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指导行为的可诉性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ianshengz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行政指导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发展的新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作用不断得到凸显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经济领域,行政指导的运用使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为此,行政指导逐步取代行政政令转化为我国政府实施行政调控的又一重要行政举措。但由于行政指导行为的特殊性质,当前行政指导行为并未纳入行政诉讼体系,这就导致遭受不适当行政指导行为所侵权的相对人缺乏合理有效的救济途径。为此本文从界定行政指导的概念出发,通过阐述行政指导的理论基础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意义,详细说明行政指导纳入行政诉讼范围的可行性。
  关键词 行政指导 可诉性 司法救济
  作者简介:段雨杉,暨南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24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行政指导行为逐渐成为行政机关主要的行政执行方式,行政指导以高效便捷的灵活性不断对我国的发展进行调整,成效显著。但在行政指导行为的实施中,越来越多的侵权行政指导行为屡屡发生,导致行政指导失去了原有的目的和初衷。同时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中缺乏对行政指导行为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方式的立法规范,导致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受到侵害也求助无门。当行政机关无须对其不良行为承担责任后果,这就表明行政指导这一新型的行为跳出了“权力的牢笼”,缺少相应的约束导致了公共权力的滥用,这将会极大地阻碍人民民主权力的实现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此,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行政诉讼体系不仅仅有利于行政指导目的的实现,也便于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其免受侵害,更有助于规范公权力的运用,进一步促进我国政府职能的实现。
  一、 行政指导概念界定
  (一)行政指导定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作用不断得到凸显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经济领域,行政指导的运用使得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为此,行政指导逐步取代行政政令转化为我国政府实施行政调控的又一重要行政举措。
  (二)行政指导产生和发展的目的
  行政指导产生和发展的目的在于使行政机关能够迅速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做出反应并进行社会管理行为,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的事务范围内的作用。与此同时,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便捷有效的行政方式,不断地对传统依法行政进行补充,不断巩固了自身在行政领域的重要地位。行政指导制度起源于“二战”后的日本,随着行政指导制度在日本行政管理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推崇。我们可以认为“行政指导作为对传统依法行政的一种必要补充和一种灵活高效的行政活动方式,正在日益广泛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所采纳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实践中,甚至在许多经济和行政管理领域中,与其独特的性质不断发挥着政府对于社会的调控作用,甚至起着补充和替代,辅助和推动、协调和整合、预防和疏导等积极影响,逐步成为当代行政科学化尤其是行政法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但作为行政民主化、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产物的行政指导,不仅仅是一个类型化的现代行政调控的方式方法,也是一个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的新型行政措施。我们必须要看到行政指导犹如一柄双刃剑,充满优点的同时也蕴含着危险。因此在对行政指导加以研究分析时也要对行政指导的缺点进行明晰。
  (三)行政指导性质
  1.行政指导性质的含义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示范引导性、柔软灵活性、方法多样性、自愿选择性等多种性质综合而成的一种非权力性的新型行政举措,在行政法体系中,既有别于设立规范的行政立法行为,也不同于拥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行政执法行为。为此,其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又不同于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契约行为,但行政指导又与上述行为密不可分地结合为行政机关的行为方式体系,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并且有所针对地对社会生活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行政调控的目标。
  2.行政指导性质界定
  尽管官方已经对行政指导的性质做过解释,但学术界仍然对行政指导性质领域存在诸多争论,主要理论分歧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行政指導应该将其划分为行政行为还是事实行为的问题,这是明晰行政指导行为的关键一步,关系到行政指导的定义问题。当前,主流观点一致将“某一行为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否产生影响,是否将引起法律事实的变更。”这一标准作为区分行政行为或者事实行为的根据。通过对行政指导性质定义的解释,可以得出由于行政指导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其区别于其他的行政行为,行政指导行为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性行政行为,难于根据传统的行政行为定义去进行衡量,其在整个行政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意义。“事实上在行政指导实践中,行政机关为取得相对人对行政指导的认同履行行政指导行为时,会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先天的信息优势来诱导相对人执行行政机关所下达的行政指导行为,这就可能导致在整个行政过程中出于对政府权威的信赖和认同进而造成行政相对人履行行政指导行为造成自身合法权益受损的情况。为此应将行政指导行为认定为一种法律行为,只是相对于其他行政行为效力相对较弱的一项法律行为。
  第二,行政指导的权力属性探究,明晰行为是否具有行政权力性的问题。“行政指导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产物,是由行政主体在其职责范围内依其职权做出的对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作用的一种权利行为。”但权利之间本身就存在力量强弱的区别,作为弱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行政指导。从其本身所具有的服务性出发便决定了其将有别于诸如行政命令等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强权行为。根据“行政指导不具有法律法规上的强制力,原则上依赖于行政相对人的自愿、自觉所产生的规范作用。可知,行政主体所做出的行政指导是一种行政的弱权力行为,其主要依靠社会公信力产生的相应影响来对行政相对人做出约束和规范。然而在社会实践中,行政指导往往因为其制定主体的特殊性而表现为一种行政权力性的行为,只是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权力稍弱而已实质上丧失了自愿性的初衷。   第三,行政指导是否具有强制性,是否属于一项强制的行政行为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事实上对于行政指导的强制性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应从实然和应然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从应然角度进行分析,可知行政指导具有非强制性、自愿选择性等性质,其主要措施往往表现为建议、劝告、引导等柔和灵活的行政方式构成,为此行政指导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但从实然角度进行探究,法律意义上的非强制性并不等同于其在事实上的非强制性。事实上,行政指导在实践运用中往往表现出与法律意义上的非强制性相反的行政强制力。出于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不平等的法律地位,为此在行政指导的过程中,纵使行政指导本身具有自愿性,但相对人出于对政府公权力的敬畏也会选择服从迫于无奈接受哪怕不合理损害自身利益的行政指导,担心拒绝行政指导行为将会导致行政机关的变相“处罚”。再次,由于千百年来的“官本位”思想使得民众心中对公权力充满畏惧,公民权利淡薄,相对人处于弱势地位都将不情愿却不得不选择服从。
  由此可见“法律上对行政相对人的所具有自愿选择是否遵循行政指导行为的规定仅仅停留在法律层面,而行政指导在事实层面却具有与其他行政行为类似的强制性。”综上所述,行政指导行为可以概括为包裹在“自愿外衣”下的一种新型的强制性行政行为。只是出于行政指导的特殊地位和行政指导的弱权力的属性让其有别于其他行政行为,但行政指导行为同时又存在着事实上的行政强制力。
  二、行政指导存在的依据
  (一)行政指导的法理背景解析
  作为国家的一种重要行政手段,行政指导逐步取代传统行政行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难以忽视的重要作用。从行政指导的法理学演进过程来看,行政指导的出现并非偶然。其一,行政指导的产生手段深受社会学法学的影响。“随着资本主义进入资本垄断时期,国家不得不颁布大量的法律法规来干预社会的发展,“法社会化”成为当时的社会趋势并对社会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二战”之后随着战后社会学法学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催生出了行政指导这一新型的行政行为。
  其二,行政指导的发展演变也深受综合法学产生的影响。综合法学学家认为“在任何切实可行的法律体系中,为了保证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为模式,应该存在一个具有组织强制力和群体相结合的集合体。”为此,如果过分强调权力因素而轻视法律中道德和社会的存在将会导致极其不合理行为的存在。由于综合法学的逐步发展,行政指导这种相对柔和高效且自愿选择的行政方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再次,注重平衡的现代行政法理念的推广也为行政指导的产生做出铺垫。 随着民主、人权、法治等现代观念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有限政府”理论的不断发展,采取民主方式来参政议政的方式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和满足公民对行政机关的不断提高的要求,新型高效、便捷灵活的行政指导逐步成为行政机关积极行使行政权力,加强行政干预的重要举措。
  (二)行政指导的法律依据
  通说认为“做出行政指导的行政机关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原则、精神的前提条件下高效便捷地采取行政指导这一行政措施,同时取得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者许可,并不与依法行政相矛盾。从行政指导的发展来看,行政指导的目的在于增进公共利益更好地加强和改善经济和社会管理,积极促进行政目的得以实施。
  由此可知,行政指导的出现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产物,是在追求形式合法性的大前提前提下对实质合法性的一种合理的行政举措的创造。
  三、行政指导不可诉原因分析
  行政指导的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导致其在司法实践活动中, 普遍将其排除在行政复议或是行政诉讼的事由之外,并未将其纳入行政诉讼领域的理由如下:“其一,由行政机关所做出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一般不会产生法律效果;其二,行政指导出于行政相对人的自愿选择而产生相应效力,并非强制行政相对人必须履行行政指导做出的事项:其三,行政指导本身不属于不具有具体行政的特性,无法将其定义为具体的行政行为。”为此主流观点认为,行政相对人即使违反行政指导行为也不会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这就将行政指導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 然而仅仅简单从行政指导的应然角度的特点出发就认定行政指导不属于一般行政行为,而将其排出在行政诉讼之外的做法是缺乏考虑的。这个观点从理论及其司法实践中都存在较大漏洞。
  四、行政指导可诉性分析
  (一)行政指导现状及问题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新型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和功能作用是其成为集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为一体的政府转型期的综合产物。为此我们不得不对演变的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1.行政指导概念定义不明,缺乏相应理论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行政指导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实践之中。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民众对行政指导制度存在误解、曲解。部分人简单地将行政指导制度理解为传统的行政行为加以抵触、否定。有的人又将行政指导制度错误地视为一般行政行为,对其持敬畏的态度不得不服从,这些存在误解的观点和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发展。
  2.行政指导行为民主性和稳定性欠缺
  “部分行政指导行为由行政机关内部制定且不对外公开争求民众意见简单地而成,为此行政指导行为就其制定层面就缺乏透明度和民主性。同时,由于行政机关内部的相互隔离,部分行政指导行为重复做出甚至朝令夕改,导致民众应接不暇,有的还导致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3.行政指导缺乏立法规范,缺乏相应制度对其约束
  当前在行政指导层面的立法屈指可数,法律法规远远无法满足行政指导日益变化发展的需求。尤其在行政指导的定义程序方面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行政指导行为与其他公务行为相混淆,未能真正实现行政指导的价值目标。
  (二)行政指导可诉性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汉语言文学在历史发展中独具民族特色,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具有重要贡献.然而,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络的出现衍生了大
在税收管理工作方面,计算机逐渐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推动税收管理现代化,使得税收工作效率更高、准确率更高.但由于发展历程短、技术水平差等原因,我国税收管理曾一度
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学习又会与其他概念相联系,概念之间这种关联着的逻辑关系,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产、人力资源会计等内容,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十分必要.
二胡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弦器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结晶,展示了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某种程度上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修养.二胡看似简单,只有两根弦,其实缺变化无穷,这也是它表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当前,一些地方校园暴力频发,后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此次大会继往开来,任重道远,为万众所期盼,为世界所瞩目.胡锦涛同志向大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
一、案件特点rn1、该案的高发群体为70后、80后.该案审查起诉人员为84人,其中有67人为70后、80后人员,这个人数占据了该案全部发案人员的80%,因为70后、80后人员正值创业有成
市政建设工程的决策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内容相当繁杂,要想做到公众直接参与到其中毎一项决策是不可行的.这就决定了应从法律角度界定公众参与的范围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