以评促学的原则,构建了一套成果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骨干教师为引领,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打造了一支信息化教学的优秀教师团队,提升了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如果说学校2.0工作的实施特点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两个词“扎实,易操作”。实施宗旨是:不让任何一位教师掉队。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学校都会采用“一带一上多跟随”的形式,结合教科研工作,基于课堂,应用驱动,帮助新教师(或技术薄弱的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二学期,有经验的教师在区级和校级学科展示活动中全面开花,最终达到整校推进的目的。
  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学习并努力提升自己。借2.0的东风,学校将结合双百项目,继续以“骨干教师工作室”作为支点,扩大美育、体育、课程特色项目建设,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最终实现以骨干教师工作室为支点的智慧校园建设。
  作者单位:1.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  2.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信息中心
其他文献
智慧教育是面向2035年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智慧校园的建设、智慧教育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始建于1906年,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我国汉语拼音方案创始人之一的白涤洲先生都曾担任学校的校长。学校基于老舍校长“真善美”精神与五中教育集团“精气神”文化,在百年传统老校向智慧教育学校的转型中,不断推动互联网和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科技革命背景下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使基础教育阶段在线学习进入了常态化,但在线学习的效果遭受质疑。本文以高三数学为例,选取2020年学校集中在线学习前、后两阶段学生区域统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前后测试难度系数无显著差异的基础上,线上教学可保持线下集中面授学习效果,学生主客观题目总分有显著提升,但不同知识模块得分率无显著性变化。基于此提出在线学习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中数学;在线学习;学习
期刊
【摘 要】学习空间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境,学习空间的设计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选取国外几所中小学学校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未来学校空间设计应遵循开放灵活、可持续性、匹配教学模式和方法、呼应育人目标与课程体系、信息技术可延展性的原则,希望为我国中小学学习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校设计;学习空间;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
期刊
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 教育云平台,发展迅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它集学习、交流、教学、管理于一体,让学生、教师、学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同一平台上沟通交流及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对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结合当前形势提出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即以钉钉平台为基础,开发适合学生在线学习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教育和编程教育成为了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中心小学学情和校情的深度调研,提出了将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纳入到农村小学科技教育体系的研究思路,具体阐述了打造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群、设计大单元主题学习活动和跨学科项目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提出了进一步开展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编程教育;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赫哲族为例,通过选取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校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设备利用率低、资源匮乏、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和资源发展对策,以期为赫哲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赫哲族;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
期刊
【摘 要】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计算思维、信息意识等。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取任务探究教学模式,针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以物联网教学为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思维;任务教学 ;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已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美国和中国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比较,旨在为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分别从网络和电脑系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算法编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责任和影响五个方面分析对比两国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进而得出结论以及对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启示。  【关键词】中美基础教育;K-12;信息技术课程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双师教学”模式是促进区域优质资源均衡的重要路径。笔者力图从学校管理与一线教师实践的角度,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实践经验,挖掘“双师教学”的优势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建设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双师教学;技术赋能;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0-050-03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互联
期刊
【摘 要】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作为育人场所的校园空间有必要进行重构以满足未来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未来校园建设出台了不少政策和专业报告。本文从分析未来学校特征着手,阐述学习空间建设理念,分析未来校园建设趋势,从而剖析未来校园建设需要面对的挑战。未来学校的建设是为促进友善空间和促进人的发展,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应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建设实用的、适用的学习生态式的及可持续发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