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纠纷原因解析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产生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以及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25例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总结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及制定相应的措施。结果: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实验组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是避免儿科护理发生纠纷的必要条件,只有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医院氛围,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儿科护理 纠纷 原因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 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247-01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过的医疗纠纷呈快速增长状态,其中儿科是最为明显的[1]。由于儿童相对于成人患者来说身体机能相对薄弱、言语表达不够清晰及检测过程相对困难等因素,一旦护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容易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我院儿科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a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儿年龄在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0.58)岁,观察组25例患儿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8±0.33)岁。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儿童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随时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对患儿的饮食指导和服药指导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采取综合护理模式,挑选护理技术熟练、态度热情的护理人员,对其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严谨的护理[2]。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沟通时护理人员要采用亲切的语言和耐心的态度,同时根据其的性格与爱好采取相对应的方式进行沟通,对家属提出的问题和需求,要详细的解答和尽量满足,对于家属提出的意见要虚心接受。护理人员要密切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根据情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为了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降低其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可以让家属在病房内放入一些玩具之类的小东西。
  1.3 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的调查满意表对患儿及家属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在SPSS15.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中,满意24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中,满意14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度为80%。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儿科患者的调查得知,引起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护患关系:由于儿科患者年龄都很小,离不开家人的照料,护患之间的关系脱离了以往的护理人员和患者的直线关系,变成了护理人员、患儿以及家属的三角关系。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抢救都在家属的关注下进行,由于许多家属对自己孩子所患的疾病根本不了解,缺乏基础的医学知识,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过高,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无法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部分家属甚至要求医护人员无条件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听从解释,不理解医护工作,从而影响各项治疗工作及沟通工作的进行。
  ②护理人员方面:个别护理人员存在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强、思想比较松懈,业务水平较低等缺点,这些缺点容易导致其对患儿的病情观察不全面、不能对疾病的先兆和并发症的发生产生预见性,直接延误了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护理纠纷。
  ③人员配备和环境因素:护理人员的配备不足,是目前护理的一大问题,由于儿童的患病发生率随季节性增多,护理的工作量大,如果人力不足就会导致护理不到位,患儿在入院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其家属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纠纷的发生。部分患儿因为只有一个陪护人员,在许多生活问题上是无法进行全面照应的,护理人员无法关心、帮助、照顾到位而引起纠纷。
  ④社会因素:现在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加强,而医疗卫生法律确存在漏洞,由于患儿是受害方,因此经常会出现同情弱者过多而产生偏袒患方。当对护理效果不满意时,就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医疗单位为了顾全大局,往往就会对患者家属进行妥协,并采用经济补偿,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们的纠纷意识[3]。
  3.2 根据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我院制定了一下几种护理干预措施:
  ①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内容包括法律知识、职业道德知识、护理管理知识以及礼仪规范知识等,令其加强工作的责任心。加强绩效和考核力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对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②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与家属进行沟通,拉近彼此的关系,让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③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设立意见本、举报箱等设备,对每一位患者发放一张满意调查表,对患者提出最不满意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和教育,对得到患者一致好评的护理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4]。
  综上所述,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是避免儿科护理发生纠纷的必要条件,只有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医院氛围,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志英. 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 现代养生,2014,02:136.
  [2]邸建琴,王鸿英. 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1:141-142.
  [3]邓子平. 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373.
  [4]陸保香. 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63-6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应用中医进行治疗的效果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12月收治的10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前者给予西药治疗,后者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
目的探讨负电位/高周波治疗仪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择30名失眠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负电彬高周波治疗,对照组仅增减原服安眠类药。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摘 要】 目的 探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诊断明确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支气管内膜结核未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误诊比例较高。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尤其是影像学改变不明显和痰涂片抗酸菌检查阴性者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支气管内膜结核 误诊 诊治  【中图分类号】 R5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
【摘 要】 现今社会肺结核疫情的发展越加的严重,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能够做好对肺结核病疫情的治疗以及控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必须要做好对肺结核药物治疗现状的研究。要从化学药物治疗的原则入手,能够分析出抗肺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与免疫调节药物相互连用,做好对耐药患者合理的用药分析,以此来做好肺结核的临床防治。本文主要是对肺结核的药物治疗现状与抗结核药的合理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作为习近平教育思想和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
【摘 要】 目的:觀察分析陈旧性会阴裂伤修补术的临床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4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将该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50例陈旧性会阴裂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5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分层缝合法进行修补,实验组采用改良式阴道粘膜瓣修补法进行修补。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就在不同处理方法下的处理效果进
背景: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被称为“灾难性”并发症,治疗方式复杂、治疗周期长,使患者承受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