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课的目标是什么? 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培养学生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崇高思想,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如果不懂政治, 不问政治, 不懂基本的法律, 就等于没有灵魂。有少数学生对政治课特别不感兴趣的。他们抱着“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的信条, 学习政治是为对政治有个初步了解, 主要还是为了考试得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政治不及对其他学科感兴趣的原因是政治课比较抽象, 学起来较枯燥乏味。鉴于以上情况, 要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上下工夫。下面试谈几点: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没有经验的老师, 一般就是一上课就将课题板书在黑板上, 或叫同学们翻开哪一页,哪一课, 几句简短的导语(重复告诉今天要讲什么内容),便开始讲课。这种导入, 犹如在一潭静水中注入新鲜汁液,一时不会迅速接受。因为学生对于照本宣科, 习以为常,没有吊起胃口, 接收新知识也就效果不佳。最好的方法是以故事开头, 激起兴趣, 再讲新课。
例: 有个老师上课, 走上讲台, 在黑板上写上“永恒的话题……”, 破折号后面没有注脚, 同学们的注意力被初步激发起来了, 然后他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了一个头戴斗笠, 身穿古服, 手执羊鞭的人, 在无边的旷野里孤独地放牧着一群羊, 问同学们, 谁回答, 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一个学生回答: “苏武牧羊”。这是历史上学过的。老师无须再讲故事, 随即在黑板上的破折号后面添上“爱国主义”。觉得老师的新课开头很有趣, 便全神贯注地听讲新课。
二、授课的吸引力
富有吸引力的授课应该给人以生动、新鲜、活泼的感受。若讲课风格千篇一律, 学生神经就会产生疲惫感。怎样才能做到教学风格的多样化呢? 这需要政治教师多练一些技能。我们看那些街卖艺者, 表演音乐节目的, 即便是同一个人, 今天她唱黄梅戏, 过几天来, 她又唱京剧。唱普通歌曲也是一会和唱传统唱法, 一会儿是美声唱法。表演武艺的, 同一个人, 即使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也是有好几种功夫。长枪、短刀、长拳、短拳等等。交替表演, 观众才为之喝彩。政治教材一般是论述性的表达方式,不及语文教材, 文艺作品不少。要把政治观念传授给学生,力求在灵魂上扎根, 良药苦口利于病。若在药里放上蜜糖,效果就大为改观。所以政治课老师讲课也适用手势、眼神增强感染力。灵活地运用谚语、故事、民谣、歌曲、典故等多种方式。这样的讲课, 不拘一格, 灵活多变, 点燃思想的火花, 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例讲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基础” 这一内容时, 就可以放录像片“四川刘文彩地主庄园” 或播放《白毛女》插曲片断, 即那凄惨的画面, 那凄怆的歌声伴着老师对教材的讲解, 使学生感受到旧社会中国农民灾难的深重, 激起对旧社会剥削阶级的憎恨。这种讲法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开辟第二课堂
让学生感受新鲜的政治现实气息。应试教育的政治教学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 教学模式是以“三中心” 为标志。“三中心” 即“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政治教学不单是知识的教学, 更是提高思想觉悟的教学。它是以学生的言行实践来检验成功与失败的。素质教育提出开辟第二课堂, 政治学科尤应如此。所以无论从教学方式的新颖与思想工作的落实, 第二课堂都是十分可取的。比如讲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去, 到生产小组去, 到农户去。去了解那些上年纪的人, 他们在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 经历的集体经营的情况以及承包土地以后的情况。通过对比看看, 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生产成果如何。同时也去参观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旧面貌是怎样的, 现在换成了怎样的新容颜了。通过收集老村民、老干部的口头讲述或是一些老照片、老记录、老遗址, 形成有力的论据, 这些资料不但充实了学生们的知识,也触及了他们的灵魂。爱国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 不断发展的观念都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形成。从教学上说, 也是激发与巩固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 问题启迪
学贵在思, 思起于疑。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学必须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才能激起思维的浪花。设计问题要适度, 太简单, 无价值, 太深奥, 无从思考, 起不到作用。要紧扣学过的知识, 提出新颖的问题, 才能引出思路。比如, 讲述“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时”, 提出: “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是看存在不存在剥削, 此话正确与否”? 这个问题是依据“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这个问题依据“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这个理论基础提出来的, 有其思考的价值。于是同学们就会根据改革开放生产体制的改变以及取得的成果来讨论, 并得出结论: “判断的主要标准不是看是否存在剥削, 而是看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五、 体验教育
这种教育是为了避免知识与思想脱节。特别是那些学政治主要为了考分的学生, 尤其需要体验教育。有的学生阐述什么是爱国主义, 什么是社会公德, 讲得头头是道,但在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 却是言行不一。让学生为弱势群体做好事, 感受做好事受尊敬的荣誉感, 让他们看奥运盛会的电视, 感受中国强大令世界尊重的自豪感。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没有经验的老师, 一般就是一上课就将课题板书在黑板上, 或叫同学们翻开哪一页,哪一课, 几句简短的导语(重复告诉今天要讲什么内容),便开始讲课。这种导入, 犹如在一潭静水中注入新鲜汁液,一时不会迅速接受。因为学生对于照本宣科, 习以为常,没有吊起胃口, 接收新知识也就效果不佳。最好的方法是以故事开头, 激起兴趣, 再讲新课。
例: 有个老师上课, 走上讲台, 在黑板上写上“永恒的话题……”, 破折号后面没有注脚, 同学们的注意力被初步激发起来了, 然后他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了一个头戴斗笠, 身穿古服, 手执羊鞭的人, 在无边的旷野里孤独地放牧着一群羊, 问同学们, 谁回答, 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一个学生回答: “苏武牧羊”。这是历史上学过的。老师无须再讲故事, 随即在黑板上的破折号后面添上“爱国主义”。觉得老师的新课开头很有趣, 便全神贯注地听讲新课。
二、授课的吸引力
富有吸引力的授课应该给人以生动、新鲜、活泼的感受。若讲课风格千篇一律, 学生神经就会产生疲惫感。怎样才能做到教学风格的多样化呢? 这需要政治教师多练一些技能。我们看那些街卖艺者, 表演音乐节目的, 即便是同一个人, 今天她唱黄梅戏, 过几天来, 她又唱京剧。唱普通歌曲也是一会和唱传统唱法, 一会儿是美声唱法。表演武艺的, 同一个人, 即使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也是有好几种功夫。长枪、短刀、长拳、短拳等等。交替表演, 观众才为之喝彩。政治教材一般是论述性的表达方式,不及语文教材, 文艺作品不少。要把政治观念传授给学生,力求在灵魂上扎根, 良药苦口利于病。若在药里放上蜜糖,效果就大为改观。所以政治课老师讲课也适用手势、眼神增强感染力。灵活地运用谚语、故事、民谣、歌曲、典故等多种方式。这样的讲课, 不拘一格, 灵活多变, 点燃思想的火花, 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例讲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基础” 这一内容时, 就可以放录像片“四川刘文彩地主庄园” 或播放《白毛女》插曲片断, 即那凄惨的画面, 那凄怆的歌声伴着老师对教材的讲解, 使学生感受到旧社会中国农民灾难的深重, 激起对旧社会剥削阶级的憎恨。这种讲法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开辟第二课堂
让学生感受新鲜的政治现实气息。应试教育的政治教学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 教学模式是以“三中心” 为标志。“三中心” 即“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政治教学不单是知识的教学, 更是提高思想觉悟的教学。它是以学生的言行实践来检验成功与失败的。素质教育提出开辟第二课堂, 政治学科尤应如此。所以无论从教学方式的新颖与思想工作的落实, 第二课堂都是十分可取的。比如讲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去, 到生产小组去, 到农户去。去了解那些上年纪的人, 他们在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 经历的集体经营的情况以及承包土地以后的情况。通过对比看看, 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生产成果如何。同时也去参观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旧面貌是怎样的, 现在换成了怎样的新容颜了。通过收集老村民、老干部的口头讲述或是一些老照片、老记录、老遗址, 形成有力的论据, 这些资料不但充实了学生们的知识,也触及了他们的灵魂。爱国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 不断发展的观念都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形成。从教学上说, 也是激发与巩固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 问题启迪
学贵在思, 思起于疑。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学必须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才能激起思维的浪花。设计问题要适度, 太简单, 无价值, 太深奥, 无从思考, 起不到作用。要紧扣学过的知识, 提出新颖的问题, 才能引出思路。比如, 讲述“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时”, 提出: “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是看存在不存在剥削, 此话正确与否”? 这个问题是依据“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这个问题依据“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这个理论基础提出来的, 有其思考的价值。于是同学们就会根据改革开放生产体制的改变以及取得的成果来讨论, 并得出结论: “判断的主要标准不是看是否存在剥削, 而是看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五、 体验教育
这种教育是为了避免知识与思想脱节。特别是那些学政治主要为了考分的学生, 尤其需要体验教育。有的学生阐述什么是爱国主义, 什么是社会公德, 讲得头头是道,但在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 却是言行不一。让学生为弱势群体做好事, 感受做好事受尊敬的荣誉感, 让他们看奥运盛会的电视, 感受中国强大令世界尊重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