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玉米是武强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具有管理简单、适宜性强、技术环节少、高产稳产、成本低等优点。每年玉米的播种面积达几百万亩,大部分地块玉米单产一直处于低水平,为了提高玉米单产,增加总产,只有选用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采取高产优化的栽培技术,更好地发挥其综合生产潜力,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下面就武强地区玉米优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优良品种 优化高产 栽培技术
一、选用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
品种选择是玉米创高产的前提。选择适宜本地区的生育期、肥水条件、株型结构、抗病虫害等的优良品种。近几年,随着机械化收获面积的不断扩大,优良品种应适应机械化收获,不仅要求种子纯度高、抗病性好、整齐一致,还对株型和株高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株型紧凑、株高中矮秆的品种、保证茎秆粗壮不易倒伏、活杆成熟、收获时籽粒紧凑不落粒、含水量低。还应保证玉米能够在本地区无霜期内安全期成熟。此外还要求适宜密植的品种。因为我们阜新地区地力水平不高,只有靠株数的增加来保证稳产。因此,只有选择适宜当地好的优良 品种,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给农民带来好的经济效益。
二、合理密植,提高光合效率
所谓合理密植就是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随着增加。但合理密植是有一定范围的,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发挥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重要环节,但密度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紧凑型玉米随着密度的 增加,密度与穗数呈直线相关。穗粒数却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但每亩粒数在有限范围内与产量呈正相关,当超过一定密度之后,产量会下降,但粒重对密度的反应在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别。总的说来,玉米增加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技术因地制宜。同时,只有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充分利用照射到田间的太阳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玉米的光合面积,提高玉米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
三、培肥地力及措施
提高土壤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基础,传统的施肥方法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但随着新的生态环保施肥的应用,老的施肥方法以不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最有效措施了。使玉米秸秆和根茬还田成为主要的培肥手段。通过玉米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来培肥地力,除比单施化肥增加了玉米产量外,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肥料磷的 利用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有利于根系发育;有利于大粒级团聚体含量提高和土壤腐殖质的增加。
以秸秆还田为主要措施的培肥地力过程中,应采取秸秆还田、农家肥、化肥搭配技术措施;开发适用机具,实行深松、碎茬、深翻结合的土壤耕作制,避免因碎茬、翻入质量差而影响玉米生长。
四、改进施肥技术和管理,提高养分利用率
玉米形成一定经济产量,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相应的养分,产量越高,需肥越多,在 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需肥量的增加而提高。玉米高产常采用“三次追肥技术。即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拔节期施攻秆肥,孕穗期(也就是大喇叭口期),此期是玉米一生当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是玉米施肥灌水的关键时期,此期施肥量大约占总追肥量的三分之二,也就是常说的施攻穗肥,灌浆期施攻粒儿肥”,根据不同的地力情况,也可以采用两次追肥法;高肥地宜采用“前轻后重”式追肥,低肥地宜采用“前重后轻”式追肥,来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科学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
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 需求量和需求急迫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时期的 需水特点和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需要适时供水和控水。
1、在种子萌发期,由于此时气温较低,所以应当灌一次透水后尽量减少浇水的次数,以保持地温,但当土壤水分严重不足时,应及时进行沟灌,以促进种子萌发。
2、苗期需水量不多,尽量控制水分的供给,以达到蹲苗的目的。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廋”的原则进行,蹲苗的目的是为了控上促下,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進地下根系的生长,使根系发达,增强玉米的抗旱能力,增加茎秆的粗度,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和吸水吸肥能力,为后期高产和抗倒伏打下基础,同时也增加了叶片的光合能力。出现严重干旱症状时才可灌水,以达到蹲苗效果。
3、拔节期是玉米营养体生长最快的 时期。此期水分不易过多,否则易造成茎秆纤细。组织强度下降,水分宜控制在该期水分80%—90%
4、开花期、灌浆前期是 玉米完成授粉、籽粒形成时期,关系到籽粒的 数量,发现土壤表层有缺水症状,应及时灌水,但不能太多,以免出现烂根现象。
5、灌浆后期,玉米需水量不 大,在前期已经满足植株对水分的 需求时,可不必给水,否则易造成贪青晚熟。
六、加强田间管理
1、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出苗后如缺苗,要及时坐水补栽。植株在3—4片叶时,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等距离定苗。
2、中期管理
做到三铲三趟,玉米在7—9片叶时追施氮肥。追肥部位距植株根系8—10厘米。深10—15厘米处挖坑施肥,追肥后用土封严,防止漏肥。
3、后期管理
放秋垄,除大草1—2次,防早衰,防贪青晚熟,玉米蜡熟后期要控水,保持田间干燥,降低籽粒含水量。
七、病虫害防治
1、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用种衣剂或50%的辛硫磷乳油拌种
2、防除杂草,用40%阿特拉津3.0-—3.75公斤/公顷或70%赛克津0.5—0.6公斤/公顷,在玉米4—6叶期对水350—400倍喷雾。
3、纹枯病的防治,在雄穗刚露尖时,用井冈霉素7.5千克/公顷对水750公斤喷雾植株中下部叶片,同时拔除田间病株。
八、收获
9月末至10月上旬,玉米果穗完熟后收获,及时上架,杜绝地面堆放。迅速将籽粒含水量降至14%以下。
关键词 优良品种 优化高产 栽培技术
一、选用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
品种选择是玉米创高产的前提。选择适宜本地区的生育期、肥水条件、株型结构、抗病虫害等的优良品种。近几年,随着机械化收获面积的不断扩大,优良品种应适应机械化收获,不仅要求种子纯度高、抗病性好、整齐一致,还对株型和株高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株型紧凑、株高中矮秆的品种、保证茎秆粗壮不易倒伏、活杆成熟、收获时籽粒紧凑不落粒、含水量低。还应保证玉米能够在本地区无霜期内安全期成熟。此外还要求适宜密植的品种。因为我们阜新地区地力水平不高,只有靠株数的增加来保证稳产。因此,只有选择适宜当地好的优良 品种,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给农民带来好的经济效益。
二、合理密植,提高光合效率
所谓合理密植就是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随着增加。但合理密植是有一定范围的,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发挥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重要环节,但密度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紧凑型玉米随着密度的 增加,密度与穗数呈直线相关。穗粒数却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但每亩粒数在有限范围内与产量呈正相关,当超过一定密度之后,产量会下降,但粒重对密度的反应在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别。总的说来,玉米增加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技术因地制宜。同时,只有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充分利用照射到田间的太阳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玉米的光合面积,提高玉米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
三、培肥地力及措施
提高土壤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基础,传统的施肥方法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但随着新的生态环保施肥的应用,老的施肥方法以不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最有效措施了。使玉米秸秆和根茬还田成为主要的培肥手段。通过玉米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来培肥地力,除比单施化肥增加了玉米产量外,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肥料磷的 利用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有利于根系发育;有利于大粒级团聚体含量提高和土壤腐殖质的增加。
以秸秆还田为主要措施的培肥地力过程中,应采取秸秆还田、农家肥、化肥搭配技术措施;开发适用机具,实行深松、碎茬、深翻结合的土壤耕作制,避免因碎茬、翻入质量差而影响玉米生长。
四、改进施肥技术和管理,提高养分利用率
玉米形成一定经济产量,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相应的养分,产量越高,需肥越多,在 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需肥量的增加而提高。玉米高产常采用“三次追肥技术。即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拔节期施攻秆肥,孕穗期(也就是大喇叭口期),此期是玉米一生当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是玉米施肥灌水的关键时期,此期施肥量大约占总追肥量的三分之二,也就是常说的施攻穗肥,灌浆期施攻粒儿肥”,根据不同的地力情况,也可以采用两次追肥法;高肥地宜采用“前轻后重”式追肥,低肥地宜采用“前重后轻”式追肥,来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科学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
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 需求量和需求急迫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时期的 需水特点和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需要适时供水和控水。
1、在种子萌发期,由于此时气温较低,所以应当灌一次透水后尽量减少浇水的次数,以保持地温,但当土壤水分严重不足时,应及时进行沟灌,以促进种子萌发。
2、苗期需水量不多,尽量控制水分的供给,以达到蹲苗的目的。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廋”的原则进行,蹲苗的目的是为了控上促下,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進地下根系的生长,使根系发达,增强玉米的抗旱能力,增加茎秆的粗度,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和吸水吸肥能力,为后期高产和抗倒伏打下基础,同时也增加了叶片的光合能力。出现严重干旱症状时才可灌水,以达到蹲苗效果。
3、拔节期是玉米营养体生长最快的 时期。此期水分不易过多,否则易造成茎秆纤细。组织强度下降,水分宜控制在该期水分80%—90%
4、开花期、灌浆前期是 玉米完成授粉、籽粒形成时期,关系到籽粒的 数量,发现土壤表层有缺水症状,应及时灌水,但不能太多,以免出现烂根现象。
5、灌浆后期,玉米需水量不 大,在前期已经满足植株对水分的 需求时,可不必给水,否则易造成贪青晚熟。
六、加强田间管理
1、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出苗后如缺苗,要及时坐水补栽。植株在3—4片叶时,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等距离定苗。
2、中期管理
做到三铲三趟,玉米在7—9片叶时追施氮肥。追肥部位距植株根系8—10厘米。深10—15厘米处挖坑施肥,追肥后用土封严,防止漏肥。
3、后期管理
放秋垄,除大草1—2次,防早衰,防贪青晚熟,玉米蜡熟后期要控水,保持田间干燥,降低籽粒含水量。
七、病虫害防治
1、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用种衣剂或50%的辛硫磷乳油拌种
2、防除杂草,用40%阿特拉津3.0-—3.75公斤/公顷或70%赛克津0.5—0.6公斤/公顷,在玉米4—6叶期对水350—400倍喷雾。
3、纹枯病的防治,在雄穗刚露尖时,用井冈霉素7.5千克/公顷对水750公斤喷雾植株中下部叶片,同时拔除田间病株。
八、收获
9月末至10月上旬,玉米果穗完熟后收获,及时上架,杜绝地面堆放。迅速将籽粒含水量降至14%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