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悉尼演讲,有个年约二十岁的华侨女孩儿问我:“父母反对的恋爱要不要谈?”
“你会问这个问题,表示你还蛮乖的,还是有把父母的意见当成恋爱的小指标。”在这绝对洋化的都市,第二代移民竟还需要担心上一代的意见,她的“家教”必然严谨。
“别笑我了。”她皱着眉头说,“我真的很痛苦,像个夹心饼干。”
时间有限,我只回答她:“如果你父母反对的是他家没钱,你大可不必太介意,相信你的直觉,反正是恋爱嘛,只要懂得保护自己,又不是不能喊停。但是,如果你父母反对的理由在于他的性格和人品,那你就要好好考虑了。”
在场的青少年与父母们都给我热烈鼓掌。并非我狡狯,想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案讨好大家,这的确是发自良心的诚恳建议。然而,“父母反对”的爱情,详细分析起来,会有一些背后的道理。
我绝不是传统的捍卫者,并不认为父母必是“反对有理”。父母有没有理,要看他们是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场考虑,还是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
老实说,我也看过不少自私的父母,口口声声为儿女好,要女儿将来设法嫁给有钱人,不要跟品学兼优的穷同学来往,要儿子娶个护士,将来老了有人负责赡养照顾……这样的父母,心中只把自己的面子摆第一位,并不在乎儿女的幸福。
我再说一个最有趣的例子,是一位中年妇女不断诅咒媳妇,认为她高攀了自己儿子:“我辛苦栽培儿子念完硕士,他却非娶那么矮那么丑的女同学,真是气死我了,好歹也要为我们家的优生着想!我多年的心血全送给那个丑女人,像肉包子打狗一样!”
后来我看到了她的儿子和媳妇的合照,很勉强地憋住一口气,没告诉她实话:其实他儿子也不英俊,儿子的女友也长得还过得去,而且还跟这个母亲长得蛮像的,身高也差不多。
有些父母(应该说是超过一半的父母吧)拿自己来跟孩子的对象比,总觉得孩子的异性伴侣比自己差很多,因而父亲总是对女儿交的男友印象不好,母亲总是对媳妇有意见。
父母本身是否值得信赖,与他们的意见是否被孩子采纳成正比。如果孩子做什么都遭到上一代反对,恋爱时爱情会变成他的刀与枪、他发泄精力的出口,他终于会体悟出:是我要娶(嫁),又不是你!
如果父母本来就给孩子理性印象,孩子必然會把父母的话当话。
时代变了,父母反对的威力弱了,下一代也不容易因父母反对就当罗密欧、朱丽叶了,但恋情被父母反对,孩子还是比父母痛苦的,所以别任意投下反对票。
有些父母比较聪明。怕自己的反对会有反效果,会改口对已一往情深的孩子说:“还年轻,多交几个看看啦……”
其实,这是很婉转而有技巧的反对。妥协是沟通的艺术,何必搞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把孩子逼上“梁山”呢?
李云贵荐自《新纪实》
“你会问这个问题,表示你还蛮乖的,还是有把父母的意见当成恋爱的小指标。”在这绝对洋化的都市,第二代移民竟还需要担心上一代的意见,她的“家教”必然严谨。
“别笑我了。”她皱着眉头说,“我真的很痛苦,像个夹心饼干。”
时间有限,我只回答她:“如果你父母反对的是他家没钱,你大可不必太介意,相信你的直觉,反正是恋爱嘛,只要懂得保护自己,又不是不能喊停。但是,如果你父母反对的理由在于他的性格和人品,那你就要好好考虑了。”
在场的青少年与父母们都给我热烈鼓掌。并非我狡狯,想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案讨好大家,这的确是发自良心的诚恳建议。然而,“父母反对”的爱情,详细分析起来,会有一些背后的道理。
我绝不是传统的捍卫者,并不认为父母必是“反对有理”。父母有没有理,要看他们是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场考虑,还是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
老实说,我也看过不少自私的父母,口口声声为儿女好,要女儿将来设法嫁给有钱人,不要跟品学兼优的穷同学来往,要儿子娶个护士,将来老了有人负责赡养照顾……这样的父母,心中只把自己的面子摆第一位,并不在乎儿女的幸福。
我再说一个最有趣的例子,是一位中年妇女不断诅咒媳妇,认为她高攀了自己儿子:“我辛苦栽培儿子念完硕士,他却非娶那么矮那么丑的女同学,真是气死我了,好歹也要为我们家的优生着想!我多年的心血全送给那个丑女人,像肉包子打狗一样!”
后来我看到了她的儿子和媳妇的合照,很勉强地憋住一口气,没告诉她实话:其实他儿子也不英俊,儿子的女友也长得还过得去,而且还跟这个母亲长得蛮像的,身高也差不多。
有些父母(应该说是超过一半的父母吧)拿自己来跟孩子的对象比,总觉得孩子的异性伴侣比自己差很多,因而父亲总是对女儿交的男友印象不好,母亲总是对媳妇有意见。
父母本身是否值得信赖,与他们的意见是否被孩子采纳成正比。如果孩子做什么都遭到上一代反对,恋爱时爱情会变成他的刀与枪、他发泄精力的出口,他终于会体悟出:是我要娶(嫁),又不是你!
如果父母本来就给孩子理性印象,孩子必然會把父母的话当话。
时代变了,父母反对的威力弱了,下一代也不容易因父母反对就当罗密欧、朱丽叶了,但恋情被父母反对,孩子还是比父母痛苦的,所以别任意投下反对票。
有些父母比较聪明。怕自己的反对会有反效果,会改口对已一往情深的孩子说:“还年轻,多交几个看看啦……”
其实,这是很婉转而有技巧的反对。妥协是沟通的艺术,何必搞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把孩子逼上“梁山”呢?
李云贵荐自《新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