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北京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开北京之前,我独自一人去了一趟景山公园。站在景山公园中峰的万春亭里向下看,宫殿幢幢、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横卧在脚下,被暮色染上一层肃穆祥和。
  西侧的北海白塔,北侧的钟鼓楼,东侧遥遥在望的CBD……北京没有东方明珠或者广州塔这样的顶级观光高楼,景山是老北京城曾经的最高点,是最浪漫又最廉价的观景台。
  橘色的夕阳小小一团,从白塔顶端缓缓落下,直到没入西山。一群归巢的鸽子扑棱棱地不知飞向哪户人家。
  一
  18岁那年,我接到北京一所非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由此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独自远行。其实也算不上独自,我是跟高中同学刘澄一起坐火车到北京的。
  起初我爸妈不放心,执意要送我去,直到我天花乱坠地将刘澄描述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有为青年,他们才将信将疑,勉强答应。
  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旅程是极其枯燥的,有人聊天,有人打牌,半夜睡觉常常会被汽笛的轰鸣声吵醒。只有我一路傻笑着,沉浸在“跟刘澄单独出行”的喜悦中不可自拔。
  当我跟刘澄拉着大大的行李箱站在大名鼎鼎的学院路上时,8月的流火点燃了我青春所有的热情。
  我和刘澄的学校都在学院路,只有一街之隔。
  高考填志愿前我跟闺密在地图上看北京的高校,还开玩笑说,这学院路建得可真人性化,高校扎堆,方便谈恋爱。
  直到真真切切地站在这里,看到我的大学和刘澄的大学面对面高挂着的烫金校牌,当时的我特别想高呼:“学院路的建设者们万岁。”
  我是偷看过刘澄的志愿书才选择了北京的大学,高考填志愿,我所有的志愿都填了北京的高校。
  我从小在北方长大,一直以来最向往的都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道不尽的落寞与繁华。
  可是填志愿时,千年的江南烟雨无论如何也抵不过黑暗高三刘澄带给我的那些温暖。
  我怎么也忘不掉,在那段最难熬的日子里,每天放学和刘澄一起回家的路上,我们手舞足蹈地聊梦想。
  我说我以后要做设计师,刘澄笑着揉揉我的头发:“那我就当你的第一个客户。”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忽然发觉路边这往日看腻了的风景,因他粲然一笑而变成此生难遇的美景。
  后来我虽然也做了设计,却不是建筑设计,而是景观设计。
  记得曾在一本书中读过: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为了一个梦想,不得不舍弃另一些想追求的东西。
  但是书中没有说,这样的舍弃值不值得。
  年少的时候,就是有那样无知又无畏的勇气,总以为梦想能实现,怀揣着一腔孤勇,义无返顾地踏上晦暗不明的前路。
  二
  大学时的我,还葆有某些纯粹的天真和热情,有喜欢的人,就努力去靠近去追逐。
  我打着“继续我们伟大友谊”的旗号,出现在刘澄会经过的各种场合,我以“在北京只有你一个熟人”的借口,拖着他去了很多地方。



  说起来,那两年我有过一段快乐安宁的时光。我和刘澄凭吊过圆明园里的断壁残垣;我们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泛舟;后海边的胡同里有地道的北京小吃,刘澄打赌输了,捏着鼻子灌下一碗豆汁,我看着他皱成一张苦瓜脸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
  听学哥学姐们说,北京的冬天很少下雪,但那一年北京的初雪,来得格外早。我还窝在被窝里看手机,朋友圈就被京城的雪景刷了屏。
  我心中一动,打电话给刘澄,软磨硬泡,缠着他陪我去故宫看雪景。
  我们到达故宫时,雪花还在纷纷扬扬地落,红墙、白雪、琉璃瓦,银装素裹的紫禁城宛如水墨画中的宫殿。我们漫步其间,听着积雪在脚下“沙沙”的声响,好像只要多说一句话,就会打破这里的宁静和安详。
  从故宫出来后,本来不情不愿的刘澄竟然说还没看过瘾,于是我们又去了景山公园。
  在万春亭里,我们并肩而立,俯瞰白雪覆盖下的故宫,真可谓 “ 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
  我微微扭头,就能看到刘澄线条明朗的侧脸,神情专注。我装作拍风景的样子拿出手机,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按下快门键。
  空中还有零星的雪花飘荡,染白了我们的头发。我多希望,时间能就此停住,这样我和刘澄也能算作一起白头。
  因为这一场雪,我爱上这座城市,这里的雪景值得我等待整整一冬,这里也有人值得我耗费一整个青春。
  其实我不怎么喜欢我的大学,也不怎么热爱我的专业,可是在这一刻,我一点也不后悔自己选择来北京念大学。
  北京这座城市满足了我少女时代所有关于浪漫的想象。



  三
  北京不曾辜负我给予它的毫无保留的喜爱和毫无来由的信任,唯一的不如意,跟刘澄有关。
  中学时代,我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往往都能取得好成绩。于是就天真地以为,我努力地喜欢一个人,努力地对他好,他同样也会喜欢我。但事实却全然不是这样的,“天道酬勤”4个字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努力。
  就像我对刘澄一样,我不顾一切地朝他所在的对岸进发,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我甚至打动了自己,可我永远也打动不了他。
  从来没有人告诉我,纵然这世间的道路如此广阔,我依然无法和他并肩而行。
  我眼睁睁看着刘澄如何坚定地走向那个女孩,我看着他们跨越重重阻碍牵到彼此的手,我全程目睹了一场气象峥嵘的爱情,因为在北京这座繁华的都市而显得弥足珍贵。   大三的某一天,刘澄带着女孩出现在我面前,介绍我们认识。对于我,他说,我是他的好兄弟。
  整个过程,我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偶尔讲几句无关痛痒的玩笑话。却在他们走后,拉着室友去了西北门外的大排档。
  在那以后,我跟刘澄的关系渐渐生疏,我不再主动去他学校找他,他也很少有时间再想起我。
  于是,所有细密绵长的怀念,所有刻骨铭心的苦楚,所有不能自拔的幻想,所有不知所起的深情,都来不及向世人证明一段感情的存在,就悄无声息地被埋藏起来。
  北京对我来说,成了一个人的北京。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却无一人能取暖。
  后来,也有外地的同学慕名来北京玩,我陪着他们去故宫,去后海,去颐和园,去南锣鼓巷,却再也没有了当初和刘澄两个人到处游荡的欣喜与惊奇。
  挤在乌泱乌泱的游客中间,一切都变得乏善可陈。我试图向同学描述故宫初雪和万寿山落日的盛景,结果却发现自己的记忆和语言只能用遗憾和苍白来形容。
  四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京工作,正式成为北漂的一员。幸好是做记者,不用天天挤地铁,也没有住过地下室,合租的室友羡慕我,我却只是笑。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
  习惯下班回到家里,冷冰冰的空气
  爱情这东西,你已经不再有勇气
  工作一年后,我告诉室友,我要离开了。报社在上海设立了记者站,我申请去那边。
  她疑惑,好好的干吗要走。
  在走之前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讲我和刘澄的故事给她听。
  我这才发现,和刘澄有关的所有的细枝末节,就像北京这些年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记,最后都长成一块柔软而尖锐的刺青,牢牢地占据在心底最深处。
  我爱过这座城市,就像爱过刘澄一样。
  这座城市这么好,繁华的三里屯和烟火气十足的胡同融洽地并生在一起,有通宵不打烊的三联书店,有逛多少次都不腻味的国家博物馆,有汇聚了五湖四海所有菜系的各种餐馆。
  可是啊,我只是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模样出现在刘澄年底的婚礼上,灰头土脸的逃离是我唯一能想出的办法。
  五
  离开北京的那天我是一个人,去机场的路上忽然下起阵雨,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和当时的心情差不多。我第一次体会,这样一场狼狈不堪的别离。
  好在那只是一场阵雨,登机时乌云散去,阳光倾泻而下,燃烧的7月,液体蒸发得很快,湿漉漉的地面不一会儿就干了。
  关机前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是刘澄发来的短信:一路平安,祝好。
  我没有告诉刘澄我要离开的消息,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得知的。
  飞机腾空而起的那一刻,蓄谋已久的泪水悄然而至,目力所及的建筑物和行道树一点点后退、缩小,直到模糊成一个个黑点。
  我不知道以后要午夜梦回多少次,才能忘记这座城市和这个伴随了我一整个青春的人,我也不知道要寻寻觅觅多少次,才能再遇见一座喜欢的城市和一个让我奋不顾身的人。
  但我想,我还是愿意去追寻,一座城和一个人。
其他文献
谁都会,忽然很想谁。  【One】  坐在西阎高速的班车上总爱看着窗外  看着川流不息的光影  脸微微发烫  对不起  只是忽然很想你  【Two】  站在仟禧广场的中央  用双手遮挡漫天飘散的雨滴  没有人牵我的手一起撑伞  对不起  只是忽然很想你  【Three】  熟悉的铃声响起  不是你的名  落寞表情,漫不经心  对不起  只是忽然很想你  【Four】  一个人看场电影  阳光斑驳,
期刊
1.  北国的初春乍暖还寒,我把卫衣的帽子扣在头上,然后沉默在公交车最后一排的靠窗位置。  七中站,两个穿校服的姑娘坐在了我前面,一个哭哭啼啼,一个陪在一旁。不用想,无非是在上演有关恋爱的系列戏码。  “喜欢就倒追呗,你哭什么啊?”女生乙不解。  “他脾气那么糟糕,虽然遇见他的时候对我还算得上有耐心,可是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暴露本性呢。”女生甲颠三倒四地说,“他长得那么帅,虽然我也不差,可是谁知道以后
期刊
1  陈寻在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阳光热烈,汗水从他的额头流到下巴,他却毫不在意,随手一擦继续奔跑。  他格外怀念这种肆意挥洒汗水的感觉,仿佛让他一下子回到了从前。  他初遇张茜的时候,因为个子不高,陈寻每天下午都会在操场上跑步,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长高。  那天下午,他刚跑完步,走到看台上拿自己的书包准备回家时,无意中瞥到一个女生气喘吁吁地从他身旁跑过。  说是跑,她的速度却比走快不了多少。 
期刊
一  时至今日,我仍记得和郑君初次见面的场景:那是成都惯常的微凉春日,一个飘着轻柔细雨的傍晚,因为男女双方向室友公布了恋情,遂组织原本各不相干的两个寝室的人在学校西门外的东北菜馆聚餐。郑君正巧坐在我对面,恋爱的那对室友只顾着扭捏,搞得本来就不熟的大家都显得有些拘谨。幸而郑君是开朗逗乐的性格,一直在努力活跃气氛,我见状便也配合着他开玩笑,整场饭局终归其乐融融。  那晚过后,我总是莫名其妙地想起一个理
期刊
Chapter1.  林森见到陆荞的时候,她背着画板,穿着白色的棉布裙斜靠在电梯的侧壁上,在即将到达12层的时候,电梯轻轻地晃动了一下,林森只听见陆荞低低地叫了一声,黑暗就如铺面涌来的深海在他眼前绵延开来。  12层是Z大艺术系教学楼的顶楼,与天台仅几个楼梯的距离,平时学生很少会到这个地方来。而林森走进电梯时没有按楼层,只是被动地跟着上升,听见女生因为不安而逐渐急促的呼吸声,林森抿紧了嘴,凭借着电
期刊
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我可以数一筛子星星,咏一晚上月亮  我可以看一场没有结局的电影,散一路的步  我可以和你喝几杯微微醉的酒,说一些立体型情话  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我可以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与你拥吻  嘻笑着整理你微红的颧骨鬓颊  我可以在你微微隆起的啤酒肚上取暖  我可以无赖成一个小孩  我可以在这个白天失眠,张着眼睛等天亮  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不必隐姓不必埋名  不必南山种满菊花
期刊
也许戒了诗  也就戒了  习惯的忧伤  明天有  湛蓝的天空和  炙热的太阳  比火更热烈  融化了地上的孩子的  一颗待在寒冬的心  明天开始  向阳生活  向所有的人打一声招呼  “您好”  “我是一个新的我”  其实不然  心里惦记的  还是伤感  伤感  是一团厚得化不透的坚冰  我是习惯了你也  习惯了与十二点半的忧愁作伴  我出于本能地  挣扎 尽管  徒劳 我不愿轻易放手  那是本能
期刊
风拂窗帘  雨落阶前  又回到梦中  那晨雾迷濛的河畔  晕生双靥  绽放在遥远的对岸  掀起烟云的面纱  莞尔、璀璨、神采飞扬  纸伞滑落的雨滴  是我寂寞的足音  一季繁华  终随逝水  心却期许  握住那缕幽香  惊心动魄  历久弥珍  我活在曾经的未来  却不是想要的明天  她们说河的远方是海  可海是否会变成桑田  如果不是转瞬即逝的背影  那我的眉间  能否暂借片刻的欢颜  寄出我未曾
期刊
十八岁的春天,骀荡和风,潇潇春雨,二三好友,还有未褪去的长衫和一把婉转了岁月的木吉他,滚滚红尘,漫漫原野,应是斜风细雨毋须归;  十八岁的盛夏,远方有一张通知书遥相寄来,那一所耀眼的大学只消得一瞬就酷炫了整个青春;  十八岁的初秋,少年撑一把湖蓝色的雨伞,款款而来,而后朝朝暮暮,哪管万里层云,千山暮雪;  十八岁的冬日,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相机里,时光慢走在咖啡厅里。  一刻悠扬,一季闲适,万分
期刊
一  我所在的城市,早在十月初便下了第一场雪。如今已是深冬,当别的北国城市纷纷扬雪,这里的气温却莫名地从零下向零上逼近,一场淅淅沥沥的雨加雪突如其来。秋末未掉尽的黄叶跌到地上,被雨水湿嗒嗒地吸附着,腐朽边缘放弃挣扎的垂头丧气,有种莫名牵动人心的力量。  在一起第三个月的男朋友朝我走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专门为我买来的紫色围巾,然后宠溺地为我带上。  我缩了缩脖子,围巾很暖。但我还是把它摘了下来,递给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