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教学“四重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尝试采用一种诗歌背景主动“预热”、诗歌情感积极蓄积、鉴赏能力借助“素描”、拓展知识通过对比的“四重奏”的学习形式。
  一、诗歌背景主动“预热”
  背景预热就是让学生先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是学生学习理解诗歌的基础。以前我们经常采用“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去“预热”,发现收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现在我们采用了一种让学生主动“预热”的形式——学生动手编学案。
  学生可以将每课所涉及的诗歌组编成详细的诗歌学案,具体板块设置为学习目标、知识链接、预习题目、相关鉴赏等。学案编排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背景知识的机会,把以前学生被动学习诗歌背景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诗歌背景知识的过程。
  当然,组编成的学案,可以在班级展评,评出优秀的、有特色的。这种展评就是全班同学共同学习背景知识、“预热”背景知识的一种过程。
  二、诗歌情感积极蓄积
  当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知识之后,就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带着蓄积的情感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
  朱熹说在《朱子语类》里说:“大凡读书多在讽诵中见义理,况诗又全在讽诵之功,所谓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一人唱之三人和之方有意思。又如今清曲,若只读过也无意思,须是歌起来方见好处。因说读书须是有自得处。”这就是说,读诗只有通过歌咏讽诵来调动自己的情感,才能受到诗歌的感染;在反复讽诵的过程中,才能进入诗歌的境界,去领略诗歌的情致。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带有情感的诵读可以分为:音读,即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意读,即理解作品的内容,借助意向,诗歌中的关键词、相关典故等辅助理解;情读,想象自己是诗歌中的人物,感受作者的情怀。
  三、鉴赏能力借助“素描”
  “素描”就是给经典的诗词用现代汉语织就漂亮的衣服。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文艺作品的欣赏》)因此,欣赏诗歌,必须过语言文字关。有人一味强调性灵,以为读诗只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必咬文嚼字。这是一种误解。
  诗文中以精炼的文字表达了深远的意境。如果只是蜻蜓点水,由教师将诗歌的主旨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是永远无法提升的,为此我们采取翻译经典的方式,即由学生在落实诗歌本意的基础上以浓浓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欣欣然走进诗歌的意境,在规定字数内完成对诗歌内容的翻译扩写,要求用散文化的语文翻译扩写,从而深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们以唐代李约的《观祈雨》为例看看学生如何素描:桑树没有叶子,只剩下干瘪瘦硬的枝条在烈日下没精打采地继续萎蔫,整个桑园像是刚从站场上退下的败军,垂头丧气。持续干旱,庄稼枯死,大地赤黄千里,没有一丝绿色,可是太阳光还是那样毒辣,像是要把万物统统烘干,被蒸干的土地已经冒烟了。这是一次少有的春旱。水庙前人头攒动,吹吹打打,无数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百姓虔诚地求龙神降雨。献上牲礼,献上果品,献上清酒,献上各种娱神的节目,箫管声声掩不住农人内心的焦急:龙王啊,快降下一场普度众生的甘霖吧!苍天无语。远处依稀有歌舞声传来,原来是几家朱门大户,借迎神的机会举办家庭宴会。曼妙的舞姿正美,悠扬的管弦正妙,宴会的美酒正香,老爷太太的兴致正浓。多么可爱的晴天啊,如果阴天,丝竹受潮,音乐怕没有如此美妙吧!
  可见,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真正用心去感悟诗歌,如果学生真正参与了课堂,我们教师就是成功的引导者,我们会收获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发现诗歌鉴赏其实并不难。
  四、拓展知识通过对比
  当然,理解知识背景、体会诗歌情感、提升鉴赏能力还不够,学生还要通过对比的形式拓展知识面。
  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总有着一定的变化,通过后人对诗人不同时期的评价变化可以得知。引导学生找一些诗人其它不同时期的诗篇来进行比较性学习;或者可以让学生来比较一下与诗人作品相关的一些诗篇,比较一下他们迥异的诗歌风格和人格情怀;甚至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或是作家的故事,对诗人的一些经典评价文章,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拓展深入和纵横向比较中对诗人有一个更透彻的了解,也可以使他们从被动狭隘的认知转化为主动深化的理解。
  总之,我们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动参与理解古诗意义的权利,要求学生的解释必须以古诗的客观内涵为依据;既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又肯定古诗作为客观存在的规定性、制约性。重视背景知识的理解、诗歌的诵读与“素描”以及诗歌的比较学习,通过“四重奏”的学习形式揭开诗歌鉴赏那层神秘的面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实事求是"应该有人文关怀.实事求是和哲学基本问题是内在统一的.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实事求是不仅是一个本体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认识论和价值论的问题."实事"不仅有事
立法模式、保护原则和标准是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综合立法、部门立法、共同规制和行业自律是国际社会采取的主要立法模式。EU、OECD和APEC等颁布实施的个人信息保
通过对外语学习者的情景型焦虑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评价方式的不当和外语水平的高低都将促成学习者的情景型焦虑,因此.要改变这一影响.应采取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克服情景型焦虑、树
在贾谊哲学思想中,天地万物是道与德以数字"六"为基数衍化的结果,而且,在天地万物生成之后,"六"与道、德便内在于天地万物.因此,数字"六"不仅具有本源地位,而且具有本体地位.
语言排序题有很多种解法,但是除了这些常规方法之外,通过观察试题选项的开头、结尾等地方,我们同样能找到试题的答案。  一、透过首句找答案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信相结合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在哪里”,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
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贸易手段受到了越来越严格的约束.然而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转而采用一些更为隐蔽的贸易措施对国内市场进
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法制建设不完善、信用机制不健全是我国转轨时期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因此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信用,建立信用制度,增强信用意识等方面入手,加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