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的婚姻航程,漫长、艰辛。扯个结婚证不容易,过去是家长批准,父母包办。后来结婚登记,需由组织批准,上级把关。那个关,很多、很严,比如阶级出身、政治立场、现实表现、领导好恶……哪一关都不好过。
现在,是政府审查,国家批准,公章灼灼,国徽耀眼,这个审批级别最高,然而宽松了,只是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关键还得自己做主。
结婚的人,没有不愿幸福的。制作结婚证的人乐于帮忙,就在上面画了象征美好生活的图案。早年间,图案比较“虚”,比较“写意”,喜欢弄个花草、鸳鸯,跟小家庭幸福配套。
1949年以后,婚书装饰变了,经常采用又“大”又“实”的意象,厂房、烟囱、电站、泄洪闸、庄稼地、康拜因……不一而足。民房、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是当时百姓向往的东西,但是没人往婚书上画。那时强调奉献,先大家,后小家,先治坡,后治窝,天下人幸福了,个人才幸福。
狂热岁月,婚书又改装饰,满纸语录,既“红”且“忠”,“忠”的并非对方,而是婚恋之外的第三方。幸福没有消失,异样存在:紧跟就是幸福,敬祝就是幸福。
新世纪来临,生活形态多样了,结婚证上的图案花色反倒少了。幸福不幸福,自己负责,无须靠图案提醒,无须怪罪爹妈,埋怨领导,方方面面省心,何乐而不为?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踩脚印、摁手印的婚书这件明朝嘉靖年间的婚书,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婚书为素黄宣纸书写,当时的婚姻均受制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签订婚书,由家长及证人签名画押,并由男方踩上脚印以防悔婚。
“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的结婚证书该证书已经不叫“婚书”,而是叫做我们今日所熟知的“结婚证书”。1914年8月19日,北洋政府颁布了《关于人事凭证贴用印花条例》,规定每纸婚书贴印花税票一元,如不贴用印花或不盖章画押者,于法庭上无合法凭证之力。条例中首次将婚书列为征税对象。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大富人家的绢质结婚证书 虽已是民国后期,但该证书却未采用惯常的国旗、红“囍”字等图案,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婚书图案语言。结婚证书一般惯以暖红色调为主,这一份手绘的结婚证书却别出心裁,满目青翠葱茏,尽显绿色自然之景象,用现代流行语说,比较“生态”,因此格外养眼。
1949年的结婚证书该证书印有毛泽东头像,而且同时印有国共双方的旗帜,“自由结婚”4个大字作为背景。从手工填写结婚的“结”字,可见当时边区政府已经准许离婚。可能该证书作为“婚证书”同时适用于结婚和离婚两种情况,刻印者在证书背面印有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之离婚章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早期婚书“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两个多月,由于新的婚姻法尚未颁布,人民政府当时使用的还是老证书,用“民国”纪年。
1950年贴印花税票的订婚证书 新中国成立后,结婚证书贴印花税只实行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经辨认,4张税票样式相同,每张上面的字句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票华东伍拾圆1949”。另有大红“囍”字,叠印在由五星国旗、中国地图、地球、齿轮、谷穗等组成的图案之上。
1955年“批准你俩为革命夫妻”的结婚证书 在回避爱情、注重政治的年代,结婚证明书的内容也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批准你俩结为革命夫妇,望在革命工作中互敬互爱,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人民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1962年兼票券效用的结婚证 在这个结婚证的背面,盖有6个条形印章,印有“结婚暖壶供完”等字样。20世纪60年代,是我们国家计划经济时代,结婚需要添置的一些生活用品,自然也少不了“计划供应”,凭结婚证可以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买了之后,商店会盖一个章,于是就有了结婚证背面的6个条形印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结婚证 1968年开始使用,极具政治色彩。证书为大红色,内页上“要斗私、批修”的字比结婚证仨字还要大,如果只看外观,谁也猜不出这是结婚证。
结婚证带“计划生育” 1969年的结婚证有了计划生育的内容,看来人口政策问题是当时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
注有国籍的结婚证书 该证书使用距今不到3年的时间,证书中首次使用国籍,凸显中国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婚姻的出现。
现在,是政府审查,国家批准,公章灼灼,国徽耀眼,这个审批级别最高,然而宽松了,只是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关键还得自己做主。
结婚的人,没有不愿幸福的。制作结婚证的人乐于帮忙,就在上面画了象征美好生活的图案。早年间,图案比较“虚”,比较“写意”,喜欢弄个花草、鸳鸯,跟小家庭幸福配套。
1949年以后,婚书装饰变了,经常采用又“大”又“实”的意象,厂房、烟囱、电站、泄洪闸、庄稼地、康拜因……不一而足。民房、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是当时百姓向往的东西,但是没人往婚书上画。那时强调奉献,先大家,后小家,先治坡,后治窝,天下人幸福了,个人才幸福。
狂热岁月,婚书又改装饰,满纸语录,既“红”且“忠”,“忠”的并非对方,而是婚恋之外的第三方。幸福没有消失,异样存在:紧跟就是幸福,敬祝就是幸福。
新世纪来临,生活形态多样了,结婚证上的图案花色反倒少了。幸福不幸福,自己负责,无须靠图案提醒,无须怪罪爹妈,埋怨领导,方方面面省心,何乐而不为?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踩脚印、摁手印的婚书这件明朝嘉靖年间的婚书,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婚书为素黄宣纸书写,当时的婚姻均受制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签订婚书,由家长及证人签名画押,并由男方踩上脚印以防悔婚。
“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的结婚证书该证书已经不叫“婚书”,而是叫做我们今日所熟知的“结婚证书”。1914年8月19日,北洋政府颁布了《关于人事凭证贴用印花条例》,规定每纸婚书贴印花税票一元,如不贴用印花或不盖章画押者,于法庭上无合法凭证之力。条例中首次将婚书列为征税对象。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大富人家的绢质结婚证书 虽已是民国后期,但该证书却未采用惯常的国旗、红“囍”字等图案,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婚书图案语言。结婚证书一般惯以暖红色调为主,这一份手绘的结婚证书却别出心裁,满目青翠葱茏,尽显绿色自然之景象,用现代流行语说,比较“生态”,因此格外养眼。
1949年的结婚证书该证书印有毛泽东头像,而且同时印有国共双方的旗帜,“自由结婚”4个大字作为背景。从手工填写结婚的“结”字,可见当时边区政府已经准许离婚。可能该证书作为“婚证书”同时适用于结婚和离婚两种情况,刻印者在证书背面印有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之离婚章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早期婚书“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两个多月,由于新的婚姻法尚未颁布,人民政府当时使用的还是老证书,用“民国”纪年。
1950年贴印花税票的订婚证书 新中国成立后,结婚证书贴印花税只实行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经辨认,4张税票样式相同,每张上面的字句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票华东伍拾圆1949”。另有大红“囍”字,叠印在由五星国旗、中国地图、地球、齿轮、谷穗等组成的图案之上。
1955年“批准你俩为革命夫妻”的结婚证书 在回避爱情、注重政治的年代,结婚证明书的内容也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批准你俩结为革命夫妇,望在革命工作中互敬互爱,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人民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1962年兼票券效用的结婚证 在这个结婚证的背面,盖有6个条形印章,印有“结婚暖壶供完”等字样。20世纪60年代,是我们国家计划经济时代,结婚需要添置的一些生活用品,自然也少不了“计划供应”,凭结婚证可以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买了之后,商店会盖一个章,于是就有了结婚证背面的6个条形印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结婚证 1968年开始使用,极具政治色彩。证书为大红色,内页上“要斗私、批修”的字比结婚证仨字还要大,如果只看外观,谁也猜不出这是结婚证。
结婚证带“计划生育” 1969年的结婚证有了计划生育的内容,看来人口政策问题是当时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
注有国籍的结婚证书 该证书使用距今不到3年的时间,证书中首次使用国籍,凸显中国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婚姻的出现。