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学校民族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与对策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li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赫哲族为例,通过选取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校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设备利用率低、资源匮乏、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和资源发展对策,以期为赫哲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赫哲族;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0-027-03
  民族学校是其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场域,民族数字教育资源是支持学校开展民族文化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国家提出要开发、引进、编译双语教学、教师培训和民族文化等数字资源,并加以推广应用[1]。目前,数字教育资源在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传承方面已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王静贤(2016)指出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将决定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等的发展路向,但以深度融合理念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处于空白[2]。郭绍青(2017)等指出,目前的矛盾是教师对优质资源的高需求度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学校没有能力开发相应的数字资源而使校本课程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难以充分发挥作用[3]。刘堃(2017)研究指出“引进性资源”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缺失母语学习资源导致难以融入民族语言环境,闲置极其严重[4]。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成立于1950年,较早就重视民族文化教育,2004年出版了民族校本教材。
  街津口赫哲族校民族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
  1.师资情况
  学校现有在职教师13人,其中40岁以下2 人,50岁以上7人,赫哲族教师4人。调查对象为目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全部专职教师,其中2人为兼职学校管理工作。大部分教师主教学科为语文和数学,人数为9人,同时兼教其他学科,如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人数为7人,2人教授民族文化类课程。小学阶段规定课程基本开齐,并且开设民族文化课程。教师覆盖全部学段,7人任教1-3年级,6人任教4-6年级。教师教龄15年以上有10人,占比76%以上,其余为5年以下,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以上。所调查教师均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中11人接受过初级培训,2人接受过中级培训。
  2.教学环境
  教室除了配有普通多媒体设备外,还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先进交互式教学设备;建有录播室、卫星资源教室、网络教室,并有专门的备课教室和机房。教师配备便携式电脑,能够方便使用计算机并且能上网。该校的信息化教学条件优越,具备开发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软硬件环境。
  3.民族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
  (1)资源类型及使用频率。调查表明,资源类型较为单一,使用量较大的是多媒体课件,成体系的教学案例和微课资源数量极少,不能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在资源的使用频率上,54%的教师每周使用3次以下,23%的教师几乎不用,只有8%的教师经常使用数字教育资源。54%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比例为20%~30%;仅30%的教师使用比例高于30%。
  (2)资源功能和设计需求。对于资源功能的需求,教师中90%以上需要在备课和教学中使用,78%希望能促进专业发展,69%要求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或探究学习。资源内容是否科学、准确,资源交互是否灵活、有效等,是教师的选择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主要考虑的因素。
  (3)资源获取渠道。高达84%的教师通过网络检索等间接方式获得,只有23%教师能够自主开发,高达69%的教师没有开发过资源,其主要原因是开发周期长,教师精力有限且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如果技术和资金支持的话,多数教师愿意嘗试开发民族数字教育资源。
  (4)资源应用效果。84%的教师认为资源的开发很有必要开发,76%的教师认为已有资源类型单一、缺乏更新,对民族文化信息特征的传播能力和表现能力弱,在支持和优化民族文化课程教学效果方面表现较差,无法满足民族语言、民族体育、民族文学、民族艺术等丰富的赫哲族民族文化传承与教学需求。
  赫哲族族数字教育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信息化教学环境利用率偏低
  虽然学校有着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但现有的设备和资源多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缺少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方面的高阶培训;存在设备不会用、用不好的情况。二是缺少激励机制,教师不愿耗费精力去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接受度不高。
  2.民族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匮乏
  民族类数字教育资源质低量少,特别是民族语言类资源极度匮乏;主要原因是赫哲族学校数量少,加之民族课程并非考试科目,导致需求量低,一些企业对赫哲族教育资源开发关注度低,投入少;赫哲族语言没有文字,没有成熟模式可借鉴,开发成本高,开发难度大。
  3.民族数字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数字资源的开发难度大,需要的经费多。赫哲族地区位于边疆省份,地方财政能力有限,无法对赫哲族教育资源建设投入较多经费。以街津口赫哲族乡为例,该乡归属县级同江市管辖,由佳木斯市代管,作为地级行政区,对全区域的赫哲族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投入度有限。
  4.缺少可持续的资源开发模式
  资源开发工作多为“单兵作战”,没有形成有效的赫哲族教育资源建设合力。因效益低,单纯依靠市场运作由开发企业自觉研发民族教育资源是不现实的,这也是其他人口较少民族数字教育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当然民族数字教育资源仅靠教师自主开发是不够的,这往往导致资源缺乏持续更新,难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赫哲族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对策与建议
  1.提高师生民族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积极性   从学校和教师角度,要重视和支持赫哲族学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建立评价和激励制度,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其次,组织开展信息化教育和民族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媒介素养,举办区域内信息化教学交流会,充分发挥教师在资源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学生角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度和自豪感,同时考虑赫哲族学生分散现实情况,将赫哲族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授课,开设“民族班”,使民族数字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提高其利用率。
  2.建立民族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展模式
  国家要加大对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扶持力度,保证民族教育资源建设健康推进,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作为主导者,一是要结合当地赫哲族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积极争取把赫哲族教育资源建设纳入地方政府重点工作之中;二是积极响应国家民族教育政策,争取国家有关民族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作为赫哲族教育资源建设的补充和拓展;三是促成相關企业、科研机构、学校、教师、专家的合作,依据学校地方与校本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共同研发适合赫哲族学校教育教学特点的信息化教学产品。
  3.打造赫哲族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加快建立赫哲族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在实现其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无缝对接的基础上,将多方共建共享的资源纳入进来,对于学校师生可以实现在线观看和下载,逐渐将其打造成为赫哲族学校师生建设资源、分享资源、研究资源的资源建设与应用平台。平台管理者要制定一系列较完善的赫哲族教学教育资源评价体系和资源准入标准,使得赫哲族教育资源建设有了科学规范、保证质量的遵循。建立资源分享奖励制度,对观看量和下载量较高的资源开发者,实行一定的奖励制度,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对于下载量较少或反馈不佳的资源,将实行淘汰制,构建良好高效的赫哲族教育资源“生成与流转”新生态。
  4.提升民族数字教育资源教学应用实践效果
  民族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最终目标是使民族文化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灵中扎根,让民族文化代代相传。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变革现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如何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学科教学等都需要对教师提升和培训,要让教师走出去,拓宽视野,充分学习和借鉴已有经验。街津口赫哲族学校设施较为健全,民族文化课程开始较早,可以选其作为“赫哲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试点校”,积极探索立足于学校实际的资源应用新模式,全方位推进基于平台、资源的赫哲族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进而启动不同地区赫哲族学校、市区学校“民族班”之间的课堂教学实时共享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常态化分享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
  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民族政策。随着教育信息化 2.0 的到来,如何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建设和共享民族数字教育资源,改进和优化现有的民族文化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注:本文系202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民族文化传承的赫哲族地区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研究”(20EDE36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Z]. 国发(2015)46号.
  王静贤.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的理念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6.
  郭绍青,高海燕. 民族数字教育资源难题待解[N]. 中国教育报,2017-02-26(4).
  刘堃.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数字资源进校园[J]. 时代教育,2017(10): 172.
其他文献
这是20世纪80年代学校教室中的一幕:孩子们用文字和图画在纸上描绘着未来的21世纪,有月球上规模庞大的人类基地、有城市上空来回穿梭的飞行汽车、有客厅中忙碌着各种杂事的机器人……21世纪已经过去了五分之一,这些梦想却一个都没有实现。然而,当时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在现如今这个时代,人们会严重依赖于一种移动数字设备,人们用它获取新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阅读、聊天、开会、创作、购物、理财投资、玩游戏……
期刊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是在黄浦区人民政府和同济大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由黄浦区教育局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合作建立的一所以设计创新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学校前身为创校于1901年的青年会中学,1951年更名为上海市浦光中学。2017年更为现名。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20世纪初中国教育“西学东渐”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分组教学、实验教学、社团活动等方面领先潮流,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拥有良好的传统
期刊
每每提到学校,人们往往首先会想起优秀的师资力量、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科学的教学管理等,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學习空间已经逐渐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逐渐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话题。  面向未来,学校、教室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坐人的盒子”,学习也将不再仅仅发生于教室,学校的每个角落、每个空间乃至社会都将是一种无边界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空间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各种设施设备的配置,都直接关乎
期刊
【摘 要】计算思维是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学科素养,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培养计算思维、拓宽思维广度和提高思维深度。本文以排序算法为例,设计一个“一题多解”的教学实例,以此论述基于“一题多解”思想的教学设计方法、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排序算法;一题多解;计算思维;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
期刊
北京宏志中学是北京市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品牌校,作为惠及民生的重大教育举措,肩负了“教书育人”和“教育扶贫”两大光荣使命,努力为宏志学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三环五度”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符合基础教育发展特点的宏志教育模式。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宏志中学校长蔡雷。  蔡 雷  现任北京宏志中学校长,曾任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副校长, 北京景山学校崇礼分校副校长;中国仿真
期刊
智慧教育是面向2035年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智慧校园的建设、智慧教育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始建于1906年,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我国汉语拼音方案创始人之一的白涤洲先生都曾担任学校的校长。学校基于老舍校长“真善美”精神与五中教育集团“精气神”文化,在百年传统老校向智慧教育学校的转型中,不断推动互联网和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科技革命背景下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使基础教育阶段在线学习进入了常态化,但在线学习的效果遭受质疑。本文以高三数学为例,选取2020年学校集中在线学习前、后两阶段学生区域统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前后测试难度系数无显著差异的基础上,线上教学可保持线下集中面授学习效果,学生主客观题目总分有显著提升,但不同知识模块得分率无显著性变化。基于此提出在线学习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中数学;在线学习;学习
期刊
【摘 要】学习空间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境,学习空间的设计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选取国外几所中小学学校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未来学校空间设计应遵循开放灵活、可持续性、匹配教学模式和方法、呼应育人目标与课程体系、信息技术可延展性的原则,希望为我国中小学学习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校设计;学习空间;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
期刊
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 教育云平台,发展迅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它集学习、交流、教学、管理于一体,让学生、教师、学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同一平台上沟通交流及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对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结合当前形势提出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即以钉钉平台为基础,开发适合学生在线学习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教育和编程教育成为了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中心小学学情和校情的深度调研,提出了将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纳入到农村小学科技教育体系的研究思路,具体阐述了打造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群、设计大单元主题学习活动和跨学科项目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提出了进一步开展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编程教育;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