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9月-2013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收集相关的数据并予以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有下降,研究组手术当日与术后3天的焦虑与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25-01
本文主要对2010年9月-2013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84例骨折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9月-2013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22;年龄7-75岁,平均年龄(38.4±15.7)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9∶23;年龄5-72岁,平均年龄(36.9±17.2)岁;致伤原因中日常摔伤30例,车祸42例,高处坠伤7例,砸伤5例;受伤肢体为上肢骨折37例,下肢骨折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肢体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与行手术治疗骨折患者症状相符合:骨折端有移位,受伤肢体出现异常活动,两骨折端摩擦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伴有发热症状,轻微活动患者即出现严重且持久疼痛;且均经过X线摄片、CT及MRI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1]。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临床征象符合骨折手术患者;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应用麻醉药物及手术禁忌症[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有骨科大型手术史者;理解和意识不清晰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
1.4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型常规护理干预,即入院监测观察,术前宣讲疾病知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术后遵医嘱行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协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适宜态度,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4.1术前心理护理。①评估患者焦虑情况。护理人员为患者办理入院信息登记时,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顿焦虑表(HAMA)测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初步评估患者的紧张焦虑程度。②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心理护理时,尽量以引导、讲解、交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如发现部分患者出现异常时,继续行心理护理干预,无效后可借助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治疗或借助抗抑郁药物。③术前心理安抚护理。进入手术室前,告知患者手术过程,通过适宜的肢体动作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尽量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直至患者行麻药治疗,通过暗示性语言告知患者手术会成功。
1.4.2术后康复护理。患者意识清醒后告知患者术后1d内受伤肢体疼痛较剧,2d后会明显减轻,让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必要时可使用药物辅助,术后长期的康复过程需要患者有强大的意志力与自信心[3]。
1.5护理评价标准。
1.5.1SDS自评量表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入院当日,手术当日与术后3d分别行SDS测评抑郁情况。以SDS常模值(40.58±11.42)分为评价标准,患者测评后评分大于常模值则有抑郁倾向,具体标准如下:轻度:50-59分;中度:60-79分;重度:超过70分。
1.5.2HAMA焦虑表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入院当日,手术当日与术后3d分别行HAMA测评焦虑情况。以HAMA分界值14分为评价标准,具体标准如下:轻度:7-21分;中度:21-29分;重度:超过29分。
1.6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抑郁测评情况。护理后,研究组在手术当日与术后3天的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研究表明,患者的抑郁焦慮等负面心理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加快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酮体含量,加重骨折病情甚至影响部分治疗方案的疗效[4]。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由于手术应激反应过强、疼痛感剧烈以及康复时间长,会产生患者术前异常紧张以及术后烦躁等不良情绪。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心理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抑郁程度,发现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无明显效果。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应用于骨折患者护理中,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下降,进而有效证实了心理护理方案在骨折手术调节负面情绪的效果显著,具有有效可行性。相关研究表明常规护理对骨折患者的心理调节效果不明显的观点,在本研究也得到证实。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本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行心理护理的方法,表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调节骨折患者不良情绪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骨科护理人员需考虑目前心理护理多流于形式化的客观问题。关于应用心理护理的适宜对象与高效操作标准,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和验证。
综上所述,针对骨折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协助患者调整焦虑抑郁情绪,且适用对象范围广,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清芳.骨折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以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6(07):101
[2]王利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509-2510
[3]陈爱霞.围术期心理护理对骨折患者焦虑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23-2824
[4]张立.两种心理干预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08):1856-1857
关键词: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25-01
本文主要对2010年9月-2013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84例骨折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9月-2013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22;年龄7-75岁,平均年龄(38.4±15.7)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9∶23;年龄5-72岁,平均年龄(36.9±17.2)岁;致伤原因中日常摔伤30例,车祸42例,高处坠伤7例,砸伤5例;受伤肢体为上肢骨折37例,下肢骨折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肢体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与行手术治疗骨折患者症状相符合:骨折端有移位,受伤肢体出现异常活动,两骨折端摩擦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伴有发热症状,轻微活动患者即出现严重且持久疼痛;且均经过X线摄片、CT及MRI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1]。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临床征象符合骨折手术患者;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应用麻醉药物及手术禁忌症[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有骨科大型手术史者;理解和意识不清晰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
1.4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型常规护理干预,即入院监测观察,术前宣讲疾病知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术后遵医嘱行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协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适宜态度,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4.1术前心理护理。①评估患者焦虑情况。护理人员为患者办理入院信息登记时,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顿焦虑表(HAMA)测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初步评估患者的紧张焦虑程度。②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心理护理时,尽量以引导、讲解、交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如发现部分患者出现异常时,继续行心理护理干预,无效后可借助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治疗或借助抗抑郁药物。③术前心理安抚护理。进入手术室前,告知患者手术过程,通过适宜的肢体动作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尽量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直至患者行麻药治疗,通过暗示性语言告知患者手术会成功。
1.4.2术后康复护理。患者意识清醒后告知患者术后1d内受伤肢体疼痛较剧,2d后会明显减轻,让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必要时可使用药物辅助,术后长期的康复过程需要患者有强大的意志力与自信心[3]。
1.5护理评价标准。
1.5.1SDS自评量表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入院当日,手术当日与术后3d分别行SDS测评抑郁情况。以SDS常模值(40.58±11.42)分为评价标准,患者测评后评分大于常模值则有抑郁倾向,具体标准如下:轻度:50-59分;中度:60-79分;重度:超过70分。
1.5.2HAMA焦虑表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入院当日,手术当日与术后3d分别行HAMA测评焦虑情况。以HAMA分界值14分为评价标准,具体标准如下:轻度:7-21分;中度:21-29分;重度:超过29分。
1.6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抑郁测评情况。护理后,研究组在手术当日与术后3天的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研究表明,患者的抑郁焦慮等负面心理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加快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酮体含量,加重骨折病情甚至影响部分治疗方案的疗效[4]。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由于手术应激反应过强、疼痛感剧烈以及康复时间长,会产生患者术前异常紧张以及术后烦躁等不良情绪。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心理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抑郁程度,发现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无明显效果。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应用于骨折患者护理中,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下降,进而有效证实了心理护理方案在骨折手术调节负面情绪的效果显著,具有有效可行性。相关研究表明常规护理对骨折患者的心理调节效果不明显的观点,在本研究也得到证实。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本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行心理护理的方法,表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调节骨折患者不良情绪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骨科护理人员需考虑目前心理护理多流于形式化的客观问题。关于应用心理护理的适宜对象与高效操作标准,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和验证。
综上所述,针对骨折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协助患者调整焦虑抑郁情绪,且适用对象范围广,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清芳.骨折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以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6(07):101
[2]王利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509-2510
[3]陈爱霞.围术期心理护理对骨折患者焦虑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23-2824
[4]张立.两种心理干预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08):1856-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