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的心理是育人的基本要求,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因而用心灵影响心灵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三个结合,以使教育达到其优化。
一、坚持“大”与“小”相结合
坚持“大”与“小”相结合也就是从“大”处着眼,经常、系统地加强对小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教育,培养其朴素的集体主义观念;又要从“小”事抓起,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抓起,从平时的一言一行抓起,使学生能够用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是与非、善于恶,自觉地做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用“谈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恰当地运用班会,搞好班级管理)
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统一认识,提高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恰当地运用班会不但能够促进班级管理,而且对于树立良好的班风,创建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健康心理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六年级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最后的一学年,是关键的一年。开学之初,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问题,我们召开了“规范行为,树立一流的班风,创一流的学风”为主题的班会,根据《小学生守则》制定了适合本班的《班级行为规范十不准》,要求学生适应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的转变,坚定信心,奋力拼搏,立志完成学业任务。
(二)用“信心”激发学生向上的精神(“我能行”跟踪一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中队会)
随着低、中、高年级的变化,尤其是中高年级差别较大。六年一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独立意识较差,对父母或家庭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吃苦精神,其他工作也上不去。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给学生输入“我能行”的正面信息激励自己,学生有了信心,事情就好办了。政教处和班主任开始了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激励工作,给大家讲留级的华罗庚、两次没考上大学的高斯、10岁就被学校退学的达尔文及学生时代成绩差的爱因斯坦,他们经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很有名望的人,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自信心。
二、坚持“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奇,情绪色彩明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使他们从好奇到认同,再到吸收,最后自觉实践。
(一)用“爱心”滋润学生的稚嫩心田(做联系手册为了便于家校联系)
为了便于家校联系学校政教处下发了雏鹰手册,它像一羽白鸽共同架起家庭学校的共同希望,充分利用手册阵地。有一个“班主任寄语”这个栏目,是引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一种教育手段,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沟通心灵、增进理解的重要形式。学校采取了一种新的评语方式:尊重学生、鼓励为主、因材施教、全面评价、突出重点。让学生感到评语充满了师爱,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例如有这样一则评语:“王欣雅,你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因为懒惰而显不出特色。老师告诉你,即使再快的刀,如果不用,它也会生锈的,要充分用起自己的大脑。”后来这个同学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老师说我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这使我想起了我做作业经常不认真,草草了事,上课时把文具盒中的东西拿出来玩,老师多次教育我总是不改,我想懒惰是我最大的缺点。这样针对性强的评语,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
(二)用“疑心”去分辨是非
随着高年级各门功课的增多,有的同学只顾语数,而轻视电脑、综合实践等各门功课。这就需要用功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精心地设计教法,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学校组织的思品公开课时,针对班级实际情况,一位老师选了一课是《小学各门功课是基础》为主题,进行正方反方的小学生辩论赛。上课那天,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各自简述自己的观点,经过一节讲事实,摆道理,并且还运用了多媒体操作手段,以理服人的课,直到下课同学们还在唇枪舌战。通过这节课的讲授,同学们更加明确小学所设立的各门功课都是基础是正确的。后来这班的周柄旭还把这一节公开课写成了一篇作文被刊登在校园周刊上,更激起同学们的学习高潮。
三、坚持“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身心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道德轨迹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学校应把学生放到现实生活中去。指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环境观察、了解、比较、去认识真理,认识社会,学会本领,而不能把学生关在校园里和教育天地上。不能采取堵、禁的办法企图在“理想”中塑造理想的学生,这是行不通的。只有把社会信息纳入学校德育中来,健全知识的容量。健康学生的心理。从全社会来说,应该在改造信息上加以正确引导和适当的控制,才能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少年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环境。我国古代墨子说:“人生如素丝,染于苍而苍。”少年儿童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外,家庭、社会环境对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就需要全社会都重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做到师生双向疏导,才能使德育工作结出胜利之果。
总之,教育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敢探索发明是创新精神。”鲁迅先生说:“什么是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教育工作探索、创新就要披荆斩棘,通过艰苦的劳动去创造新的业绩、新的经验和方法。
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用爱润物,物会感化;用爱育人,人会感动;有爱的奉献,就会有好的收获。让更多的孩子在教育中塑造健康的心理。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及心理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现在起,努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他们以拥有健康的心理为最大的骄傲!
一、坚持“大”与“小”相结合
坚持“大”与“小”相结合也就是从“大”处着眼,经常、系统地加强对小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教育,培养其朴素的集体主义观念;又要从“小”事抓起,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抓起,从平时的一言一行抓起,使学生能够用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是与非、善于恶,自觉地做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用“谈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恰当地运用班会,搞好班级管理)
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统一认识,提高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恰当地运用班会不但能够促进班级管理,而且对于树立良好的班风,创建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健康心理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六年级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最后的一学年,是关键的一年。开学之初,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问题,我们召开了“规范行为,树立一流的班风,创一流的学风”为主题的班会,根据《小学生守则》制定了适合本班的《班级行为规范十不准》,要求学生适应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的转变,坚定信心,奋力拼搏,立志完成学业任务。
(二)用“信心”激发学生向上的精神(“我能行”跟踪一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中队会)
随着低、中、高年级的变化,尤其是中高年级差别较大。六年一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独立意识较差,对父母或家庭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吃苦精神,其他工作也上不去。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给学生输入“我能行”的正面信息激励自己,学生有了信心,事情就好办了。政教处和班主任开始了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激励工作,给大家讲留级的华罗庚、两次没考上大学的高斯、10岁就被学校退学的达尔文及学生时代成绩差的爱因斯坦,他们经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很有名望的人,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自信心。
二、坚持“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奇,情绪色彩明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使他们从好奇到认同,再到吸收,最后自觉实践。
(一)用“爱心”滋润学生的稚嫩心田(做联系手册为了便于家校联系)
为了便于家校联系学校政教处下发了雏鹰手册,它像一羽白鸽共同架起家庭学校的共同希望,充分利用手册阵地。有一个“班主任寄语”这个栏目,是引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一种教育手段,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沟通心灵、增进理解的重要形式。学校采取了一种新的评语方式:尊重学生、鼓励为主、因材施教、全面评价、突出重点。让学生感到评语充满了师爱,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例如有这样一则评语:“王欣雅,你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因为懒惰而显不出特色。老师告诉你,即使再快的刀,如果不用,它也会生锈的,要充分用起自己的大脑。”后来这个同学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老师说我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这使我想起了我做作业经常不认真,草草了事,上课时把文具盒中的东西拿出来玩,老师多次教育我总是不改,我想懒惰是我最大的缺点。这样针对性强的评语,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
(二)用“疑心”去分辨是非
随着高年级各门功课的增多,有的同学只顾语数,而轻视电脑、综合实践等各门功课。这就需要用功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精心地设计教法,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学校组织的思品公开课时,针对班级实际情况,一位老师选了一课是《小学各门功课是基础》为主题,进行正方反方的小学生辩论赛。上课那天,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各自简述自己的观点,经过一节讲事实,摆道理,并且还运用了多媒体操作手段,以理服人的课,直到下课同学们还在唇枪舌战。通过这节课的讲授,同学们更加明确小学所设立的各门功课都是基础是正确的。后来这班的周柄旭还把这一节公开课写成了一篇作文被刊登在校园周刊上,更激起同学们的学习高潮。
三、坚持“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身心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道德轨迹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学校应把学生放到现实生活中去。指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环境观察、了解、比较、去认识真理,认识社会,学会本领,而不能把学生关在校园里和教育天地上。不能采取堵、禁的办法企图在“理想”中塑造理想的学生,这是行不通的。只有把社会信息纳入学校德育中来,健全知识的容量。健康学生的心理。从全社会来说,应该在改造信息上加以正确引导和适当的控制,才能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少年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环境。我国古代墨子说:“人生如素丝,染于苍而苍。”少年儿童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外,家庭、社会环境对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就需要全社会都重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做到师生双向疏导,才能使德育工作结出胜利之果。
总之,教育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敢探索发明是创新精神。”鲁迅先生说:“什么是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教育工作探索、创新就要披荆斩棘,通过艰苦的劳动去创造新的业绩、新的经验和方法。
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用爱润物,物会感化;用爱育人,人会感动;有爱的奉献,就会有好的收获。让更多的孩子在教育中塑造健康的心理。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及心理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现在起,努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他们以拥有健康的心理为最大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