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elra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广大的教学工作者从教学理论以及课堂实践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通过课堂上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提高其学习兴趣。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新课本的设计与编排更加贴近学生体验。首先课本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无论印刷、颜色还是排版都更加鲜亮活泼,吸引眼球。其次新旧教材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有了更加细致的编排,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再者教材也更加偏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如从问题提出、分析探讨、思考交流等方面,力求让学生能够最大化的掌握课本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课本的编排特色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借助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阶段一个班级内的人数较多、师资水平有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来激活学生固化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出答案。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有方向、有策略地选择问题,出题的难度要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而留有余地,最终帮助学生既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也能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知识时,笔者在黑板上出了一道简单的函数题:已知一次函数y=kx b,当x=2时y=8,当x=-1时y=-10,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这是一道相对简单的问题,写出题目后学生纷纷举手,笔者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找了一名数学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上台做题,他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做出了解答,接下来笔者鼓励这名学生:“做的非常正确,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之前所学的内容,只要大家用心学习,就一定能够有所进步,对吗?”学生纷纷给予热烈的回馈,上台解答问题的同学既开阔了解题思路,也提升了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例题:甲、乙两地相距s km ,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 km/h ,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km/h)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a元。
  1、把全程运输成本y(元)表示为速度v(km/h)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
  学生看到题目后,笔者第一时间向学生发问道:“这道题目的易错点在哪里?”“涉及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点?”有的学生说和函数的单调性有关,有的说做题的时候要注意根据性质进行分类讨论……通过课上学生的积极讨论,发散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设备,打造灵活多样的数学课堂
  教师可以在课堂适当穿插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课时,笔者先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棱柱、棱锥、棱台的立體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其通过具体面以及虚线的直观感受,了解这些立体图形。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立体表述,总结出:“计算其表面积就是计算它的各个侧面面积和底面面积之和”这一结论。笔者接着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已知棱长为a,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S-ABC,求它的表面积,建议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先在纸上画出和题目相关的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解答,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找出答案,有的不知从何下手,针对此情况,笔者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立体动态的效果将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S-ABC立体图形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运用科技手段把立体图形展开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结合图形效果再给出解题思路。由于整个讲解过程直观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所以学生解题兴趣浓厚,注意力也比较集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他们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三、利用小组讨论模式,加强学生间相互交流
  学习“集合与函数概念”时,笔者采用了小组讨论的互助式学习模式,以此来增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其共同切磋、共同进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教师选好题目后,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5-8人,小组成员内部选举出一名组长负责把控组内讨论的整体流程,并且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特长分配具体任务。具体讨论题目为:某报纸上报道了两则广告,甲商店实行买东西满50元付5元即有抽奖机会,抽奖奖金如下:
  特等奖10000元1名
  一等奖1000元2名
  二特等奖100元10名
  三等奖5元200名
  而乙商店则实行九五折优惠销售。
  请你想一想:哪一种销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店提供给消费者的实惠力度大?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得出了自己认为的合适结论:A小组认为在实际问题中,甲商店每组设奖销售的营业额和参加抽奖的人数都没有限制,所以问题可能有好几种答案;B小组则认为若甲商店确定每组设奖,当参加人数较少时,人们会认为获奖机率较大,则甲商店的销售方式更吸引顾客……分组讨论的学习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力、拓展了其解题思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更加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高中数学教师应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无论是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主旨都是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教学质量,让其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既能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学会通过自我调节调整好学习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新高中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J].濮安山.数学教育学报. 2006(01)
  [2]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孔凡哲,王汉岭主编, 2005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 646000)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应用题型是高中数学试卷中的重要题型,对高中生的逻辑思维与建模能力作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数学应用题的数量比选择题与填空题都要少,题目分数占总分的比重却很高,掌握高中数学应用题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把握高中数学应用题型不仅能够快速准确解答,保证分值,也让高中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其他題型中,让数学成绩快速提高,因此必须在高中数学应用题上有所启发和收获。文章基于高中生视角,以全面化客观
评估HadlSST1和NSIDC 1850 onward两套海冰数据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数据质量.近年来发展出覆盖卫星观测前后较长时间的海冰数据.这些数据在卫星观测前彼此之间有怎样的不同,
本文主要从季节内振荡的角度出发,采用周期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针对1982/83、1997/98和2015/16年超强El Ni(n)o冬季华南降水异常偏多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沿中纬度
摘要: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不仅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还能够引导学生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究。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学而言,是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而初中数学又属于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难点和重点。所以,教师不单单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得到实现。本文主要围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针对如何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了几点建议性措施,希
本文研究了冬季欧亚大陆大型斜脊系统(LSTR)的类型及其对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斜脊位置和空间形态,LSTR可分为五类,其中前两类与欧亚大陆EPE
摘要: 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知识要素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河流)、植被、地质、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旅游、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  关键词: 知识要素;高中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非常重要的一块,但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区域地理却一直是很尴尬的一块。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把区域地理的教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移民地区乡土地理教学,要结合移出区和移入区自然环境和文化差异,从人口迁移的影响入手,探索迁移过程中导致的文化变迁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文章从自然环境、地域文
观测资料显示,东亚冬季风与同期AO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年代际增强.通过考察CMIP5模式对这一现象的模拟情况,发现GFDL-ESM2M、GISS-E2-H和MPI-ESM-MR这3个模式能够再现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