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丘壑 水到渠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小练笔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了小练笔,但也出现了练笔华而不实、千篇一律、寡淡无味、浅尝辄止等问题。多数教师在布置小练笔时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练笔安排缺乏深度。而事实上,任何训练都有一个合理的序、量、度的问题,一册书、一篇课文、一节语文课,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一、 梳理文本,明确练笔侧重点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优秀之作,是引领学生“从读学写、文意兼得、增强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好范本。人教版课标教材采用主题编排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创设情境,体现习作与阅读的有机结合,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达。
  (一) 解读教材
  课文是最好的范本,但并不是每一类素材、每一篇课文都能挖掘到适合的练笔点。教师首先要梳理文本,对整册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有哪些已学过的知识点,有什么需要重点掌握的训练点。如梳理二年级上册的文本之后,明确写话目标是:
  (1)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二) 确定重点
  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而自然生发出来的,话题明确而集中。课堂练笔是凭借阅读课进行的,不能游离于课文,也不能过多地挤占阅读时间,喧宾夺主;要紧扣课文,读写结合,讲求真实有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琢磨课文遣词造句的方法,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指导学生适时地运用学到的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安排内容与形式并重的练笔,将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下面是二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的随文练笔:
  这样的随文练笔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只出现了三次,要完成写话目标,是有些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小练笔。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小练笔(见表1):
  另外,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确定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点,巧妙地安排课堂练笔,并注意斟酌“练笔”内容,以激起学生动脑动笔的兴趣。
  (三) 制定目标
  在设计课堂练笔时还应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教材,分析各年级段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的重点,寻找各个年级段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渗透点,使“大习作”与“小练笔”有机穿插,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写作能力。每项小练笔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理解感悟,或为积累运用,或为迁移内化,或为想象延伸……
  我依据二年级上册的写话目标,整理出第四、第五单元课堂练笔目录(见表2)。
  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应巧妙挖掘训练“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这样使学生依托教材在不断实践、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赏析语言的能力,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二、 挖掘文本,找寻练笔落脚点
  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合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因素,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
  (一) 经典之处巧练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1. 仿典型句式。学习《秋天的雨》第二段时,紧扣“颜色”这一重点,通过找颜色词、品读美句、看秋景图、仿写秋色等方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深刻感悟到秋天的美。此处放上仿写这一练笔设计,学生在充分朗读文本的基础上,不仅有了参照物,而且通过看秋景图,会觉得有话可写,同时体会到了文中的语言之美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拓展,情感得到尽情发挥。
  秋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几句吗?
  “秋雨把 给了 。”
  生:秋雨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个个燃烧的火把。
  生:秋雨把红色给了苹果,一个个苹果向我们露出诱人的笑脸。
  ……
  秋雨给我们带来的颜色可真多真美啊!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五彩缤纷)谁会运用“五彩缤纷”这个词?
  学生通过写话,不仅感受到秋雨给大地带来的绚丽多彩,更学会了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
  2. 仿典型段落。仿写是训练小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段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要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精彩文段,如下面是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后学生仿写的段落: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一棵大松树下,他看见松鼠正摆着尾巴,在树上跳来跳去。小壁虎说:“松鼠大婶,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没有了尾巴,我会从树上摔下去的,而且晚上睡觉时,我还要把尾巴当被子盖呢!”
  这样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由“模仿”走向“开放”,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3. 仿篇章结构。如教学《假如》一课,这首通俗易懂的小诗让学生很受感动,而且这首小诗结构简单,是仿写的好例子,于是在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发挥想象,仿写小诗。于是,一首首感人的小诗展现在我眼前: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会给无家可归的孩子
  画一个温暖的家。
  让他们有爸爸和妈妈,
  得到父母的关爱。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失学的儿童
  画一所学校,
  让他们能高高兴兴上学去。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会画许多环保购物袋,
  让人们不再乱扔白色垃圾。
  ……
  (二) 余韵之处巧练笔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自名家之作,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言虽尽而意无穷”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
  1. 词语补白。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抓关键词语补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可让学生在获得语言滋养的同时,情感受到熏陶,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如一位教师这样设计《盘古开天地》: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除了文中所写的之外,盘古还用他的什么东西创造了什么?拿出你的笔,把它写下来。
  放眼望去:______。我知道,这是______。
  (出示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如:飘拂的白云、巍峨的群山、潺潺的溪流……)
  生:放眼望去:那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我知道,这是盘古欢乐的泪水。
  生:放眼望去:天上那弯弯的月亮像银钩。我知道,这是盘古笑看大地。
  生:放眼望去:那纵横交错的山间小道一直伸向远方。我知道,这是盘古的掌纹。
  这个练笔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充分考虑文本的“缺口”和可供“再造”的空间。同时在练笔中让学生感受到盘古那勇于奉献自己一切的精神!
  2. 标点补白。在教学中,一些文本中的省略号与破折号都有其内在的深意,抓住标点填补空白,既能让学生学会运用标点,又能使学生领会标点之后的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如教学《笋芽儿》一课,我直接出示省略号,让学生想想省略了什么,并让他们做做小作家,学着前面的样子给省略号的位置补上几句话:
  “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啊!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3. 结尾补白。有些课文的结尾写得比较含蓄,让学生有许多猜测、想象的空间。对于这样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结尾,通过合理想象,把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如《风筝》一课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我启发学生:“我们”在水磨坊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学生通过讨论,写下了两种不同的结尾。
  开心——我们跑到磨坊东寻西找,发现“幸福鸟”挂在房子旁边的一棵大树上。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它取了下来。小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喊着:“‘幸福鸟’找到喽!”我们把风筝的线绑上,又快活地放起来。
  伤心——我们飞快地跑到磨坊,四处寻找,还是找不到“幸福鸟”,大家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三、 合理训练,把握练笔疏密度
  教师在开发练笔的过程中要注意呵护孩子的习作热情、习作兴趣,不要急于求成。对待课堂练笔,教师要遵循合乎学生情感体验的规律,遵循合乎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规律,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练几次,在什么时候练,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决不能“滥练滥写”,进入无序练写的状态,否则,最终只可能练没了学生的兴趣,练枯了学生的热情。
  (一) 因势利导,争论处巧练笔
  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有因“一词、一句、一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讨论、探究活动,这是一个活泼、生动又难忘的过程。如在学完《小摄影师》一文后,我问:“小男孩还会再来吗?”有的学生立刻说:“会……”话音还没结束,就有一大批学生说:“小男孩不会再来了……”于是我把学生分成“赞成回来”和“反对回来”两派,展开激烈的辩论。一时间,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摆出自认为很充分的理由。辩论一结束,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下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二) 情动辞发,感慨处巧练笔
  托尔斯泰曾说:“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歌唱出来的。”这里的“心灵歌唱”就是指“精神”劳动、“心智”运作。这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是“我手写我心”。
  《一次成功的实验》上完后,我借助课后的问题“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先让学生从其他实验失败的原因说起,再让学生找找课文中三个学生取得成功的原因,然后写写自己对实验成功的感悟。
  “我真佩服这个聪明的小女孩,在危急时刻能急中生智,心中想到他人,正因为她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才使实验取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越是紧急的关头,越需要冷静。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
  在练笔写感悟的同时,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又一次熏陶。
  (三) 顺势延伸,小结处巧练笔
  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往往要进行课堂小结。这小结有时是教师自己作的,有时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师生合作完成的。尝试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学生随课文而进行的小练笔。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表达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师:学了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
  生:当你们砍树的时候,你们可曾想过,它们也是一个个生命,当这些生命不再存在,人类的生命也将去之不远了!快醒醒吧!可怜的人类。
  生: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生:小村庄的人们,快行动起来吧!加入到植树环保的行列中来。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重新变回以前的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四、 有效评价,激发练笔自信心
  (一) 多放少束
  小练笔指导中,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自由,少一点思维的束缚,不要人为地给学生的写话设置障碍,拔高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写话方式。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写一两句话也行。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
  (二) 多褒少贬
  表扬和肯定是学生爱上写作的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善于评价学生,发现优点,鼓励进步。学生在小练笔文章中用到的好词好句,教师可标示出来予以表扬;学生的绝妙句段,可当成范文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这无疑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乐于表达。凡此种种,让学生在“喝彩”中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在“喝彩”中喜欢写话,真正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三) 多成少败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被外界认同的强烈愿望,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引燃孩子心中信心的火把,照亮他们写作的成长之路。为了提高学生的练笔兴趣,我专门在班级里设计了一块“小练笔”专栏,把学生的小练笔成果陆续在这里展示出来,使尽可能多的同学有展示的机会。同时,挑选优秀的习作去投稿,每当有学生的习作录用时,我都会发喜报予以奖励。如虞慧琳同学的习作发表在了《小学生优秀作文》上,她的习作在同学们中间传阅……每当这时,学生脸上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为学生创设练笔的机会,使学生感觉到写作并不难,并逐渐喜欢上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只要我们教师静下心来解读文本,留心思考,就会拥有一双就文取材的慧眼,拥有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与水平的魔力。
  (浙江省德清县武康英溪小学 313200)
其他文献
摘 要:以2016年浙江省慈溪市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质量抽测为例,分析了区域性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监测的“为什么要评价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谁监测、监测什么、怎样监测”等监测要素,为县(市)区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监测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师;区域;教学质量;监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21-03  以县(市
摘 要:经过一年的培育站学习,笔者在学练赛刻苦践行的过程中,从教学环节衔接、教学比赛落实、信息技术运用、组织形式创新、教师技能稳定五个方面,逐一进行践行,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环节;教学比赛;信息技术;组织形式;技能学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0058-02  自2018年9月25日始,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期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站在人生之路上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一个语文教师的最大痛苦,莫过于站在百花齐放的语文教学道路上,却找不到那条属于自己的小径。我说这样的话绝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自己参与众多的大型语文课堂展示后,与同行发出的最真切的感慨:怎么越学习,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  想来也是,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我们这些处在一线的教师看到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新课标为什么要增加这一说明和要求呢?  一、“有感情地朗读”存在的问题  (一)拿腔作调  有的教师指导学生
古诗作为一种与学生隔阂最大的文体,向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特别是低段古诗教学。在我校开展“经典诵读”的这几年实验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只有让学生乐意读、喜欢读,才能真正引着他们走入古代经典诗文博大精深的世界。在教学袁枚的《所见》一诗的过程中,笔者更是想尽办法,让学生愿意读、乐意读,在读中积累,继而成诵而不觉疲乏。  一、 比较读:老师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初读诗文,认识生字是必不可少的
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方式之一,它在一个教学专题中的定位、目标以及阅读方法等,是有别于精读课文的,但从现状看,目前一线教师对略读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目标不明、指导模糊不清、策略运用不当等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本质的认识不明,对略读课文教学定位与教学功能的把握不准,且对略读教学理论的研究不足等造成的。面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如何做到读“略”而学不略呢?我们认同叶老“略读
摘 要:自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冰雪运动进校园”抓住契机,稳步推进。但是,鉴于“场地、师资、资金”等共性问题涉及方面广而复杂,因此本文尝试另辟角度通过对清华附小冰雪运动开展的实践研究,为学校冰雪运动开展提供新思路。建议学校在“健全冰雪运动组织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优化冰雪课程设置,完善冰雪课程内容”“丰富冰雪活动形式,跟踪评价学生参与过程”“强化冰雪社团建设,重视运动人才培养”四个方面
依托文本资源,提高习作效率  三年级学生由于词汇量少,语言贫乏,写作时感觉无话可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表达更清楚、更生动,这就需要平时勤于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首先来源于课文内容。语文书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不乏好词佳句。  《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教师就通过对课文中四字词语的理解、积累,慢慢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四字词语写一段话,教给写作方式,引导学生
摘 要:教师教研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模拟上课是一种简便、省时、有效的方式。通过授课教师的准备过程、授课过程和反思过程能很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实现教师自我专业的不断成长。本文以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为例,从五方面进行优化模拟上课,实现教师多维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教师;教研;模拟上课;足球;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经历了从“内容分析”到“语言学习”的转变,教学的落点从分析文章内容转为探索文本的语言形式,语言的学习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而小学生往往是理解词句易,运用词句难。究其原因,是学生未能掌握语言表达形式的特点,无法从形式、方法入手学会迁移运用。因此要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训练,必须抓住语言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