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信息,整合解释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借物喻理的科学小品文,有人物情节,有类比提升,读来既有情趣,又能给人思想启迪,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中主人公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由眼前的事物抽象提升,概括出普遍性的哲理,是一篇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并整合解释科学现象的优秀文本材料。同时,文本的表达顺序、方法和蕴涵的思维方法互为表里,学生清晰了解眼前的事理是展开类比联想的基石,领悟眼前的事理和联想到的哲理间的相互关联是体会思维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生在复杂的文本中提取关键的信息,从而对科学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是本课的训练点之一。因此,通过对学情了解以及对文本的研读,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以一定的速度默写词语和听写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书读薄,能用简图表达科学类文本内容,能提取关键信息,整合解释科学现象;(2)把书读厚,学会品味文本内容,领悟含义;(3)能用文本信息整合解释某一科学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3.情感与态度目标: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教学环节如下:
  一、第一板块:词语复习
  1.听写词语句子:
  让学生对照大屏幕,把错误的当堂订正修改,同时讲解两个“的”“地”字用法的不同之处。
  2.学生对照大屏幕相互纠错订正,同时教学“的”“地”的用法。
  二、第二板块:把书读薄——提取信息,整合解释
  1.提取信息,复述现象:给出之下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信息复述出谜面。
  2.学生复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在画图的过程中,关键信息一目了然。
  3.整合解释科学现象,读懂前因后果:(1)学生迅速浏览,找出谜底;(2)整合解释科学现象,概括原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西坡长满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的”原因:外因是东坡雪大而西坡雪小,内因是雪松有特殊的本领能够弯曲和反弹;
  4.教会方法:提取信息,整合解释科学现象。
  通过之上环节的提取关键信息,整合解释前因后果,学生对本课的科学现象已经形象直观清楚地了解。学生在一大段文字中筛选出重要信息和提纲,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根本,谜底谜面了然于胸。此时,教师需要总结这种把书读薄的方式:学会在大量的文本描述中抓住关键,形成提纲挈领式的脉络,同时可以画简图来形成更加直观的理解。
  三、第三板块:把书读厚——品味文本,感悟精神
  品读文本,细品慢悟,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的闪光点,把值得品悟的文字留空间留时间给学生慢慢品悟,感受文本之后隐藏的感情,体会作者用词的妙处,将值得品悟的文本小火慢炖,让学生真正吸取到里面的“营养”。
  1.问题导向,品读文本。本课最值得品悟的一段就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朝着哪个方向去研读,需要教师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指向。因此,在品读这一段时,可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圈画描写雪松的动词和描写雪的动词,并写写你的感悟。”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再品读文本,细细感悟。
  2.感悟精神,发散升华。品味出雪松的精神之后,雪松面对困难的处理方式就不难理解了,本文的难点也就一气呵成顺势突破了。此时,还可以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从这棵雪松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的答案各式各样,但万变不离其宗:能屈能伸,适时让步,以求反弹。至此,雪松面对困难的精神学生已经慢慢悟出,教师在适时点拨总结即可。
  四、第四板块:课堂练习——迁移运用,学会方法
  课堂应永远以学生为本,因此可以设计课堂小练习这一环节,让学生做补充习题的阅读理解,根据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学生确切的方法指导。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学会合适的表达是他们的弱项,学生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想得到,但是就是说不出来。针对此瓶颈,可以给学生三个小方法:(1)运用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更有层次;(2)一写二读,适当修改,避免过于随意;(3)运用名言警句,支撐自己的观点。
  课堂最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本林清玄的散文。读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方式,没有之一,只有不断地读书,广泛地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学生才能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通透灵活,出口成章,才能真正地体会文字之美和语言之美。
其他文献
你是否去过北京的天坛?你是否在天坛的围墙边散过步呢?你是否在天坛的东墙脚下听见过一群孩子的朗朗讀书声呢?这是从我们学校——天坛东里小学传来的。  我们学校的墨香苑,非常美丽。春天,冬青茂盛,百花齐放,让人一进去就陶醉其中;夏天,天气燥热,知了在不住地叫着,但是我们还是很高兴在里面嬉戏;秋天,柿子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树叶金黄金黄的,风一吹,叶子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样;冬天,虽然
期刊
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会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时光里自由穿梭,在文字之间诗意徜徉。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那么语文课如何才能展现十足的语文味?笔者认为需要深深地扎根于文本的土壤里。下面就以笔者执教2016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篇课文为例,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彰显课堂语文味的有效尝试。  一、
期刊
去年暑假,我接任了小学段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同时开始的还有区级实验课题——“低年级大量识字,提早阅读”。刚开始,我很犯难,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太少了,特别是识字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自己认为困难多多,但我还是在摸索中前进,现将平时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国家教材与实验教材相结合  我们所使用的国家教材一年级语文是部颁教材,先识字再学拼音,识字相对少一点。我采取了与实验教材相结合的方法,当学生学拼音精
期刊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正因为“疑问”能激发人的思维,促使人们去努力创作实践,所以教学中要从疑入手,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求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鼓励
期刊
作文教学要想提高,闭门造车不可行,需要不断的积累学生的素材,而读书是转变学生思想、厚积薄发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对如何引领学生读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读为本,读中悟法  书在手中,如何读?采用何种方法读?是学生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师生共读的过程中,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精读法、速读法等。  二、利用教育博客,搭建师生成长平台  我校在莱芜博客网有二月花文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学生读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让学生在自读中感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越来越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需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教学要求。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上,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读课文,根据课文结构,采取全班读、分组读、单行读、双行读以
期刊
人生中总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其中,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炎热的上午,我正拿着我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书。突然,一个坐在路旁的衣服破烂的乞丐向我伸出她那如同鸡爪般的手。我并不想去理这个乞丐,而且新闻上说用这种方法骗钱的人很多。于是,我心里想:现在骗钱的人这么多,怎么知道她是好人呢?再说了,就算她是真的有困难,街上行人这么多,总有那么一两个会给她的。  我的心里这么安慰着自己,不去理她,转身匆匆
期刊
“滴滴滴”“滴滴滴”,急促的电子表声猛然响起,在宁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响亮。  我猛地抬起头,双目紧盯着黑板旁的投影仪的屏幕。果然,时间只有十一秒就收卷了。随着上面的数字在逐渐缩小,我的心也紧张地跳动着。我可只做了两面半啊!这试卷的题也太多了吧!埋怨的话语在脑海中游荡。但尽管如此,时间还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好,同学们,都做好了吧?我们收卷了。”一位戴着眼镜,略有些胖的老师站了起来。没错,这就是我
期刊
“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俞伯牙和钟子期有哪些了解?”  “我猜想,他们两个都擅长弹琴,门户相当,应该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还像往常一样,从四号学生葛安昊叫起。  “不对!”李玉玺还是改不了这心直口快的脾气。我却窃喜——有争议就会有收获,“那你能说说哪里不对吗?”我略带挑衅地问。  “老师,葛安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俞伯牙是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只是擅长倾听。第二,他们两人并非门户相当,相反是身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