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窑的千年传承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y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嵩山历史文化厚重,源远流长。世人皆知嵩山有少林寺,但世人却不知嵩山有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登封窑,漫说外地人,就是登封人也知之甚少,这是历史的遗憾。
  莹润恬淡的瓷中珍品
  登封窑陶瓷文化耀眼夺目,是嵩山历史文化苑中的一枝奇葩,往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就有双庙沟遗址红陶的发现,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分别在八方、夏洼和王城岗遗址有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的发现。尤其是龙山文化时期君召南洼遗址和夏都王城岗遗址白陶的发现,被专家称为瓷之源头。到了唐宋时期登封窑达到其发展的巅峰。登封窑年代之久远,品类之丰富,工艺之精良,装饰之独特,在北方地区极为罕见,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珍珠地划花工艺,剔、刻、划综合装饰工艺,在陶瓷史上独树一帜。釉下黑彩和釉上红绿彩,开陶瓷釉上装饰之先河,对明清时期的南方彩瓷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专家认为,登封窑是北方民窑系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窑口,在陶瓷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从釉色上看,登封窑乳白的釉色与纹饰表现出来的褐色相得益彰,更显沉静、恬淡、自然。其釉质的莹润、文雅、含蓄,使其他窑口难以企及。尤其在釉色、釉质与纹饰的搭配方面,更显优雅脱俗,形成登封窑所独有的特色。由于登封窑烧成温度偏高,所以釉面光泽亮丽,虽历经千年岁月的侵蚀仍“面不改色”,依然如新。
  从装饰上看,登封窑题材多样,纹饰丰富。据不完全考证,装饰在各种器形上的题材共有植物花卉、飞禽走兽、人物与几何图案等四大类,共30多种。从图案布局来看,构图丰满,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富有层次和变化,给人一种疏朗、清新的感觉。其绘画手法上主要继承了唐代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多以白描为主,线条多用中峰、侧峰,高古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都有所体现,精巧细腻,生动传神。如橄榄甁的人物衣纹,寥寥数笔,酣畅淋漓,飘逸洒脱,如同随风起舞,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洒脱无忌、悠闲自在。它利用综合工艺,集剔、刻、划等多种工艺于一体的装饰手法,如白釉剔刻划花水注,胎釉对比鲜明,使作品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更能表现北方民俗的粗狂和力度。总之,登封窑的装饰手法和技艺娴熟精湛,对中国陶瓷装饰技艺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艺术风格上看,登封窑注重图案搭配和布局的协调,不同的器型选择不同的纹饰、力求两者的统一,同一器型的不同纹饰、也注重布局的协调和合理;构图多以写实为主,结合造型特点,设计匀称灵活,毫无拘束、一枝通透、一气呵成,没有程式化的古板和拘泥,充分体现了宋人的随意、自在、豪放;有些作品突出写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图案,生动传神,寓意丰富。
  由于登封窑主要生产贡瓷和高档用瓷,在宫廷和上层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同时,在北宋时期也作为陶瓷贸易的主要品种流入日本、南韩等国家,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后来流入到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并且在世界著名博物馆都有收藏。
  登封窑中的“珍珠”
  登封窑品种较多,以白釉为主,其中珍珠地划花品种产量最大,最负盛名,是为该窑的代表性作品。之所以取名“珍珠地”,也许因为其釉面上如珍珠般一圈圈的纹饰。正是由于珍珠地划花装饰技艺,登封窑才成为北方诸多窑口的代表。
  珍珠地的工艺流程,是先在晾干到一定程度的胚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用竹签或铁制的尖状工具,在胚胎上轻轻划出主体纹饰,划完后的留白部分,再用竹管或苇管等管状工具,戳上一个个珍珠一样的小圆圈。这个戳制工艺看似简单,其实技术性很强,胚体太干了不行,太湿了也不行,手太重了不行,太轻了也不行。它的排列也很讲究,密了易套,疏了易散,也不能横平竖直,而必须是三五成组,这样才能自然、均匀、浑然一体,才能突出装饰效果。最后入窑烧制,成色的深浅轻重,主要靠人工着色的浓淡,这种工艺的釉色均匀、纹饰清晰、自然质朴,观赏性大大提高。
  在故宫博物院,有件国宝“珍珠地双龙虎纹瓶”。纯净的白釉上,有着珍珠般圆润的底纹。瓶身刻划二虎,一站立,一行走,呲牙翘尾,均矫捷凶猛, 搏斗于草丛中,衬以洞石、芭蕉,近底处有一周莲瓣纹。图案以外空白处戳印珍珠形小圆圈。此瓶制作规整,线条流畅,色调和谐,绘画生动写实,笔法苍劲有力。这件瓷器是登封窑的经典之作,橄榄状的造型,饱满、端庄、流畅,体现着和谐、和平、和气。
  故宫博物院中的另一件珍珠地瓷器是乾隆皇帝亲笔御题的宋代珍珠地刻花瓷枕。枕高12.5公分,长33.8公分,宽30公分,枕呈腰圆形。右侧壁上有一通气孔。枕面上部珍珠地上刻划一折枝牡丹,牡丹花朵盛开。其下为连弧形开光,开光内钩刻清代乾隆皇帝御题诗:
  瓷中定州犹椎轮,丹青弗藉传色粉。
  懿兹芳枕质朴淳,蛤粉为釉铺以匀。
  铅气火气净且渝,粹然古貌如道人。
  通灵一穴堪眠云,信能忘忧能怡神。
  至人无梦方宜陈,小哉邯郸漫云云。
  乾隆皇帝对这珍珠地刻花瓷枕欢喜与称赞有加,一赞此白瓷之色其他彩色瓷难以媲美;二赞粉白如蛤的釉色质朴匀称;三赞此枕有忘忧怡神催眠入睡之功能,等等。乾隆毫不吝啬地把赞美之词给了这既非官窑也难见于史册的登封古窑——珍珠地刻花枕。但显然乾隆当时是把这登封窑的瓷枕当作河北的定窑白瓷来称赞。是时代的局限性让乾隆没有分清楚施过化妆土的登封窑白釉珍珠地与定窑白瓷的区别,还是下面人为拍乾隆马屁把登封窑白釉瓷当作宋官定窑白瓷进贡给乾隆,亦或原本登封白瓷就曾经是作为御用定窑白瓷的一个外发窑场,为宋代宫廷烧制过御用白瓷而进贡到宫廷中……由于没有史料记载与考古事实的发现,真相不得而知,所有的推断只能成为一个猜想。但不能否认的是,一件做工精湛的登封窑给人所带来的艺术享受。
  更诗意的“白地黑花”
  2014年底,登封窑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由于瓷器本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但亦离不开民间艺人的推动。正是出于对这个曾经辉煌近千年的民窑有着特殊情感,从收集瓷片标本到踏勘瓷窑遗址,从恢复登封古窑到嵩山青瓷出窑,从研烧珍珠地到创作水墨瓷……30年来,河南民间艺人李景洲一直默默甘做一位“瓷情”汉。年仅50余岁的他便是中国“登封窑”的传承人。   李景洲是踩着瓷片长大的。他的家乡与曲河窑一岭之隔,曾经是古代一个瓷器区遗址,生活中的登封古瓷器、瓷片无处不在,家族中亦有不少族人从事各类陶瓷烧造、制作以及陶瓷买卖。童年的他总是幻想把捡来的碎陶、瓷片,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瓷器。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的熏陶下,加之儿时的梦想彻底地改变了李景洲的一生。
  从1985年起,李景洲收藏了登封出土的各个时代,完整的陶瓷器皿及陶、瓷片10余万片(件)。而细心的李景洲为便于识别,便将其收集的每一块瓷片标本上都标注有瓷片的称谓、品相及年代,而且每次把玩时都带着手套。
  李景洲说,他收藏的各个时期的陶、瓷片上至自裴李岗、仰韶、龙山文化,经夏商周到明清,期间从没有断代,每个时代的陶瓷都有它明显的特点。“可以说大量的实物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北方民窑8000年来的演变历程。”
  通过对登封古窑口遗址分布、瓷片标本特征的研究,李景洲绘出一幅古代嵩山地区陶瓷窑口遗址图,“从图上来看,先民们是根据海平面的不断下降从高处到低处向下迁徙的,海拔高的地方是裴李岗文化、仰韶、龙山文化时期,而隋唐、五代、宋各窑口就靠下。”李景洲说。
  登封窑创烧于隋、唐,北宋是它的鼎盛时期。如曲河曾因烧瓷而成为一方巨镇,金元以后渐次湮没,它的辉煌,更是有诸多文献记载。在国家昌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发掘、复仿登封窑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5年,李景洲和几个对古陶瓷有共同志趣爱好的朋友成立了“嵩山古陶瓷研究学会”,着手对登封窑的恢复研究。后来的日子里,通过对登封窑的曲河窑、白坪窑、前庄窑、徐庄窑、冶窑等遗址的深入调查,发现的越来越多,他的研究也愈加痴迷。两年后,他又组织资金成立了公司,清晨黄昏,严寒酷暑,没日没夜,全身心地投入了复仿制工作。
  登封窑的复制和仿制是一条艰难之路。李景洲首先从嵩山青瓷入手,艺术定位于北宋早期的釉色特点,即以天青、天蓝、月白这些单色釉做主色调,追求早期青瓷淡雅、温润、古朴的神韵。按照这个目标,通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2007年10月,李景洲终于拿出了自己的第一窑产品。尽管工艺上还不甚成熟,但失传千年之久的嵩山青瓷终于恢复了。后来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使工艺水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到年底,各项技术都已成熟,令人满意的复仿制品问世了,并得到了同行及专家的充分肯定。
  为了对自己的复仿制水平进行检验,他们举办了“中国登封窑复仿制品论证会”。论证会上,来自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河南文物与考古方面的专家肯定地指出:“复仿制品从造型、胎色、釉质、釉色到装饰效果,基本达到了宋代同类标本的水平,造型流畅、饱满浑厚、釉色纯正、釉质温润,体现了宋瓷淡雅、沉静的时代特征……复仿制的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白釉刻划花、白釉剔刻等产品,属目前国内该类型复仿制品的最高水平。”
  登封窑虽然独特,但也有它需要创新的地方。登封窑是以装饰而著称的历史名窑,“白地黑花”是登封窑在宋、金、元时期的主要装饰形式之一。它是在白地的基础上,绘以黑褐色纹饰。这种装饰黑、白对比鲜明,反差大,视觉冲击力强烈,但登封窑的这种装饰使纹饰和背景之间缺少色阶和过渡而略显生硬,传统国画的意境难以充分表达。
  李景洲创新的“釉下水墨瓷”,在传统装饰“白地黑花”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它是在选用特定矿物原料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水墨的表现技法(墨分五彩),采用特定的传统烧造工艺而完成的。这种创新的特点是综合利用登封窑传统的装饰元素以及独特的陶瓷材料、制作工艺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语言充分结合,表现出传统水墨画的诗情画意,使画面更含蓄、更有味道。简而言之,也就是把陶瓷的制作烧造工艺与绘画技法高度统一,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陶瓷装饰艺术形式,使传统“白地黑花”陶瓷装饰更完美、更富有诗意。
  在古代,汝州的汝瓷、禹州的钧瓷,攀上“官家”,成为宋徽宗的“御瓷”,名垂千古、受人追捧。相比之下,登封窑就没那么幸运。然而进入新世纪,登封窑在民间艺人的推动之下,从复仿到创新,从传统到现代,一步步地走向新生。
其他文献
全国不少石化企业、工业园,要么像吸盘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区与其为邻;要么像楔子一样,插进了原本就已人头攒动的城市。“化工围城”现象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存在,但化工厂、工业区、化学品储藏仓库与居民区挨得近并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化工区与住宅区之间的问题也不是中国所独有,那么同样的情况,日本又是如何处理、规定和解决的呢?  日本对于化工厂的选址有严格限制,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  选址前
期刊
2015年3月份以来,从中国南北车的合并开始,“国企合并热”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随着南车北车、中电投和国核技合并重组的推进,国企合并重组又一次引发社会热议。从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来看,两者业务高度重合,且已经是世界第一与第二大高铁制造商,在国际竞争中的自相残杀是领导层不希望看到的。而纵向的产业链整合能减少外部交易、降低企业中间成本,增强企业的实力。可以说,国企合并将分散的资源集中整合在一起,减少了国
期刊
“网购上京东,省钱又放心”“唯品会,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蘑菇街,我的买手街”……近日来这些广告语不停地倾灌着消费者的耳朵。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利用“小屏幕大世界”动动手指就可以得到自己的所需之物。越来越多的购物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让许多抓住了互联网机遇的人迅速暴富。  此时,一些传统行业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举步维艰。街头巷尾经营小本买卖的一些小商铺、便利店更是门庭冷落,
期刊
汝南县境内河流众多,其中最大河流为南汝河,“汝南”之得名与南汝河有关。在古老而广袤的豫南平原,千年汝水蜿蜒东流,滋养着被称为“天下之中”的热土,因其位于“湛湛清流九曲湾,深沉彻底似拖蓝”的汝水之南,北、东、西三面为汝水环抱,史称汝南。  天中山  天中山又名天台山,位于汝南县城北两公里处,占地约540平方米,高3.6米,因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的碑文而得名。天中山又名天台山,原是一座圆形小山,占地约
期刊
薛欣然,旅英华裔作家、电台节目主持人,毕业后曾在河南广播电台工作, 1997年起旅居英国,后成为英国《卫报》的专栏作家。出版过《中国的好女人们》等多部中国题材的英文作品  中国的好女人们  1989年,在部队院校工作十二年的薛欣然,来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午夜谈话类节目“轻风夜话”,与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讲述民间百姓真实的故事,公开讨论情感问题,出人意料地受欢迎。每天都有近百份听众来信涌到
期刊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美,跟随在习近平身边的除了随行官员外,还有十五名中方企业家,令河南人民倍感自豪的是河南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名列其中。  从1984年到2014年,双汇集团成立30年来,总资产由不足500万元增长到670多亿元,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培育出了“万洲国际”和“双汇发展”两家上市公司,员工由不足800人增
期刊
尽管李长春表示批评郑州市证券公司一事暂时不再追究。但是,不可能没有人不拿这件事做文章。  从表面上看,总编辑没有说什么,但从今天梳理这件事情的前后经过时,我似乎感觉,总编辑当时肯定受到了某种压力,只是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要寻找一个比较恰当的方式表明而已。  就在郑州市人民银行用红头文件状告我和我们的两位记者的同时,郑州市人民银行又利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权力,把他们打给报社的两万七千元钱给划拨了回去。
期刊
陈生说:“很多事情不是做好了调查才去做就能做好,而是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这样才能抓住机会。”数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数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于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这回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北大毕业生该不该卖猪肉,而
期刊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早已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刘强东的创业之舟并不显得一帆风顺,几经颠簸,甚至还曾颠覆,但他不曾气馁,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坚持创业,终顺利开辟“京东大陆”。  京东上市  2015年8 月 16 日晚间,京东官方微博宣布,刘强东、章泽天夫妇向8·12天津大爆炸事件中参与救援而牺牲或受伤的消防官兵、干警和其他社会人士捐助 1000 万元
期刊
从77岁开始作画的摩西奶奶,成为闻名全球的风俗画画家。在中国,也有一位“摩西奶奶”,她就是68岁的秦秀英。她是仅上过1年半小学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却在近3年里开始认字、学电脑、开了博客、出了新书,她的画被评价为“画出了中国的乡土变迁”。  “生活在越来越窄的时光和天地里”  秦秀英戴着老花镜,坐在阳台上,一笔笔地在纸上作画,仿佛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而3年前的她,还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精神状态更是消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