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诵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很好的教育方式,但是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缺乏对诵读教育的足够认识,大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能力也有待提高。本文浅析了由专业播音主持院校来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诵读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诵读 中小学语文教育 专业播音主持院校
一、引言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丰富、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大量的精华已经被专家学者们编排在不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但遗憾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错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束缚,甚至是畸形发展。学生们的母语水平不高,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君子之风渐行渐远。”因此,需要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和人文素质,而“诵读”就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二、诵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1.诵读能够帮助语文教学
(1)采用诵读法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多方面刺激整合得到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而诵读正是一种眼、口、耳甚至全身都要调动的读书活动。对诵读者来说,他们本身接受多方面的刺激,情绪状态也由于全身心地投入而与文学作品合拍。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容易领会”。对观众来说,他们不仅能听到诵读者抑扬顿挫的表达,还能从诵读者声音之外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上得到言外的感受。因此,诵读使得诵读者和观众都能对文章的内容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从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冷冰冰的书面文字限制了作者对个人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而诵读却能够还原作者创作时的语义、语音和语气,把书面文字变为有生命力的语言,甚至通过情绪化的表达把作者在文章中隐含的“内在语”也体现出来。这样,诵读者包括听众不仅读懂了作品内容,还读懂了作者本身和创作的环境,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诵读可以帮助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吕叔湘先生把“语感能力”的培养定为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培养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诵读。通过不断诵读,“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构思布局,感人的情景描写,严谨的逻辑序列,优美的韵律配置等,在诵读者脑子里留下了许许多多具体、生动的范例,它们总能十分具体地启迪着人们的思路,并表现在人们的口语或书面语当中。”
2.诵读能够提高人文素养
(1)诵读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不论是于右任老先生写于几十年前的那首《望大陆》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的呐喊,还是千年前诗圣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叹,每当诵起,仍能令人潸然落泪。当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诵读我们民族伟大的文学作品时,我们的心中会自然而然迸发出爱国主义的激情,并形成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诵读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爱国主义教学的一部分。
(2)诵读还可以陶冶思想道德情操。诵读《天山景物记》等描写自然美的文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瑰丽,又能够获得生理上的愉悦和满足。诵读《老人与海》等塑造伟大人格力量的文章,又可以使人心胸开阔,变得更加坚定沉稳。较之于其他手段,诵读更能激起读者与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它不是说教式的,所以更容易被接受,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诵读者。
(3)诵读过程也是一个展示个性的活动过程。尽管文章的作者有自己的创作本意,但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的经历、状态、心情不同,他们诵读的方式也就必然不同。这样,诵读其实是一种再创作,是读者将自身融入到作品中后产生的新作品,带着读者本身的烙印。诵读者的个性就在他自己的表达中展露出来。
三、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师诵读存在的问题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各項水平都将影响学生的成绩甚至一生。因此,教师的朗读朗诵水平就成为了影响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培养学生朗读朗诵能力的根基所在。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水平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两点。
1.思想上对诵读不够重视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相当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重“文”而轻“语”,学生仅仅被培养成沉默的写字高手,却不能用有声语言来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还有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仅仅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考点,乐衷于“我讲你听”的简单的“授—受”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一天到晚都沉浸在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划分、主题归纳、写作特点等的空洞分析和记忆中,根本没有机会采用像诵读这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学习,很难产生自己的感悟。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质怎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2.教师自身的诵读能力不强
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本身的诵读能力较差,很难担负起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思想上的偏差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某些教师学识较浅、阅历不够。他们自己都没有理解、吃透作品,自然不可能通过诵读向学生转达作品的思想或传递作者的情绪。其次,由于缺乏系统的语音发声和表达能力的培训,客观上诵读的结果不理想。特别是那些因用声不当致使声带受损的教师,尽管在课堂上“喊破了喉咙”,但是声音走形,作品的声调和韵律无法体现出来,诵读效果较差。最后,教师的方言是对诵读教育的一大阻碍。不同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用方言或是相对不标准的普通话诵读文章,不仅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和情绪,还会给推普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文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在此时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那么“他会在痛苦的思考和怀疑以后,从原来那种幼稚的、不自觉的和谐,过渡到更高的自觉的和谐,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但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还很有限,需要在有思想、有能力的长者的带领下,逐步体味中华文化的精髓。能够声情并茂地诵读经典篇章,并且能够培训学生诵读能力的教师将是这一岗位的有力人选。所以,除了改变应试教育的思想之外,中小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加强自身诵读能力的培养。目前,针对教师诵读能力培养的正式机构和教材还很缺乏。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专业播音主持院校拥有充足的师资和教学经验,并且广泛分布于全国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用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诵读能力。
四、专业播音主持院校可以培养中小学语言教师的诵读能力
1.专业播音主持院校的资源优势
从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开办中文播音专业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时间。目前,全国已经有近400所院校开办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并向全国输送了大量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这些院校不仅有专业的师资力量,还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来说,它们都有能力开办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诵读能力的培训班。特别的,经过专业师资培训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的诵读热情,从而形成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
专业院校教师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基础的语音发声训练,其次是思想感情调动能力的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专业院校的教师拥有较强的语言功力,不仅能有效地指正和培训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语音发声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吐字发声的习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因长期用声不当而造成的声带病变。不同的经典文学作品所需要的表达方式不同,表达出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进而影响作品的感染力。专业院校的教师在讲解作品如何表达方面也有着更为专业的水平,能够从感情和表达技巧两个层面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能力进行提高,从而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背诵式、带唱调”诵读。
2.专业播音主持院校的地域优势
专业的播音主持院校广泛分布于全国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当地的语言教学接轨提供了较为方便的平台。当地播音主持院校在了解当地用语的特点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教师进行专业朗读和朗诵方面的基础训练,从普通话语音、用气发声、艺术语言表达技巧到课文朗读、名家名篇的朗诵辅导,使教师能在提高个人朗读朗诵水平的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成为学校的朗诵指导及各项朗读朗诵活动的带头人。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他们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使语文教育不再是简单为了应试,而是在诵读经典文化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使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此外,这些院校在培训中小学语文教师诵读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为以后的招生、教学活动的展开做了无形广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专业播音主持院校有能力而且有必要承担起培养中小学语言教师的诵读能力的重任。
五、结语
诵读是一个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很好的教育方式,理应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支持。但是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缺乏对诵读教育的足够认识,大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能力也有待提高。专业播音主持院校有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来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能力,能够在共性的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小学语文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有利于他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只是在理论层面初步探讨了依托专业播音主持院校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诵读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的探索还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教训的累积。不过,笔者相信,通过专业播音主持院校的培养,中小學的语文教师能够通过更准确、生动的示范诵读把更多的中小学生带入文学殿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中华文化的重新崛起插上有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郭齐家.寻回民族智慧,重植文化之根[J].北京教育,2002,(11): 1.
[2]叶圣陶.写作漫谈[M].叶圣陶论创作,1986.78.
[3]曾晓东.诵读与语文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1):25-27.
[4]谢俊英.中国不同民族群体对普通话的态度差异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6,(3):20-25.
[5]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5.
[关键词]诵读 中小学语文教育 专业播音主持院校
一、引言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丰富、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大量的精华已经被专家学者们编排在不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但遗憾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错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束缚,甚至是畸形发展。学生们的母语水平不高,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君子之风渐行渐远。”因此,需要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和人文素质,而“诵读”就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二、诵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1.诵读能够帮助语文教学
(1)采用诵读法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多方面刺激整合得到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而诵读正是一种眼、口、耳甚至全身都要调动的读书活动。对诵读者来说,他们本身接受多方面的刺激,情绪状态也由于全身心地投入而与文学作品合拍。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容易领会”。对观众来说,他们不仅能听到诵读者抑扬顿挫的表达,还能从诵读者声音之外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上得到言外的感受。因此,诵读使得诵读者和观众都能对文章的内容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从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冷冰冰的书面文字限制了作者对个人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而诵读却能够还原作者创作时的语义、语音和语气,把书面文字变为有生命力的语言,甚至通过情绪化的表达把作者在文章中隐含的“内在语”也体现出来。这样,诵读者包括听众不仅读懂了作品内容,还读懂了作者本身和创作的环境,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诵读可以帮助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吕叔湘先生把“语感能力”的培养定为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培养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诵读。通过不断诵读,“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构思布局,感人的情景描写,严谨的逻辑序列,优美的韵律配置等,在诵读者脑子里留下了许许多多具体、生动的范例,它们总能十分具体地启迪着人们的思路,并表现在人们的口语或书面语当中。”
2.诵读能够提高人文素养
(1)诵读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不论是于右任老先生写于几十年前的那首《望大陆》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的呐喊,还是千年前诗圣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叹,每当诵起,仍能令人潸然落泪。当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诵读我们民族伟大的文学作品时,我们的心中会自然而然迸发出爱国主义的激情,并形成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诵读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爱国主义教学的一部分。
(2)诵读还可以陶冶思想道德情操。诵读《天山景物记》等描写自然美的文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瑰丽,又能够获得生理上的愉悦和满足。诵读《老人与海》等塑造伟大人格力量的文章,又可以使人心胸开阔,变得更加坚定沉稳。较之于其他手段,诵读更能激起读者与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它不是说教式的,所以更容易被接受,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诵读者。
(3)诵读过程也是一个展示个性的活动过程。尽管文章的作者有自己的创作本意,但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的经历、状态、心情不同,他们诵读的方式也就必然不同。这样,诵读其实是一种再创作,是读者将自身融入到作品中后产生的新作品,带着读者本身的烙印。诵读者的个性就在他自己的表达中展露出来。
三、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师诵读存在的问题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各項水平都将影响学生的成绩甚至一生。因此,教师的朗读朗诵水平就成为了影响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培养学生朗读朗诵能力的根基所在。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水平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两点。
1.思想上对诵读不够重视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相当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重“文”而轻“语”,学生仅仅被培养成沉默的写字高手,却不能用有声语言来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还有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仅仅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考点,乐衷于“我讲你听”的简单的“授—受”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一天到晚都沉浸在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划分、主题归纳、写作特点等的空洞分析和记忆中,根本没有机会采用像诵读这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学习,很难产生自己的感悟。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质怎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2.教师自身的诵读能力不强
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本身的诵读能力较差,很难担负起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思想上的偏差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某些教师学识较浅、阅历不够。他们自己都没有理解、吃透作品,自然不可能通过诵读向学生转达作品的思想或传递作者的情绪。其次,由于缺乏系统的语音发声和表达能力的培训,客观上诵读的结果不理想。特别是那些因用声不当致使声带受损的教师,尽管在课堂上“喊破了喉咙”,但是声音走形,作品的声调和韵律无法体现出来,诵读效果较差。最后,教师的方言是对诵读教育的一大阻碍。不同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用方言或是相对不标准的普通话诵读文章,不仅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和情绪,还会给推普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文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在此时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那么“他会在痛苦的思考和怀疑以后,从原来那种幼稚的、不自觉的和谐,过渡到更高的自觉的和谐,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但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还很有限,需要在有思想、有能力的长者的带领下,逐步体味中华文化的精髓。能够声情并茂地诵读经典篇章,并且能够培训学生诵读能力的教师将是这一岗位的有力人选。所以,除了改变应试教育的思想之外,中小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加强自身诵读能力的培养。目前,针对教师诵读能力培养的正式机构和教材还很缺乏。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专业播音主持院校拥有充足的师资和教学经验,并且广泛分布于全国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用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诵读能力。
四、专业播音主持院校可以培养中小学语言教师的诵读能力
1.专业播音主持院校的资源优势
从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开办中文播音专业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时间。目前,全国已经有近400所院校开办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并向全国输送了大量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这些院校不仅有专业的师资力量,还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来说,它们都有能力开办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诵读能力的培训班。特别的,经过专业师资培训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的诵读热情,从而形成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
专业院校教师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基础的语音发声训练,其次是思想感情调动能力的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专业院校的教师拥有较强的语言功力,不仅能有效地指正和培训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语音发声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吐字发声的习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因长期用声不当而造成的声带病变。不同的经典文学作品所需要的表达方式不同,表达出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进而影响作品的感染力。专业院校的教师在讲解作品如何表达方面也有着更为专业的水平,能够从感情和表达技巧两个层面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能力进行提高,从而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背诵式、带唱调”诵读。
2.专业播音主持院校的地域优势
专业的播音主持院校广泛分布于全国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当地的语言教学接轨提供了较为方便的平台。当地播音主持院校在了解当地用语的特点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教师进行专业朗读和朗诵方面的基础训练,从普通话语音、用气发声、艺术语言表达技巧到课文朗读、名家名篇的朗诵辅导,使教师能在提高个人朗读朗诵水平的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成为学校的朗诵指导及各项朗读朗诵活动的带头人。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他们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使语文教育不再是简单为了应试,而是在诵读经典文化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使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此外,这些院校在培训中小学语文教师诵读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为以后的招生、教学活动的展开做了无形广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专业播音主持院校有能力而且有必要承担起培养中小学语言教师的诵读能力的重任。
五、结语
诵读是一个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很好的教育方式,理应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支持。但是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缺乏对诵读教育的足够认识,大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能力也有待提高。专业播音主持院校有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来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能力,能够在共性的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小学语文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有利于他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只是在理论层面初步探讨了依托专业播音主持院校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诵读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的探索还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教训的累积。不过,笔者相信,通过专业播音主持院校的培养,中小學的语文教师能够通过更准确、生动的示范诵读把更多的中小学生带入文学殿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中华文化的重新崛起插上有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郭齐家.寻回民族智慧,重植文化之根[J].北京教育,2002,(11): 1.
[2]叶圣陶.写作漫谈[M].叶圣陶论创作,1986.78.
[3]曾晓东.诵读与语文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1):25-27.
[4]谢俊英.中国不同民族群体对普通话的态度差异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6,(3):20-25.
[5]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