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色身到法身再到法身佛——论佛身思想的演变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身是佛教的核心问题.佛身思想大致经历了从最初的佛陀色身(肉身)到法身,再到法身佛的演变.法身思想在不同经典体系、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经过了以佛陀所说经戒为法身到法身作为一种纯粹精神理体的演变.《华严经》毗卢遮那佛的塑造则将法身赋予一尊具体的佛,使得抽象的法身具象化,强化了法身信仰的传播.
其他文献
犹太人问题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以来一直处在争议中心的议题.本文呈现了黑格尔和马克思在犹太人问题上的具体论述.在黑格尔那里,犹太精神在其辩证法逻辑中是复兴耶稣精神的阻碍;马克思顺着黑格尔的路径,但跳出了神学思辨的范畴,他将犹太精神指认为市民社会精神,以犹太人问题作为其讨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之差异的切入点.黑格尔和马克思讨论犹太人问题,都与复兴德国民族精神的背景有关.本文认为,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犹太论述中,体现了一种辨识”他者”的逻辑.这种”他者”叙述一直是社会理论和政治哲学关切的中心问题,在今天的语境下尤为迫
韦伯思想的核心主题、整体性及其晚期著述的意图问题,一直为社会学和韦伯学界极为关注.本文尝试从伦理人格和生活之道的角度入手,讨论韦伯思想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到《经济与社会》及《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的发展.在笔者看来,虽然存在着具体论述问题和作品性质的差异,但韦伯思想始终不变的关怀在于,思考”伦理”对于现代人格的构成与品质培养的根本意义.在其中期的新教研究中,韦伯清晰地确立了这一核心命题,并在晚期的世界诸文明比较研究中,从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两个角度对其加以深化和扩展,最终将社会学研究的一般框架与伦理人格
期刊
王蒙在新时期开创了中国当代文体实验类小说的先河,这种文体实验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其小说由传统听觉性叙事向现代视觉性叙事的转换.王蒙文体实验小说中多变的光影、图像效果与意识流特征以及自由穿梭于不同叙事层面的叙事视角、多种视觉肌理营造的碎片化文本形态所体现出的视觉化特征,与新时期科技领域大力发展的色彩技术、媒介技术等视觉技术具有相通之处.这种视觉叙事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小说形态的转变,促进了文体实验与现代视觉技术的融合,拓展了小说的内在多维时空.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着千百年来人民生活的历史痕迹与文化变迁,是文化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其保护与传承是亟需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