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翻转课堂”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试图重新构建学习的过程,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寻求到新的突破口。但其广泛地运用也引来了不少争议: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的时间和地点,并没有翻转接受性学习的实质。如何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本文将以“翻转学习”为本质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融入微课设计理念中,尝试把翻转课堂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此证明翻转课堂的实效性。
一、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英特尔全球总监BrianGonzalez指出:“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而把知识的内化过程放在课堂内,给予学生和老师更多交流和创作的时间。这几年国内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发展愈演愈烈,许多的课堂尝试引入这种新模式,但与此同时,对其广泛地运用也引来了不少争议:翻转课堂中教师将学习内容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和练习,这只是翻转了教学的时间和地点,并没有翻转接受性学习的实质。我认为这一说法引人深思。其实目前翻转课堂理论研究较多,在教学实践中对“接受性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界定比较模糊,而且较少有专门研究教学策略和微视频内容设计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以“翻转学习”为本质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融入微课设计理念中,尝试把翻转课堂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此证明翻转课堂的实效性。
二、研究意义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为教育指引了方向。信息技术是一门实操性强、创造性强的学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值得我们思考。“翻转课堂”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试图重新构建学习的过程,也为信息技术课堂寻求到新的突破口。
三、研究依据
1.“翻转课堂”是翻转学习的过程
“翻转课堂”旨在“先学后教”,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把握“翻转课堂”的实质,才能使现代教育不要回到接受性学习的老路上。
2.多元化的微课设计促进高效的“翻转课堂”
微课的特点是教学时间短,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教学资源容量小、教学内容精炼,一般选取教学中的某一节点作为一个微课内容。一个典型的微课需要包含以下构成要素:目标、内容、教的活动、交互、多媒体。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和课堂教学主要环节的分类总结,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将微课分类如下:
高效的翻转课堂必须以微课作为依托,多元化微课交叉融合于“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推动翻转课堂的实施。可以说,“翻转课堂”能否区别于传统教学课堂,“翻转课堂”能否实现其独特的优势,关键也在于微课的设计和课堂的实施策略。
四、研究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快乐的秋游——“椭圆”工具》是广州市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这节课是学习了直线和曲线工具之后,从绘制线条到绘制平面图形过渡的课程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以下是运用微课设计理念体现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
总结:
1.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作品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课堂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讨论和实践创作。
2.因为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的时间比较充足,在进行“讨论→总结→问题延伸→总结→任务拓展”等环节后,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得比较牢固,思维也得到很好的启发,完成作品的程度較高。
3.课后将本节课的所有微课上传到班级博客共享,以便于学生复习观看,同时录制课后拓展的(复习+启发+演示)类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卡。
五、研究对象及结果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为四年级1-4班的学生,其中1班和3班为实验组,2班和4班为对照组,此实验的自变量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变量为“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实验前两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不大,完成作品的能力差不多,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通过此次实验研究之后,两组学生的作品有较大的差异: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在教学实施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和创作能力相当,在实施实验研究后,从纵向对比,对照组的学习和创作能力在教学前后没有明显差异,而实验组的学习和创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从横线对比,本节课实验组的创作水平明显比对照组要高。
因此可以认为,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多元化微课实现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具有实效性,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当然,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对于微课的设计开发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在教学研究中也要增加研究的次数及人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化教育2014(7).
[2]刘永华微课教学的探索[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5(03).
[3]钱芳芳,钱凯微课与传统课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江苏科技信息2015(28).
一、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英特尔全球总监BrianGonzalez指出:“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而把知识的内化过程放在课堂内,给予学生和老师更多交流和创作的时间。这几年国内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发展愈演愈烈,许多的课堂尝试引入这种新模式,但与此同时,对其广泛地运用也引来了不少争议:翻转课堂中教师将学习内容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和练习,这只是翻转了教学的时间和地点,并没有翻转接受性学习的实质。我认为这一说法引人深思。其实目前翻转课堂理论研究较多,在教学实践中对“接受性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界定比较模糊,而且较少有专门研究教学策略和微视频内容设计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以“翻转学习”为本质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融入微课设计理念中,尝试把翻转课堂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此证明翻转课堂的实效性。
二、研究意义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为教育指引了方向。信息技术是一门实操性强、创造性强的学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值得我们思考。“翻转课堂”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试图重新构建学习的过程,也为信息技术课堂寻求到新的突破口。
三、研究依据
1.“翻转课堂”是翻转学习的过程
“翻转课堂”旨在“先学后教”,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把握“翻转课堂”的实质,才能使现代教育不要回到接受性学习的老路上。
2.多元化的微课设计促进高效的“翻转课堂”
微课的特点是教学时间短,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教学资源容量小、教学内容精炼,一般选取教学中的某一节点作为一个微课内容。一个典型的微课需要包含以下构成要素:目标、内容、教的活动、交互、多媒体。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和课堂教学主要环节的分类总结,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将微课分类如下:
高效的翻转课堂必须以微课作为依托,多元化微课交叉融合于“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推动翻转课堂的实施。可以说,“翻转课堂”能否区别于传统教学课堂,“翻转课堂”能否实现其独特的优势,关键也在于微课的设计和课堂的实施策略。
四、研究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快乐的秋游——“椭圆”工具》是广州市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这节课是学习了直线和曲线工具之后,从绘制线条到绘制平面图形过渡的课程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以下是运用微课设计理念体现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
总结:
1.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作品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课堂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讨论和实践创作。
2.因为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的时间比较充足,在进行“讨论→总结→问题延伸→总结→任务拓展”等环节后,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得比较牢固,思维也得到很好的启发,完成作品的程度較高。
3.课后将本节课的所有微课上传到班级博客共享,以便于学生复习观看,同时录制课后拓展的(复习+启发+演示)类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卡。
五、研究对象及结果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为四年级1-4班的学生,其中1班和3班为实验组,2班和4班为对照组,此实验的自变量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变量为“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实验前两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不大,完成作品的能力差不多,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通过此次实验研究之后,两组学生的作品有较大的差异: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在教学实施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和创作能力相当,在实施实验研究后,从纵向对比,对照组的学习和创作能力在教学前后没有明显差异,而实验组的学习和创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从横线对比,本节课实验组的创作水平明显比对照组要高。
因此可以认为,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多元化微课实现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具有实效性,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当然,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对于微课的设计开发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在教学研究中也要增加研究的次数及人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化教育2014(7).
[2]刘永华微课教学的探索[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5(03).
[3]钱芳芳,钱凯微课与传统课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江苏科技信息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