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多媒体性与交互性,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更给课堂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它可以集声音、动画、视频、图形、文字于一体,使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变得更加的自如,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方面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适用
对于一些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操作性的数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形象性、生动性无可比拟。但是并不是说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学可以完全代替实验操作。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实验操作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圆的周长”时,借助FLASH动画,虽然“圆的一周长度”非常明显,但学生却不能“真实”地感受和切身地体验圆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14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这是用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信息技术的使用,其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是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服务的。在上半年,我听了一节数学课,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上课时学生被教师的课件所吸引,课件内容“充实”、信息量“超大”,看得学生们“目不转睛”。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追求华丽的形式而不顾及教学效果,不能只重视课件的开发而忽视了课件在教学中的恰当使用和要解决的问题,将数学课变成了信息技术课。因此,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适量。信息量大是多媒体课件的一个特点,使教师免去了许多板书,课堂结构也更紧凑。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于丰富,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0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甚至有的材料没等学生看完就已切换为下一段内容了,学生更是无暇记录重要内容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种贪多求快的授课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有时,在能解决好教学难点的基础上,课件使用的时间短一些,反而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好。
2.适度。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大量的素材图片或动画,渗透着美感教育,可以给学生以视觉享受。但有时正因如此,才容易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对多媒体画面的欣赏而忽略了画面中的主题,特别是在切换课件、点击按钮等环节中插入多余的声音效果,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
3.适时。适时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在讲“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这一节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饼干广告,好多学生都诧异:广告中也有数学问题?播放几秒钟后一个短暂的“替换”片段出现在学生眼前: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我适时抛出问题: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学生们的讨论氛围非常热烈,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学效果自然良好。
二、巧用
1.巧用电子白板。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多媒体工具,白板的隐藏、拉幕、拖放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在讲组合图形时,我让学生们猜测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可能组合成什么图案。因为难度低,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通过随意拖动,可以在电子白板上使两个简单的图形拼合成不同的组合图形。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在要求学生对呈现出的图形进行分割时,用不同的颜色填充不同的图形,并使用拖动和聚光灯效果对各个图形做介绍,学生们的兴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他们都想知道聚光灯下的割补方法是不是自己的那一种。电子白板技术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使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参与面更广。
2.巧用影视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一段录像,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很合学生的“口味”。例如在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升空时的录像,接着又播放前苏联宇航员升空时坠机身亡的画面(并讲解),让学生猜测前苏联宇航员失败的原因——升空前地面统计中出现了一点点误差。前后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据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热情。在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巧用远程网络资源。基于资源库的教与学,是让学生借助庞大的“学习资源库”对数学学科知识进行自由学习,实现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解决心中的疑惑,提出“更复杂、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寻找合理而科学的解释,或在网络上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协作性学习讨论,逐步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树立“学无止境”和“终身教育”的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的研究、教学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等均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互动性、探究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只有我们大胆去实践,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选择,合理搭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责编 周侯辰)
一、适用
对于一些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操作性的数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形象性、生动性无可比拟。但是并不是说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学可以完全代替实验操作。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实验操作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圆的周长”时,借助FLASH动画,虽然“圆的一周长度”非常明显,但学生却不能“真实”地感受和切身地体验圆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14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这是用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信息技术的使用,其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是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服务的。在上半年,我听了一节数学课,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上课时学生被教师的课件所吸引,课件内容“充实”、信息量“超大”,看得学生们“目不转睛”。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追求华丽的形式而不顾及教学效果,不能只重视课件的开发而忽视了课件在教学中的恰当使用和要解决的问题,将数学课变成了信息技术课。因此,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适量。信息量大是多媒体课件的一个特点,使教师免去了许多板书,课堂结构也更紧凑。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于丰富,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0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甚至有的材料没等学生看完就已切换为下一段内容了,学生更是无暇记录重要内容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种贪多求快的授课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有时,在能解决好教学难点的基础上,课件使用的时间短一些,反而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好。
2.适度。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大量的素材图片或动画,渗透着美感教育,可以给学生以视觉享受。但有时正因如此,才容易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对多媒体画面的欣赏而忽略了画面中的主题,特别是在切换课件、点击按钮等环节中插入多余的声音效果,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
3.适时。适时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在讲“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这一节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饼干广告,好多学生都诧异:广告中也有数学问题?播放几秒钟后一个短暂的“替换”片段出现在学生眼前: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我适时抛出问题: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学生们的讨论氛围非常热烈,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学效果自然良好。
二、巧用
1.巧用电子白板。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多媒体工具,白板的隐藏、拉幕、拖放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在讲组合图形时,我让学生们猜测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可能组合成什么图案。因为难度低,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通过随意拖动,可以在电子白板上使两个简单的图形拼合成不同的组合图形。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在要求学生对呈现出的图形进行分割时,用不同的颜色填充不同的图形,并使用拖动和聚光灯效果对各个图形做介绍,学生们的兴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他们都想知道聚光灯下的割补方法是不是自己的那一种。电子白板技术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使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参与面更广。
2.巧用影视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一段录像,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很合学生的“口味”。例如在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升空时的录像,接着又播放前苏联宇航员升空时坠机身亡的画面(并讲解),让学生猜测前苏联宇航员失败的原因——升空前地面统计中出现了一点点误差。前后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据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热情。在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巧用远程网络资源。基于资源库的教与学,是让学生借助庞大的“学习资源库”对数学学科知识进行自由学习,实现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解决心中的疑惑,提出“更复杂、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寻找合理而科学的解释,或在网络上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协作性学习讨论,逐步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树立“学无止境”和“终身教育”的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的研究、教学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等均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互动性、探究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只有我们大胆去实践,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选择,合理搭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责编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