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导读
“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4个台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反思是“学习环”的关键环节,反思文化是学习型党组织文化特征。
学习型党组织是能将学习转化成创造能量的组织。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积极应对U时代的挑战。
“学习的真谛在于运用和创新”。说话的是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所长、79岁的张声雄教授。这位自称还差一年就是“80后”的老人,近年一直在从事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1992年,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实践研究,随后创办国内最早的学习型组织专业研究机构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其《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一书被授予中国出版界最高的“中国图书奖”。近日,围绕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本刊记者和张声雄展开对话。
记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学习型组织有何异同?
张声雄:100多年来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管理理论有35种,其中“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理论首先它源于终身教育理论,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思想,1968年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出版了《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概念开始出现;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理论引起了世界企业界高度关注。此后,因学术结缘,我和彼得·圣吉成为好朋友。中国华东政法大学学者童潇的专著《走向学习型社会》提出,“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4个台阶。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示我们:无论是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还是建设学习型政党,都是有关人的问题,都需要体悟和创造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这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建设其他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共同之处。
与其他各类学习型组织相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突显的个性特质。如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始终要以先锋队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与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可动摇,要把实现历史使命与国际责任作为共同愿景,并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不懈奋斗。
记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张声雄:说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的,有的说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有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有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没有错,都是一种积极的愿望。
其实,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上可见,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们活出生命意义。
一方面,对党内来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也是党员体悟如何活出生命意义,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生的过程。同时,也只有当我们党的各级领导时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创造力、战斗力。
另一方面,对国家来说,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使广大人民能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全面发展,“活出生命意义”,实现我们党一直在倡导的“以人为本”执政方略。
记者:学习型党组织中“学习”的真谛是什么?
张声雄:现实中,我们有时把学习当成孤立的“学习”了。其实,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有一个“学习环”的理念:学概念只是学,学了概念要运用,运用后还要反思哪里没有用好,反思以后还要改进。“学” “习”才完成了“学习”。这里,反思是“学习环”的关键环节,也是改善心智模式的核心因素。反思文化是学习型组织文化特征。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习”比“学”更重要,即常说的“习>学”。在反思基础上学习,在自我导向上学习,这是学习的路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倡导的“学习”,不仅是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行动、反思、改进”。反思是激发自觉学习的基础,反思是品格的体现。学习型党组织的诸文化要素中,“反思”是最容易忽视的要素,缺少反思文化的党组织,不是学习型党组织。
记者:U时代学习型党组织如何创新发展?
张声雄:U(Ubiquitous,无处不在)时代是云计算到来的时代。U时代网络无处不在,无处不可上网,什么都可以与网络相接,无处不可学习。据统计,2010年互联网上的信息数量接近10的24次方。一年产生的信息量超过了人类过去五千年信息的总和。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
U时代催生了学习型组织的新发展。韩国提出了“U韩国战略”,正以项目输出的方式向全球推销“U-城市”计划。中国的武汉、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也提出了建设包括感知层、通信层、云计算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在内的“智慧城市”计划。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支撑的“U时代学习型组织”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作为执政党必须负起应有的责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创新,让我们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能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受到正确的、优质的充满阳光的文化熏染与愉悦的文化享受。这将左右社会发展的方向,它将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这也是我们研究与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本责任所在。
记者:如何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效果进行评估?
张声雄:目前,不少地方和单位在各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利用一些考评手段,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效果进行评估。但是,如果我们评估时不准确不科学不客观不全面,就会把我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工作引向形式主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着力构建科学评估体系,才能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工作引到正确的方向。
记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建设文化强国有何联系?
张声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建设文化强国两者关系密切。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可以说,全会《决定》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为机遇、共同发展。
单从党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上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能够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同时能够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学习力直接影响着综合国力,一个国家能否持续辉煌发展关键看它的学习力强不强。对此,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不仅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4个台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反思是“学习环”的关键环节,反思文化是学习型党组织文化特征。
学习型党组织是能将学习转化成创造能量的组织。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积极应对U时代的挑战。
“学习的真谛在于运用和创新”。说话的是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所长、79岁的张声雄教授。这位自称还差一年就是“80后”的老人,近年一直在从事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1992年,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实践研究,随后创办国内最早的学习型组织专业研究机构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其《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一书被授予中国出版界最高的“中国图书奖”。近日,围绕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本刊记者和张声雄展开对话。
记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学习型组织有何异同?
张声雄:100多年来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管理理论有35种,其中“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理论首先它源于终身教育理论,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思想,1968年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出版了《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概念开始出现;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理论引起了世界企业界高度关注。此后,因学术结缘,我和彼得·圣吉成为好朋友。中国华东政法大学学者童潇的专著《走向学习型社会》提出,“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4个台阶。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示我们:无论是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还是建设学习型政党,都是有关人的问题,都需要体悟和创造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这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建设其他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共同之处。
与其他各类学习型组织相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突显的个性特质。如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始终要以先锋队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与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可动摇,要把实现历史使命与国际责任作为共同愿景,并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不懈奋斗。
记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张声雄:说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的,有的说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有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有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没有错,都是一种积极的愿望。
其实,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上可见,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们活出生命意义。
一方面,对党内来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也是党员体悟如何活出生命意义,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生的过程。同时,也只有当我们党的各级领导时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创造力、战斗力。
另一方面,对国家来说,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使广大人民能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全面发展,“活出生命意义”,实现我们党一直在倡导的“以人为本”执政方略。
记者:学习型党组织中“学习”的真谛是什么?
张声雄:现实中,我们有时把学习当成孤立的“学习”了。其实,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有一个“学习环”的理念:学概念只是学,学了概念要运用,运用后还要反思哪里没有用好,反思以后还要改进。“学” “习”才完成了“学习”。这里,反思是“学习环”的关键环节,也是改善心智模式的核心因素。反思文化是学习型组织文化特征。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习”比“学”更重要,即常说的“习>学”。在反思基础上学习,在自我导向上学习,这是学习的路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倡导的“学习”,不仅是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行动、反思、改进”。反思是激发自觉学习的基础,反思是品格的体现。学习型党组织的诸文化要素中,“反思”是最容易忽视的要素,缺少反思文化的党组织,不是学习型党组织。
记者:U时代学习型党组织如何创新发展?
张声雄:U(Ubiquitous,无处不在)时代是云计算到来的时代。U时代网络无处不在,无处不可上网,什么都可以与网络相接,无处不可学习。据统计,2010年互联网上的信息数量接近10的24次方。一年产生的信息量超过了人类过去五千年信息的总和。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
U时代催生了学习型组织的新发展。韩国提出了“U韩国战略”,正以项目输出的方式向全球推销“U-城市”计划。中国的武汉、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也提出了建设包括感知层、通信层、云计算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在内的“智慧城市”计划。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支撑的“U时代学习型组织”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作为执政党必须负起应有的责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创新,让我们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能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受到正确的、优质的充满阳光的文化熏染与愉悦的文化享受。这将左右社会发展的方向,它将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这也是我们研究与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本责任所在。
记者:如何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效果进行评估?
张声雄:目前,不少地方和单位在各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利用一些考评手段,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效果进行评估。但是,如果我们评估时不准确不科学不客观不全面,就会把我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工作引向形式主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着力构建科学评估体系,才能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工作引到正确的方向。
记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建设文化强国有何联系?
张声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建设文化强国两者关系密切。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可以说,全会《决定》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为机遇、共同发展。
单从党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上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能够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同时能够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学习力直接影响着综合国力,一个国家能否持续辉煌发展关键看它的学习力强不强。对此,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不仅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