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60名美国参议员致函美财政部长成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信中敦促美国财政部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贸易协定中加入禁止操纵货币条款。参议员们引用的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声称货币操纵让美国损失了500万个工作岗位。随后,参议员们表明了中国和日本作为最大的操纵者,会带给美国多大的威胁。
中国的传统“货币操纵”
在美国人看来,日本和中国都属于汇率操纵国。在传统意义上,这些国家将汇率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明确目标。例如,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制度明显不同,中国的汇率制度是“固定”加“有管理的浮动”。与保加利亚和香港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操纵空间更大,但是与俄罗斯纯粹意义上的货币操纵相比又显得更市场化。
而美国人关心的问题是,无论中国是否汇率操纵国,只要其行为对美国不构成威胁即可。但是,在过去三年,中国操纵汇率是高度无效的,给美国造成的损害往往被人为夸大。
为了说明中国货币政策的无效性,我们需要来看看其实际有效汇率(REER)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实际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值(相对其贸易伙伴的汇率),以反映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它经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全球竞争地位。
2010年,关于中国操纵汇率的争论达到了一个顶峰。许多观察家预计,人民币被低估了20%-40%;然而,如图1所示,自那时起,人民币已升值了约20%(按其实际有效汇率计算)。同时,美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在2011年大跌之后,已恢复至略低于2010年的水平。图1说明,与2010年相比,人民币汇率已经今非昔比。
此外,实际有效汇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民币被误读的程度。作为一个更好衡量国家相对竞争力的指标,如果把名义汇率根据消费者价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实际有效汇率,改成根据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结果就会更加精准。
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反映了名义工资与生产效率的变化。虽然还没有看到中国官方的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数据,但据此前数据的变化,可以推测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迅速上升。相比之下,美国工资增速勉强与生产效率的提高速度持平,这意味着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不大。因此,如果根据单位劳动力成本进行调整,真实的双边汇率,即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过去三年已经至少上升了40%,这也许是中国对外贸易经常账户余额从2007年之后迅速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图2所示。
为什么中国的“货币操纵”努力失败了呢?有两种可能。
一个是纯粹技术方面的。大量建立外汇储备资产,对维持人为压低的人民币汇率有相当大的作用,然而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抬高通货膨胀率。中国人民银行试图用“稳定”来限制汇率政策对通胀的影响,也就是通过出售自身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如央票,来抵销所购买的美国国债。然而,这种做法对银行和金融市场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些“副作用”,中国已经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而不是维持完全固定的汇率。
关于人民币逐步升值的其他解释与政治有关。有些美国人认为,人民币低估是出于维护一些中国人的利益,尤其是出口商,然而却损害了其他行业的利益,特别是依靠进口的行业,如高科技零部件和原材料,以及进口商和中产阶级消费者。一些观察家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抵消了来自出口商要求人民币继续贬值的政治压力。
这两种解释都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一直都不是有效的,但对美国确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日本:间接操纵货币
日本和中国的情况不同,因为日元是世界范围内少数可自由浮动的货币之一。那么,为什么说日本是汇率操纵国?答案是,日本所谓的货币操纵大部分不是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相反,它需要日本央行大量购买国内资产,即通过量化宽松政策(QE)来完成。
日本最新版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安倍经济学。安倍晋三2012年12月宣誓就任日本首相,此后就推出了一揽子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如图3所示,日元自安倍上台后大幅贬值,截至目前大约贬值25%(低于其峰值25%)。日元贬值虽然开始于安倍晋三上任之前,但之前几个月的日元走势,至少有部分受安倍上台预期的影响。
美国公司,特别是从日本进口货物的公司,无疑非常乐见日元疲弱。然而,至少有两个很好的论据,可以反驳60名参议员所提出的报复性措施。
第一,日本汇率下跌对美国出口的伤害,完全被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从日本进口的获益所抵消。在很大程度上,那些参议员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即支持日元强势的一方比支持日元疲软的一方更擅长游说。
第二,基于量化宽松的安倍经济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操纵,日本的货币政策旨在让日本走出长期通缩。因此,它和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没有什么两样,从出发点和结果来看都是。
诚然,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有导致日元贬值的间接作用,但和美元贬值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实现。更重要的是,近期美元汇率上扬,人们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在很快开始逐步停止量化宽松政策。
总之,与上述60名参议员一样,很多人都反对中、日操纵汇率,但他们也站在了美国消费者的对立面,他们不知道美联储本身已经非常脆弱,经不起折腾。
那么,对于参议院汇率操纵的提案,美国应该做些什么?
没有必要对中国进行报复,因为中国传统的货币操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有效。任何对美国出口商的伤害都停留在三年前,由于人民币已经大幅升值,这种伤害很大程度上已经烟消云散。此外,从全球标准来看,中国离纯粹的货币操纵还相距甚远。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通过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相对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可以衡量该国货币操纵的程度。根据该研究所的数据,2012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9%,相对于4.9%的丹麦、29%的挪威,以及高达35%的瑞士,完全不算什么。
至于日本,美国更无权进行报复,因为其间接通过量化宽松进行货币操纵的行为复制的正是美联储的做法。当美联储在2011年发起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时,美元大幅下跌,巴西等贸易伙伴抗议美联储从事“货币战争”,而美国政府的回应是,量化宽松政策是国内政策,其他国家无权干涉。如果美国将日本定义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中的货币操纵者之一,那么美国则是更大的操纵者。
简而言之,美国不需要做任何有关外汇操纵者的指控,不仅是针对丹麦、瑞士,还是针对潜在的合作伙伴(新的跨太平洋协议)。
中国的传统“货币操纵”
在美国人看来,日本和中国都属于汇率操纵国。在传统意义上,这些国家将汇率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明确目标。例如,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制度明显不同,中国的汇率制度是“固定”加“有管理的浮动”。与保加利亚和香港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操纵空间更大,但是与俄罗斯纯粹意义上的货币操纵相比又显得更市场化。
而美国人关心的问题是,无论中国是否汇率操纵国,只要其行为对美国不构成威胁即可。但是,在过去三年,中国操纵汇率是高度无效的,给美国造成的损害往往被人为夸大。
为了说明中国货币政策的无效性,我们需要来看看其实际有效汇率(REER)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实际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值(相对其贸易伙伴的汇率),以反映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它经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全球竞争地位。
2010年,关于中国操纵汇率的争论达到了一个顶峰。许多观察家预计,人民币被低估了20%-40%;然而,如图1所示,自那时起,人民币已升值了约20%(按其实际有效汇率计算)。同时,美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在2011年大跌之后,已恢复至略低于2010年的水平。图1说明,与2010年相比,人民币汇率已经今非昔比。
此外,实际有效汇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民币被误读的程度。作为一个更好衡量国家相对竞争力的指标,如果把名义汇率根据消费者价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实际有效汇率,改成根据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结果就会更加精准。
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反映了名义工资与生产效率的变化。虽然还没有看到中国官方的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数据,但据此前数据的变化,可以推测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迅速上升。相比之下,美国工资增速勉强与生产效率的提高速度持平,这意味着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不大。因此,如果根据单位劳动力成本进行调整,真实的双边汇率,即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过去三年已经至少上升了40%,这也许是中国对外贸易经常账户余额从2007年之后迅速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图2所示。
为什么中国的“货币操纵”努力失败了呢?有两种可能。
一个是纯粹技术方面的。大量建立外汇储备资产,对维持人为压低的人民币汇率有相当大的作用,然而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抬高通货膨胀率。中国人民银行试图用“稳定”来限制汇率政策对通胀的影响,也就是通过出售自身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如央票,来抵销所购买的美国国债。然而,这种做法对银行和金融市场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些“副作用”,中国已经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而不是维持完全固定的汇率。
关于人民币逐步升值的其他解释与政治有关。有些美国人认为,人民币低估是出于维护一些中国人的利益,尤其是出口商,然而却损害了其他行业的利益,特别是依靠进口的行业,如高科技零部件和原材料,以及进口商和中产阶级消费者。一些观察家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抵消了来自出口商要求人民币继续贬值的政治压力。
这两种解释都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一直都不是有效的,但对美国确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日本:间接操纵货币
日本和中国的情况不同,因为日元是世界范围内少数可自由浮动的货币之一。那么,为什么说日本是汇率操纵国?答案是,日本所谓的货币操纵大部分不是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相反,它需要日本央行大量购买国内资产,即通过量化宽松政策(QE)来完成。
日本最新版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安倍经济学。安倍晋三2012年12月宣誓就任日本首相,此后就推出了一揽子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如图3所示,日元自安倍上台后大幅贬值,截至目前大约贬值25%(低于其峰值25%)。日元贬值虽然开始于安倍晋三上任之前,但之前几个月的日元走势,至少有部分受安倍上台预期的影响。
美国公司,特别是从日本进口货物的公司,无疑非常乐见日元疲弱。然而,至少有两个很好的论据,可以反驳60名参议员所提出的报复性措施。
第一,日本汇率下跌对美国出口的伤害,完全被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从日本进口的获益所抵消。在很大程度上,那些参议员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即支持日元强势的一方比支持日元疲软的一方更擅长游说。
第二,基于量化宽松的安倍经济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操纵,日本的货币政策旨在让日本走出长期通缩。因此,它和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没有什么两样,从出发点和结果来看都是。
诚然,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有导致日元贬值的间接作用,但和美元贬值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实现。更重要的是,近期美元汇率上扬,人们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在很快开始逐步停止量化宽松政策。
总之,与上述60名参议员一样,很多人都反对中、日操纵汇率,但他们也站在了美国消费者的对立面,他们不知道美联储本身已经非常脆弱,经不起折腾。
那么,对于参议院汇率操纵的提案,美国应该做些什么?
没有必要对中国进行报复,因为中国传统的货币操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有效。任何对美国出口商的伤害都停留在三年前,由于人民币已经大幅升值,这种伤害很大程度上已经烟消云散。此外,从全球标准来看,中国离纯粹的货币操纵还相距甚远。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通过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相对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可以衡量该国货币操纵的程度。根据该研究所的数据,2012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9%,相对于4.9%的丹麦、29%的挪威,以及高达35%的瑞士,完全不算什么。
至于日本,美国更无权进行报复,因为其间接通过量化宽松进行货币操纵的行为复制的正是美联储的做法。当美联储在2011年发起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时,美元大幅下跌,巴西等贸易伙伴抗议美联储从事“货币战争”,而美国政府的回应是,量化宽松政策是国内政策,其他国家无权干涉。如果美国将日本定义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中的货币操纵者之一,那么美国则是更大的操纵者。
简而言之,美国不需要做任何有关外汇操纵者的指控,不仅是针对丹麦、瑞士,还是针对潜在的合作伙伴(新的跨太平洋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