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对老舍作品《月牙儿》中“月牙儿”这一意象的象征意味进行分析。在立足自身阅读感受并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月牙儿”的“寒”与“光”两方面入手,摘录文中相关段落进行分析,得出“月牙儿”的“寒气”象征着生活的苦难,“微光”象征着精神的希望的结论。
【关键词】《月牙儿》 象征 意象
《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其中,“月牙儿”是贯穿全篇的线索。要读懂这部作品,首先要对“月牙儿”的意象进行分析。对此,有研究者做过分析,有的认为:“作品中的月牙儿有多种含义,作为客观景物,它的孤寂,清寒,阴冷,反照出人物的处境和命运,有时也作为美、纯净和希望的象征”[1],有的认为:“本文中,‘月牙儿’同样体现着一种悲凉的氛围。月牙儿总是残损的形象象征着主人公命运的悲惨;月牙儿微弱的光象征着主人公反抗和挣扎的无力;月牙儿的孤单象征着主人公的可怜而又无助,月牙儿的周遭永是暗夜,时时会被黑暗吞没,象征着主人公处境的险恶”[2],有的认为:“月牙儿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老舍的笔下,它成为了主人公孤苦依、悲惨命运的象征——从来不曾完整过,一直是残缺的”[3]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研究认为“月牙儿”一方面象征着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和处境,另一方面象征着美、纯净、希望和反抗等。
下面笔者试从“月牙儿”的“寒”与“光”两方面作自己的思考,从而探究“月牙儿”的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一、寒气——生活的苦难
笔者认为,小说中“月牙儿”的“寒气”象征着生活的苦难,与“热”相对。下面,笔者将列举小说中一些对“寒”与“热”的相关描写,并进行分析。
1.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第二章)。——父亲去世,使“我”和妈妈第一次需要直面生活的苦难,因此,就是在父亲去世的这一天,我第一次注意到月牙儿,而且它是带着寒气的。
2. 什么都是凉的,只有这些栗子是热的;我舍不得吃,用它们热我的手(第三章)。——这里用的形容词是“凉”,比“寒”的程度要轻一些。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虽然如此地“凉”,仍旧有让人心安、足以抗衡困难的东西存在,一如“热”的栗子。哪怕“凉”是主流,而这“热”只是暂时性的,但至少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短暂地从生活的苦难中超脱出来。
3. 我们紧走慢走,还没有走到城门,我看见了月牙儿。四外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第三章)。——上坟归来,父亲的死亡就算是正式落实了,从此生活中再也无法得到父亲的温暖和庇护了。“冷”与“寒”意义没有明显差异,都指生活中的苦难。
4. 我忘了一切的苦处,连饿也忘了,只要有妈妈这只热手拉着我就好(第四章)。——苦难算什么呢,有妈妈的陪伴与保护,也就可以安心,连饥饿都可以克服。虽然有些理想的色彩,但与爱着自己的人携手面对生活的苦难,那些困难确实看上去没有那么难以克服了。重读时看到这一句,便不自觉地惋惜,如果“我”和妈妈能够一直互相温暖互相扶持,总不会走到那样的地步吧。
5. 我越可怜妈妈,便越爱这个月牙,因为看着它,使我心中痛快一点。它在夏天更可爱,它老有那么点凉气,像一条冰似的(第五章)。——这“凉”大概不是因为夏天,是因为母亲洗衣赚钱使得生活的负担稍稍减轻了,所以用“凉”而不是“寒”。
6. 那男人的手心出了汗,凉得像个鱼似的,我要喊“妈”,可是不敢(第七章)。——这时牵着“我”的是这样“凉”的手,与妈妈的“热手”相对。妈妈的“热手”让“我”感到安心,这“凉”的手却叫人想要躲开。它注定无法一直帮助“我”克服生活中的苦难。
7. 是的,在这三四年里我想不起曾经看见过月牙儿;也许是看见过而不大记得了。爸死时那个月亮,妈轿子前面那个月牙儿,我永远忘不了。那一点点光,那一点寒气,老在我心中,比什么都亮,都清凉,像块玉似的,有时候想起来仿佛能用手摸到似的(第八章)。——居安往往难思危。衣食无忧,自然无所谓生活的苦难,也无所谓精神的希望了,所以才会三四年不曾见过“月牙儿”。所以才会以审美的眼光看待“月牙儿”,所谓距离产生美,便是这样。
8. 我只看见花儿开了,叶儿绿了,而觉不到一点暖气。红的花只是红的花,绿的叶只是绿的叶,我看见些不同的颜色,只是一点颜色;这些颜色没有任何意义,春在我的心中是个凉的死的东西(第十七章)。——换了校长,好不容易有一点起色的营生眼看着就要中断,自然感到生活难以为继而又不知所措,觉不到一点“暖”气。
9. 我不再为谁负着什么道德责任,我饿。浪漫足以治饿,正如同吃饱了才浪漫,这是个圆圈,从哪儿走都可以。(第三十一章)。——饿到可以不再负道德责任,该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呢?这时的“月牙儿”,若是敢看一眼,恐怕会让人“寒”到心头吧,这已经是生活困难的绝境了。
二、微光——精神的希望
如果说“月牙儿”的“寒”指的是生活的困难,那么“光”指的便是精神的希望,换言之,即是能够坚持自己的底线,与“黑暗”对立。下面同样是对小说中涉及到“光”的部分进行摘录分析。
1. 我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型的。它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第十章)。——得知妈妈做暗娼维持两人的生活,“我”在精神上无法接受,认为那种行为是“黑暗”的,是违背自我的。担心妈妈会让“我”也去做这样的事情,因而感到了“光”的微弱和“黑暗”的威胁。
2. 我的心像——还是像那个月牙儿,只能亮那么一会儿,而黑暗是无限的(第十一章)。——妈妈所做的行为是“我”无法接受的,然而,在两人相依为命的情况下,妈妈似乎随时能把“我”也拖入那黑暗之中,所以说“黑暗是无限的”,所以才说:“我得躲着她,我得恨她;要不然我自己便不存在了。” 3. 我是她的女儿、朋友、安慰。但是我帮助不了她,除非我得作那种我决不肯作的事。(第十三章)。——“我”为了不走向“黑暗”,不丢了自己,选择放开妈妈的“热手”,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母女二人至此分开,而“我”也从此变得孤独无依了。倘若这时的“我”能预知自己终将走向“黑暗”,会不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这种事情,不尝试一番,又怎么会知道结局呢?
4.晚上,我一个人在院中走,常被月牙给赶进屋来,我没有胆子去看它。可是在屋里,我会想象它是什么样,特别是在有点小风的时候。微风仿佛会给那点微光吹到我的心上来,使我想起过去,更加重了眼前的悲哀。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虽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黑的东西,即使会飞,也还是黑的,我没有希望。我可是不哭,我只常皱着眉(第十五章)。——独立生活了一段时间,更加意识到生活的残酷,也意识到自己在“黑暗”面前的希望渺茫。
5.月牙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儿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轻摆的柳枝。墙那边有棵什么树,开满了白花,月的微光把这团雪照成一半儿白亮,一半儿略带点灰影,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这个月牙是希望的开始,我心里说(第十九章)。——“我”在理解了妈妈的同时,也认定了“羞耻不是我造出来的”,似乎有推脱自己陷入“黑暗”的责任之义,故说纯净,说是希望的开始。
6.月儿忽然被云掩住,我想起来自己。我失去那个月牙儿,也失去了自己,我和妈妈一样了(第二十一章)!——在“恋歌”中“忘了自己,没了自己”的“我”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忽然觉醒,清楚地知道已经违背了自己的底线,已经陷入“黑暗”之中了。“我和妈妈一样了”,这样子的说法,让人唏嘘不已。当妈妈成了自己不想成为的人,一方面爱着她,渴望着她的爱,另一方面又要躲开她,真难。
7.最后的黑影又向我迈了一步。为躲它,就更走近了它(第二十八章)——有趣的是,“黑暗”不知什么时候有了程度之分。在上句例子中,“我”已经“失去了自己”,按理说是已经陷入了黑暗,然而,“我”却在陷入之后,又将“黑暗”分为“卖给一个人”和真正意义上的“卖”两类了。
三、小结
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小说中提到“月牙儿”的“寒”“冷”“凉”等,是用以象征生活的苦难,而“月牙儿”的“光”则是象征着精神的希望。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寒”“冷”“凉”等象征意味主要集中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妈妈成为暗娼之前,而在小说后半部分“月牙儿”的象征意味让位于与“黑暗”对立的“光”,这说明了小说中“我”面临的矛盾焦点的转移——从面对生活的困境到直面自己内心的斗争。
【参考文献】
[1]傅晓燕.老舍小说《月牙儿》的意象营造[J].电影评介,2008,24:108
[2]程晟偲.《月牙儿》中月牙儿的意象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1,03:97-99
[3]李喜仁.老舍作品《月牙儿》中的“月牙儿”意象[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5):82-84
【关键词】《月牙儿》 象征 意象
《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其中,“月牙儿”是贯穿全篇的线索。要读懂这部作品,首先要对“月牙儿”的意象进行分析。对此,有研究者做过分析,有的认为:“作品中的月牙儿有多种含义,作为客观景物,它的孤寂,清寒,阴冷,反照出人物的处境和命运,有时也作为美、纯净和希望的象征”[1],有的认为:“本文中,‘月牙儿’同样体现着一种悲凉的氛围。月牙儿总是残损的形象象征着主人公命运的悲惨;月牙儿微弱的光象征着主人公反抗和挣扎的无力;月牙儿的孤单象征着主人公的可怜而又无助,月牙儿的周遭永是暗夜,时时会被黑暗吞没,象征着主人公处境的险恶”[2],有的认为:“月牙儿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老舍的笔下,它成为了主人公孤苦依、悲惨命运的象征——从来不曾完整过,一直是残缺的”[3]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研究认为“月牙儿”一方面象征着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和处境,另一方面象征着美、纯净、希望和反抗等。
下面笔者试从“月牙儿”的“寒”与“光”两方面作自己的思考,从而探究“月牙儿”的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一、寒气——生活的苦难
笔者认为,小说中“月牙儿”的“寒气”象征着生活的苦难,与“热”相对。下面,笔者将列举小说中一些对“寒”与“热”的相关描写,并进行分析。
1.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第二章)。——父亲去世,使“我”和妈妈第一次需要直面生活的苦难,因此,就是在父亲去世的这一天,我第一次注意到月牙儿,而且它是带着寒气的。
2. 什么都是凉的,只有这些栗子是热的;我舍不得吃,用它们热我的手(第三章)。——这里用的形容词是“凉”,比“寒”的程度要轻一些。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虽然如此地“凉”,仍旧有让人心安、足以抗衡困难的东西存在,一如“热”的栗子。哪怕“凉”是主流,而这“热”只是暂时性的,但至少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短暂地从生活的苦难中超脱出来。
3. 我们紧走慢走,还没有走到城门,我看见了月牙儿。四外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第三章)。——上坟归来,父亲的死亡就算是正式落实了,从此生活中再也无法得到父亲的温暖和庇护了。“冷”与“寒”意义没有明显差异,都指生活中的苦难。
4. 我忘了一切的苦处,连饿也忘了,只要有妈妈这只热手拉着我就好(第四章)。——苦难算什么呢,有妈妈的陪伴与保护,也就可以安心,连饥饿都可以克服。虽然有些理想的色彩,但与爱着自己的人携手面对生活的苦难,那些困难确实看上去没有那么难以克服了。重读时看到这一句,便不自觉地惋惜,如果“我”和妈妈能够一直互相温暖互相扶持,总不会走到那样的地步吧。
5. 我越可怜妈妈,便越爱这个月牙,因为看着它,使我心中痛快一点。它在夏天更可爱,它老有那么点凉气,像一条冰似的(第五章)。——这“凉”大概不是因为夏天,是因为母亲洗衣赚钱使得生活的负担稍稍减轻了,所以用“凉”而不是“寒”。
6. 那男人的手心出了汗,凉得像个鱼似的,我要喊“妈”,可是不敢(第七章)。——这时牵着“我”的是这样“凉”的手,与妈妈的“热手”相对。妈妈的“热手”让“我”感到安心,这“凉”的手却叫人想要躲开。它注定无法一直帮助“我”克服生活中的苦难。
7. 是的,在这三四年里我想不起曾经看见过月牙儿;也许是看见过而不大记得了。爸死时那个月亮,妈轿子前面那个月牙儿,我永远忘不了。那一点点光,那一点寒气,老在我心中,比什么都亮,都清凉,像块玉似的,有时候想起来仿佛能用手摸到似的(第八章)。——居安往往难思危。衣食无忧,自然无所谓生活的苦难,也无所谓精神的希望了,所以才会三四年不曾见过“月牙儿”。所以才会以审美的眼光看待“月牙儿”,所谓距离产生美,便是这样。
8. 我只看见花儿开了,叶儿绿了,而觉不到一点暖气。红的花只是红的花,绿的叶只是绿的叶,我看见些不同的颜色,只是一点颜色;这些颜色没有任何意义,春在我的心中是个凉的死的东西(第十七章)。——换了校长,好不容易有一点起色的营生眼看着就要中断,自然感到生活难以为继而又不知所措,觉不到一点“暖”气。
9. 我不再为谁负着什么道德责任,我饿。浪漫足以治饿,正如同吃饱了才浪漫,这是个圆圈,从哪儿走都可以。(第三十一章)。——饿到可以不再负道德责任,该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呢?这时的“月牙儿”,若是敢看一眼,恐怕会让人“寒”到心头吧,这已经是生活困难的绝境了。
二、微光——精神的希望
如果说“月牙儿”的“寒”指的是生活的困难,那么“光”指的便是精神的希望,换言之,即是能够坚持自己的底线,与“黑暗”对立。下面同样是对小说中涉及到“光”的部分进行摘录分析。
1. 我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型的。它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第十章)。——得知妈妈做暗娼维持两人的生活,“我”在精神上无法接受,认为那种行为是“黑暗”的,是违背自我的。担心妈妈会让“我”也去做这样的事情,因而感到了“光”的微弱和“黑暗”的威胁。
2. 我的心像——还是像那个月牙儿,只能亮那么一会儿,而黑暗是无限的(第十一章)。——妈妈所做的行为是“我”无法接受的,然而,在两人相依为命的情况下,妈妈似乎随时能把“我”也拖入那黑暗之中,所以说“黑暗是无限的”,所以才说:“我得躲着她,我得恨她;要不然我自己便不存在了。” 3. 我是她的女儿、朋友、安慰。但是我帮助不了她,除非我得作那种我决不肯作的事。(第十三章)。——“我”为了不走向“黑暗”,不丢了自己,选择放开妈妈的“热手”,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母女二人至此分开,而“我”也从此变得孤独无依了。倘若这时的“我”能预知自己终将走向“黑暗”,会不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这种事情,不尝试一番,又怎么会知道结局呢?
4.晚上,我一个人在院中走,常被月牙给赶进屋来,我没有胆子去看它。可是在屋里,我会想象它是什么样,特别是在有点小风的时候。微风仿佛会给那点微光吹到我的心上来,使我想起过去,更加重了眼前的悲哀。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虽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黑的东西,即使会飞,也还是黑的,我没有希望。我可是不哭,我只常皱着眉(第十五章)。——独立生活了一段时间,更加意识到生活的残酷,也意识到自己在“黑暗”面前的希望渺茫。
5.月牙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儿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轻摆的柳枝。墙那边有棵什么树,开满了白花,月的微光把这团雪照成一半儿白亮,一半儿略带点灰影,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这个月牙是希望的开始,我心里说(第十九章)。——“我”在理解了妈妈的同时,也认定了“羞耻不是我造出来的”,似乎有推脱自己陷入“黑暗”的责任之义,故说纯净,说是希望的开始。
6.月儿忽然被云掩住,我想起来自己。我失去那个月牙儿,也失去了自己,我和妈妈一样了(第二十一章)!——在“恋歌”中“忘了自己,没了自己”的“我”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忽然觉醒,清楚地知道已经违背了自己的底线,已经陷入“黑暗”之中了。“我和妈妈一样了”,这样子的说法,让人唏嘘不已。当妈妈成了自己不想成为的人,一方面爱着她,渴望着她的爱,另一方面又要躲开她,真难。
7.最后的黑影又向我迈了一步。为躲它,就更走近了它(第二十八章)——有趣的是,“黑暗”不知什么时候有了程度之分。在上句例子中,“我”已经“失去了自己”,按理说是已经陷入了黑暗,然而,“我”却在陷入之后,又将“黑暗”分为“卖给一个人”和真正意义上的“卖”两类了。
三、小结
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小说中提到“月牙儿”的“寒”“冷”“凉”等,是用以象征生活的苦难,而“月牙儿”的“光”则是象征着精神的希望。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寒”“冷”“凉”等象征意味主要集中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妈妈成为暗娼之前,而在小说后半部分“月牙儿”的象征意味让位于与“黑暗”对立的“光”,这说明了小说中“我”面临的矛盾焦点的转移——从面对生活的困境到直面自己内心的斗争。
【参考文献】
[1]傅晓燕.老舍小说《月牙儿》的意象营造[J].电影评介,2008,24:108
[2]程晟偲.《月牙儿》中月牙儿的意象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1,03:97-99
[3]李喜仁.老舍作品《月牙儿》中的“月牙儿”意象[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