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遍都存在着以去满足多数人的同一的教育而去获得相应的规模和效益的问题。这种同一的教育体制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之上不但压制了人们较为多元化的需要,而且同时也约束了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发展,使之不断的僵化,从而缺乏相关的服务性和灵活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其学校办学的效益与办学的质量。该篇文章主要对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讨
1、前言
我们都知道,职业活动是现实的社会人类进行交往与活动基本的方式,而社会分工也是其职业活动能够维系的根本。但是,其本质就是定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和其相适应,不用掌握高深和系统的知识,也不用去系统的学习一些专业的理论以及复杂的公式推论。然而,我国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较为的落后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以下,我们主要就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基本的解决措施。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2.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中国职业教育的生涯已经取得了非常客观的成绩,而且高等教育也正在历经着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其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就必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顺应该种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之上作出一定的改革。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问题早就已经被各大高校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之下,大学生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就显得更加的激烈,而其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处境也是十分的困难的[1]。
2.2 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喜人。但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尤其“十五”以来,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面临着诸如办学体制、培养模式、就业压力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功效,专科培养模式必须顺应人才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
3、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内容、目标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研究内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应当作为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着重点,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科学设计,实践、实训类课程比重的增加,专科师资的专项培养、上课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等。
3.2 目标:根据国家高校改革的总体要求及社会大环境的需求,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培养道德品质好、业务素质高、专业实、能力强,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专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高校的生存之本、生命之源。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应该是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而且具有自身特点的[2]。因此,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开展创新研究,着力解决专科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操作能力差,思维呆板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注重实践的教学、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国家极力倡导建设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如何进行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一些高等的职业院校教育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成绩可观[3-5]。但是,其高等的职业院校教育在飞速发展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十五”以来,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比如培养的模式、办学的体制以及就业压力等相关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进展程度,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所示:
4.1 办学机制转变滞后。之前,应用基础型大学专科培养模式沿袭了本科的培养模式,照部就搬,本科的办学理念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学校只是一味的教学,而不关心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好的工作,学到的东西是否能学以致用。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下,应用基础型大学的专科教育培养模式必须实现从传统单一化转向灵活多样化,摒弃单一的教与学,而要实现教、学、用相结合。
4.2 教材建设停滞不前。目前,大学专科教育教材的来源一种是在借用一些本科同类教材基础之上通过删减而成的,另一种则是通过一些教师联合编写成的。这些教材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都过分的去强调相关知识系统性,对于理论部分的设置过于偏重,而应用技能却比较的偏轻,并没有体现出所需的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模块的组合,而且教学的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其職业的特征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并没有达到大学专科教育院校的教育目标培养的要求[6]。同时,其教材的更新与开发还受到统编的深刻影响,不但周期比较长,而且其学校也不注意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使得学校教学的内容与教材建设并不能及时的去反应一些最新的知识和科技,使得科技与知识的含量不高,不适应高新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
4.3 师资条件与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不相适应。应用基础型大学,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更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双师型”教师。但事与愿违,在师生比例失调的背景下,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压力下,以“双师型”为标准来评判每位教师,是不公平的。
4.4 技能培养的实效性较差。首先,其实训的条件并不能满足相关办学的需求。通过相关调查得知,在一些大学专科学校当中,相关的应用仪器设备都比较缺乏,而且有的已经老化,该开设的实验室也不能定期的开放,使得一些实验课程不断推后或取消,即使是能够进行开设的相关的实训课,其学生操作的机会也是非常的少的,从而使得其试验或者是技能的训练课变成观摩课,因此很难达到岗位培养的相关目标[7]。还有就是,其校内的实验室或者是实训的车间与国外有着天壤之别。其次其实训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落实。在我们教学组织的实施当中,普遍采用实践课和理论课分阶段、分课时上的传统的做法,并没有同步的进行。而所谓的技能训练大都也都是以计算机的培训为主的,当然还有少量的实验性课程。最后,一些校外实训的基地和学校联合并不是非常的紧密。多数专业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的时候一般都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并没有按照教学的要求去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训练,其学生在现场观摩较多,但真刀实枪干的少。 4.5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学生大学期间要学什么,怎么学,这就涉及到一个课程体系的问题。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就成了重中之重。在侧重于教与学的办学机制影响下,单一的课程体系或者是伪科学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基础型大学专科培养模式的改革。
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就要体现在办学的服务性和灵活性上,通过建立其弹性的学习制度,在其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的去满足其受教育者的需求,当然,也要注重市场需求,不能顾此失彼。
5.1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要准确
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职业的能力是劳动者拥有的技术、知识和素质思维体现与外化。所以,在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培养的目标要以去培养我们学生适应岗位群需要和要求的综合的职业能力作为导向,不但强调其教育具有社会性的性质,同时也弥补能力本位所忽视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之上体现了知识经济的社会对于人全面素质的要求。要充分的去克服仅仅的定位于就业准备的教育这种过分的去强调其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经济功能,而忽视其相关文化知识教育育人功能的倾向,使得所培养的学生在相关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之上适应其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面对当前社会飞速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应该具有相关的职业准备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素质的教育双重的功能。
5.2 逐步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都知道,大学专科教育的应用性与职业性,决定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的理论是实践密切的結合。而其实践教学就是使其学生加深对一些专业理论知识理解,获得包括一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技能的相关从业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一些大学专科教育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具有实践性,使其在办学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于理论教学而忽视甚至歧视实践教学,从而建立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在这种体系当中,要采取和企业行业部门相连合的形式,加大我们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改变那种仅仅在实验室验证结论的实践,在相关企业从事一些简单的一般性劳动的实习,单纯的去将计算机和英语等级的考试成绩作为去衡量其学生将来所需职业从业的能力水平的弊端,不断的去丰富与改进相关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技能考核等相关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去构建一种仿真或者是实地的职业训练环境与具体的技术工艺训练的过程的技能训练模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去促进一些基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职业实践的技能和综合的职业能力有机的结合,并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通过技能鉴定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去取得相关技术或者综合能力的等级证书。
5.3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以课程为载体,教学内容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要求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还需要“怎么做”和“怎么样做的更好”。
5.4 建立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应用基础型大学要培养应用基础型人才,教师队伍建设要放在重要而又突出的地位。而“双师型”教师正式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5.5 加大教材建设力度。为适应应用基础型大学的发展,推动专科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应用基础型教材建设势在必行。因此要鼓励优秀教师积极从事适用应用基础型专科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
5.6 转变办学机制,明确办学定位。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转变机制,明确办学定位是每一所应用基础型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培养的目标与质量要求是其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既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但是目前我们国家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所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工作。因此,为了使得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必须要积极的去发现和总结现存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探索出一套符合国家高校改革要求的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出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车明朝.深化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
[2]宋丽丽,刁幕鹏.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的构建[J].大众文艺.2012(05)
[3]王健.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科技型学生社团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3(03)
[4]刘晓红,刘冬梅,孙晓静,王桂娟,杨正.基于“校中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
[5]李芹.高职院校“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依据与影响因素[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6)
[6]刘鸫根,钟健.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20)
[7]欧汉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讨
1、前言
我们都知道,职业活动是现实的社会人类进行交往与活动基本的方式,而社会分工也是其职业活动能够维系的根本。但是,其本质就是定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和其相适应,不用掌握高深和系统的知识,也不用去系统的学习一些专业的理论以及复杂的公式推论。然而,我国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较为的落后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以下,我们主要就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基本的解决措施。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2.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中国职业教育的生涯已经取得了非常客观的成绩,而且高等教育也正在历经着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其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就必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顺应该种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之上作出一定的改革。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问题早就已经被各大高校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之下,大学生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就显得更加的激烈,而其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处境也是十分的困难的[1]。
2.2 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喜人。但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尤其“十五”以来,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面临着诸如办学体制、培养模式、就业压力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功效,专科培养模式必须顺应人才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
3、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内容、目标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研究内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应当作为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着重点,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科学设计,实践、实训类课程比重的增加,专科师资的专项培养、上课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等。
3.2 目标:根据国家高校改革的总体要求及社会大环境的需求,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培养道德品质好、业务素质高、专业实、能力强,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专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高校的生存之本、生命之源。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应该是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而且具有自身特点的[2]。因此,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开展创新研究,着力解决专科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操作能力差,思维呆板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注重实践的教学、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国家极力倡导建设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如何进行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一些高等的职业院校教育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成绩可观[3-5]。但是,其高等的职业院校教育在飞速发展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十五”以来,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比如培养的模式、办学的体制以及就业压力等相关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进展程度,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所示:
4.1 办学机制转变滞后。之前,应用基础型大学专科培养模式沿袭了本科的培养模式,照部就搬,本科的办学理念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学校只是一味的教学,而不关心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好的工作,学到的东西是否能学以致用。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下,应用基础型大学的专科教育培养模式必须实现从传统单一化转向灵活多样化,摒弃单一的教与学,而要实现教、学、用相结合。
4.2 教材建设停滞不前。目前,大学专科教育教材的来源一种是在借用一些本科同类教材基础之上通过删减而成的,另一种则是通过一些教师联合编写成的。这些教材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都过分的去强调相关知识系统性,对于理论部分的设置过于偏重,而应用技能却比较的偏轻,并没有体现出所需的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模块的组合,而且教学的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其職业的特征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并没有达到大学专科教育院校的教育目标培养的要求[6]。同时,其教材的更新与开发还受到统编的深刻影响,不但周期比较长,而且其学校也不注意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使得学校教学的内容与教材建设并不能及时的去反应一些最新的知识和科技,使得科技与知识的含量不高,不适应高新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
4.3 师资条件与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不相适应。应用基础型大学,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更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双师型”教师。但事与愿违,在师生比例失调的背景下,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压力下,以“双师型”为标准来评判每位教师,是不公平的。
4.4 技能培养的实效性较差。首先,其实训的条件并不能满足相关办学的需求。通过相关调查得知,在一些大学专科学校当中,相关的应用仪器设备都比较缺乏,而且有的已经老化,该开设的实验室也不能定期的开放,使得一些实验课程不断推后或取消,即使是能够进行开设的相关的实训课,其学生操作的机会也是非常的少的,从而使得其试验或者是技能的训练课变成观摩课,因此很难达到岗位培养的相关目标[7]。还有就是,其校内的实验室或者是实训的车间与国外有着天壤之别。其次其实训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落实。在我们教学组织的实施当中,普遍采用实践课和理论课分阶段、分课时上的传统的做法,并没有同步的进行。而所谓的技能训练大都也都是以计算机的培训为主的,当然还有少量的实验性课程。最后,一些校外实训的基地和学校联合并不是非常的紧密。多数专业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的时候一般都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并没有按照教学的要求去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训练,其学生在现场观摩较多,但真刀实枪干的少。 4.5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学生大学期间要学什么,怎么学,这就涉及到一个课程体系的问题。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就成了重中之重。在侧重于教与学的办学机制影响下,单一的课程体系或者是伪科学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基础型大学专科培养模式的改革。
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就要体现在办学的服务性和灵活性上,通过建立其弹性的学习制度,在其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的去满足其受教育者的需求,当然,也要注重市场需求,不能顾此失彼。
5.1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要准确
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职业的能力是劳动者拥有的技术、知识和素质思维体现与外化。所以,在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培养的目标要以去培养我们学生适应岗位群需要和要求的综合的职业能力作为导向,不但强调其教育具有社会性的性质,同时也弥补能力本位所忽视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之上体现了知识经济的社会对于人全面素质的要求。要充分的去克服仅仅的定位于就业准备的教育这种过分的去强调其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经济功能,而忽视其相关文化知识教育育人功能的倾向,使得所培养的学生在相关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之上适应其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面对当前社会飞速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应该具有相关的职业准备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素质的教育双重的功能。
5.2 逐步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都知道,大学专科教育的应用性与职业性,决定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的理论是实践密切的結合。而其实践教学就是使其学生加深对一些专业理论知识理解,获得包括一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技能的相关从业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一些大学专科教育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具有实践性,使其在办学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于理论教学而忽视甚至歧视实践教学,从而建立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在这种体系当中,要采取和企业行业部门相连合的形式,加大我们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改变那种仅仅在实验室验证结论的实践,在相关企业从事一些简单的一般性劳动的实习,单纯的去将计算机和英语等级的考试成绩作为去衡量其学生将来所需职业从业的能力水平的弊端,不断的去丰富与改进相关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技能考核等相关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去构建一种仿真或者是实地的职业训练环境与具体的技术工艺训练的过程的技能训练模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去促进一些基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职业实践的技能和综合的职业能力有机的结合,并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通过技能鉴定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去取得相关技术或者综合能力的等级证书。
5.3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以课程为载体,教学内容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要求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还需要“怎么做”和“怎么样做的更好”。
5.4 建立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应用基础型大学要培养应用基础型人才,教师队伍建设要放在重要而又突出的地位。而“双师型”教师正式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5.5 加大教材建设力度。为适应应用基础型大学的发展,推动专科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应用基础型教材建设势在必行。因此要鼓励优秀教师积极从事适用应用基础型专科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
5.6 转变办学机制,明确办学定位。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转变机制,明确办学定位是每一所应用基础型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培养的目标与质量要求是其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既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但是目前我们国家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所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工作。因此,为了使得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必须要积极的去发现和总结现存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探索出一套符合国家高校改革要求的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出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车明朝.深化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
[2]宋丽丽,刁幕鹏.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的构建[J].大众文艺.2012(05)
[3]王健.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科技型学生社团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3(03)
[4]刘晓红,刘冬梅,孙晓静,王桂娟,杨正.基于“校中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
[5]李芹.高职院校“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依据与影响因素[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6)
[6]刘鸫根,钟健.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20)
[7]欧汉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