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制动 以思促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20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当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以组织游戏、歌曲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并使用大量的视频、动画等直观性的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只是从学生外在的感官上吸引学生,却失去了许多从学生的内在思维过程中主动感受语言本身魅力的宝贵机会。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纪律差缺乏专注力、过度使用媒体使学生感官疲劳、课堂过分花哨实效性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英语课堂中的孩子表面看似活跃,却很少认真地静下心来思考、揣摩,很多东西他们都没进行大脑的内化处理,思维活动处于极为初级肤浅的层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内在思维的活跃,让学生多思、多想来感受英语文化当中的魅力,使英语学习更有效。
  Silent thinking(静思)是由实谛赛在人本价值教育中提出的教育方法之一。静思不但能使儿童集中精神并且维持身体、心理、情绪和精神健康的平衡,也能让他们坐下来接触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可以让儿童的高级思维得到发展,是小学各个学科课堂中有效的可用工具,可以在课堂组织管理、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上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升效率。静思过程的时间很短暂,只需要学生几十秒到一两分钟不等的时间,强调学生内在思维的过程,对于支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以静制动,促进课堂组织管理
  静思在课堂组织中的应用主要是让孩子起到静心的作用。嘈杂的环境和烦躁的心情都不可能让学生的学习有效,尤其是对于很难集中注意力的孩子这些情况就更明显了,在课堂组织上我们可以使用静心一些的策略来进行。
  1.平息静心,融入课堂
  由于课程的安排,英语课有可能是安排在体育、音乐等比较剧烈或容易兴奋的课程后面,教师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安顿,学生才能进入到准备好上课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可以改变以往以歌曲、念小诗等方式的leading-in(导入)环节,让学生在座位上进行静思。甚至在上一节的体育课将要结束的一分钟,让学生在操场上静坐一分钟,即可以使进行了剧烈运动后的学生迅速冷静放松下来,以免下一节课因为学生还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而难以进入上课的状态。在静思过程中,甚至可以播放一些宁静柔和的音乐,或是让学生默数自己的呼吸声,这些方法都能收到快速入静的效果。
  2.消除紧张,专注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问的时候,有些同学很紧张,一下子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会让学生坐下,再安排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处理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但课堂的时间又有限。在这个时候静思也可以发挥作用,老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深呼吸后再想一下,既让学生消除紧张的情绪,也能让他更集中注意力地思考老师所提的问题。课堂实践中大部分的学生就因为这个静思最终能够很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3.稳定情绪,自我调控
  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还有可能遇到小朋友吵架甚至打架的情况,老师传统的处理方法都是停下教学,问清对错,然后进行大道理的教育,正常的课堂教学就被打断了。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当事学生静思,既压制了激动的情绪,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事件当中的不当之处。在静思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继续授课,课后再进行详细的处理和耐心的教育。这样既不影响教学进度,又能收到同样的教育效果。
  二、以思促学,提高实效
  小学英语的课堂由于受学科特点的限制,学生的语言模仿学习比较多,很容易造成学生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往往词语缺乏,停留在比较肤浅的交流上。教师的教学策略既要让 学生有说的时间和机会,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使语言发挥其作为思维工具的作用。运用静思,教师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或引导发现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学生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语言学习才能收到最有效的效果。
  1.静听导入、引人入胜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总是会通过多种途径对课题进行导入,课堂上会利用图片、视频、故事、音乐等各种手段把孩子从下课的状态引领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学生通过观看、听等方式被引导到课堂的学习中。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静思的方式替换这些手段,教师让学生静坐,然后听教师描述一段情景文字,既是听力的训练,也让学生进入了想象的空间。例如,在中年级时,学生要准备学习动词的词汇这节课,老师要引出I play football.的句子,于是老师描述:There is a beautiful park. All the flowers are in blossom. The birds are singing. You are in a big green grass. Now tell me what do you do there. (请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现在你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公园,百花盛开,鸟儿歌唱,你走到了一个大草坪上,你在大草坪上做一件你想做的事情。)两分钟静思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I play chess with Tom. / I run in the grass./ I skip等等。说的答案比老师预计的要多得多,内容也更丰富。可见静思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场景,完全可以替代多媒体技术收到的效果。
  2.回忆场景,承前启后
  现行小学英语教材,词汇都以单元的形式出现,比较系统,如学习动物,就在整个单元里把大量的动物单词都摆出来,教师在复习的环节,往往会以图片等直观的形式进行复习。这个时候,可以运用静思中的场景想象,例如,让孩子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到了动物园,教师用问句提示: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How many are there? What colour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等,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回忆。静思1分钟结束后,在小组里向同伴汇报,教师再选取一些小组进行汇报。复习环节的静思跟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讨论和交流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学生既有话题可说,又对所说的话题非常投入和认真。
  3.创造性想象,丰富语言输出
  创造性的想象是静思的核心。新知的学习过程中随处可以发挥这种创造性的想象,例如我们利用静思进行写作训练。在下笔前,我们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要做的事情、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等学生想象好了才可以下笔,写出的内容可读性就很强,避免了以往那种千篇一律的文章。例如我们要写一个小故事,教师可以在瓶子中预先放一些各式各样的纽扣。让学生抽取其中的一颗,引导学生想象这颗纽扣是从一件什么衣服上掉下来的,而穿着这件衣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象他或她的外貌、身材、性格等特征,设计他或她在什么情况下掉下来了这颗小纽扣等。整篇文章学生围绕一颗小纽扣天马行空地进行自由的想象,在静思后才开始动笔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充满趣味,语言丰富幽默,情节非常吸引人。
  4.凝神梳理,整理归纳
  在小结部分我常常建议课堂活动不要安排太满,可预留一分钟给学生。运用静思教育,可以使学生对一节课中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和归纳,对加强学生的记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上完一节英语课,语言材料的输入量相当大,如何处理好这些输入,梳理好知识才能使学生对语言知识融会贯通。比如我们在高年级学习西方节日的时候,每个节日的特色各不相同,涉及宗教、文化、民俗、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节日的时间、食物、开展的庆祝活动等方面进行梳理,掌握词汇记忆的一些规律、一些语法的共同点、一些短语的运用等,学生经过凝神静思,归纳整理后可以对所学知识蕴含的内容一目了然了。
  5.联想生活,综合运用
  我们的英语课堂经常使用任务型教学的方法,在课堂的最后环节会安排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完成一个任务,诸如完成一份调查表,设计一张海报,做一个小访谈等,目的是使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把所学的英语运用起来。在这个环节,静思可以放在任务开始之前,例如,中年级的英语课堂,学习了衣服这个话题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套参加化装舞会或是参加时装秀的服装,学生先进行静思,想象自己的帽子、衬衣、外套、面具、裤子、鞋子、袜子等,在心中先构思好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形象,到与同桌分享的时候就可以娓娓道来了。
  语言是智慧栖息之处,而智慧发端的关键便在于其宁静深思的酝酿。水静犹明,更何况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学习英语不能止步于活泼的形式、热闹的课堂,还应深刻感悟语言自身的魅力,深入学生的思维深处,以静制动,以思促学。因此,在课堂中适时而恰当地采用静思教育策略,英语的学习将更富有成效。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丰富丰盈的,它的“身体”里有许多宝藏:形象美、神韵美、空灵美、朴拙美、理趣美……它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激发我们的兴趣,提升我们做人的品位和境界,使我们产生情感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主动变得美丽。可现在有的课堂,文本被老师分析得支离破碎,没有美感可言。  名师的课堂值得我们借鉴,如窦桂梅老师的没有“围场”的课堂,和孩子们围坐一圈,柏拉图式的谈话,闲闲地叙,淡淡地笑——漫谈、朗读、解句、拓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孙友田回忆了童年时,在夏夜美妙的月光下,院子里干草堆旁,母亲搂着“我”唱歌谣、讲神话故事和猜谜语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和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  诗意的月光下,母亲搂着“我”,唱着动听的歌谣, “我”忘却了夏夜的燥热,沉醉在美妙的歌声中,让“我”充分感受亲人们对家乡、对生活的情感;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一个个优美的神话故事,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但是目前的教育状况令人不容乐观:老师为了追求平均分,为学生加班加点,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家长为了孩子能考高分,家里所有的事全包了,让孩子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付出。就这样,“累坏”了家长,“压坏”了老师,“宠坏”了孩子。孩子心中刚刚萌发的爱的火焰,被老师和家长无情地扑灭了,而我们往往会责备现在的孩子唯我独尊。其实,爱的教育要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
《长正方体表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在观察课堂及与执教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教师在执教此课时会有如下困惑。  例题:教材P17练习四的第1题(如图)。  对于此题,教师在教学时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教学完例题后再来完成,二是开门见山地先解决再教学例题。两种方式各有其可取性,前者倾向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后者考虑到能求每个面面积是正确计算表面积的前提,为新知学习作了能力的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众多的一线教师及教育专家都在寻找一种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随着“兴趣教学法”“学案教学法”“活动单导学法”等学习方法的试用及成功,我们发现,好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挖掘学习主体的学习潜能,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为前提的,这同传统的“以讲促学”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新时期,我们必须以新的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勤于学习,敢于尝试。笔者从事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珍珠泉》吗?那珍珠泉里有珍珠吗?为什么?  生:没有。是因为珍珠里喷出的水珠,像珍珠一样美。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同步阅读》中关于我们安徽的珍珠泉。这里的珍珠泉怎么样呢?  (生读题《寿县的珍珠泉》)  师:请你们自由读文章。读的时候,希望能找出好词、佳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生:边读边画。  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寿县的珍珠
用明媚的色彩成就艺术的笔触,无论是淋漓尽致的挥洒铺陈,還是抽象或具象的描绘,都是新的灵感绘成的春之风尚。
观摩过多次《天鹅的故事》的公开教学,每堂课几乎都有这一幕:学生沉浸在老天鹅的壮举中,铿锵有力地读着,有的甚至还用双手模仿老天鹅在桌面上拍打,在“克噜——克哩——”的叫声中体验震撼。每当此时,我都会自问:孩子们的激情点燃了,声音抬高了,小手拍红了……这就算好课吗?《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令我醍醐灌顶,修订稿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凸显了“实践性”和“综合性”。像以上
【案例背景】  1.我校数学县级课题——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对书上的例题有所了解,初步感受了正比例。  2.正比例概念抽象难懂,大多数学生学完后,只是机械地模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书后练习出现这样一道习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能照葫芦画瓢,不能理解应用。  【案例描述】  (课件出示金字塔的图片)这是什么图片?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段文字:  众所周知,埃
“重视积累”已经成了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会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